《长津湖》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津湖》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津湖》观后感1
我看完《长津湖》这部电影后,热泪盈眶,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可是一直没有落下来。《长津湖》这部电影里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里面的战士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这场战争困难重重,那些年轻的志愿军要爬过高高的雪山,那里的温度最低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但是他们要和美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打仗。他们每天只能吃一个土豆,还要剩几个给伤员吃,美国军人却在自己那舒适又温暖的阵地里过着圣诞节,吃着烤鸡肉。
电影里有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当美军以几十辆坦克与十几架飞机进行冲锋时,一个中国军人杨根思抱起一个正在燃烧的炸药包,冲向我们的敌人,与一些敌人同归于尽。他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我们的志愿军战胜了美军。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热爱祖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还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这是用他们的牺牲换来的。
《长津湖》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热泪盈眶。电影《长津湖》,真实的还原了抗美援朝的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最让人震憾的是“冰雕连”由于战事紧急,棉衣数量严重不足,第九兵团在缺衣少吃的情况下,长途奔波最寒冷地区作战,在挨饿受冻的情况下,在零下40多情况下,战士们吃冻土豆,以雪充饥爬冰卧雪衣服单薄在冰天雪地埋伏十个昼夜,长津湖的寒冷是你想像不到的,连队为了堵住逃走的敌人,潜伏雪地里整个连都冻死在了阵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英雄还依然保持着紧握武器的战姿态。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那些最可爱的人;将生命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我们应铭记历史,不忘英雄,好好为祖国奋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我们能国庆长假,我们能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是我们的先烈们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的,他们的努力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愿我们的后代都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之所以能幸福生活,因为他们曾经的负重前行!如他们的愿,我们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赋予的,感恩那些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赋予了我们一个幸福伟大的国家!
《长津湖》观后感2
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看一部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讲的是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同美军对抗,最后美军逃跑的故事。
电影中,有一位名叫伍万里的战士,他一开始没有加入志愿军,但他很想为国出一份力。伍万里的哥哥是七连队长,一天,他哥哥要去战场了,伍万里就偷偷跟着去了,到战场后,他哥哥发现了他。经过战友们的'议论,他加入了七连的队伍。
还有一位名叫雷爹的战士,雷公为了保护战友们,独自一人把滚烫的标识弹放到车上,开车将标识弹运到了美军的坦克车群中,结果自己却被敌军的炮弹打中,最后整个人都血肉模糊。
这次战斗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因为无数个“伍万里”和“雷爹”这样的英雄,用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血肉之躯坚守了阵地。
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长津湖》观后感3
今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到电影院看长津湖这部电影,它讲的是一个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他刚开始不敢开枪。但是后来看自己的战友一个一个的被敌人打死,所以自己也鼓起勇气见到一个敌人就打倒一个敌人!他的哥哥是一个连长,他们一直守到最后在雪地里冻成了冰雕就连他们的敌人也因为这场景给他们敬礼。在这部电影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新来的`士兵,他刚开始只是一个在村里的孩子,转眼就变成了一个能上战场打仗的士兵,所以我对他印象深刻。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津湖》观后感4
长津湖那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硝烟弥漫的战场氛围,气势恢宏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再现了宋时伦率领我军第九兵团在朝鲜长津战争中一举迁灭号称美国王牌的老虎团。
长津湖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但同时也是美国人永远的梦魇。伍千里为了不让美军越过三八线跨过鸭绿江,带领一百多名战士奔赴朝鲜战役,由于美军飞机不停在山间巡视,他们的'军队车被发现后不得不转移阵地。他们趴在尸体堆里当尸体时躲过了巡视,可不甘心的美军又返回炸尸体,看到这里我的内心对美军充满了痛恨。中国战士在抗美中不怕牺牲、忍饥挨饿在严寒冰天雪地纹丝不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让我肃然起敬。
片尾美国军队误以为是敌人在埋伏,走近一看,竟然是冻死在山上潜伏的中国战。我看见一个个被冻僵的战士端着步枪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天气下,他们甘心化为冰雕,也不愿退缩。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哗哗落下。
看完这部爱国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长津湖》观后感5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长津湖》电影讲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战役。电影中中国志愿军装备落后,物资紧缺,而美国军队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不断地用飞机轰炸志愿军,死了好多人,但是志愿军英勇善战,不怕艰苦,在不利的条件下,战胜了美国王牌军队。最后看到志愿军在雪地里活活冻死的.画面,我被震撼了,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这样英勇。爸爸给我讲,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都是这些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让我对他们油然起敬。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长津湖》观后感6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电影院观看了由长津湖战役改编的电影《长津湖》。那是1950年冬天,战士们本来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陪父母过年。可是,美军突然要攻打朝鲜,还越过了“38线”,影响了我国的边境人们的生活,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只好去支援朝鲜。在零下三十几度的朝鲜,大雪封山,战士们只穿了薄薄的衣服,吃着变硬的土豆。面对着美军的不断轰炸,战士们只能步行,一路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敌人的据点。伴随着嘹亮的.唢呐声,前面的战士一窝蜂的冲进敌营,后面的战士紧密配合,不断输出。终于,战士们用鲜血和汗水赢得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看完整场电影,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做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应该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对得起对得起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才能使祖国更强大!
《长津湖》观后感7
今天晚上我带着儿子去看了一场电影,本来以为他会不喜欢看战争片,结果看着的时候他告诉我:“妈妈,想不到这个电影还挺好看呢,可刺激。”这就是他的感受。
在之前看到《长津湖》的预告后我就特别想看,不是因为他的阵容有多强大,而是因为我想真切的体会一下抗美援朝战争的不易,感受一下老一辈人、中国军人的热血。中间有好多个镜头特别让我难忘,其中一个在零下40度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雪山上行军的时候,吃的土豆都是硬邦邦的',还把一位战士的牙都硌掉了,不但这样,还有几天的路程,而土豆也不够坚持到战士们到达目的地,一天只能吃一个,对比很明显的,下一个镜头就切换到了美军基地,他们吃的是热气腾腾的饭菜,而且都是荤的,让我顿时心疼起了抗美援朝的战士们!
在美军撤退的途中,有个美军说前方发现敌军,当他们走上前一看,正是我们的志愿军,他们一动不动,身上被积雪覆盖,手里端着射杀敌人的枪械,永远保持着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准备,目光坚定地看向前方,被冻死了。
还有一个镜头,当敌人的目标弹投掷到我方刚刚攻下的敌人1100高低的时候,雷公抱起目标弹放到车上,说了句:“他奶奶的,老子把你们的弹还回去。”开着车就往敌人那个方向冲,卡车里的目标弹冒着浓浓的红色的烟雾,这就是给敌人当活靶子,他这是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战士们的安全。最后,雷公还是牺牲了,身体被掀翻的卡车压着,身上哪儿都是伤,脸上的皮肤没有一处是完整的,当伍千里他们把雷公救出来的时候他断断续续地说了几句话,更确切的说是几个字:“疼……疼死我了。”战士们眼里立马噙满了泪水,而我,泪水夺眶而出,不停的擦拭,最后在他抽搐的时候又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句“别……别把我……别把我一个人丢在这儿”更是让我止不住的哭了,儿子扭头看着我说“妈妈,你哭啥”。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三十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在此,我向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长津湖》观后感8
一年一度国庆的欢庆,再加上我有看电影的癖好,同小伙伴一起观看了《长津湖》这部影片,像当年看《流浪地球》一样,这部影片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的历史真实感甚是强烈。一个历史书上不起眼的“长津湖战役”,在现实中却是如此残酷。如果说以史为鉴,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思考。
每当电影中响起轰隆声,我的手就会攥紧,心也揪了起来,那不是普通的轰隆声,那是一声声夺命哨。居高临下,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志愿军只能四处逃窜,任人宰割。人在战机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多么无力。是的,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弱肉强食。就连观影的我都不禁替中国志愿军捏一把汗,实力差距如此悬殊,我们怎么可能会取得胜利呢?
影片的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我们没有所谓的神枪手,也没有所谓的不死的战士,更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我们有视死如归,保卫疆土的决心。在美国军享受着感恩节美食时,我们的志愿军吃着小小一块红薯维持体力,在美军身穿厚厚的大衣在基地烤火炉,想着如何过圣诞节时,我们的志愿军隐藏雪地中,饥寒交迫……或许,好多人会说是美军轻敌了,但我认为,美军的武器固然强大,但我们的志愿者的意志更强大。
在战争中,也涌现出许多鲜活的人物。毛岸英,是领导人的孩子,面对朝鲜战争爆发,他说“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在剿灭了北极熊团之后,段奕宏饰演的老营长对伍万里谆谆教诲“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伍千里需要返回战场时,摸了摸伍万里的头,“大哥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战争一定会打,不过取决于是老辈还是子辈。志愿军中有未成年,有刚刚成为父亲的,有上过多次战役的……他们都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有着对新中国的期待。以青春无悔换来山河无恙,他们是人民的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是中国最可爱的人。如今繁华盛世,如您所想。
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战争,是为了以战止戈,是为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前辈们流血牺牲负重前行换来的!他们这么伟大不该被遗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长津湖》观后感9
最近,受第二单元——抗日故事的启发,我决定再了解一下抗美援朝。于是,我就观看了著名的《长津湖》。
《长津湖》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真实故事改编。美军为了占领朝鲜,瓜分中国,派出了最自豪的团队——北极熊团。它在许多大小战争,以及世界第二大战中均取得胜利。美军政府亲自颁给它们的北极熊团团旗。
北极熊团团长表示,打到鸭绿江过年。但途中不得不在长津湖停息,于是七连等班,在长津湖开始了抗美援朝。
故事是以战士五千里回家探亲开始,伍千里的弟弟——伍万里。伍万里甚至都没认出自己的'亲哥哥,可见战士们有多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时,五伍万里还带了一个悲痛的消息——伍百里——伍千里的哥哥——牺牲了。
伍千里话还没说完,就被通知——天亮之前归队。伍千里给父母承诺:春天回家,给爸妈盖房子。
伍万里悄悄地来参军被雷公问,为什么参军:
“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
“被敌人看得起,那才叫硬气!”
“……”“……”
这段对话令我深受启发,同时也为后面敌人向被冰雪封住的士兵敬礼做铺垫。
最后这段历史以北极熊团团长被杀,美国投降结束。中间,有无数中国人壮烈牺牲,是什么让他们有这样大的决心?是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一个永不倒下的中国。
《长津湖》观后感10
周一就听说去看电影,说什么长江湖,当时我一发懵好像听过好像又没听过,反正听我爸说里面有吃冻土豆,我心里一直想,到时候好好看一看,过了很久终于到周四了
早上从家出发,我坐在车上和爸爸聊天聊了一会我就睡着了,再次醒来已经6:40了,我赶忙下车看见家长还在那等着,我就进去了,走的时候我在想让不让拿手机呀,到了班之后在那坐着,过了一会儿发周报卷个,一发下来就感觉难受,我在那里做到阅读提示来了一个人她是谁?我们都不知道,一开始我们说是家长,可就一会说是老师那个人说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我们还是对那个人的身份产生幻想,过了一会校长来了,校长给我们介绍了那位老师姓刘,校长说我们一路经历大多数人都哭了,我心里想怎么也不能哭。可是校长走后,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于是我去了厕所。回来以后好了很多之后我们就站着下楼,下楼的时候发现我们班的口罩和别的班不一样,我们就发出了疑问,后来我给我们发了口罩之后就发出发了。出发时发现我们班是第1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说有笑,但刘老师却很忙。
到了影院上面写着九点开门,我们不到8点就进去了,真是太赞了,这种事我从来没有遇见过,到了里面发现特别大,我们坐在上面电影开始了,我们一眼就看见吴京手上拿了一个罐子,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别的,后来知道战争太残酷了,这是讲的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事,这里边还有很多人在那个时候一开始都哈哈大笑,后来真的很感人,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是雷排长这个人最后把标识带运走,却牺牲了这段,真的让人非常感动。
电影结束了,我们也回班这个电影给人的触动很大,我很喜欢,我们也要了解历史前的生活可来之不易啊!
《长津湖》观后感11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很震撼。
电影一开始,伍万里的骨灰罐一下子,让电影院里吃爆米花的咀嚼声都没了。他与家人离别那一幕,我的水几乎含在眼里。悲情的氛围笼在每个人的'心中。
行军进行时,慷慨激昂的措辞,激动人心的口号,战士之间的玩闹,为战争开始的残酷,减轻了点令人悲伤的因素。
大雪做作为幕布,寂静的山是这次行动的见证者。美军以“死人”做为玩乐的对像,尘土暗含着层层血雾,还有远方人的挂念消逝在空中。这是什么丧心病狂的人才能做出的事!我按捺住骂人的冲动,在心里默默咒骂着这群“人”。
战场硝烟弥漫,到处枪林弹雨。当伍千里,伍万里和余从戎被美国人控制的时候,真是为他们捏把汗,枪不停地打空,他们仍然被美国兵死死按住,直到伍万里一枪打死敌人才打破僵局。回过神来,双手已满是汗水。
又看志愿军从四面八方冲入阵地,冲锋号的声音响起,就有一大片敌人倒下。看那些侵略者的狼狈模样,真是满心欢喜。又想大声说“好”,又想睡“呸”一声,送给那些侵略者。
看到最后的“致敬中国人民志原军”,内心汹涌澎湃,热泪盈眶。此时,一个小少先队员,大概二年级吧,走的时候,面对银幕,敬了个少先队礼。电影结束时,我对着银幕,也敬了个礼。
当今幸福来之不易,“弱国无外交”,从今开始,我辈当好好学习,要做中国之崛起的奉献者,也要做崛起之中国的一份子,更要做一辈子的爱国者!
《长津湖》观后感12
时间转瞬即逝,你看,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二年的辉煌岁月。大街小巷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些人佩戴的口罩也变成了国旗的模样,电影院里,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一部部的上映,每到高潮之时,观众们会不自觉地挥舞国旗,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在9月30日晚上七点整,我随着父母来到电影院,观看《长津湖》这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它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长津湖地区,与美军殊死一战,最终取得了战前设定的.目标。
这部电影让人摸不着主角是谁,或许整个七连都是主角吧。这部电影验证了一句话:落后就会挨打。当年,我们的新中国才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美国不听我们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挥军杀至中朝边境,轰炸我边民,还充满挑衅地说:“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保证大家可以回国过新年!”最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凭着自己的顽强意志,打碎了敌人的企图。
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们印象深刻:
镜头一:行军途中,我们遭遇敌军轰炸,只能躺在死人堆里,任由飞行员机枪扫射。而美军飞行员却以“十美元”为赌注,看谁炸到的“死人”多。几个来回下来,很多刚出国门的战士就这样永远倒下了。
镜头二:战士们趴着雪窝子里,渴了就抓一把雪往嘴里塞,饿了就啃那被冻得硬邦邦的土豆,好些战士把牙齿都绷断了。而不远处的美军却在营帐里喝着鸡尾酒,吃着火鸡……
镜头三:美军在撤退之时,有士兵发现前面有敌人。等指挥官走近观看,原来是整连的官兵穿着单薄,已经冻死在这零下四十度的黑夜里。他们每一个人手中都紧握钢枪,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势。美军指挥官看到这一幕,很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并说“面对着这样意志坚强的敌人,我们永远也无法战胜他们!”
电影看完了,我眼里包含着热泪。此时,我想说的很多很多,但最终融合成一句话: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这个国庆,我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所述是以抗美援朝时期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
看完了这部影片后,不禁感叹:生活在这样强大的祖国里,满是自豪。
影片里,始终有一处让我难忘。
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战士们艰难地吃着土豆,硬的土豆都能把牙磕掉,那是多疼啊!可战士们只是笑了笑,不管什么生的熟的,黑土豆都能当成宝贝。那时他们也只有这个可以吃了。画面一转,美军正在过着圣诞节,穿着风衣,吃着盛餐,谈笑欢喜。面对全副武装的美军,战士们不知道怎么赢,只知道,必须赢!
有个士兵问道:“我们为啥要打仗啊?”指导员梅生说:“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后代们就不用打了。”他说出这话时,手中不停地抚摸女儿的照片。我看到了他的无限眷恋。是一个父亲保护女儿的勇敢,也是一个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决。我想梅生指导员再重新入伍时,应该很纠结吧!一边是家人女儿的担心,不舍;另一边是国家大局的安危。但他选择了以大局为重,因为他是一个爱国的军人。他也是一个好父亲,当看到自己女儿的照片快要被烧掉时,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火堆,翻出照片,使劲扑火。看到照片还剩一半时,他带着颤抖的声音说了一句让人潸然泪下的话:“是爸爸不好!”我想,当他的女儿看到这幕场景时,一定满是骄傲,满是开心。
这就是战士们换来的盛世,这应该他们所愿了吧!
感谢他们的付出,感谢祖国有他们!
《长津湖》观后感13
我时常疑惑,面对人数上的绝对优势,面对武器上的降维打击,我们中国军人是如何做到绝地反击,击退外敌的?《长津湖》给了我答案,原来拥有信仰,便再无强敌。
因为拥有信仰,所以征召必回。“主席振臂一高呼,万家男儿齐上阵”。伍千里回家探亲不过半天,上面发来通告要求回伍,伍千里不加思索,稍作准备,便去赶路。没有信仰,高呼着“自由”与“民主”能够做到吗?没有信仰,喧嚣着“平等”与“人权”能够想到吗?惟有中国,惟有在这大陆上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人民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有信仰。也惟有信仰,可以让一个国家在一日之内集结数万人马,自由不行,民主不行,惟有信仰!
因为拥有信仰,所以使命必达。为了完成任务,伍千里率领部下爬山坡,过石地,在敌人轰炸机的火力轰炸之下穿行,最终送达电台,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顾敌方装备之精良,不顾敌方人势之浩大,冲锋陷阵,死又何畏,誓要夺下敌方通讯塔。美国军人会因为困难而退缩,会因为伤亡而撤退,但我们不会,因为信仰,因为相信党,令行禁止,使命必达。
因为拥有信仰,所以生死无惧。在电影的最后,雷公不顾信号弹的高温,不惧轰炸机的导弹,徒手搬起,趋车引敌,用自己的生命换战友之平安。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军人如此不惜命。我们常看到在战场上厮杀时人们会大喊“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赚翻”,话虽糙但其意可见深远,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不惧死亡,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死亡能带来多大的价值。太史公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正是有如此信仰,中国军人才生而无畏,奋战至天明破晓。
这样的'信仰,携存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积淀,沾染着华夏战士数千万的热血豪气。身为新时代青年,文明更是要心诚而承,身行而传。鲁迅说过:“如若世间没有光,我便是唯一的火炬”,我们要争做新时代的“信仰”传递者。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身为时代青年,我们要让信仰之光照亮每寸国土。
七十年前的先辈,为亲人、为家乡、为后辈、为祖国,披霜雪、斩荆棘,以生命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七十年后的我们,瞻先人,探迹痕,慕风流,铭史恨,当不负牺牲勇当责任,“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点点信仰之火,聚之则可以燎原;星星萤虫之辉,群涌则可替日月。
新时代,青年会接下信仰的船帆,让这千年的古船,航向更辉煌的未来。
《长津湖》观后感14
从历史回顾到荧屏展现,革命先烈用生命在捍卫尊严、荣誉、使命以及未来。每个团队的领导者都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决策力,要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从不可完成的设想变成现实,靠的是意识、信念、自我学习、自我顿悟;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团队的协助执行;靠的是精神、血性。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理由。工作中、生活中,难免突发很多异常,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具备专业本领,也要有细致的耐心,敢闯敢试,多谋善断。相信团队的力量,努力,努力,努力到自己无能为力。
从经典台词也可以从到工作中找到:“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同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人工提升,制造成本下调,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是丝毫没有改变的。我们不能幻想市场,幻想客户会降低要求给予照顾;相反,市场、客户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同行业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残酷,想要活下去,活得有尊严,就只能在生产的战场上进行拼杀,品质是我们的尊严,服务是我们的尊严,只有满足客户,满足公司,满足员工,才能被社会认可,立于不败之地!
“一只蛋如果从外边被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说不定是只鹰。”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公司给与平台,机会,容错,承担失败的成本,督导我们个人成功,个人业绩的成败均取决于自身的领悟,学习与成长。突破自我,着眼于未来。“我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了再打了。”我们不应该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自己安逸了,我们的后辈就会不安逸。这也体现了思维的规划,思维的前瞻性的重要性。工作与生活中,难免遇见各种压力,障碍,这需要我们有强大的内心,强大的意识,强大的精神支柱,从内打破重重束缚,才可能飞出蝴蝶,飞出雄鹰,否则就是一道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苦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革命年代,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去完成使命,完成信仰。而在和平的今天,不需要我们奉献生命,只需要我们用心态,用情怀,用行动去蹦一蹦,跳一跳就能达成目标。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惨淡的,没有故事的人生是平淡的,没有磨难的人生是不精彩的,舒服是留给躺在棺材里的人。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不可能,我们可以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合理的是锻炼,不合理的是磨练。任务,使命,苦难,都是成长路上的音符,成长路上的伴侣,成长路上的基石。
目前工作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从自己内心树立目标,点燃心火,自己才会成长,自己的成长可以带动他人的成长,他人的成长可以驱动团队的进步,团队的进步可以带动整个工作氛围的正循环,最后的任务,苦难,敌人将会不攻自破。
《长津湖》观后感15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无法迎接明天傍晚的夕阳……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哪怕自己坠入深渊,也要书写自己的担当。
装备的对比
在抗美援朝中,中美两国武器和装备的相差非常悬殊。美军用的是现代化武器,还拥有手表、指南针、精心制作的皮靴、大衣等。而志愿军的装备大多数都是别的.国家不要的,非常落后,用品也不齐全,只有一些单薄的军装,黄胶鞋等。远远不如美军,但中国是如何把美军打退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赢不容易
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国威和军民的团结一致。中国之所以能打退美国,主要是靠着战士们坚强的精神毅力和保家卫国的信念,以及人多力量大与将士们的宁死不屈,最后,再加上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怕困难,具备了这些东西,试看天下谁能敌?
如今的和平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辈子不打仗,下一辈子就要打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现在的和平,就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像先辈们学习,正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的两句话: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持斗争。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战士们的胜利,正如书中所说,在被鲜血染红的金为达菜花里,在从战场凯旋的老兵记忆里,在共和国历经70余载风雨而愈发灿烂辉煌的史册里。向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
【《长津湖》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观后感11-28
长津湖观后感09-19
《长津湖》观后感07-16
长津湖的观后感09-13
长津湖观后感10-24
长津湖观后感12-06
《长津湖》观后感11-09
观看《长津湖》观后感10-13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1-06
(优选)《长津湖》观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