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铁道飞虎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铁道飞虎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铁道飞虎观后感1
在中国,说起《铁道游击队》,其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神奇抗日故事了。而事实上,《铁道游击队》虽然在写成小说,多次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等之后,都经过了艺术化处理,但在历史现实中,其故事、人物等,明显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抗战时期活动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等。
于12月23日在全国各大影院,包括北美等全球同步上演的,由丁晟导演,成龙主演的《铁道飞虎》,就是改编于《铁道游击队》的一部电影。也因此,《铁道飞虎》故事上并无新奇之处。但因为有武打巨星成龙担纲主演,不管怎么拍,恐怕都能够有惊无险,深得观众好评。
事实上,成龙在片中的表现,处处都是亮点。而且很多搞笑之处,比如言语逗趣的“土豆哪里去挖,土豆后山去挖,一挖一麻袋啊,一挖一麻袋”。比如动作与打戏中,特有的成龙式幽默等等。而最后一段“炸大桥”部分,将故事推向高潮。扒火车,枪林弹雨,炸药炸桥等,可谓打戏精彩,枪战刺激,让喜欢抗日剧者过足抗日剧瘾,让不大喜欢抗日神剧的观众,也不忍吐槽。
《铁道飞虎》另一个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虽然不打爱国标签,但却传递了爱国理念,以一群小人物的角度,以他们只是本能复仇式的抗争行为为内容。讲述成龙饰演的`马原,领着由黄子韬等“小鲜肉”饰演的工人或者小老板、或者小裁缝等,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与日军开展有谋略对抗的故事。电影在演绎过程中不刻意,不生硬,让人更易于接受!而且情节紧凑,一气呵成。
此外,《铁道飞虎》特定的龙氏幽默,再加上导演丁晟特有的丁氏幽默,让整个儿剧情轻松推进,不知不觉之下,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一点都不觉得乏味。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铁道飞虎》将红色精神用喜剧的方式演绎,将爱国情怀用幽默的方式呈现。
《铁道飞虎》是红色抗日剧,其本就很是讨喜,再加上有成龙主演,整体的喜剧风格,让其不染不妖,虽神不雷,很好地迎合了不同观众的胃口,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
铁道飞虎观后感2
看完整部影片,尴尬是频率最高的词。角色设定的尴尬。成龙一改往日“特工”“警察”“考古学家”“将军”等等角色的设定,选择用一个生活在抗战中的“小人物”去演绎这个故事。不同于之前的角色需要有功夫的支撑。车站工头的角色,拥有绝顶的功夫,“少说话多做事”,息事宁人的见识。人物设定却只有他随身烟袋的故事那样单薄,经不起推敲。再加上“干大事”这样空洞但却滑稽的大主题,你觉得成龙明明有一身功夫和见识,却总是自动要去做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小事。我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意识到他们“平常”扒光日本宪兵,偷日本军服有任何作用,更何况还一直让大家转头。最后的“大事”——炸桥设定,也是莫名其妙、无头无尾。
情节叙述尴尬,影片大部分在“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欢快配乐下下讲述的喜剧武打故事,这部分和最终牺牲自我“炸大桥”的部分完全没办法设计一个平稳的过度。观众瞬间就出现了“这段我是不是应该用一个悲伤的表情”和“这段明明是个设计的包袱,但不好这样嘲笑他人”这样尴尬的感觉。直到影片结束,你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人物线处理的尴尬:各个人物尴尬的谢幕方式,充分凸显了本片设计的粗糙以及对观众的不尊重(特别的细节待纠正)。切腹怕疼的日本军官:最后被非常血腥地倒插在刀刃上;boss一般的`日本婆娘,最后被高速飞过的“铁块”砸断了半个身子;无数日本龙套被堵在车厢里挨了两发大炮活活烧死;“飞虎队”的团员们,除了死法勉强说得上是牺牲的“捱到最后的三人组”,其他角色死的不明不白,草草了事。你听这段叙述他们死法的部分,其实在电影画面上都非常得血腥,但是导演处理的方式根本弄不明白这是不是讽刺,尤其和充满喜剧元素的成龙电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之前的成龙电影,比如《神话》,梁家辉饰演的考古学家死于水银中毒,但是死之前对于梦想的挣扎和自己的悔悟,你是能理解的。但在《铁道飞虎》你完全感受不到对自己创造角色的尊重,也体现出主创对观众怎么看这段充分的不在乎。
铁道飞虎观后感3
我这人有个毛病,看喜剧电影,当时可能会哄堂大笑,但是从影院出来想想,又会觉得生气恶心,因为我觉得里面的笑点,很多略粗俗、低俗、甚至恶俗。所以,我曾经有想过再不进影院看搞笑电影。当然,这次是食言了。先是因为王凯知道这个剧,后来看了预告片,感觉还不错的样子,所以21号订票,今天下午去看了。
说说观影完毕的感受吧,最大感受就是特别的轻松。电影中间笑点较多,后面也有泪点,但是都不会很过度,笑的随意,难受也只是几秒钟的事,基本没有让我觉得三俗的地方,这点比较满意。整体走动作和剧情吧算是,挺好玩的,配乐也相对比较轻松,整体色调非常明快干净,后面三人是不是死了啊,反正看他们死也挺高兴的。是个群戏,演的都挺好。成龙大哥、房祖名和黄子韬的动作戏挺流畅,看得出都有功夫底子。黄子韬的扮相比平时还有何以笙箫默里好太多了,挺清秀可爱的'。不过年轻人嘛,有个性,有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没什么。有人觉得王大陆的口音违和,我倒觉得还蛮逗的。然后是王凯,因为微博首页的影迷朋友都把他快夸出花来了,让我特别后悔没定上午最早的票。我还以为多帅多迷人呢,也就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吧!(^o^)/~演的还行,少年气蛮足的,看起来特别显年轻,就是电影镜头转换略快,我都没能好好看看他的脸。略不满!缺点:是不是前25分钟,剪辑有点乱啊?日本兵设置有点低能,有点潘长江《举起手来》的感觉。总之,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我觉得还不错,有计划元旦和家人再看一遍。
最后ps: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必有其可怜之处。成龙大哥作为父亲,提携儿子,我能理解,毕竟能大义灭亲的少之又少。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之事付出代价,所以这部电影被非议或者拒看,我也能理解。房祖名尽管参演了电影,戏份颇多,演技也不错,却不能正大光明的宣传,或者以后也不能,父亲即便再厉害,他也难回从前了。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铁道飞虎观后感4
最新的《铁道飞虎》中,叫来了几个新晋鲜肉,加入了duang duang等网络热词,甚至把N年前春晚上一段“土豆哪里去挖”的段子硬塞进去,还有为了房祖名出山而调侃自己长相的梗。从这些方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讨好大众的决心。成龙对于自己电影的定位十分明确,能被普罗大众接受的滑稽,自然不能等同于文艺或者高级的幽默。
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龙确实做到了,而且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我们可以评价电影的好坏,却无法否认成龙的坚持。
一盘吃腻的好菜,如果几年不吃,再拿起来,还是会觉得新鲜,成龙电影也是这样。我常常感叹国产的很多电影连主题和故事本身都讲不明白,更别提逻辑流畅、叙事连贯了。尤其是在看了最近几年的国产烂片之后,我已经对国产电影丧失了信心。可我忘了,我们至少还有成龙。拿《铁道飞虎》来讲,作为成家班看家本领的动作设计自不必说,单纯从故事的起承转合、前后呼应,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上,就可以看出作品的创作功力。更何况,这是一部喜剧片,而且我真的看笑了。
在这个讲求IP的年代,人人都在挖空心思寻找一个好的概念。可是,如果连拍电影的基本功都没练好,就算手握倚天屠龙,又能怎样。
我们应该欣慰,中国电影产业中,存在着包括成龙、周星驰一样的人物,他们存在本身,已经是一种传奇、一个符号、一种品牌。我不能说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好片,但至少,我可以歌颂他们的坚持与水准,我可以相信他们的基本功。
电影千千万万,类型千差万别,我们习惯了趾高气昂地评判他人,用分数定义别人的.价值。可在这个评价标准混乱的时代,定义或许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而且我凭什么要靠他人的定义来解剖自己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讲,坚守自己认为对的,并为之付出努力和坚持,已经是一种成功。
铁道飞虎观后感5
首先感谢北京影迷会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看见凯凯。这次真的特别幸运,抽中了铁道飞虎首映礼电影票。来到影院迷了会儿路,还好找到了组织,领到票不久,就进入影厅看电影了。
电影挺好看的。开场的时候,最希望他们快去面馆解锁凯凯。不剧透太多,只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大哥被抓后,大哥的女儿找范老板帮忙,范老板伸出了双手说,你看我的`手像拿枪的吗?大哥女儿笃定的说了像。
这双手真是好看,在大屏幕上看特别能感受到白净纤长的美感。配上范老板的一身旧棉袄,瞬间感受到了导演要的落魄的贵族的感觉。
然后就是多次预告过的骑马的戏。想过好多次,什么情况下范川会骑着马追火车。原来是在那样千钧一发的时候。配上之前范川不愿加入的烘托,让策马而来这一举动变得非常珍贵。
凯凯出场十分帅气,一手握缰绳,一手拿着枪,飞奔而来。一枪一个鬼子,救下了飞虎队员。总之,看过的都说帅。就是很帅!能感受到我被帅到词穷的迷妹脸不?
还有一场两个坦克打架的戏。范川操控坦克打鬼子,这段戏很逗,打法很独特有趣,而且交待了范川加入队伍的动机。范川身份是旧军阀的贴身侍卫,过往的失败,令他沮丧不已。但是心底还有一丝希望之火没有熄灭,最终,被飞虎队一众小人物要干票大的的精神重新燃起。他策马而来,重新踏上了曾经带给他伤痛的战场,和兄弟们一起并肩战斗。主动骑马救队员是范川这一人物的一次成长,而这场坦克对打的戏,则是范川多年沮丧情绪的一次发泄,他终于找到一次抚平内心旧伤的机会。再上战场,必须不留遗憾,干票大的。
凯凯这场戏表现得非常棒,精准传达范川这一人物的特质。我不能再夸凯凯帅了,但是也想不起别的词了,还是直接点儿。凯凯坐在那里的样子很帅,拿炮弹很帅,瞄准很帅,总之,很帅。没看的快看吧。
这是一篇专为凯凯的影评,今天去二刷,明天三刷,后天四刷。还会改进。
铁道飞虎观后感6
影片主要讲的就是山东枣庄一代的土著抗日游击队,是如何偶遇八路军,又如何和前军阀组队,最终成功地破坏了日军进攻前线的计划的故事。
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这是一个与严肃并重的故事。
毕竟是抗日题材,虽然是动作喜剧,电影还是要表现一些严肃的东西在里面。这就需要一众主演们既能地表现出那个年代百姓的风貌,对敌人的憎恶,又能不失时宜地搞笑,可谓是带着镣铐跳舞。
比如,成龙在里面扮演的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的打斗动作看起来就不能够太过于敏捷、专业。
同理,wuli滔滔也变成了一个山东小青年,许多打斗场面非常真实。
王大陆饰演的八路,前一秒还在搞笑,后一秒却在众人面前哭着承认自己想家了(即使有欺骗众人的意思,但想家确实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这部电影会像抗日神剧那么夸张,相反,它的搞笑和真实,更能让你在开怀大笑的同时,认识到上那段时期真正的残酷之处。
几乎每个主角在现实生活中的“梗”,都被用在了电影里,比如成龙在形容炸药包爆炸的声音的时候,竟然脱口而出一个“duang~”,说这还甩了下头发。此句一出,现场狂笑。
Wuli滔滔还就自己的唱功进行自黑。可以说,所有的角色为了电影效果都很拼。
除去众主演,配角的戏也很好看。
比如对于国内观众已经非常熟悉的矢野浩二
在电影中,他饰演一个面瘫的站长,每次回答长官问话的时候,脸都会不由自主摆出微笑的表情,而每次露出笑容,就有坏事发生。
两个反面角色,山口和由子也很拼。还让纯洁的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抗日剧里日本人和中国人接吻(还是同性之间)。
总的来说,电影的制作还原度很高,的'服装、道具都可以看出来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大街上有摊煎饼的,有打铁的,卖水果的,影片给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城镇和农民的生活。
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有一个镜头扫过一面墙,上面还用繁体字印着“大东亚共荣圈”,如此到位的细节也说明了导演的用心。
最后,正如标题所说,以上这些主要角色的喜剧效果,我个人认为都败给了影片中一个戏份不足5分钟的龙套角色。
铁道飞虎观后感7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伴随着一阵引人哄笑的歌声,我们在校观看了《铁道飞虎》这部影片,我感触颇深。
一群地地道道的“土八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让人啼笑不已的周旋与较量,可能有同学说这不就是一群会搞笑的农民嘛!的确!他们是农民,但却是一群有勇有谋的“中国军人”!
他们无所畏惧,在敌人的坦克面前,他们有视死如归的气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他们之间的生死情谊。他们劫囚犯,劫火车,抢炸药包,只为了炸桥。本以为他们能活着回去,然而总有个让人恨,却总是不死的角色──日本大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不懈”一次次的.失败,都还是侥幸地活到了最后,然而在智勇双全的马原及同伴的手中却最终难逃惨败的结局。
使我久久不能忘却的是那一声轰响,响彻云霄,铁轨上的两列火车,不出所料、准确无误地撞在了一起。伴着西边的残霞昏黄,好一番气派的景色!但货车并未跌落下去,而是定格在了那,车上还上演着日本大佐和马原他们一番激烈争斗。马原奋力将炸药包扔向了那列车厢,进去了!不,不,掉出来了,在车厢的下方。轰响,“啊!真是天助我也啊!”日本大佐说道。但并没有结束,在桥梁下马原抱着最后一包炸药,引身自爆。昏黄的夕阳下,只见一道电光劈裂了长空,他浑身闪闪披上彩虹……
是的,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你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英雄赞歌。黑暗终将散去,光明终将来临,西边的太阳终将要落下,而明天将升起东方的朝阳!我敬仰你们,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中,有多少英雄志士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和平的生活。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生长在21世纪的摇篮中,享有先辈们为我们打下来的和平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不必像马原他们用生命去夺取胜利,捍卫和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我们不忘初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追逐梦想。因为有你们──伟大的英雄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铁道飞虎观后感8
根据《铁道游击队》的改编,成龙将自己的喜剧风格带入到了这场昔日的红色经典,固然那用幽默重新装点的铁道抗日,使《铁道飞虎》焕发着一种全新的朝气,但又不得不说那浮夸过度的场面道具,使电影未能真正如虎添翼的跳出一部动作片的浅池。
在已然拥有着一个真实故事和经典蓝本的奠基下,《铁道飞虎》无疑在先天上是占优的,就像《血战钢锯岭》那位只身挽救了数十人生命医疗兵的传奇,一支在真实上活跃敌后取得了斐然战果的铁道游击队,并不会让人有感电影剧情上的.胡编乱造,反而能写实于民族凝聚力,彰显国人面对侵略战争不屈的毅力,所以即便昔日的《铁道游击队》有着尤为刻意的革命乐观主义,但个人认为其今日看来仍旧不失为一部中肯之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新编的《铁道飞虎》,其与诸多真正的抗日“神”片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剧情构思上《铁道飞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新颖之处,但成龙的功夫幽默和诸多的笑料包袱使得这部新作相比老版有着尤为出色的娱乐性,或许会有很多会认为战争与喜剧并不应该混为一谈,但其实不论是国产的《三毛从军记》,还是《欢迎来到东莫村》《虎口脱险》《大独裁者》这样的的他国经典,其实都非常出色的将战争与幽默做出了结合,固然《铁道飞虎》做出的这种结合尚难以企及这些佳作,但总归是好过于如《举起手来!》中那样对日本荒谬的丑化。
《铁道飞虎》中虽然没有如同手撕鬼子这样的桥段,甚至还有着子弹是不会拐弯的自嘲,但从内在上来说,这部作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干货,其所做的仍旧只是一部带有夸张意味的成龙动作喜剧,这自中还有着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希望儿子复出的私心,看似高潮迭起的转折,甚至还有着所谓的彩蛋,这些好莱坞喜剧套路的沿用,却使电影欠缺了对战争残酷性的着点,这种着点是三毛脱下军装后看着无数墓架的唏嘘,也是东莫村中那超越意识形态对生命的尊崇,《铁道飞虎》虽然能逗人一乐,也有着激情热血,可这些却并不应该是一部战争喜剧真正落足的重心。
客观的讲看《铁道飞虎》时我也笑了,但如果一部有着真实历史沉淀的战争电影,在时隔近六十年后今天的改编,最终所留给人的只有笑意与热血,自认为这样的战争电影其实已然迷失了它的真正意义。
铁道飞虎观后感9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伴随着一阵引人发笑的歌声,我们在校观看了《铁道飞虎》这部影片,我感触颇深。
一群英勇无畏的“土八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让人啼笑不已的周旋与较量,有的同学说这些农民很幽默,的确!他们是幽默的农民,他们更是一群有勇有谋的“中国军人”!
他们无所畏惧,在敌人的坦克面前,他们有视死如归的气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他们之间的生死情谊。他们劫囚犯、劫火车、抢炸药包,只为能成功炸桥。本以为他们能活着回去,然而总有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角色──日本大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失败,他虽然侥幸地活到了最后,却难逃残败的结局。
这部电影中,使我久久不能忘却的`是那一声轰响,响彻云霄。伴着西边的残霞昏黄,铁轨上的两列火车,不出所料、准确无误地撞在了一起。幸好火车并未跌落下去,而是定格在那,火车上,日本大佐和马原正在激烈争斗。马原奋力将炸药包扔向了那列车厢,进去了!不,不,掉出来了,掉在车厢的下方。轰……马原被日本大佐扔出了火车,“啊!真是天助我也啊!”日本大佐说道。但这一切并没有结束,马原抱着最后一包炸药在桥梁下引身自爆。昏黄的夕阳下,只见一道电光劈裂了长空,他身披彩虹……
是的,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你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英雄赞歌。黑暗终将散去,光明终将来临,西边的太阳终将要落下,而明天将升起东方的朝阳!我敬仰你们,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中,有多少英雄志士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今天和平的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生长在21世纪的摇篮中,享有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不必像马原用生命去夺取胜利,捍卫和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我们不忘初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追逐梦想。因为有你们──伟大的英雄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铁道飞虎观后感10
影片《铁道飞虎》叙述了1941年太平洋战役迸发今后,穿过山东境内的津浦铁路变成日军在我国内地最主要的战略交通线之一。在津浦铁路枣庄段周边,活泼着一支民间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主要由枣庄火车站的几名铁路工人组成,队长叫马原(成龙饰),是火车站的搬运工领班。他们白日在日本人占据并办理的火车站干活,晚上出来秘密活动,利用对铁路线的了解以及扒火车、开火车的'特别技术,以一支小小的游击队跟大批装备精良的日本规范军斡旋比赛,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本地老百姓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头,叫铁道飞虎队。
“我叫你大哥好多年,我一直都在你身边。陪你时刻进退,陪你喜乐苦悲,爱你每一天”,洛杉矶时刻11月12日,成龙被授予奥斯卡终身成果荣誉奖。成龙一袭中式长袍,抱着两个熊猫公仔“龙龙”、“凤凤”,尽显我国元素。举着小金人,成龙恳切地感谢了一切观众,并表态要继续为我国影片人争光。作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我国人,成龙让国际再一次记住了“JackieChan”,但“大哥”这个称号早已烙印在我国观众心中。《铁道飞虎》导演丁晟亲手改编歌词,并和飞虎队成员王凯、王内地、桑平、吴永伦合唱了这首《大哥》作为礼物,简单朴素的歌里饱含着浓浓的朋友情。
MV中,混剪的不是成龙精彩妥当的动作,那些了解的场景、镜头,看到的却是成龙经典动作背面的一次次测验与失利,令人疼爱不已。记忆里成龙所带来的快乐也更加珍贵。《铁道飞虎》中成龙与黄子韬、王凯、王内地的欢喜互动也初次曝光,看得出拍照过一百多部影片的成龙还怀着少年般的奋斗之心。片尾的“谢谢你陪我长大”再戳泪点,引发了一代人的共识:“首次看影片,首次看影片哭,首次看影片大笑,首次记住艺人姓名,都是一个叫成龙的人。感谢成龙大哥这么多年带给咱们的欢喜与感动。”
铁道飞虎观后感11
根据《铁道游击队》的改编,成龙将自己的喜剧风格带入到了这场昔日的红色经典,固然那用幽默重新装点的铁道抗日,使《铁道飞虎》焕发着一种全新的朝气,但又不得不说那浮夸过度的场面道具,使电影未能真正如虎添翼的跳出一部动作片的浅池。
在已然拥有着一个真实故事和经典蓝本的奠基下《铁道飞虎》无疑在先天上是占优的,就像《血战钢锯岭》那位只身挽救了数十人生命医疗兵的传奇,一支在真实历史上活跃敌后取得了斐然战果的铁道游击队,并不会让人有感电影剧情上的胡编乱造,反而能写实于民族凝聚力,彰显国人面对侵略战争不屈的毅力,所以即便昔日的《铁道游击队》有着尤为刻意的革命乐观主义,但个人认为其今日看来仍旧不失为一部中肯之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新编的《铁道飞虎》,其与诸多真正的抗日“神”片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剧情构思上《铁道飞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新颖之处,但成龙的功夫幽默和诸多的笑料包袱使得这部新作相比老版有着尤为出色的娱乐性,或许会有很多会认为战争与喜剧并不应该混为一谈,但其实不论是国产的《三毛从军记》,还是《欢迎来到东莫村》《虎口脱险》这样的的他国经典,其实都非常出色的将战争与幽默做出了结合,固然《铁道飞虎》做出的这种结合尚难以企及这些佳作,但总归是好过于如《举起手来!》中那样对日本荒谬的丑化。
《铁道飞虎》中虽然没有如同手撕鬼子这样的桥段,甚至还有着子弹是不会拐弯的`自嘲,但从内在上来说,这部作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干货,其所做的仍旧只是一部带有夸张意味的成龙动作喜剧,这自中还有着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希望儿子复出的私心,看似高潮迭起的转折,甚至还有着所谓的彩蛋,这些好莱坞喜剧套路的沿用,却使电影欠缺了对战争残酷性的着点,这种着点是三毛脱下军装后看着无数墓架的唏嘘,也是东莫村中那超越意识形态对生命的尊崇《铁道飞虎》虽然能逗人一乐,也有着激情热血,可这些却并不应该是一部战争喜剧真正落足的重心。
客观的讲看《铁道飞虎》时我也笑了,但如果一部有着真实历史沉淀的战争电影,在时隔近六十年后今天的改编,最终所留给人的只有笑意与热血,自认为这样的战争电影其实已然迷失了它的真正意义。
铁道飞虎观后感12
寒假到了。
拿过成绩单之后的第一天,因为期末考试成绩我们班达到了要求,作为奖励,董老师带我们去正鼎影城看《铁道飞虎》。
因为是第一次和老师同学一起去看电影,所以有些新奇和刺激。
电影开演了。在一列火车上一伙人在火车上秘密行动,将日本人用火车运的货都劫下了,他们秩序井然地做好自己的事。有一次他们救了一位八路军,在他们想将八路军带走时,不幸来临了,这位八路军死在了日军的枪下。但在临死前他让马原他们的大哥去炸毁通往军事要塞的.桥。他们又结识一家面馆老板—范川,范老板,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人,于是,他们开始炸毁大桥的计划。最后,桥被炸毁了,可他们却牺牲了。
这部电影可以说算得上是喜剧类型的,但在搞笑又有些兄弟共患难,爱国的情怀,又有点让人感动。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兄弟共患难的那三幕剧情。
第一幕:就是开头他们里应外合将火车上的日本鬼子打到,劫货物,最后日本军官发现他们几个有嫌疑,但是又看到日勤表上写有他们的名字,便打消了念头。当日本军官走了之后,一个和他们比较好的车站站长跑过来说:“还好我反应快,把你们几个人都写上了,不然……”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虽然在那时汉奸很多,但也同样是中国患难与共的时候。
第二幕:当他们中的大哥马原和大海被抓走了,但其他几个人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想办法将他们二人救回,都说危难当头,兄弟才靠得住。锦上添花谁都会,雪中送炭才是真情意。
第三幕:就是最后一个情节,他们一起去炸大桥。他们一个个为了兄弟拼命,为了爱国拼命,可是都死的死,伤的伤,到最后他们炸毁了大桥,八路军也来援助他们。这份情谊令人敬佩,让人感动。
问世间最难得的情是什么?是真心、真正的兄弟情,这份情比海大,比天大
铁道飞虎观后感13
根据《铁道游击队》的改编,成龙将自己的喜剧风格带入到了这场昔日的红色经典,固然那用幽默重新装点的铁道抗日,使《铁道飞虎》焕发着一种全新的朝气,但又不得不说那浮夸过度的场面道具,使电影未能真正如虎添翼的跳出一部动作片的浅池。
在已然拥有着一个真实故事和经典蓝本的奠基下《铁道飞虎》无疑在先天上是占优的,就像《血战钢锯岭》那位只身挽救了数十人生命医疗兵的传奇,一支在真实历史上活跃敌后取得了斐然战果的铁道游击队,并不会让人有感电影剧情上的胡编乱造,反而能写实于民族凝聚力,彰显国人面对侵略战争不屈的毅力,所以即便昔日的《铁道游击队》有着尤为刻意的革命乐观主义,但个人认为其今日看来仍旧不失为一部中肯之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新编的《铁道飞虎》,其与诸多真正的抗日“神”片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剧情构思上《铁道飞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新颖之处,但成龙的功夫幽默和诸多的笑料包袱使得这部新作相比老版有着尤为出色的娱乐性,或许会有很多会认为战争与喜剧并不应该混为一谈,但其实不论是国产的《三毛从军记》,还是《欢迎来到东莫村》《虎口脱险》这样的的他国经典,其实都非常出色的将战争与幽默做出了结合,固然《铁道飞虎》做出的这种结合尚难以企及这些佳作,但总归是好过于如《举起手来!》中那样对日本荒谬的丑化。
《铁道飞虎》中虽然没有如同手撕鬼子这样的桥段,甚至还有着子弹是不会拐弯的自嘲,但从内在上来说,这部作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干货,其所做的`仍旧只是一部带有夸张意味的成龙动作喜剧,这自中还有着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希望儿子复出的私心,看似高潮迭起的转折,甚至还有着所谓的彩蛋,这些好莱坞喜剧套路的沿用,却使电影欠缺了对战争残酷性的着点,这种着点是三毛脱下军装后看着无数墓架的唏嘘,也是东莫村中那超越意识形态对生命的尊崇《铁道飞虎》虽然能逗人一乐,也有着激情热血,可这些却并不应该是一部战争喜剧真正落足的重心。
客观的讲看《铁道飞虎》时我也笑了,但如果一部有着真实历史沉淀的战争电影,在时隔近六十年后今天的改编,最终所留给人的只有笑意与热血,自认为这样的战争电影其实已然迷失了它的真正意义。
【铁道飞虎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铁道飞虎的读后感10-13
虎兄虎弟电影观后感10-09
铁道专业个人求职信10-19
《铁道游击队》读书笔记11-19
让子弹飞观后感范文02-05
《虎妈猫爸》观后感11-15
虎妈猫爸观后感07-29
《虎妈猫爸》观后感11-04
《虎妈猫爸》观后感4篇10-15
《会飞的小伞》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