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4 14:58: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去过西安并亲眼看过秦兵马俑,为了多一点直观性认识,我从家里带来一些仿真品(秦兵马俑),发现了很多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们都想亲手摸摸。我觉得这很好,也想让学生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我花了大约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直观秦兵马俑,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资料内容。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学生的知识来源不仅仅是课内,课外知识的获取极为重要。针对本课特点,我设计了直观秦兵马俑图像,请学生们观看、讨论。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认识了许多兵马俑。宽松的气氛,愉快的情趣贯穿在整堂课,通过学生们的'观看和描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尽情表现,积极配合,从而人人都能在表现中得到满足,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朗读全文

  法国前总结希拉克说过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就让咱们凭借着文字这种神奇的工具来走近它吧!

  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借助课后练习,理清文章的写作结构。

  课后练习:

  “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文中是用哪句话来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朗读相应的语句。

  五、学习第三——八自然段

  课文中介绍了几种兵马俑?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六、总结课文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祖先们为我们创造了引以自豪的'历史,我们不能总生活在历史中,也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这辉煌的历史画上绚丽的一笔。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空落落的,很冷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还是要把自己的上课体会记下来。

  1、准备还算充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在量的资料,对兵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课堂上感觉游刃有余。适时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如:介绍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率领大军,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军队在秦代的重要地位。

  另外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做到了心中有数。

  不充足的地方,是没有对细节的语言进行斟酌,语言比较贫乏,比如在形容将军俑的时候,只想到用“威风凛凛”来形容这位将军,而成功有时就决定在细节之处。自己事先想着到时肯定会有词语来表达的,可是到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2、这节课上朗读也不少,可是有几次是重复无用的读。比如在读走近兵马俑整体来观看的那一部分,我也领读了,但是在学生们已经感觉到规模宏大的时候,还是又读了,感觉重复无用。

  以后读要做到心中有数,读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数,不到位的时候要多读,读到位了就要通过。这样可以节省一节课有效的时间。

  3、这节课的评价没有及时跟上。比如在常旭东读完将军俑那一段时,我的心里当时就感觉到了将军俑的气势,可是当时忘记对他进行肯定了,现在感觉很遗憾。说明自己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欠缺。

  4、这节课,很让我感觉到高兴的是:听完课的老师感觉到我这节课有气势了。有了这点的评价让我有点欣慰,因为以前的课堂,总是感觉到自己不投入,以那种心态想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上很难的。听了他们的评价,我可以稍稍鼓励一下自己了。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3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演绎了自己的一堂公开课《秦兵马俑》。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所以我紧紧抓住了秦兵马俑的特点,也就是过渡段来诠释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使整堂课思路清晰,能够抓住主干,梳理枝叶。在教学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在学习生字词中,提醒学生注意分类别积累理解的字词,又教给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我想这堂课学生应该汲取了不少新鲜的雨露。

  但总的反思下,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一、教师课堂语言还应精练

  教师应把主动权返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也应让给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前提是教师少说甚至不说。必要时,教师语言应通俗精练,学生一听就懂,节约时间。记得上午试教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来导入,激发好奇,再看视频,了解秦兵马俑的概况。足足讲了十分钟,还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同事建议,赶紧修改,我就用了四句话来导入: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文是什么吗?知道秦兵马俑吗?想看兵马俑吗?心里想说什么?连续提问,学生互动,效果甚好。我只是改进了一点,却没把整堂课的语言精练起来。督促自己以后努力改进。

  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应加强

  虽然我用奖图片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但当学生意外回答时,我还是生搬硬套地用自己的理论来牵制学生的“出轨”。不过,我也抓住了课堂生成的一点尾巴:当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兵马俑朗读时,第一个学生读将军佣,第二个学生就读骑兵佣,接着都乱套了,东读一个西读一个,学习没重点了,我本来的设计是先重点讲一个佣,再用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另外的佣。学生却把我拉到了小道,我只能骑虎难下,尊重学生的个性,读他们自己的吧!还有一个生成点是学生已经找到了总起句,我只是肯定了这点,马上又把他拉回到了过渡句。后来经教研组长的提醒,发现其实我那时就可以来说说全文结构了:总分总。“好像”可以去掉吗?学生说可以。我其实就可以将错就错,举例引导学生发现。哎,教学机智不够呀!得实践锤炼。

  三、课文讲解还应有详有略

  我觉得重点是做到自读自悟,学生感兴趣的详读,学生不感兴趣的略读,每一遍读,都有体会,都有感悟,这样学生就会读书,越读越有兴趣。这一点做到实在不好,应深挖掘。

  四、语言基础知识还应扎实

  “宏大”可以用数据来解释词语,“所向披靡”的解释“所向无敌”不是一样吗?找近义词也是解释啊,没想到。“乘”的读音与解释应提醒。反复读中也可以循环认识字词。

  五、时间安排还应合理控制

  拖堂,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在平时就要狠狠地改,警记!

  六、略读课文还应把握特点

  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明显

  八、学生情感培养不到位

  不再一一累赘!希望在下次的公开课上有长足的进步!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4

  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如此课堂怎能活呢?

  其实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与财富。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不应该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而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资源与财富,既不要忙于请其他同学代答,也不包办代替,自己直接说出正确的答案,而应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抓住时机,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及遣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成为学生品尝成功的喜宴。

  下面是我教学《秦兵马俑》一课的片断:

  【教学片断】

  师: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生思考,举手)

  师:黄健,你来说一说。

  生:有的微闭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生:哈?

  师:大家笑什么?

  生:秦兵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

  师:嗯,大家说得有道理,那怎么修改呢?黄健,你想好了没有?

  黄健: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思考对敌之计。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上文作者由颔首低垂已经联想到对敌之计了。

  师:你想得真周到,那如何改?

  生: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

  师:你真棒!

  【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地掌握知识技能,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会让他们轻灵善飞的翅膀,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失去翱翔的自由。

  童趣无价,童言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时应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

  我们教师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活才是精彩。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5

  执教了《秦兵马俑》一课,感触颇多。纵观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1、创造了看的机会,让学生的眼“活”起来。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在上《秦兵马俑》一课时,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图片,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

  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的“看”创造了机会,使学生的眼睛活了起来。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2、创造了说和做的机会,让学生的'嘴和手“活”起来。

  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口动起来了,问题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如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详细介绍。又如教学完第10自然段,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

  说一段话,真正把网络教学和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动手动笔画一画,圈一圈,演一演,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提高能力。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6

  我上的是《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上完课,我就自己定的教学目标做了细致的教学反思,觉得自己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主要表现在:

  一、注重了对文本的咀嚼。

  教学目标中确立了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细致读通、读透文本,因此,学生体会很深。比如,学生在感知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多读、感悟,然后介绍给大家。最后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效果较好。

  二、恰当运用了多媒体。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教学目标中说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肯定是不够的。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对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许多资料,图片、视频,通过这些给学生更多的认识。多媒体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多媒体的使用很适当、适时。

  三、成功组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先制定了学习目标,再引导学生组合成小组。学生立刻热烈地学习起来,他们有的读,有的找词,有的表演……。一会儿,我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回答得很清楚,还阐述了喜欢那种兵马俑的理由。孩子们说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不但细读了课文,仔细观察了图片,而且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他们的理由不但充分,还有一些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看来这部分的内容在他们合作的学习中解决了,我只是让他们感情朗读比赛,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四、巧妙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学习兵马俑的神态时,受上面的启发。我也让他们自读,然后让学生做神态,让别的学生来猜,把猜到的句子读出来,并且对表演的人的表演提出建议。对于后面的省略号,我让学生说说还会有哪些神态,学生说的很多。在学习最后一节的时候,主要还是让学生们读后感悟,学生们谈的不错。我想: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积累了读多宝贵的经验,也知道了自己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教学中,要扬长避短,把每节课上好。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7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秦兵马俑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教材简说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义教课程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详尽地介绍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他们各异的神态、特有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信息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预设流程

  流程说明:本教学设计以放学生独立走入文本——以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信息资料自读发现、自读体悟、自读品味,相互合作为主,老师只在学生探读疑难处、读悟重点处和读品关键处给予引导与点拨。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入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是这样的吗?

  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

  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出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入,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与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入情入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入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三、以展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词突出了……的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观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

  (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8

  今日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十分进取的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伟大神奇的`艺术珍品——秦兵马俑而骄傲的同时,也深深的为我们祖国拥有像同学们这么聪明可爱的继承人而骄傲。你们是祖国的期望,民族的未来。期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将来为祖国的文化事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9

  教学本单元的课程,十分的享受,穿梭在古今,饱览中外名胜,仿佛穿越一般,学生很是兴奋。《秦兵马俑》是苏教版十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这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资料,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所以我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形象,体会感情,学习表达,塑造心灵,陶冶情操。本课时的教学,我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教学目标中确立了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细致读通、读透文本,因此,学生体会很深。比如,学生在感知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我多读、感悟,然后介绍给大家。

  在教学中,我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貌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就得对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了超多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自我更是收集了许多资料,图片、视频,透过这些给学生更多的认识。多媒体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多媒体的使用很适当、适时。在学习兵马俑的神态时,我让他们自读,然后让学生做神态,让别的学生来猜,把猜到的句子读出来,并且对表演的人的表演提出推荐。对于后面的省略号,我让学生说说还会有哪些神态,学生说的很多。在学习最后一节的时候,主要还是让学生们读后感悟,学生们谈的不错。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0

  上完这节课后,空落落的,很冷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还是要把自己的上课体会记下来。

  1、准备还算充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在量的资料,对兵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课堂上感觉游刃有余。适时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如:介绍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率领大军,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军队在秦代的重要地位。

  另外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做到了心中有数。

  不充足的地方,是没有对细节的语言进行斟酌,语言比较贫乏,比如在形容将军俑的时候,只想到用“威风凛凛”来形容这位将军,而成功有时就决定在细节之处。自己事先想着到时肯定会有词语来表达的,可是到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2、这节课上朗读也不少,可是有几次是重复无用的读。

  比如在读走近兵马俑整体来观看的那一部分,我也领读了,但是在学生们已经感觉到规模宏大的时候,还是又读了,感觉重复无用。

  以后读要做到心中有数,读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数,不到位的时候要多读,读到位了就要通过。这样可以节省一节课有效的时间。

  3、这节课的评价没有及时跟上。

  比如在常旭东读完将军俑那一段时,我的心里当时就感觉到了将军俑的气势,可是当时忘记对他进行肯定了,现在感觉很遗憾。说明自己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欠缺。

  4、这节课,很让我感觉到高兴的是:

  听完课的老师感觉到我这节课有气势了。有了这点的评价让我有点欣慰,因为以前的课堂,总是感觉到自己不投入,以那种心态想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上很难的。听了他们的评价,我可以稍稍鼓励一下自己了。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1

  四月一日,我执教了小学五年级的16课《秦兵马俑》,感触颇多。纵观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1、创造了看的机会,让学生的眼“活”起来。

  语文教学不仅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我的眼睛来观察。在上《秦兵马俑》一课时,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图片,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的“看”创造了机会,使学生的眼睛活了起来。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带给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2、创造了说和做的机会,,让学生的嘴和手“活”起来。

  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口动起来了,问题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如透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并选取自我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详细介绍。又如教学完第10自然段,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说一段话,真正把网络教学和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动手动笔画一画,圈一圈,演一演,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提高潜力。

  但这堂课,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到多媒体室上课很新奇,发言不如教室热烈,另外,由于摄象头有些问题,导致播放的课件不清楚,尤其是图片模模糊糊,影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发言不够用心,师生配合不够默契。

  2、上课实际操作时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老师即要上课,又要操作电脑,还要板书,与学生进行交流,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3、总觉得学生学得不深刻。原因在于在这么短的时光里要求学生浏览这么丰富的资料,学会选取,准备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只能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体验。为此,我觉得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重点、难点解决。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2

  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4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蹟、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秦兵马俑》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节课展示的是“引导自学”课型。我设计的自学重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同时,通过两篇课文的对比阅读,了解文章结构及过渡句、中心句、说明方法的使用。个人认为这节课的目标明确,从课堂效果看,这两个目标也基本达到。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尝试了创新:对比阅读《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总结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当然,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首先,在总结两篇课文写法共同点的时候,很多同学由于对《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不太熟悉,在找说明方法和中心句、过渡句的时候,模棱两可,不能确定。《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我仅仅让孩子读过几遍,并没有深入的讲解。可能部分学生没有熟读,对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还不是很明确。

  其次,个人感觉在围绕第一个重点讨论的时候,学生专注于朗读精彩段落,而耽误了一些时间,显得学习后面的第二个自学内容时间有些仓促。其实,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已充分朗读了课文,在第一个讨论提示中这点可以忽略,节省时间为后面的自学内容。

  最后,“引导自学”型课堂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整节课的主体,教师仅仅起着引导的作用。综合来看,我班级的小组训练仍需加强,特别是讨论的时候,部分组员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其他意见也是符合或跟随,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训练在平时,只有发挥好小组的.力量,“引导自学”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

  优势,在展示课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展示的时候,先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进行,迅速理清全文脉络。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三,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比如学生在展示课文的第二段时,能抓住数字说明的方法来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但是仅从数字让学生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用我们的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我先问学生我们的这间教室大吗?他们说挺大的。我又问他们我们学校学生多吗?他们说很多。接着我告诉学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个平方米,我们全校学生数大概在800个左右,然后我让学生去计算一下三个俑坑的大小和一号坑大小分别相当于几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和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分别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几倍,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三个俑坑大小相当于956间教室的大小,一号坑的大小相当于713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0倍,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倍。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这么多兵马俑啊!”“果然规模宏大!”……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

  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3

  《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该课文直接从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生动细腻地表现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文中既有说明、描写的文字,也同时有作者的丰富联想,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字里行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本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四字词语成为重点,积累四字词语,同时在教学中,始终围绕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器宏伟气势,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本篇课文,可以充分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也恰恰成为本篇课文教学中的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着让学生以文带文为主线的学习方法,按照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课文的学习,谈谈本文的内容,感受疑难点,完全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上,融入课堂,感受课堂的活跃氛围。

  上本课时,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教学目标缺少应有的知识、目标不明确不够清晰,存在着一味的'借用教参的目标,感觉自己的教学目标不稳重不敢用,这样的借用反而使得自己没有按照自己本班的实际情况去上课,而不能够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大致内容,使得学生也没有头绪;二、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如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上课时就忘记了挑出四字词语让学生去造句运用体会,这也正是在教学经验方面不够成熟所造成的遗忘。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写了秦兵马俑的庞大气势以及高超的雕塑技术,感受它的气魄,为何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我在讲述这篇文章时,抓住文中的中心段落“秦兵马俑不仅仅规模宏大,并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安排教学。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这个自然段除了概括了全文资料之外,也很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时,我请班级同学应聘小导游,为观光者介绍这些兵马俑。首先是讲述它规模宏大的特点表此刻哪里,这个问题由我和其他同学问,而小导游就大声地回答我们第二段中的话。我问学生,“你觉得这个小导游合格吗?为什么?”有的说合格,有的说不合格。这时我就继续问:“为什么不合格呢?如果是你,你怎样说呢?”这位学生就站起来说:“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安临潼,此刻我们眼前出现的就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兵马俑。我们能够看到,它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再之后说第二段的资料,这时候同学们都觉得异常的有意思,思路也放宽了。

  那么在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介绍兵马俑的类型时就十分的顺畅,也能抓住它们的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兵马俑。如:“在你的眼前出现的是秦始皇的将军俑。”有的说“威武”、有的说“沉稳”、有的说“有远见卓识”等,形容得十分贴切。第八段写个性鲜明的特点,主要抓住神态描述,训练学生运用句式“有的……好像在……”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由此我们能够感受到兵马俑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了。组织学生对文段进行朗读的时候,还是分配不够到位,必须要让全班同学参与,而不只是一部分同学,这样学生容易分神,又不能认真体会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内心的情感流动。再最终的时候采用男女分读,效果就很明显,读出了应有的情感。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她的活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我异常在这堂课上用抑扬顿挫的话语,优美的肢体语言,一步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他们读书就更认真,不需要去强调纪律。最终一段,对秦兵马俑的赞颂,大家读得是十分的自豪、骄傲、钦佩,在他们的朗读中就感受到了这堂课的效果。收尾时对课文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再一次来疏通全文,加深整体印象。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

  接到90学时上课的任务,内心多少有些忐忑。但是一路磨课,一路成长!一个人的思考,一群人的打磨,最终成就一台戏。结果是呈现给观课老师的,过程和成长是留给自己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这一路的实践与收获。

  一、众里寻它,处处皆是它!

  其实,和课文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浏览了那么多课文,我一眼就相中了《秦兵马俑》,或是文字,或是表达,我就这样与它结缘。仔细走进文本,你会发现它更多的美。难读难理解的字词比较多。总分总的结构让脉络清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概括了的主要内容。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作者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其中介绍外貌的一组四字词语很有特色。作者用“观察+想象”的写作方法介绍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其实在介绍兵马俑类型的时候,作者重观察;在描写兵马俑神态的时候,作者更关注自己的想象。其次,在介绍四种类型和四种神态的时候,一个用了具体描写的方法,一个用了排比进行概括介绍……仔细在文字里畅游,语言点就慢慢浮出水面。

  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面对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我该如何取舍呢?这是困扰着我。刚开始,我似乎什么都想要。于是,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评价兵马俑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完成以下的思维结构图。

  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练习理清总分总的脉络。只可惜现实很骨感,练习耗时且不说,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似乎把简单知识点复杂化了。

  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蜻蜓点水讲到了,但是这样的交流和分享意义何在?

  感受规模宏大之后,我布置学生默读课文4—8段,小组讨论,作者在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也许是问题的指向不明,或者是我的文本解读凌驾在学生的能力之上。学生能零零散散地找到共同点,却找不到文本之间写作上的不同点。

  在这尴尬的冷场之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练笔,用上“观察+想象”的方法,用上排比的修辞方法概括介绍的兵马俑的其他类型。我是想让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的灵活性。

  如此一来,教学的点很多,但是没有一个点做大挖深,只是浮光掠影,教与学都是惨淡收场。迷茫之时,团队帮我剔除了细枝末节,坚持一课一得,关注四字词语,把“观察+想象”做足。

  三、山重水复,翘首待花明。

  虽然知道教什么,但是怎么教却久久难以突破。脑袋里一直有思路,却怎样也找不到出路。如何把想法变成做法,这就是我们不断打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师傅建议我用导游词搭建整个教学框架,王校也希望我不舍弃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教学新意落实在导游词上。也许是我道行不高,我无法实现这个设想。一时间,我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无力感。这时候,大家开始在我原来的设计上打磨,尽量给每一个教学环节填补细节。渐渐地,课有了模样。

  四、君子一言,受益何其多。

  课堂上,我和孩子们都表现不错!有时候,真正投入了,课堂才是真正属于我和学生的地方。曾经站在舞台上执教“公开课”,我总是在意台下观课老师的一颦一笑,忽略了学生。这一次,我似乎忘记了他们,只是我和孩子的互动,这是一大进步!课后,单老师表扬了我和学生!我很开心!单老师的评课,也让我收获良多。这一次上课,我取舍大胆,直接舍弃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抓住四字词语和“观察+想象”的写作方法做足功课。四字词语教学,我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充分经历与练习。但是“观察+想象”的写作,我只是通过朗读来展开,没有让学生体会想象是建立在观察得基础上,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联想。单老师建议可以首先让学生找到观察和想象的部分,然后打乱序号连线,说说有了想象的好处,最后再是练习巩固。如果把学习的过程做丰满,学生的收获也会丰厚。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9-09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9-12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04-01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05-19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5篇)03-15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5篇08-04

让教学反思12-15

秦兵马俑说课稿03-03

《秦兵马俑》说课稿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