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12-04 02:51:2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美术教案模板合集5篇

美术教案 篇1

  课型:欣赏。评述

  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作品特点。

  能力培养点:

  提高学生欣赏作品、评述作品的能力。

  情感激发点:

  珍惜人类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对于美术分类的了解。

  教学难点:各个不同类别作品的特点。

  教学关键:同题材作品,不同类创作的区别。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1分钟)

  ``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影像资料、开启电教设备

  2、学生准备学具:教材、自己查找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资料。

  二、引课:(2分钟)

  (一)提问什么是美术?

  是一种靠视觉来观赏“造型艺术”。它是通过对物质材料的运用,遵循色彩、明暗、造型等规律塑造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手段。

  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四大类。

  (二)欣赏作品、辨析类别:

  水粉静物、剪纸、建筑、素描、工艺美术、中国画、水彩人物、木刻版画、水彩风景画、中国写意花鸟画、雕塑

  在作品的欣赏中,自然引入课题——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三、新课:(35分钟)

  (一)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绘画的种类。

  1、中国画:泛指一切区别于西方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分为工笔、写意、没骨、白描等。写意又可分为大写意、小写意、泼墨,还有兼工带写等。 画科有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

  2、油画:用核桃油或亚麻仁油等植物油,调和油质颜料所作的画。油画起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画种。

  3、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性颜料作画的画种。由于水彩颜料有透明、快干、混色等特性,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偶然效果”,水彩画也就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4、水粉画: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其表现特点为处在不透明与半透明之间,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

  5、版画: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质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和艺术加工,可复印出多幅原作的艺术统称为“版画”。分为凸版画,如木版画;凹版画,如铜版画;平版画,如石版画;漏版画,如丝网版画等。

  6、素描:是单一色彩表达物象明暗的绘画方法。

  (二)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雕塑的`种类。

  雕塑:具有三度空间的(长度、高度、深度)的造型艺术。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根据放置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室外雕塑、室内雕塑和架上雕塑等;根据表现手法不同,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浮雕:雕塑的一种,指在实体的表面上雕塑出具有背景的形象,使之成为介于平面绘画和立体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浮雕的深浅和厚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

  圆雕:雕塑的一种,指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适于多角度观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塑。

  (三)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建筑。

  建筑: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艺术。建筑艺术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四)PPT展示作品图例,了解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通过设计的理念和工艺手段进行实用性和审美性创造的艺术形式,是美术应用领域的分支。主要分为民间手工艺、染织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装璜设计等形式。

  四、布置作业:(1分钟)

  查找资料:毕加索及《格尔尼卡》

  五、小结:(略)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 体会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二. 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和立体的吊饰。

  三.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激发和培养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记忆,了解吊饰结构。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 课前收集各种吊饰,号召学生找相关资料.

  二. 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提问: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吊饰?

  2.说说吊饰的样子

  3.为什么要挂吊饰?

  4.为什么叫吊饰?

  5.分析吊饰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作用是什么?

  讨论: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在什么地方装饰效果最好?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思考:你能设计出几种悬挂方式?

  看教材P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展品.

  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制定制作方案

  三. 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装饰部分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四. 展示评价

  请各小组展示,观看作品,评价作品,交流促进和提高.

  学生互评,选出三个你认为最好的作品.

  五.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自己动手制作装饰品来美化生活.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小朋友的画

  课时:1课时

  类型:美术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作品中的不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的:

  1.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小朋友的画,启发学生美术创造的愿望,提高学习美术课小朋友的画的兴趣。

  2.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3.通过作品不同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小朋友的画

  教学重点、难点:

  1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2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教具准备:

  欣赏挂图及幻灯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本准备情况,稳定全班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I)导入课题:同学们一定在画册、书籍、杂志上看到过一些画家的作品,有的同学可能还跟家长一起参观过画家的作品展览。画家能创作出各种各样那么好的美术作品,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喜爱美术,并不断地刻苦学习,才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小朋友热爱美术,勤学苦练,也能创作出很好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画,这些小朋友的画,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儿童画展览中获得过各种奖呢。(板书课题)

  (2)逐幅欣赏课本上小朋友的画,有条件可出示挂图或放幻灯。

  1.《孔庙的大龙柱》(板书)

  提问:有谁知道孔庙是什么地方?谁去过孔庙?里面有什么?总结答案。

  2.《讲卫生》(板书)

  提问:画面上是什么?谁见过小猫洗脸?能学学小猫洗脸的动作吗?

  徐安安小朋友才六岁,她的画画的很有趣。她抓住小花猫洗脸时的一个动作,用画笔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着墨不多,形象简洁,但看上去生动可爱。提示这幅画所用的工具材料:毛笔、墨和少量的中国画颜料、宣纸等。这是一幅中国画。

  3.《新鲜空气好》(板书)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画,然后提问:这幅画怎样表现了“新鲜空气好”这一主题? 点明巧妙地表现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4.《沂蒙金秋》(板书)小朋友的画

  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果树,都到了收获的季节。金黄色的果实、金黄色的麦田,在蓝天、绿草地、红房顶的衬托下,更加醒目,一派金色秋天的丰收景象。小朋友们采摘果实,放牧牛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小作者生活在沂蒙山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心情创作了这幅画,并在画中对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使得这幅画很有生活气息。

  5.《百乐图》(板书)

  面中的.这个场面,是小朋友们熟悉的场面。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这种场面和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找画面上的一百个形象中,哪些是曾见过的,哪些不曾见过。然后指出,画中有许多形象是实际的耍龙灯队伍中没有的,是小作者于斌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的,他把平时从动画片里、画书里看到的许多形象加进画面,发挥创造性,使画面更有趣、更生动,加强了画面所表达的节日气氛。

  6.《营救》(板书)小朋友的画

  读一读画中的文字:

  “我们原来以为大海透明清洁,鱼儿一直生活得很快乐。可是,不如道什么时候,大海改变了颜色,鱼儿忍受不了灰色的寂寞,它们哭了……纷纷撞到岸上,它们多么想活!让我们把碧蓝碧蓝的颜色都还给大海.给它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提问学生谁在电视中看到过鲸?简介鲸,游上岸“自杀”现象,并与海水污染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观察画面表现的内容。刘立峻小朋友用画笔表达了与世界各国小朋友一道为保护大海不受污染而使海洋生物永远生存下去的愿望。画面有主有次,人物动作千姿百态,很有童趣。

  7.《我的梦》(板书)小朋友的画

  这幅画是朱雀小朋友用彩纸剪贴而成的,叫作剪贴画。它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目的是引起儿童的兴趣,所以,更透出一种儿童的天真烂漫,质朴无华的情趣。各种民间玩具,由于题材内容、风俗习惯、制作材料不同等原因,还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三、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过程,教师辅导。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次的学习情况。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本课对美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精选了几件不同类别、不同时代的美术精品,做到了文字解说与形象阐释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中,概念是理解美术作品的钥匙,分析引导是美术欣赏的路径,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感知美术作品内涵、风格、美感的真正场域重要的不是对概念的机械记忆,而是与学生分享和交流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理解和感受。

  教材在提供了原始社会、古代、现代、中国、外国、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中外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代表性作品后设计了“观察与探讨”学习活动,旨在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欣赏、思考生活中与美术有关的事物有哪些,以对美术的概念有初步的判断,再让学生以对对某一件美术作品的欣赏为例,说一说作品对自己情感世界的影响,以便引导学生在观察、探讨中对美术产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同时顺利过渡到第二课美术分类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教学目标

  1、初步认知美术的概念。

  2、能感受身边存在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事物和艺术作品。

  3、能用基本的术语表达自己对某件美术作品的理解或感受。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美术基本概念,能表达对美术现象或美术作品的理解或感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运用美术术语评价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教具

  经过编辑的有关美术作品的视频资料,美术家、美术作品赏析等多媒体资源,美术作品图片等。

  评价要点

  1、能否以相关概念认知美术作品。

  2、能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交流对某种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视频或美术作品图片。

  1、中外美术馆、博物馆的大型美术展览视频片段与美术作品图片,尽可能包括不同美术类别。

  2、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绘画艺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等。

  导入要点:美术是什么?

  ——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

  ——生活中的建筑造型、室内环境、工业产品、商业广告、标志、书籍、影视、网页、游戏、大型活动等等,都是美术种类,都属于美术的范畴。

  美术在哪里?

  ——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画廊等公共展示空间中的美术作品。

  ——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比比皆是的各种美术样式。美术就在我们身边。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能力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

  二、新授

  1、美术的定义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通过不同手法进行造型设计与表现,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平面或立体形象的艺术。”

  关键词:造型艺术、工具材料、表现手法

  造型艺术——符合艺术规律且富有视觉美感的造型,包括平面或立体造型、静态或动态造型。

  工具材料——决定美术样式类别:绘画中油画、国画、版画等类别;雕塑中的石刻、泥塑、陶制、铜铸等形式。

  表现手法——体现美术专业规律,如造型规律(写意、写实、抽象),表现规律(笔墨、色彩、构图),空间规律(平面、三维、多维)等。

  2、艺术家的创作

  “美术形象塑造是艺术家对世界观察、感受、想象和综合提炼的结果,是体现作品功能和揭示作品主题的主要手段。”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法创造出无数精美的作品,传达思想与文化,反映时代与生活,展示精神境界与审美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

  关键词:形象塑造、艺术家创作

  形象塑造:

  (1)艺术家通过形象进行创作。社会自然中的人物、动物、景物、器物等都可以是艺术形象。

  (2)艺术创作中的形象塑造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观察、感受、想象和综合提炼的结果。艺术形象塑造凝结着艺术家的主观意识。

  (3)艺术形象用以体现和揭示美术作品的主题。

  艺术家创作要有想象力、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

  艺术作品功能:传达思想与文化,反映时代与生活,展示精神境界与审美理想。

  三、讨论与交流

  1、以课文中的的作品为例,组织思考与讨论。

  原始人为什么将动物描绘在山洞里?他们表现的动物为什么画的那么准确和自信?

  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中的彩陶器物的功能是什么?其装饰图案不是描绘现实物象,有什么意义吗?

  卢舍那大佛是凿刻在山体上的吗?这座神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表现的都是自然风貌,但作品给人的感受却不同,他们在表现形式与绘画手法上各体现出怎样的特征?

  你能说出商品为什么要包装吗?你和家人选择商品时会受到包装的影响吗?

  与其他体育场馆比较,“鸟巢”设计上的独特性何在?

  你还能说出更多的美术作品或样式吗?

  2、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或表述相关问题。原始人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现自己熟悉的和寄托情感的事物,是为原始绘画。

  半坡氏族部落制作并装饰彩陶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其图案装饰是组合而成的,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或是氏族图腾符号,或是生活愿望,或是生命祈求等等。

  卢舍那大佛,为中国宗教雕塑,体现出宗教与世俗精神的融合,具有庄严、慈爱、亲切之情。

  西方称描绘景物风景的绘画为风景画。油画样式,用色彩描绘光影效果,表现三维透视空间,再现画家面对的'客观景象。

  中国称描绘景物风景的绘画为山水画。采用中国画样式,用笔墨和颜料表现画家对自然的感受,表现散点透视和平远空间,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创作方式。

  商品包装为视觉传达的一类,属于现代设计艺术。包装是为了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和宣传商品,刺激人们对商品的消费。

  “鸟巢”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亦或同哺育和呵护生命的摇篮,它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作为建筑的形体与空间,它的设计与众不同。

  四、欣赏与评述

  欣赏教材图片,并以课件方式播放美术作品图片。

  1、鼓励学生选择并认真阅读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定义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即从造型、工具材料、表现手法的角度去体验与理解作品,复习概念知识。如从绘画造型、版画类别、木刻套色技法及写实风格等方面分析晁楣创作的版画《麦收序曲》。

  2、鼓励学生选择并感受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艺术家创作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如王沂东的油画《蒲公英》,可从画家风格、其形象塑造特征的角度去感受作品;如罗丹的《思想者》,可从画家的成就和创作思路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如布劳耶的《瓦西里钢管椅》,可从产品设计的功能与时代风格的角度去认识作品。

  3、紧扣本课知识主题,请学生对喜欢的某件作品进行描述,尝试使用专业术语去评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求助与质疑。师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与学生分享。学生之间可讨论交流,评述可不拘思路,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向知识系统迈进。

  五、拓展与活动

  1、你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哪些与美术有关?你认为美术是什么?

  2、举例说说某件美术作品对你的感情世界传说了怎样的触动。

  六、互动评价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2、对讨论或评述中的独特见解给予鼓励。

  3、可将学生对同一件作品的不同思路或思路片段连接与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美术作品表述的框架。

  4、鼓励学生在讨论或评述过程中运用美术术语。

  七、拓展欣赏

  播放视频或课件,给学生展示或介绍更多的美术作品。

  八、作业布置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周围环境和生活细节,留心我们身边的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并随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九、课堂小结

  1、本课以学习“什么是美术”为主题,涉及到造型艺术、工具材料、表现手法、艺术家创作及其美术作品的功能等基础知识。

  2、对课文中的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分析,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某种知识点,并表达对作品的个人感受。

  3、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关注周围环境和生活细节,留心我们身边的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并随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此教材的第一课,属“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在本节课的美术欣赏内容中,学生能很好的认识美术作品的种类。并能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加深对相关美术作品题材内容的理解;并能在美术学习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视觉经验,辨析和谈论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及其特征。这样,学生就能在概念的指导下理解美术。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教案童谣童画第9册。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第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生)绘画工具材料,各种童谣书等。(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五、教学过程

  1.新知教学。

  (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

  (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根据童谣内容,创作童画。

  (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教案《教案童谣童画第9册》。

  (5)揭题:《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

  (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尝试创作。

  (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1

美术教案模板10-29

创意美术教案10-04

《南瓜》美术教案12-25

美术教案(实用)07-31

大班美术教案09-29

大班美术教案05-11

(通用)美术教案12-04

[荐]美术教案09-24

(热门)美术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