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8-20 17:08:4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1课时

  3-4周《色彩的魅力》2课时

  5-6周《春天的畅想》2课时

  7周《凝练的视觉符号》2课时

  8周《亲切的使者》1课时

  9周《喜悦与收获》1课时

  10-11周《招贴—广而告之》1课时

  12-13周《盛情邀请》2课时

  14-15周《独特的装扮》2课时

  16周《平面设计的盛宴》2课时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总课时:第1课时,20xx/2/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

  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

  (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当重要。

  4、展示于讲评阶段:分别展示一幅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信息,尝试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反思】

  1、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是否解释了美术作品的创作于现实生活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验对作品及相关细节进行欣(转载于:www.hnNscy.CoM:初一下册美术教案)赏评述;

  3、是否对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总课时:第2课时,20xx/3/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

  境的表现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体验分析,欣赏评述,掌握一定的美术批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

  难点: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播放课件,展示学生提供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你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2、发展阶段:

  第一环节感受与比较分析。欣赏一组有关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探讨。主要围绕问题: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何效果?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讲解齐白石的《青蛙》。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希望学生能在具备一般绘画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美术软件或独特的图像变化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充满动感的美术作品。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基础,结合动感摄影原理和未来主义的创作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借助电脑美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多种多样随心所欲的造型和色彩处理的能力,将自己的作品再丰富,创作为一幅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同时结合电脑美术的特点所带来的新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运用数码相机或是扫描仪输入自己的作品,或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学习运用电脑软件进行写生。学习运用电脑绘画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变化功能完善创作,人事电脑独特的美术创作功能能帮助自己完善创作的特点。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脑图像变化的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完善。

  难点: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图像变化功能处理程度与画面内容协调统一表现的能力学习材料

  电脑美术资料、相关的软件等。

  教学过程

  一、构思与收集:

  1.课前布置作业:

  2.收集准备进行创作的素材作品

  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拥有较多的构思创作内容和形式的时间,为课堂创作做好准备。

  二、完成基本创作:

  1.将学生的作品输入电脑里,数码相机和扫描仪。

  2.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的准备。

  教学意图:利用参考素材进行目标明确的创作。

  三、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1.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

  2.重点讲解图层和。

  教学意图:在熟练掌握图层应用的同时,通过了解滤镜中动感模糊的特色,为完善自己的创作做准

  备。

  四、创作与评价:

  1.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创作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2.欣赏作品,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意图:通过相互评价,认识电脑美术的神奇特色,引发更浓厚的创作兴趣。

美术教案 篇3

  课 题:电脑美术(computer drawing)

  学习领域:综合 探索

  课 时:1 课时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 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作业设计:利用复制、粘贴的功能组合画面。并且可以用改变大小的

  教学过程():

  师生互相问好:

  Stand up! Good morning student!

  Good morning teacher! Set down,please!

  (一) 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铅笔工具 (英文怎么说?)(pencil)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bird),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bird。

  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

  what‘s this?

  生:this is fish。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样一张电脑画就完成了,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叫它什么好呢?

  生:three fish

  生: beautiful fish!

  师:同学们真聪明!非常爱动脑筋!老师奖励你们,请你们欣赏美丽的电脑作品。一边欣赏一边动脑筋想这些作品用了那些绘画工具?

  生:

  师:复制、粘贴、改变大小以及变功能操作都非常简单,

  非常有意思。那你打算用这些功能画一张什么样的

  画?

  讨论好后同学们就开始在电脑上绘画吧!

  三)学生作画 巡回辅导

  (四)课堂小结:

  欣赏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绘画的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复制、粘贴改变大小以及变换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欣赏的这张图片中的花纹就是老师的一件衣服。其中也用了复制、粘贴功能,生活中那些画面可以用复制、粘贴功能?

  生:

  生:

  五)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回家以后多注意观察看看那些画面可以用到复制、粘贴功能的,并且试一试在电脑上将它用复制、粘贴功能画出来。

   书:

  电 脑 美 术

  (computer drawing)

  课后小结

美术教案 篇4

  一、导入

  师:请你猜猜我是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修拉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色挤在调色板上,颜色不调和直接用小号笔蘸取颜料在画布上作画,整个画面有五颜六色的颜色组成,达到他理想中的“和谐、明亮、多彩”的艺术效果。

  2、《纳蒂布港》西涅克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与新印象派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对比,分析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深刻了解点彩派的含义。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4、欣赏生活中的点: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5、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1).《山水》 黄宾虹 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2).《黑屋顶》吴冠中 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3).《蜡染》 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4).《构成》 维克托?瓦萨里 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 梵?高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6).《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 法国 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总结:不规则的点无序排列,随意性强,能产生轻松、变化的视觉效果

  规则有序的点排列,能构成整齐划一、形象清晰的图形。

  用规则和不规则的方式相结合做点的排列,可使画面丰富活泼。

  6、讨论思考:怎样用点的排列做出几何图形、静物或风景画?

  技法点击:1. 设计几何图形 2.从某一小块作点的渐变排列 3. 用几种颜色逐格完成。

  三、欣赏我们的点彩画:

  四、学生创作练习

  作业要求: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用绘画的形式,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抽象画或具象画)。

  作业星级达标要求:

  ★我能点出简单的图形。

  ★★我的作品色彩丰富、有变化。

  ★★★我的作品点出了疏密(大小、方向)。

  ★★★★我最棒!我的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还点出了规律。瞧!还能感受到光感呢!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六、拓展

  大家可以尝试着采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美术课堂评语:

  你是位懂事而有个性的女孩,上课很认真,画画也很细心,动作很快,希望今后能更大胆的表现作品。

  你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对老师有礼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作业认真完成,而且,还很不错哦,继续加油吧,老师相信你会成功!

  你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聪明、好学,对什么都满怀好奇,看了你的画,让老师看到了你的丰富的想象力,继续努力哦,加油!愿你能有更大的收获!

美术教案 篇5

  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新授

  1、深入学习青铜工艺品的艺术特点。

  播放和欣赏书本和资料,教师重点分析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的特征。

  (1)对称、稳定的造型;

  (2)坚硬、冷峻的质感,光洁深沉的色泽;

  (3)神秘、狞厉的纹饰。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了解青铜器的工艺特点。

  纹饰可分为人物、动物几何形等三类,有单独适合和连续等式样。

  通过互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好习惯。

  二、学生探讨。

  1、教师从材料的选择、造型的设计、色泽的处理、纹样的装饰上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学生设计作品。

  2、欣赏其他班同学好的构思,互相激发创作灵感。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方法表现青铜器,包括造型、装饰等。

  2、小组讨论

  各组同学提出自己的方案,交流激发新的灵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四、赏析评价。

  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你的构思了吗?通过学习与制作,你觉得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制作水平,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吗?

  你觉得谁的设计最漂亮、最具有青铜器的特征?

  表扬、鼓励和肯定同学们的大胆设计的作品。

  教学资料:

  1、青铜艺术:中国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当时,青铜作为贵重的合金,主要被制成礼仪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举行隆重典礼等盛大场合。青铜器使用的种类、数量及大小显示了其主人的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力。青铜器种类众多,造型繁复,纹饰精美,铸造技术高超。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外,还涵盖了许多边远少数民族活动区域。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为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

  2、商周青铜壁:雕塑位于铜陵市义安路、石城路口,建于一九九二年,由程勉、汪新志创作。在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展览会上被评为参展优秀作品。“商周青铜壁”立意反映了古铜都采冶历史。这组雕塑由在铜陵出土的商爵、春秋鉴、西周鼎组成兆壁涌泉,青铜壁纹饰图案为铜官山采炼图,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题词“中国古铜都铜陵”镶嵌在中央。雕塑巧妙地将古文物、采冶历史、喷泉、彩灯、草坪融为一体,象征着铜文化在铜都大地上源远流长,发扬光大,给铜陵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赏、游息场所,同时告示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美术教案 篇6

  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三、讲授新课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二)、小组交流研究:

  1、除了刚刚欣赏的世界十大奇观,你还见过哪些世界自然遗产? 教师课件演示课本中的精彩图片,并分别对这些奇观做简要的介绍。

  2、自然奇观美在哪里?

  师生一起将这些奇观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概括

  板书:色彩奇美 形态壮美令人惊叹 生态优美

  四、学生实践

  要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奇观,在作业背面写下自己的.感想。 学生绘画,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的感想。 教师巡视辅导。

  五、小结,布置下节课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作业展评

  欣赏学生作品,并请画得好的学生读一读感想。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维持这里最原始的状态?

  四、总结,延伸。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遗产是人类的财富,我们应该如何珍视人类自然遗产呢?今天,有些世界遗产正面临危机。除去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如:污染、战争等),我们能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呢?

  涉及到遗产的开发利用问题,有些同学可能会提出是保护自然遗产重要还是提高人们的经济水平重要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等,这正是世界教科文组织所倡议的保护遗产,留给未来这一观。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1

美术教案模板10-29

创意美术教案10-04

《南瓜》美术教案12-25

美术教案(实用)07-31

大班美术教案09-29

大班美术教案05-11

(通用)美术教案12-04

[荐]美术教案09-24

(热门)美术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