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9-06 11:10:4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班教案范文8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孩子上幼儿园一个多学期了,没有学会过怎么穿衣服,每到中午睡觉起床的时候,都需要坐在床上等着老师一一给他们穿衣服。现在的天气逐渐转暖,孩子穿的衣服也渐渐少了,这时来学穿衣就简单多了。同时,也为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爸爸、妈妈帮忙的习惯。我选择了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健康活动——我会穿衣服。以便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幼儿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学会自己穿衣服的本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套衫和开衫,通过儿歌学习自己穿衣服的顺序和方法,获得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成就感。

  2、启发幼儿创编洗脸、梳头等生活模仿动作。

  3、帮助幼儿熟悉律动乐曲,初步学习跟音乐节拍一拍一下地做动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幼儿集体表演唱《约翰弟弟》。师:小朋友们起床咯!

  2、师:早上起床时你们的衣服、裤子、鞋子是谁穿的?

  (师:真棒,很多小朋友的小手真灵巧,衣裤、鞋子都是自己穿的,可还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穿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一件大人的开衫衣服,认识衣服的领子、袖子、扣子等

  1、开衫: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2、引导幼儿说说刚才老师是先怎样穿,又怎样穿?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将它与穿衣动作联系起来,如“盖房子”(将衣服顶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两只手分别从袖筒中伸出)。

  3、边看老师做动作边学习儿歌。

  4、幼儿边穿衣边念儿歌,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自己练习。

  三、学穿套衫

  1、取出一件大人的套衫,请幼儿观察套衫和开衫的不同,念刚才的穿开衫的儿歌来穿穿套衫,哎呀,穿不起来。

  2、请幼儿讨论套衫的过程,并尝试将穿套衫的儿歌内容与穿衣动作联系起来,穿套衫的儿歌。(抓大边,钻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3、老师示范,请幼儿上来比赛穿套衫。

  四、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学会了穿衣,早上起来我们还有学会干什么呢?

  1、启发孩子做出刷牙的动作

  师:“我们怎样用牙刷刷牙的呀?”(个别幼儿示范)

  2、启发幼儿创编洗脸的动作。

  3、听音乐,有节拍的进行律动。

  4、师:刷完牙、洗完脸、也把头梳好了,我们背起小书包上幼儿园吧。

  活动反思:

  幼儿上了幼儿园一学期多了,没有学会过怎么穿衣服,每到中午睡觉起床的时候,都需要坐在床上等着老师一一给他们穿衣服。因此,这个活动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幼儿认识开衫和套衫,能够将套衫和开衫区别开来,根据区别来初步学习如何穿套衫和开衫。进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理能力。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幼儿都很奇怪,为什么吴老师老师今天手里拿着两件衣服。接下来,我请幼儿来找找两件衣服的区别,慢慢的引导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衣服是否开襟上,一起认识了开衫和套衫,又认清楚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接下来,我一边示范如何穿套衫,一边朗诵儿歌。示范一遍以后,我请每一个幼儿手里拿一件套衫,一起来试一试,在做的过程中,我适当的放慢了我念儿歌和示范的速度,让幼儿可以看得清楚老师的示范。由于儿歌非常简单,所以幼儿一下子就学会的儿歌,几遍以后就能跟着老师一起念了,而且能够跟着儿歌一起来穿衣服,但是个别幼儿接受能力还是有些弱,需要老师的帮助。而在学穿开衫的时候,幼儿对于“盖顶子”这个动作充满了好奇,纷纷效仿。

  但是幼儿只顾自己尝试,没听清老师所讲的要领,所以做的动作不到位。这个环节我觉得也许请一部分幼儿上来和老师一起来示范,老师再适时进行指导,再请每一个幼儿来试试,可能效果会更加的好。经过这个活动之后,当天下午起床,我就请每一个幼儿自己穿衣服,有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自己穿衣服,还有一小部分的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助或者整理。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判断物体之间的上下方位关系。

  2.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达物体的上下方位关系。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辨别方位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幻灯片、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套、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1.利用幻灯片引导幼儿区分上下:

  小欣搬新家了,她要邀请小朋友去参观她的新家,你们高兴吗?

  (1)小欣家前面有一个花园,小朋友看花园里有什么?小兔头上面有什么?脚下面呢?大树上面有什么?大树下面呢?

  (2)小欣家后面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什么?谁在桥上面?谁在桥下面?

  (3)小欣的'房间可漂亮了,请小朋友来找一找说一说,房间里都有什么?它们在哪里?

  2.小欣要和大家玩游戏,请幼儿操作动物卡片:

  (1)请把小兔放在头上面,把小兔放在屁股下面。请把小兔放手上面、小马放手下面。

  (2)请把小马放在桌子上,把小猴放在凳子下。请把小狗放在小朋友凳子下。

  3.出示楼房背景图,以小欣送小动物新房作为礼物,引导幼儿游戏,要求幼儿把动物图片贴到背景图上并说出:小动物谁住在谁的上面?谁住在谁的下面?

  4.放音乐跳舞,庆祝小欣和小动物住新房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

  活动内容:

  律动《拍手点头》

  活动目标:

  1、喜欢音乐活动,乐意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动作。

  2、探索自己身体哪些部位会动作。

  3、初步对音乐活动有一个认识。

  活动重点:

  喜欢音乐活动,乐意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难点:

  能连续随音乐做出两个动作。

  活动准备:

  钢琴、乐谱《拍手点头》、《捏拢放开》,小椅子整齐列队摆放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以猜谜的形式引出小手。(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呢?还会玩游戏,看看今天我们的小手又要带我们玩什么游戏了,好吗?)

  二、热身活动:孩子和老师一起随音乐《捏拢放开》动作、游戏,并一边歌唱,快乐的感受音乐。

  三、创编单个动作,感知音乐《拍手点头》的节奏。

  1、我们的身体会做些什么动作呢?(幼儿个别示范)

  2、让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好吗?(用钢琴弹奏《拍手点头》的旋律)

  四、学习律动《拍手点头》:

  1、我们来听听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几个动作?是什么动作?(放《拍手点头》的音乐)

  2、你们能跟着音乐做这两个动作吗?一起来试一试。

  3、我们边唱边舞蹈好吗?再来一次。

  4、创编其他的连续动作,并随钢琴音乐《拍手点头》进行舞蹈,体验和老师、同伴舞蹈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拥抱是亲子间爱的表现,也是最直接、最自然的情感交流,在父母的怀抱里,孩子享受温暖、愉悦的身体接触,也感受无可取代的亲情与关爱。《抱抱》是一个情节简单、角色分明、温馨洋溢、感染力十足的图像故事,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简单的文字、温馨的图片更能引起他们共鸣。

  在活动中,我采用情景进入的方式,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走入故事中去。同时,通过"观察--讲述--欣赏--体验"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表达内在的情绪感受。在模仿、观察中细细品味动物角色的脸部表情以及趣味的肢体互动,让孩子深刻感受到和乐、温暖的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观察并感受故事中小猩猩的心理变化。

  2.懂得拥抱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能主动拥抱自己的亲人、老师和伙伴。

  3.感受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体验"抱抱"的愉悦之情。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被"抱抱"的情感体验。

  物质材料准备:

  1.《抱抱》PPT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认识角色,引起阅读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啵啵。我们和啵啵打个招呼。"

  2."啵啵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阅读故事,感知角色情感。

  (一)观察图片-页,感知啵啵的快乐。

  1."听,'抱抱',发生了什么事情?啵啵的表情是怎样的?""啵啵想,森林里肯定还有好玩的,于是它继续往前走!"

  2."啵啵又惊喜的大叫起来:'抱抱',他看到谁在抱抱?"过渡:咦,啵啵怎么了?为什么?

  (二)观察图片-页,感知啵啵的伤心。

  1."啵啵这么小,自己没办法找到妈妈,谁会来帮助他找妈妈呢?""大象妈妈看着啵啵说:'啵啵,我来带你去找妈妈吧!'"

  2."在路上看到了谁?它们的表情怎样呀?波波呢?(也想和妈妈抱抱)""啵啵又看到了谁?它们是怎么抱抱的?啵啵呢?"(师幼互动,让孩子趴在自己的背上感受一下另外的一种拥抱方式)

  3."波波怎么了?周围的动物们听到啵啵的叫声,它多么着急啊,大家快帮帮它吧!帮它一起喊"妈妈"。

  (三)观察图片-页,感知啵啵的愉快。

  1."看!谁来了?妈妈飞一样地跑过来,大声喊着'宝宝!'那啵啵会怎么喊?"

  2."啵啵终于找到了妈妈,和妈妈抱在一起。你看后面那些小动物怎么样呀?它们为什么高兴?"

  3."啵啵趴在妈妈的怀里,妈妈的怀抱真温暖呀!啵啵悄悄地对妈妈说了一句话,猜猜她说了什么?"

  三、完整倾听,升华情感体验。

  1."故事结束了吗?还没有呢,我们一起把故事完整的来看一看,后面还发生了什么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小结:除了能和自己的妈妈抱抱以外,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的都可以抱抱,告诉他:"我喜欢你,我爱你!"请幼儿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老师抱抱,并大胆表达爱。

  3.总结:原来一个抱抱可以让人感到这么温暖,我们一起来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和后面的客人老师也一起抱抱,回到家后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抱抱好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采用的'绘本《抱抱》是以幼儿喜欢的小猩猩波波为主线,跟随它的脚步见到了几种动物间温暖拥抱的画面,绘本中充满着暖暖的亲情。绘本全篇只有“抱抱”和“妈妈”这几个词语,画面温馨感人,易于小班幼儿阅读与欣赏。活动开展较为顺利,但我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着几个问题。在请孩子们观察动物之间是怎么拥抱时,孩子们都在说动物的特征,有可能是因为我提问的方式不太合适,没能提醒孩子注意问题的重点。另外,在请孩子们与我拥抱时,大部分孩子们一哄而上,有几个坐在椅子上不为所动。如果我在请孩子们模仿时有序地进行组织,那么场面应当会有所改善。同时作为社会课,对于绘本情感的挖掘也要更深一些,通过细化绘本中的情节,从而让幼儿在绘本中体验抱抱的一些感受,丰富幼儿对于抱抱的不同感受,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说一说,在下次的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丰富整堂课的教学元素。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知道耳朵的用处;学习用耳朵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觉及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初步知道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小铃铛.沙子.小黄豆,纸片.硬币等罐子若干个,每组1套.

  2录音机和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1盒,(有汽车喇叭声,火车汽笛声,小朋友讲话声,鸡,狗,小猫等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组织:

  1让幼儿闭上眼睛和嘴巴.老师打开录音机,先请幼儿听一种声音,然后提问.

  师:老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和嘴巴.听,录音机里有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听到的?耳朵可以干什么?你的耳朵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2请幼儿听录有各种高低.远近,动物和人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师:刚才,你们听了一种声音.这次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小朋友一定要听仔细,看哪个小朋友听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大家是什发出的声音.

  3做游戏"小耳朵本领大."(让幼儿摇一摇桌上的各种罐子,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师:现在老师还要考考小朋友.请你们摇一摇桌上的罐子,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等一会儿告诉大家.

  4教育幼儿要如何保护耳朵,结束活动.(如不能在别人耳朵边大声叫喊,不能把小玩意儿塞进耳朵,要防止水灌进耳朵.)

  师:耳朵的本领可真大,可以听......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耳朵呢?.....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 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2 .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大绘本:小蓝和小黄。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一个好朋友一直躲在架子后面不肯出来,可能害羞了,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

  2.出示“小蓝”:这是谁?叫什么名字?

  二、集体阅读:小蓝和小黄。

  1.出示图1:

  师:小蓝家里有谁?爸爸和妈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出示图2:

  师:小蓝上幼儿园迟到了,他坐在哪里合适呢?数一数,班里有几个小朋友?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呢?

  3.出示图3:

  师:小蓝到哪里去了?小蓝为什么不唱歌?

  4.出示图4:

  师:小蓝摔倒了,腿刮破了,怎么办?

  5.出示图5:

  师:放学了,朋友们两个两个抱在一起在干什么呢?

  三、结束活动。

  师:小蓝马上就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他再见吧!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玩具能发出声音的玩具若干。

  2、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

  3、小白兔头饰一个,(鸡、鸭、猫、狗、羊、牛、鸟)头饰各一个。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正确识别各种声音

  2、活动难点: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过程:

  1、通过辨别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幼儿产生兴趣。

  (出示小白兔头饰)今天,小白兔过生日,它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与它一起庆祝生日,听,他们来了。(放课件:鸡、鸭、猫、狗、羊、牛、鸟的叫声)。让幼儿听一听并猜出动物的名字,师随之一一摆放头饰。

  2、出示各种玩具,让幼儿自由玩,感受声音的奇妙,并能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1)小动物们为小白兔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出示各种玩具)听小动物们说,这些玩具都能发出奇妙的声音,那它们到底怎样发出的声音呢?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和小白兔一起玩玩吧!(幼儿自由玩玩具后,请幼儿来说说。)

  你玩的什么玩具?你是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的?(请幼儿演示)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当你不敲时它还有声音吗?

  小结:每一种东西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只有当它们产生振动时,才能有了声音。

  (2)现在,我们玩个《谁的耳朵灵》的'游戏,看谁能猜出这些声音是哪种玩具发出的?(师敲、拍、打玩具,幼儿猜)

  (3)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声音的奇妙。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听到哪些声音?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课件:雨声、雷声、喧闹声、船鸣声、火车开声、鞭炮声、车喇叭声)

  3、引导幼儿学会保护声音。

  (1)刚刚那些声音,你是怎样听到的?如果我们没有耳朵会怎样?(到处一片安静,什么声音都听不到)那耳朵用处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小结:不要随便挖耳朵,也不要把东西放进耳朵。当听到声音大时,要张大嘴巴或捂住耳朵。

  (2)引导幼儿辨别乐音和噪音。

  (放课件)提醒幼儿当听到噪音捂耳朵,好听的声音拍手。

  4、活动延伸:感受周围环境的声音,并教育幼儿不要制造噪音。

小班教案 篇8

  一、此活动的功能:

  本活动适合小班3岁幼儿。从下学期主题《花儿开》中分题《太阳出来了》进行的。

  二、此活动的提出:

  在教材主题《花儿开》分题中的《太阳出来了》中展开。这个活动是把分题中《我要回家》和《白天和晚上》两个活动合并成一个活动来完成。活动《白天和晚上》的'活动目标是1、乐于参与集体游戏;2、辨认黑与白;3、锻炼观察力。我认为从3岁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来看,此目标完全可以跟活动《我要回家》的目标一起来完成。这样既节约了课时,又使活动增添了趣味性,幼儿更容易投入。

  三、分题《太阳出来了》目标:

  1、认识春天天气回暖。

  2、欣赏和感受春回大地景象。

  3、辨别异同。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四、分题:

  五、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我要回家

  活动目标: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锻炼观察力。

  (2)认识白天、晚上的区别。

  (3)认识太阳发出光和热。

  (4)乐于参与集体游戏,发挥想象力。活动形式:分组。

  活动准备:

  故事图卡4份;小鸭头饰;黑白卡片;太阳头饰;鱼头饰。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课桌上的故事图片。

  (2)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任意讲述故事。

  (3)教师讲述故事。

  (4)提问:

  ①太阳出来和下山天空变化?分别是什么时候?出示黑白卡,认识黑白。

  ②小鸭为什么回不了家?请大家想办法自由发挥。

  (5)表演。

  总结分享:

  (1)跟幼儿讨论小鸭子以后在天黑的时候知道回家了吗?

  (2)请幼儿说说白天晚上人们都做什么事情?天黑后要知道回家。

  活动评价:

  (1)能专心听故事并简单创编故事,发挥想象力。

  (2)知道白天和晚上的区别并能认识黑色和白色。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延伸:

  请幼儿晚上回家观察天色及周围景致变化并请家长帮助记录。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11-16

小班教案07-22

小班的教案11-15

小班音乐教案11-22

小班优秀教案11-26

小班教案[精]04-12

爆米花教案小班07-13

小班体能教案06-24

小班活动教案06-25

小班卫生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