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动教案

时间:2024-11-17 14:03: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想》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想》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想》活动教案

《我想》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理解小纸人想飞的愿望,感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故事ppt,小纸人(手工纸、卡纸、瓦楞纸各3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内容(幻灯、讨论)

  1、小纸人会不会飞?它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最后成功了吗?

  2、它为什么想要飞?

  3、你们有谁知道飞在天空中是怎样的感觉?

  4、看来小纸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飞不起来的,你们愿不愿帮助他?

  二、帮助小纸人试飞。

  1、幼儿两两合作帮小纸人试飞。

  2、交流喃

  三、听赏故事后半段,感受小纸人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由于大家的帮助,小纸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说什么了?你们听了高兴吗?

  提升:是呀,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看PPT,讨论如何帮助贫困儿童。

  1、小纸人会飞之后,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它很快乐。可是昨天它给我寄来一封E-MAIL,说有些朋友需要帮助,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怎么办?

  2、幼儿看PPT,对比自己的幸福生活,了解贫困山区的穷苦,激发帮助他们的愿望。

  3、讨论如何帮助他们。

  五、讨论。

  为什么他们这么苦,还要坚持念书?

《我想》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故事。

  2、感受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河马动物图片。

  2、幼儿操作讲述图片6套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故事。

  2、活动难点: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

  3、指导要点:运用局部阅读图的方法帮助幼儿读懂图意,感受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活动过程:

  1、出示河马图片,认识河马的特征。(嘴巴大、力气大)

  2、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

  出示图一,提问:画面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河马看到大伙儿都在忙,他会怎么想呢?

  小结:丰收季节,鸡妈妈忙着孵蛋,牛儿忙着割稻。只有河马弟弟不知道做什么:我该帮些什么忙才好?

  出示图二,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怎么办?他们会怎么喊呢?

  猜一猜,河马会怎么帮助小鸡呢?

  出示图三,提问:河马是怎么做的.?

  小结:两只鸡宝宝摇摇晃晃到处游,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叽叽喳喳叫“救命,救命啊!”河马弟弟赶紧游过去,张开大嘴,把鸡宝宝含进嘴巴里,把他们平平安安地送给着急的鸡妈妈。

  出示图四,提问:牛儿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为什么拉不动车子?河马是怎么帮助牛儿的?

  小结:勤劳的牛儿割下的稻子堆在车上,像座山那么高,累坏的牛儿没力气,拉不动车子。河马看见累坏的牛儿没力气,拉不动车子,就用大大的头用力从车尾向前顶,帮助了牛儿。

  出示图五,提问:大伙儿怎样感谢河马?他们怎么说?河马又怎么回答呢?

  小结:牛儿好高兴,送给河马弟弟稻子,让他能填饱肚子;鸡妈妈送来一件羽毛背心,让他天冷时不着凉。“谢谢你帮我们的忙。”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河马弟弟笑着说:“谢谢大家,你们也帮了我的忙。”

  3、幼儿分组自由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4、请个别幼儿上台集中讲述,师生共同评价。(注意肯定幼儿生动的用词。)

  5、教师完整示范,小结画面内容。

  6、讨论、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这群小动物可爱吗?为什么?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7、幼儿给图片起名字,学习概括图片的意思。(只要符合图意,均给予肯定。)

  评价要素:

  1、能否理解画面内容,并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2、是否积极主动地观察和表达。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

  2、区角活动:在表演区投放动物头饰,并投放故事录音,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反思:

  教师应给予表扬,引导幼儿大胆去思考,从而让幼儿感受帮助的快乐及产生乐意帮助别人的强烈愿望。

《我想》活动教案3

  中班语言

  课《我想》活动

  教案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语句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师:(出示小象图片)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

  师: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喷水浇花。

  幼:搬木头。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给小朋友当滑梯。

  师:(出示小猴图片)这是谁呢? 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出示小兔图片)看,小兔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耳朵

  师:对!如果你有长耳朵,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兔蹦蹦跳)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才说的,名字叫《我想》。

  看见小象,

  我想有个长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

  我想有条长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兔,

  我想有对长耳朵,

  和小兔用耳朵“蹦蹦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那句话呢?请你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好吗?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蹦蹦跳”。

  四、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

  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鲸鱼、蝴蝶、螃蟹等动物的图片)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幼:看到鲸鱼,我想有个大鼻孔,和鲸鱼打水仗。

  幼:看到企鹅,我想有一身长绒毛,和企鹅到南极去探险。

  幼:看到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幼:看到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拉拉勾。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

《我想》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活动准备

  收集幼儿使用过的物品(衣服)、挂图第15号、ppt

  活动过程

  1、情景游戏,引出话题

  (1)游戏:种子长大

  师:我们都是小种子,种在泥土里,小种子发芽了,慢慢地一点点地长大,慢慢的,又长大了一点了……现在变成小树了。

  师:种子已经长大变成小树了,你们想不想长大?

  2、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名字就叫“我想长大”,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谁也想长大?

  师: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它一下子长大了吗?

  师:小猴子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它一下子长大了吗?

  师:小青蛙用了什么方法呀?它一下子长大了吗?

  师小结: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裤子、鞋子,小青蛙每天练习跳高。结果都没有一下子长大。长大是一件不能着急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因为,人只能慢慢长大。

  3、我想长大

  展示幼儿小时侯用过的物品(衣服)

  师: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衣服你现在还能穿吗?为什么?衣服为什么变小了?

  小结:衣服在慢慢变大,就表示了我们在慢慢长大,原来,我们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长大,个子变得越来越高,人也变得越来越能干了。瞧!(出示照片)以前你们要妈妈喂奶,现在都能自己吃饭了。孩子们,除了自己吃饭,你还会做些什么事呢?

  幼儿回答。

  师:你们现在长大了吗?你们想长大吗?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长得快一点?你长大想干些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大了,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下了,以后啊还会长的更大,变得更强大。刚才小朋友还说了长大后的愿望,说的真好。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哦!

《我想》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语言的幽默、有趣,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将语言表达加以诗化。

  活动准备:

  幻灯片(相关图片)

  活动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尝试进行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分别出示小象、小猴、小鹿的图片。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师分别根据图片进行提问,小象、小猴、小鹿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引导法)

  二、学习朗诵诗歌

  1、这有一首好听的诗文《我想》,诗文中就出现了这三只小动物。

  2、教师声情并茂的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朗诵诗歌。并在朗诵后提问:小朋友和小象、小猴、小鹿都分别做了什么?(诱发法)

  3、运用多种形式师幼共同学习诗歌。(集体、分组、边朗诵边做动作)(重复法)

  三、仿编诗歌

  师:(出示小象的图片)如果你有小象的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师:(出示小猴的图片)如果你有小猴的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师:(出示小鹿的`图片)如果你有小鹿的长犄角,你想干什么?

  四、教师将幼儿仿编诗文的片段拍摄下来,请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

  在初步仿编的基础上增加仿编难度,从部分仿编逐步到整体仿编。

  附:我想

  看见小象,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我想有个长鼻子,看见小鹿,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我想有对长犄角,看见小猴,和小鹿用椅角“顶顶牛”。

  我想有条长尾巴,

  本节课我使用的方法有:重复法,诱发法,引导法。

《我想》活动教案6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情趣,并尝试写诗歌。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3、使学生更加体会教师职业的高尚,并进行尊师教育。

  活动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活动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教师职业的高尚。尝试写诗歌。

  活动准备:投影仪、V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为了达对教师的感激与敬慕之情,人们把每年的九月十日定为教师节。今天,同学们你们想对培育你们,在你们内心深处留下永恒印迹的老师们说些什么呢?

  板书主题:老师,我想对你说!

  二、组织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师相关的生活影片。

  边看边讨论,边想:你明白了什么?哪些教师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同学间讨论。教师参与。

  3、组织朗读。

  (1)学生朗读课前准备好的关于歌颂教师的文章。

  同桌评论。(可以加动作,注意用真情去读)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间互相朗诵。。

  (3)小组选代表上台朗诵。

  (4)自由挑战小对手,看谁最棒。

  4、练写诗歌。

  (1)教师指导。

  要求:注意格式,让学生紧扣主题,抒发自己真实情感 。

  (2)学生自由练写。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自己 的作品。

  (5)学生自己自由评议。

  三、教师总结。

《我想》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向,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掌握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并且画出飞行中的人。

  活动难点:

  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准备:

  1。Ppt2。白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听歌曲,(两只小蜜蜂)并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和人物。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首歌曲中有谁啊?幼:小蜜蜂师:噢!对,刚才我们听到歌曲中的小蜜蜂会怎么样啊?(飞),为什么呢?

  幼:自由回答师:那小朋友们,除了小蜜蜂会飞,还有什么东西会飞呢?

  幼:自由回答师: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师:好,那现在呢!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图片中会飞的可不是这些小动物哦!认真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提问个别幼儿)

  教师小结:飞着的人整个身体是横着的,而站着的人则是直立的。

  师:那现在老师来模仿一下飞行人,你们认真看一看,就算我们身体横着,却还是飞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幼:讨论回答。

  师:对了,因为我们没有飞行的工具,所以要把飞行人加上起飞的工具!才能够自由飞翔!才能够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中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背景经验师:哦!我有飞行的工具咯!我现在要飞到我最想去的地方了!小朋友认真看看我飞到了什么地方?飞呀飞呀!!咦!我看到了一棵树和座房子,可是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矮小呢?有谁知道能告诉老师吗?

  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啊!因为我们飞到天空上看下来,离得远,所以才变小了。

  四、幼儿绘画

  1。师:小朋友你们想飞吗?那哪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会用什么办法飞上天,又想飞去哪里呢?飞到了以后又会看到什么东西?

  2。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画,画的主题叫做《我想飞》,(鼓励幼儿想一些不一样的方法飞上天,飞到不同的地方)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对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飞啊?为什么想飞?”随着简单的导入,孩子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吸引到课题上来。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敏感到这个教材的特点:写出了孩子的心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因此,孩子们理解小纸人的心愿和行动。基于这样的发现,我在课中引用了第一人称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纸人,当伙伴们讽刺嘲笑你时,你会怎么说?当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飞上蓝天时,你的心情怎样……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很快地使孩子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着角色的心理变化,仿佛是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当看到斌斌张天双臂,仰着头喊着:“我想飞、想飞、想飞!”时,当看到胤胤表演着一头载到地上时的情境,当鑫瑜和淼淼说着对白时,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这样的教学中,书本上文本中的语言、词汇已经显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组织着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述、表演、讨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的把握正确。我很好地将孩子的愿望与小纸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来想象讲述小纸人的想法,用表演来再现这样的场景,让幼儿有感而说,有感而发。

  二、教师的激情投入。我在引导幼儿表现小纸人时,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表达了小纸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深受感染,并由此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孩子们不仅加入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三、教学策略的适当运用。第一人称式的讲述,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故事。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才能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我想》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大胆想像,激发幼儿想“飞”的欲望。

  2、在想像的基础上,愿意用语言或绘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发探索未知事物的'愿望,相信通过努力,想像会变成现实。

  活动准备:

  1、纸、画笔幼儿每人一份。

  2、电视机、影碟机、录像片段。

  3、图版一块。

  活动过程:

  一、我们现在这样飞

  1、教师与幼儿一起开着飞机飞到活动室。

  2、启发幼儿说出人类乘坐什么能飞上天空?

  3、组织幼儿看图像:现实中的飞行器。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激发幼儿做飞行设计师的欲望。

  二、未来的飞行设计师

  1、激发幼儿做未来的“飞行设计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新颖,与众不同的飞行器。

  2、幼儿当“未来飞行设计师”设计未来的飞行器,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我想这样飞”画展

  1、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参观讨论,表述自己的设计想法:我设计的飞行器叫什么?怎样操作?怎样上天?

  2、请个别幼儿介绍作品及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通过努力,想像会变成现实。

《我想》活动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进行描写,进一步学习写人叙事的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体会母子、母女间情感的珍贵,明白母亲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激发爱母亲的情感,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回报母亲的付出。

  3、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描写具体,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明确作文过程是就是写生活,从而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准备:

  1、作文纸、笔

  2、给学生分组:四人一组,选好组长(组长组织好本组内的交流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小朋友常常抱怨不会写作文,写作文难,以至于对写作文产生了畏惧、逃避、厌恶的心理。一到作文课,马上就紧锁眉头,手托腮帮,用嘴咬着笔帽,一副搜肠刮肚,冥思苦想的样子,却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作文也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难。就是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笔写出来——“我手写我心”——就成作文了。然后注意作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就行了。(板书:我手写我心)

  二、观察练习

  1、学会观察

  老师从进教室到和同学们交流,已经有10分钟左右了。现在同学们就来写老师,写老师的外貌可以,写老师的语言也行,看到什么写什么,心里想到什么写什么。只要能把用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写出来就可以。

  2、同组交流

  组内的学生把自己写的读出来,看看谁写的更具体、准确。

  3、全班交流

  抽两位同学在班上交流。(老师适当的鼓励)

  4、老师小结

  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和心里想到的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就不愁写作文的时候没有东西可写。

  三、作文练习

  同学们,从你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至今有十来年了吧,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母亲的外貌特征,有没有留心过母亲对我们所付出的爱。今天我们写的作文就是关于母亲的,题目叫《妈妈,我想对您说》。(板书作文题目)

  今天是20xx年的几月几日?。五月里有一个节日,是关于女人的,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真聪明,把母亲的.节日记得这么好。真不愧是母亲的好孩子。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最亲切最温柔的亲人,她对我们无私的爱我们感受最深。这份无私的爱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烙在我们的心坎上。现在母亲节虽然过了,但我们仍然可以给母亲准备一份迟到的礼物,这一份礼物,就是我们的同学用爱心写出来的作文,它是我们献给母亲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们以此来感谢母亲,感谢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1、想(深情回忆)

  现在同学们好好的回忆一下,在和母亲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母亲做的哪些事你记得最清楚,印象最深刻,最令你感到,最令你难忘。(找一两件就行)

  2、说(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把自己想到的这一两件事说给同学听。看谁的母亲更令人感动。

  3、写(独立写作)

  学生独自写作文。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我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就成作文了。还有就是遵循作文的基本格式。

《我想》活动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内容;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

  3、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二、活动流程简记: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老师发现了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说说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1、出示图片(狐狸追兔子小鸡掉进水里)

  猜想:河马会怎样帮忙呢?

  2、出示小羊吵架的图片,提问:

  小羊在吵什么呢?河马是怎么做的?

  3、河马帮助了那些动物?他是怎么帮助的'?

  4、你喜欢河马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河马,你会帮助别的小动物吗?

  (三)尝试表演,感受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1、出示角色头饰,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2、平时你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延伸活动:把头饰投放到表演区,请幼儿在表演区中进行故事表演

  三、评课小记:

  这节活动的效果如何呢?幼儿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吗?幼儿表述的完整充分吗?离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可以顺利进行故事表演吗?我想这些方面都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造成讲述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教师给予孩子的“支架”不够。

  1、图片不够清晰。

  罗老师选择了康轩教材配套的电脑课件进行教学,因为显示器尺寸限制,而且罗老师没有使用放大图片显示局部的方法,所以图片整体太小,且不清楚,所以无法有力的支撑幼儿感知故事前后关联,明白故事发展走向,通过观察图片细节了解故事情节。看图说话的前提是充分看懂画面,只有看懂图画幼儿才会有话可说,由于对画面观察不够,所以最后表演环节出现了情节与画面不符的现象(解决小羊的纠纷时,河马扔给了小羊一捆草)。不是说幼儿不能创编,而是创编应该是建立在熟悉故事情节且能用语言讲述的基础之上。

  2、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讲述的基本模式与框架

  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的问题来支持幼儿的讲述,比如“在哪里?遇见谁?发生了什么事?河马是怎样帮助它的?”故事经过可以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帮助小兔、帮助小鸡和帮助小羊,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讲述第一小节,在第二第三小节讲述时幼儿就有了向上攀爬的“脚手架”,讲述就会相对容易,讲述层次也会更加清晰。

  总之,这节活动让我看到了罗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激情,也看到罗老师高水准的讲故事水平,如果在今后加强学习幼儿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相信罗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会提高的更快!

《我想》活动教案11

  设计意图:

  中班下学期,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认可,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丰富的想像和看法。随着他们观察力和想像力的发展,语言的表述也随之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在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引导,孩子不仅能得到知识、经验的提升,更能影响幼儿打开想像的翅膀,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幼儿的发展做一铺垫,孩子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的。所以,今天我设计了诗歌创编活动《我想》,它延续了故事《小乌龟开店》,观察小动物明显特征的目标,愿幼儿通过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活动目标:

  1、观察事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

  (一)

  1、出示小象图片,提问:“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2、小象长长的鼻子为什么好玩?

  3、假如你也有一个这样的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二)

  1、出示小猴图片,提问:“这是谁?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2、如果你也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三)

  1、出示小鹿图片,提问:“看,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

  2、对,是犄角。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鹿的犄角,自然引出“顶牛”游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诗歌一遍。

  3、鼓励幼儿同教师一起朗诵诗歌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个想法?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钩”、“顶顶牛”。

  四、创编诗歌。

  1、出示袋鼠图片,提问:“看到袋鼠,你想到了什么?

  2、依次出示更多的图片(兔子、河马、螃蟹、鸭子、猫、青蛙等),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之前语言书上有过一次故事教学《小乌龟开店》,它的整个内容就隐性的教给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明显特征,并根据特征做特有的事情,所以选择了创编活动《我想》,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活动上下来之后,感觉与预设的出入不大,孩子们凭借着已有的经验,想像非常大胆,并且能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创编,活动效果较好,但是也有遗憾,活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了小猴子图片,但孩子们的回答一直没能到诗歌中的“与小猴用尾巴拉拉钩”,这时教师有点生拉硬拽之势,活动按预设的才得以完成,教师的随机性教学如果再提高一些活动效果将会更好。

《我想》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创编诗句,感受创想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PPT、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1、师出示小象图片:瞧,他是谁?(小象)你觉得小象身上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

  为什么?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它用鼻子握握手,来,我们一起握握手。

  师幼共同表演“握握手”。

  2、师出示小猴图片:小猴也来啦!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真的很好玩。如果你也有一条长尾巴,你想用长尾巴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来,我们一起拉拉勾。

  3、师出示小鹿图片:看,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角)

  小鹿头上的角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犄角。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看见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来,我们一起顶顶牛。幼一起模仿小鹿的`犄角,自然引出“顶牛”游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师: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示范朗诵第一遍。(诗歌+动作)

  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句子?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2、你们听得真仔细。我们一起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这首好听的诗歌,小朋友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师幼边做动作边学诗歌。

  3、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已经学会这首诗歌,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你们可真棒,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现在,请你轻轻地起立,去找一个好朋友,找一个空地,一起来演一演。”

  三、创编诗歌。

  1、教师出示袋鼠图片进行创编示范,师:刚才你们的表演太棒了,有很多小动物都被你们吸引来了,他们也想来玩这个游戏。瞧,谁先来啦?(袋鼠)看到袋鼠,你想有什么?(袋子)袋袋可以用来干什么?(坐进去,和袋鼠捉迷藏,藏东西。)现在老师来完整的说一说,看到袋鼠,我想有一个大口袋,坐进去,和袋鼠用大口袋捉迷藏。

  2、我这里有很多小动物也想玩这个游戏,待会儿请小朋友在框框里找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仔细的看一看,看到这个小动物,你想有个什么?你想用它干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找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仔细地看一看。

  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观察小动物。

  3、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看,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用看到…,你会想有什么呢?你想用它干什么来表述。

  四、结束活动,评价延伸

  小结评价:今天呢,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歌,小朋友都把自己看见小动物以后想的事情大胆地说了出来,你们都很棒!希望你们以后有什么好的想法一定要大胆地说出来,可能会是一个好点子呢!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的话,也要让老师、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你的想法,那样才能及时地帮助你,好不好?最后还剩下一点时间,还想说的小朋友,赶快把你的想法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我想》活动教案13

  一、设计思想

  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从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推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活动的广泛开展,号召学生向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学习,帮助他们学习和了解地球科学知识,更广泛、深入地认识我国资源和生存环境的基本国情,从小培养对我国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李四光人物的学习,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思想情怀。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爱国人物,尊重科学人物,珍惜今天的幸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知识与技能:通过图片、影视录像,认识家乡的烈士。通过调查、编小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调查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李四光”、“说李四光的`故事”、“环保知识普及”的系列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李四光的美好品格。

  三、活动重点:

  通过图片、影视录像,认识李四光,了解他的事迹,培养基本的环保知识。

  四、活动难点:

  通过对李四光的学习,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

  编写手抄报《李四光在我心中》《环保知识》,参加《普及国土资源及环保知识问卷》。

  五、活动准备:

  1、李四光图片

  2、搜集李四光的故事

  六、活动时间:(1课时)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句名言,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名言)

  “今天,我来了,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保卫橄榄枝的枪,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请注意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阿拉法特

  (自由读,齐读)

  2.师述:这句名言是前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说的,为了和平,为了捍卫人类的和平,人们在抗争,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抗战,终于有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二、认识李四光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张照片,你认识他吗?

  2.历史上,无数的爱国人士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同环境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3.简介人物的生平。

  (出示:自由读,指名读)

  4.走近李四光,感受爱国情怀

  (1)他为什么回国?

  (2)他做了哪些贡献?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二、了解李四光的故事

  师述:新中国的建立,需要许许多多像李四光的科学家,他们刻苦努力,为祖国呕心沥血。

  1.导入:李四光形象令人敬佩,李四光的故事令人敬仰。

  2.请窦笑宇同学讲李四光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吧。

  3.说一说。

  李四光爷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让我们每人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播放歌曲《为了谁》)

  三、畅谈现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写写活动感受。

  2.参加《普及国土资源及环保知识问卷》。

  3.积极编写《环保知识》表达对英雄对烈士的缅怀和敬意的方式有许多种,

  八、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李四光有了深刻的印象,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需要我们珍惜的。教师要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育,激发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要努力学习,才会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家乡的美好未来,我们必须不懈努力。

《我想》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有趣。

  2、借助图标,根据动物特征尝试仿编。

  3、激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用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激发兴趣。

  师:封面上有谁?猜猜他在干什么?

  1、边翻阅边猜猜第一页

  这是谁,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边翻阅边猜第二页

  这是谁?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用它干什么?

  3、边翻阅边猜第三页

  小鹿头上长着什么?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一起模仿犄角引出顶牛游戏

  二、说说玩玩,理解诗歌

  师:今天杨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诗歌《我想》,听一听,诗歌里的小朋友的想法和你的一样吗?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

  2、利用图标记录诗歌内容并朗诵。

  3、师幼共同朗诵诗歌,学做相应的动作。

  三、想想编编,大胆尝试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与本领。找一找,这片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动物?

  1、根据幼儿寻找到的动物引导幼儿思考:你看见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用“看见**,我想有个、、、,和*、、、”(幼儿:看见花孔雀,我想有一个漂亮的尾巴,用它来跳舞)

  3、师幼共同朗诵新编的诗歌。

  教学评价:

  1、诗歌充满了纯真幻想,语言纯净优美,选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借助图标进行诗歌教学便于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便于创编。

  教学建议:

  导入要简洁生动直奔主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我想》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相信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绘画技巧,增强合作能力。

  3、继续巩固人物正面、侧面几动态的画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粉笔若干、场地(四楼顶)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入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昨天老师做了一个美梦,梦里我飞上了天,你们猜老师是靠什么飞上天的?(引导幼儿想象用不同的东西使自己飞上天)。

  2、幼儿作画,教师交代要求。

  (1)、将幼儿分成两组:第一组画天上的人物、小鸟等其他东西;第二组画地面房子、动物等其他东西。

  (2)、教师引导第一组幼儿采用不同的东西使自己飞上天,如:翅膀、气球、螺旋桨等。并画出人物的不同姿态(横着飞、竖着飞的.人)

  (3)、教师引导第二组幼儿利用遮挡的关系画出许多的房子和动物等

  (4)、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3、评议、观看幼儿作品。

【《我想》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我想教案范文10-25

我想教案范文汇总7篇04-03

我想教学设计08-08

我想自由小学作文01-13

我想对您说小学作文10-19

想长脚的石头教案07-03

妈妈我想对您说小学作文02-04

我想对你说话题作文09-13

我想对您说小学作文(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