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电池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用途。
2、通过实验掌握安装电池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图表一份、电池课件、手电筒和电池若干、电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师:今天我们这有许多的电动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师:你打开开关的时候,玩具会怎样?(会动----)
为什么电动玩具会说话会动?(玩具里面装有电池)
二、认识电池外形特征。
1、师:后面的桌上还有小电筒,请你把电池取下来,看看电池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操作)
2、教师演示电池的课件,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师:小电筒里有几节电池?电池是什么样子的?
3、认识电池标志。
师:我这还有两个标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弹簧和电池,指认正负级)
三、通过小电筒实验掌握电池的安装方法。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级,可是怎么安装才能让电筒亮起来呢?
2、通过幻灯演示,知道几种安装方法。
师:这有几种安装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安装行不行。(教师逐一出示安装方法图示,引导幼儿记录猜想结果。)
3、幼儿实验操作。
4、统计幼儿操作结果。
小结:装电池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向,不能装反,都是负极对准弹簧。
四、了解电池的用途。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用到电池?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电池,下次我们再一起玩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功能;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本次活动结合《纲要》精神,体现“生活化、经验化、操作化”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挖掘电池潜在的教育价值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幼儿在玩玩具时,经常在观察、思考:汽车为什么会开?车灯为什么会亮?对电池的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探索的时间、机会,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电池,了解电池的外形特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安装电池,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及作用,并体验安装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材料的互动原则。教师的开放式提问,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间的讨论、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通过操作、摆弄电池、探索电池的奥秘。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向指定的位置跳跃。
2、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游戏。
3、喜欢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愉快气氛。
活动准备:在室内用两条长线布置成河、在河的中间放若干的体操圈当荷叶、磁带、积木若干当害虫、青蛙头饰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
情景导入:师生分别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去外面运动一下吧!”师生跟着音乐做准备动作。
二、学习重点动作——向指定地方跳
1、复习跳动作——双脚并拢跳
“我们青蛙有什么本领啊?” “是怎么跳的?”(教师强调——并腿、屈膝、向前跳、轻轻落地、微蹲)幼儿练习。
2、师: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河对面去捉害虫,但是河里有一条鳄鱼,我们不能游泳过去,怎么办呢?你们看,河面上还有一些荷叶,我们只要踩着荷叶就能过河了。先看妈妈怎么过河——两脚并拢站好,眼睛看着前面的荷叶,轻轻跳过去,然后站好后再找一片荷叶,看好了再跳过去,这样一片一片跳过去,直到对岸。
3、幼儿重点练习 ,教师个别指导。
三、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1、介绍玩法规则:稻田里有许多害虫,我们从荷叶上跳过去,到对岸后捉一条害虫,然后再回来,把虫子放到妈妈为你们准备的`箩筐里来。
2、请一个幼儿示范。
3、幼儿第一次游戏。
4、休息并提升难度——距离间隔更大的荷叶
下雨了,我们赶紧躲躲雨吧。幼儿站好。
师:孩子们,刚才下来一场雨,把好多荷叶都漂走了,现在只有这些荷叶了,这下,我们要跳得更远才能跳过去,敢不敢去试一试?要看准了再跳过去,否则就掉到河里被鳄鱼给吃掉了。
5、幼儿第二次游戏。
四、放松整理动作——放音乐
1、师:我们都是能干、勇敢的小青蛙,捉了那么多的害虫,真高兴啊!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跟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2、现在我们回家和朋友们去分享我们的美食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问答歌的结构,能问的清楚,答的准确。
2.能根据叶子的特征进行仿编,感受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柳树、枫树、松树叶子。
2.课件。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和叶子做个游戏。
二、过程
1.出示松树、枫树、柳树叶子。
师:这几种叶子你们认识吗?(出示柳树叶子)这是什么叶子?看,我把柳树叶子放在哪里?
(出示枫树叶子)这是什么叶子?我把枫树叶子放在哪里?
(出示松树叶子)这是什么叶子?我把松树叶子放在哪里?
2.师幼问答。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师:什么叶子在头上? 幼:柳树叶子在头上。
师:什么叶子在腿上? 幼:枫树叶子在腿上。
师:什么叶子在脚上? 幼:松树叶子在脚上。
师:你们说的`非常棒,而且富有节奏感。
3.谈谈叶子像什么,并进行问答。
师:刚才已经知道它们是什么了,现在我们来谈谈它们像什么?
师:(出示柳树叶子)柳树叶子像什么? 幼:像眉毛、大蛇……
师:(出示枫树叶子)再来看看枫树叶子像什么?
师:(出示松树叶子)松树叶子像什么?
4.出示图片。
(出示眉毛图片)在这三种叶子中,什么叶子像眉毛?
师:什么叶子像眉毛?幼:柳树叶子像眉毛。
(出示手掌图片)什么叶子像手掌?
师:什么叶子像手掌?幼:枫树叶子像手掌。
(出示细针图片)什么叶子像细针?
师:什么叶子像细针?幼:松树叶子像细针。
师:我来问,请你们来答。
什么叶子像眉毛?
什么叶子像手掌?
什么叶子像细针?
师:谁来试试,看图片来问一问,让我们大家来回答,比如说什么叶子像眉毛,有节奏的来问。(请一位幼儿上来问,其他幼儿回答)
5.出示其他叶子。
师:还有几种叶子我看你们认识吗?(出示杨树叶子、银杏叶子、荷花叶子)
师:(出示图片)你觉得在中三种叶子中哪种像蜜桃?同意的请举手
师:什么叶子像花扇?都同意吗?什么叶子像雨伞?
师: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叫问答,这首好听富有节奏感的儿歌叫《问答歌》。
师:请男小朋友来问,女小朋友来回答。
请女小朋友来问,男小朋友来回答。
6.创编儿歌。
接下来请大家来创编儿歌,一组的小朋友合作。
三、结束
把自己创编的儿歌念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听。
中班教案 篇4
1、选择的目的。我们发现,现在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严重,这表现在他们的行为、语言、情感的需要等方面,当做错了事情,他们首先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第一反应就是他人的错。这种现象、事例在幼儿园屡见不鲜。这就是我选择此活动的目的: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相信一个人只要有责任感,有承担责任、勇于改错的勇气,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名字的改动。我为什么把原来的故事名字“不是我的错”改为“这是谁的错”?“不是我的错”,给我的'感觉就象原来书中的故事前半部分说的那样,有了错误把责任推卸,而归咎于外在的因素。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找出问题的原因,又给予了孩子思考的余地,所以我把名字做了改动。
3、材料的准备。活动中录像片段都是结合孩子实际,提取他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鲜活的事例,既鲜明生动又具有说服力。
4、活动的过程。本活动我从责任感培养方面入手,重点在于行为规范的认知、理解、养成以及知错就改的好习惯,而这些正确的行为规范都是以嘟嘟和其身边的事例来让孩子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然而在活动中,由于眼看孩子的回答出现一面倒的倾向时,为了让孩子的回答能够回到预设的回到中,着急之中就语言罗嗦了!
5、活动的延伸。调查表的下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也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真正发挥家园合作的力量,促使家长做到,当幼儿有了错误,要引导幼儿分析原因,不要包揽到自己的身上;其次就是了解班级中具备的孩子责任感情况,以便日后更好地引导,再一个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布置任务,请幼儿第二天带回,根据幼儿的反馈情况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方面。
活动目标:
1、知道犯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2、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
3、体验改正错误后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嘟嘟、妈妈、爸爸、奶奶;男孩、女孩举牌各一个。
2、录像:幼儿日常生活片段;律动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知道犯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1、听故事前半部分。
(1)出示嘟嘟图片:“这是嘟嘟,他是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上学总是迟到……”
(2)相互讨论:这是谁的错?
(3)交流帮助嘟嘟改正错误的办法。
2、听故事后半部分,体验改正错误的快乐。
(1)继续听故事:“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就起来了……”
(2)小结。
二、看幼儿生活录像片段,分析评价是谁的错。
1、分别观看录象片段。
A、抢书事件;B、踩脚事件;C、滑滑梯事件
2、幼儿分析评价。
3、小结。
三、活动总结:遇到事情不能总说是别人的错,也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假如是你的错就应该马上改正,如果别人错了,我们还要想办法帮助他改正错误。
活动延伸:
下发家长问卷调查表《我是一个好孩子》,统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便于教师在幼儿园中的引导。
中班教案 篇5
1、组织中班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玩球。
2、大、中班幼儿结对子一起玩。
3、两对幼儿在一起玩球,三对幼儿在一起玩球。
4、全体幼儿排成四行练习在操场里滚球。
每个幼儿两腿分开,并排成一纵队。每排第一个是大班幼儿,他双手捧,从两腿间往后滚球。最后一个幼儿双手把球接住,并跑到队前往后滚球。以此类推,直到全体幼儿均轮滚发球完毕。
三、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都可进行这类活动教育。幼儿只有在不断的`情绪体验中,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教学反思
培养分享意识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这次活动通过让幼儿与大家一起玩玩具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意识。活动通过介绍玩具、玩玩具、观察活动等形式,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主体验到要与他人分享。但在整个活动中,我在组织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玩球时,没能指出观察的方法、重点等具体内容,这样一来,幼儿会觉得茫然,看着别人游戏只是会觉得开心,并不懂得去记忆、模仿。
中班教案 篇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动物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此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6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头饰(火车头)、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6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制作动物瓶感知此6少的数量。
先让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图卡片贴在瓶身上,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将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师幼总结:此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再次操作,鼓励幼儿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每个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到数字城找一找贴在6的'下边。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请小朋友帮豆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头上,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教案 篇7
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想象变化的神奇,明白贪吃冷饮的坏处。2大胆想象,尝试仿编故事情节,体会想象的乐趣。准备:1ppt、头饰。2.《幼儿画册》第2册第32页
过程:1教师变魔术,引发幼儿兴趣。
(1)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请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魔术表演
老师今天也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魔术表演,小朋友想看吗?仔细看,看老师变出了什么??
球、纸牌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他变出什么??
观看ppt
(1)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动物?
幼儿:小猴、小猪、小熊
小猴子变出了什么?
幼儿:冰淇淋房子
(2)小朋友想知道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房子吗??
那我们小猴变出了什么样子的房子?
(3)小朋友如果你是小猴,你会变出什么样子的房子??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说己的`答案
那我们看一下,故事中的小熊、小猪是为什么喜欢这个房子??
如果你有这么大一间冰淇淋房,你会怎么做??
(4) 像小猪一样吃饱了睡,睡醒了就吃,会发生什么事?
引导幼儿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吃了很多的冰激凌会肚子痛;会身体不舒服;感觉会很冷;会变成冰人的
2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1)幼儿看《幼儿画册》讲述故事
(2)提问:小猪为什么被送到医院?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创编故事。
(1)如果你是小猪、小熊你会让小猴变出什么?
(2)幼儿自找朋友说说自己的创编
分别请三明幼儿在集体面前分角色讲述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
2、让幼儿知道垃圾会污染空气,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喜欢清洁的空气
课件:空气污染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在室外玩游戏吗?为什么?
(外面的空气好)。
2.妈妈为什么抱宝宝到外面晒太阳?
(太阳光可以杀细菌,还能呼吸新鲜空气)。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1.画上有些什么?
(小朋友、垃圾堆)
2.两个小朋友为什么是那样的表情呢?
(因为他们闻到了难闻的气味。)
3.难闻的气味是从哪里来的.?
(垃圾的臭味传播到空气中去了。)
4.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让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小结
为了使我们有一个舒适、干净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不要到处乱扔垃圾,垃圾会污染空气。我们呼吸了受污染的空气后,会生各种疾病,我们也不要随地吐痰,这样就会减少细菌在空气中的传播。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序数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准备
1.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
2.课件。
3.幼儿操作材料:每人水果、蔬菜、玩具等图片、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动物朋友排队"有几个动物朋友听说森林里开了一家'格子铺',很想去看看格子铺里卖哪些好东西,瞧,他们排着队准备去公交车站等车了。"(出现课件:排好队的6个小动物,从左往右分别是:小羊、小猪、小猴、小牛、小鸡)"这里总共有几个动物朋友?从左边往右边数数(箭头出现),排在第一位的是谁?第三位的是谁?第五位的呢?小猪排在第几位?小鸡排在第几位?
2.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瞧,开了了一辆公交车,这辆公交车和我们平时坐过的公交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是的,这种公交车有两层,叫做双层公交车。)"6个小动物分别坐上了自己喜欢的座位,看(课件出现)""咦,小猴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引导幼儿学习从下到上数、从左往右数如:第二层的第二个位置。""小狗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小鸡呢?""第二层的第五个座位上坐着谁?"其他动物同上方法。
3.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
"格子铺到了,瞧,就是它。这个'格子铺'总共有几层?(箭头出现,从下往上数:总共有五层,幼儿边数边在每层旁边出现数字)'格子铺'每一层有几个格子?(箭头出现,从左往右数:总共有6个格子,幼儿边数边出现数字)'格子铺'的营业员看到小动物们来了,赶紧把老板们要卖的.货放进格子里。看,香蕉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牛奶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
4."小动物们帮忙放货""就在小动物们参观的时候,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营业员请小动物们帮忙把货放进格子里,可是营业员对货物的摆放有要求,小动物们很聪明都找对格子了,你们能像小动物们那么聪明找到对的格子放货吗?"幼儿操作(如:请把蘑菇放在第一层的第三个格子里,把足球放在第五层的第四个格子里……"验证(幼儿回答,课件展示)
5.结束活动
小动物发现开'格子铺'生意真好,打算回去也去开家'格子铺',我们在下课时帮小动物们想想,'格子铺'卖什么比较好,好吗?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废旧电池对人类的危害。
使幼儿养成收集废旧电池的习惯,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能让幼儿比较深入的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及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电池带到幼儿园。
大纸箱、彩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谈话
教师出示电池,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电池有什么用处?
2、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幼儿欣赏。
提问:电池为什么苦恼?让幼儿了解废旧电池不能乱扔的道理。
3、引导幼儿讨论
没有电的废旧电池不能扔进垃圾堆,那应该怎么办呢?
一些大城市专门有处理废旧电池的机器,小朋友们应该把废旧电池收集起来,有工作人员来做正确的处理。
4、送电池回家
教师出示一个大纸箱,做收集废旧电池用。
幼儿装饰大纸箱,把它变成电池“漂亮的`家”。
请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电池送回“家”。
5、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给废旧电池做了“漂亮的家”,废旧电池都住在“漂亮的家”里了,以后电池就不用再苦恼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经典]08-22
中班教案【精选】02-23
[经典]中班教案08-04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11-21
《磁铁》中班教案01-09
中班音乐教案11-15
中班健康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