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21 03:00:1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4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能力目标: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情。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收集文明用语,并说说每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用。

  板书课题:说声“对不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问题:“我”为什么应该和陆叶说“对不起”?

  三、集体讨论。

  1、作者的表现:开始是怎样的?(紧张害怕)

  后来是怎样的?(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2、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

  4、课文第四自然段先写周围的环境“静得出奇”,再写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儿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这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想象小作者当时的心情,最后写“我”的表现及心理活动,抓住“愣愣”“不敢看”体会作者的心情。在体会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把描写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找出来,使作者心情的不平静与教室里静得出奇形成对比,然后读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最后把体会出的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

  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1、通过预习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2、还有哪些生字你没学会?有什么困难?

  3、本课生字较多,可以分类教学。如:

  陆陈眶秒——可联系实际理解字义

  挨超划搓谅——在学习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4、书写:注意“陆、歉、凑、束”等

  5、开火车认读生字卡。

  6、给每个生字组词。

  三、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说声“对不起”

  紧张、害怕鼓起勇气、超越自我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安排了《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等内容,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读文并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可以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6课时。

  识字2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会认“棋、弹”等11个生字。会写“胡、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校园生活的图片。

  3、轻音乐磁带。

  4、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学习生字、看图读词、指导书写)

  一、导入

  1、展示学校生活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以及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运用图画,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词语,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学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琴”(前鼻音)和多音字“模”。

  4、我考考你们,下面的字你会认了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5、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咱由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如,“戏”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熟字“鸡”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特别注意“琴”字的下面是“今”,不是“令”。)

  (学生在游戏中对识字产生兴趣,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又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难点:“观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一个女孩在做记录,一个男孩在观察百叶箱中的温度表。)

  2、哪些词语是图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朗读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研究背景: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小学生作为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资源,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加亲密地对话。

  另外,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多媒体和校园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等都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传统的语文学科,更好地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也正是现在研究地最多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就省编教材第九册《万里长城》一课,谈谈如何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环境等进行学生自主地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创设情景诱发感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万里长城,同学们回去搜集了许多关于长城的资料,现在就请你们用一到两句话简单地说说你对万里长城的感受好吗?

  师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或深或浅地对长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课文中是怎么来概括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词。

  (板书:气魄雄伟,历史久远,工程浩大)

  师:也就是说,课文就是写了长城的这三个方面。那么找到关键词以后,接下来咱们该干什么了呢?(生:研究……)

  恩,很会学习,想亲眼见见长城的气魄吗?[播放录象]

  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情境。当学生看到电脑显示的长城巨龙般身躯时,他们被长城的气魄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哇"的轻声惊叹。此时,任何语言都已失去了意义,一幅画已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他们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听到了课文的配乐朗读,看到了气魄雄伟的长城,此时,他们心弦已被拔动了。

  【媒体辅助研读课文】

  长城的气魄雄伟

  1,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感觉?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3,随机出示: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4,看了这段录象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策略:从"龙"体验长城的雄伟气魄

  层次一:形似(视频展示)

  层次二:神似(收集出示相关资料)

  师:从龙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吗?

  生:龙是我国古代传说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生:华民族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吉祥物。所以用巨龙来比喻长城,不仅因为形似,而且蕴涵着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和赞誉。

  生:我知道一些关于龙的成语,比如龙凤成祥,龙腾虎跃,这些都显得龙有吉祥,有气魄。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成语大王。(笑语)

  生:古代帝王穿龙袍,坐龙椅子……可见自古龙都是至尊至贵的象征

  师:对呀,你们有没有电视上见过,咱们古代天子可以说与"龙"这个象征物是分不开的。看来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一种崇高,庄重,权威。是一种精神象征,正如**同学说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呀!作者把长城比作龙也正是这个意思。

  5,指导朗读

  6,出示句子: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会有谁?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蓝眼睛的外国人,海外游子)

  师讲述一段海外游子的故事:离开的时候还是一个年纪青青的少年,而如今再次来到这祖国的长城时,已经是白发苍苍,他说无论如何也要回来再看一看祖国这雄伟的万里长城。而当他再次登上这长城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争答:是太激动了!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师小结:是啊,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语言,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长城深深的敬意和爱。能把这种敬意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借助网络研读课文】

  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

  1,导语:如此让人赞叹不已的长城,是一簇而就的吗?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万里长城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

  2,分组合作上网搜索学习

  师:好,一起上网去找一找关于这些朝代的长城的资料,并集合全组人的智慧筛选出你们觉得最有意义的资料,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或者展示给全班同学。好吗?

  3,小结:今天长城已经失去了它作为防御的功能,但是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那巨龙般的身躯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4,现在和林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引读:原来早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秦统一中国后,——到了明朝——师:同学们,这么伟大的长城,难怪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都赞叹说:"——"

  网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资源的大空间,当学生觉得书本介绍的知识不能满足于他的知识需求时,便想到利用互联网来搜索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而此时教师就提供给他们这个空间,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讨论,有效地筛选,并且利用软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说明段落,在学生生动图片和资料的补充下,显得丰满了很多。

  【披文入境升华主题】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1,导语: 喝水不忘挖井人,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2,生:孟姜女的故事

  生: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请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师:这些故事很感人,我们的长城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生:光蛮干一定不行。要靠智慧。

  师:这智慧在哪呢?

  3,指导朗读:

  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是生命。

  师:同学们就光靠肩膀和手啊,这种艰辛能读出来吗?

  师:要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在并非易事。不仅靠体力,还靠智慧。

  4,再次朗读句子:(升华主题)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领略了长城的气魄和历史,听了关于长城的故事,现在你再来读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利用网络转换练笔】

  小结与延伸性练笔:

  1,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真不愧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我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如今却它却时刻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2,林老师昨天在上网的时候,在我们常去的红泥巴网站的论坛里发现这样一册消息。(师在网络上找到准备好的论坛留言。

  (内容为:标题:文化建设抢救长城作者:老者

  中国的长城正在二十一世纪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大段的长城墙体,烽堠,敌台,都在被人为地毁坏,城砖或夯土被推倒,碑版被充作建筑材料,,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在这个建筑物的长城正在被蚕食的同时,中华文化的长城也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城就是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主题。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

  3,出示被破坏的长城的图片

  4,看了署名老者的呼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可做的吗?

  5,现在我们马上可以做的就是也登陆论坛,响应老者的号召,为保护长城添一份力量。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吧! [播放歌曲:长城长]

  传统的练笔作文方式不少学生觉得是对作文的一种强制,而通过网络BBS论坛,巧妙地结合课文主题,在教师"抛砖引玉"式的引导下,学生面对"老者"先生的号召,并且同学这节课文激发的深厚的情感就会迸发而出。这种笔尖的流泻自然会真实感人,这种不着痕迹的练习不仅有效,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练笔方式。

  教学反思:

  整节课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在课上,学生不仅能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感受情景,还能随时地查阅网络,补充知识。课堂不是封闭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应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积极上网查询资料,补充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对教材做补充,填补空白。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特别是上网浏览获取知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在查找,筛选和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合作,一起探讨的过程。课外练笔分的内容,我充分抓住了网络BBS论坛的优势,先是自己在论坛上实现发布一则消息作"引子",引发学生愤慨之情,进而展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升华学生的情感,自然的,学生也就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进行了绝佳的练笔训练。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适时辅助,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9-20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8-02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09-13

小学语文教案09-27

小学语文教案11-23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10-1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4-21

小学语文教案10-30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