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燕子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燕子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燕子教案 篇1
一、课前演讲。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一个你们保护小动物的亲身经历。
二、导入:
1.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习一篇我们人类保护小动物的课文。燕子专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齐读课题。
2.专列是什么意思?(专门的列车)
3.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燕子与专门的列车什么关系?等)
三、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课前预习了吗?我来考考大家。(指名读3个,领读,同位互相读)
2.课文读了吗?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思考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四、研读课文,领会写法。
1.感悟燕子面临的处境。
(1)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赶回北方时,它们在瑞士境内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交流。(指名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在这段描写中,从哪些词语看出燕子的处境很危险?(气温骤降、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长途跋涉)
师:什么是“气温骤降”?天气这么冷,再加上找不到食物,燕子——饥寒交迫
“长途跋涉”怎么理解?看这是燕子迁徙的图片。
燕子一路上要飞越无数的高山,大海,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整个航程就有五千多公里。很多燕子因为飞的太远而死去。
师。你们说的很对。燕子就要死亡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怎能不叫人担忧呢?(齐读)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燕子蜷缩着,就要冻僵了)
女同学一起读读这一段。老师看到有同学的眼睛已经湿润了。小组之间再互相读一读。
2.感悟政府对燕子的关心保护。
(1)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谁首先做出行动?他是怎样做的?(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这真是了不起的举动啊。为什么说政府很了不起?(燕子与政府没有关系。花钱。政府还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
(2)为了保护燕子,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来告诉人们号召大家寻找燕子(在这句话中呼吁是什么意思?)
能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政府是怎样呼吁市民们的?(写写——交流)
(找两个学生背下)
3.感悟普通居民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1)居民听到政府的呼吁以后,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再到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吧。
(指名读,出示。交流)
(2)在这句话中料峭是什么意思?非常寒冷。从哪能看出来?。下着雪,从插图中也能看出来。
当人们在严寒中到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焦急的。担心。心痛。不畏严寒。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人们的这种焦急,担心,还有对燕子的关心之情表达出来吧。(齐读)
纷纷是什么意思?居民们一个接一个都从家里出来了。能不能想象一下,居民中会有谁呢?(年迈老奶奶,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幼小的孩子他们都出来了),老师和同学们再来一块再来读一读。
引读:师:年迈的老奶奶,听到消息后,走出家门——女同学读
师: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听到消息后,走出家门——男同学读
师:幼小的孩子,听到消息后,走出家门——齐读
燕子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燕子的图片。
仔细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特点说几句话。
2.出示课题:6 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用钢笔描红,在习字本上练习四遍。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渎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沦。
2.自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②自由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③用“?”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卡片。
提醒注意:
拢(l??ng) 掠(l?) (边音)
俊(j??n) 晕(y??n)(前鼻音)
横(h??ng)(后鼻音)
②检查生字写法。
听写下列词语:
偶尔 横掠 俊俏
听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三、细读第1自然段
1.边看图边读课文。
思考: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外形的?
2.读后讨论交流。
(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3.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指图:面对这么机灵的小燕子,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夸赞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自由练读。
(3)指名试读,齐读。
4.指导背诵。
看板书练习背诵。
5.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大意。
(板书:外形)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2.?创视铩?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写出本课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亻 ( ) ( ) 扌( ) ( )
木 ( ) ( ) 走 ( ) ( )
氵( ) ( )
二、继续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谈话。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燕子的样子是十分可爱的,那么这些活泼机灵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来和我们见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了春天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在表示事物的问语下面画上“……”,在具体描述的词句下面画上“~~~~”)
(3)重点品味。
①出示填空题。
二二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
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②自由读题,并口头填空。
③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④齐读上面的句子。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②学生自由练读。
要求用赞美的语气读。
③各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5)指导背诵。
①引读。
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么样?柔柳怎么样?青草、绿芽、鲜花怎么样?小燕子又怎么样?
②学生练习背诵。
(6)小结自然段段意。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
读后讨论。(板书:飞行)
(2)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
(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板书:快)
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轻。
(偶尔、沾、小圆晕)
(板书:轻)
(3)指导用“偶尔”造句。
①指名读课文中有“偶尔”一词的句子,说说词义。(有时候、不经常)
②说说身边有哪些有时候但又不经常发生的事。
③练习用“偶尔”说话。
(4)指导朗读。
(5)指导背诵。
(6)指导小结自然段段意。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3)比较句子。
出示: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说“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练习感情朗读。
(5)概括自然段段意。(板书:休息)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名说说小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四、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后练习4)
资料提供者:
燕子-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燕子的图片。
仔细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特点说几句话。
2.出示课题:6 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
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用钢笔描红,在习字本上练习四遍。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渎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沦。
2.自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②自由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③用“?”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卡片。
提醒注意:
拢(l??ng) 掠(l?) (边音)
俊(j??n) 晕(y??n)(前鼻音)
横(h??ng)(后鼻音)
②检查生字写法。
听写下列词语:
偶尔 横掠 俊俏
听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三、细读第1自然段
1.边看图边读课文。
思考:第1自然段写燕子的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外形的?
2.读后讨论交流。
(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3.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指图:面对这么机灵的'小燕子,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愿尽情地夸赞它吗?让我们用喜爱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自由练读。
(3)指名试读,齐读。
4.指导背诵。
看板书练习背诵。
5.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大意。
(板书:外形)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2.?创视铩?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写出本课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亻 ( ) ( ) 扌( ) ( )
木 ( ) ( ) 走 ( ) ( )
氵( ) ( )
二、继续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谈话。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燕子的样子是十分可爱的,那么这些活泼机灵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来和我们见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了春天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在表示事物的问语下面画上“……”,在具体描述的词句下面画上“~~~~”)
(3)重点品味。
①出示填空题。
二二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
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②自由读题,并口头填空。
③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④齐读上面的句子。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②学生自由练读。
要求用赞美的语气读。
③各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5)指导背诵。
①引读。
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么样?柔柳怎么样?青草、绿芽、鲜花怎么样?小燕子又怎么样?
②学生练习背诵。
(6)小结自然段段意。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
读后讨论。(板书:飞行)
(2)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
(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板书:快)
说说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轻。
(偶尔、沾、小圆晕)
(板书:轻)
(3)指导用“偶尔”造句。
①指名读课文中有“偶尔”一词的句子,说说词义。(有时候、不经常)
②说说身边有哪些有时候但又不经常发生的事。
③练习用“偶尔”说话。
(4)指导朗读。
(5)指导背诵。
(6)指导小结自然段段意。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3)比较句子。
出示: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根细线……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说“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练习感情朗读。
(5)概括自然段段意。(板书:休息)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指名说说小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四、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后练习4)
资料提供者:
燕子教案 篇3
《燕子》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燕子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 ) 俏( ) 拢( ) 拂( ) 倦( )
峻( ) 悄( ) 笼( ) 佛( ) 卷( )
骏( ) 稍( ) 垄( ) 沸( ) 圈( )
符( ) 谱(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凑( )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俊俏 —(俏丽) 聚拢 —(聚集)
生机 —(生气) 掠过 —(拂过)
反义词:
偶尔 —(经常) 增添 —(减少)
俊俏 —(丑陋) 机灵 —(死板)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 俊俏 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四、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出示相关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
(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 五线谱 音符 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 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八、结束课程。
【燕子教案】相关文章:
《燕子》教案05-23
燕子课文教案07-13
关于燕子教案三篇10-30
小班音乐小燕子教案11-02
关于燕子教案集锦五篇11-30
关于燕子教案模板集合8篇08-13
精选燕子教案范文集锦6篇10-12
燕子教案集锦十篇10-17
燕子的说课稿10-07
【精华】燕子教案范文集合9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