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时间:2024-03-11 14:40: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1

  设计意图: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背景简介: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爱国诗人陆游在山阴(今属浙江)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二、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读得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初悟诗的音韵美。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儿童朗读音韵和谐、语言精练的古诗必熟记于心,“心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背默之举无疑能强化学生对古诗整体的直觉感受。]

  三、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

  (1)自学古诗,指导学生先学:

  1.我读了_遍就能响亮、顺口地朗读这首诗,不误一字,不少一字。并能标出朗读的节奏和轻重音。★★

  2.我认真地读了_遍诗,产生了_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我和同桌一起思考、讨论,解决了__个问题。★★★

  3.我仔细读了三遍诗,知道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这首诗题目的重点词是:____。★

  诗的前两句写了__河很_______,__山很______。明白了诗人想表达________的感受。★★★

  5.我细细琢磨了后两句诗词语的意思,明白陆游称他们为“遗民”是因为_________,“胡尘”不是灰尘,而是指__________。★★

  后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表明陆游是一位__________的诗人。★★★★

  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表现古诗意思。

  [牛儿吃草,抚把草吞下去,再返回嘴里细细咀嚼。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讨自学能力,理解此首诗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难事,此时可作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2)质疑问难,重点解答作者“感”什么,为什么“感”。

  相机穿插有关时代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意,把古诗译为现代文是远远不够的,岂不如译文比起原文“意义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

  四、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从“南望王师又一年”引申开去,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1)1177年陆游52岁作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

  (2)1186年陆游61岁作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1192年陆游67岁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1193年诗人68岁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略)。

  (5)1210年诗人85岁作的绝笔诗《示儿》(略)。

  接着学生分小组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写的,学生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2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二、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三、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四、总结。

  1、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3、背诵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选陆游的其他古诗抄录并背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忧国、爱民思想;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表现力。

  2、使学生认会两个二类生字,会写2个一类生字。

  3、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查找作者的资料和古诗的背景。

  教学时数:一课时。

  基础知识:

  岳(yuè)(五岳)(岳父)(岳母)

  教学过程:

  一、朗诵古诗,感悟诗歌形象美。

  1、读通全诗,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准确了再读几遍。达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再播放音频资料,再师生共读。

  2、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蕴涵诗中的思想感情。

  质疑问难,重点解答诗人“感”什么,为什么“感”。这是爱国诗。1192年,陆游虽退居家中但不忘国家人民,诗中寄托了他对沦陷区内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饱含愤怒的强烈控诉。教学时相机穿插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书中所给的图片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句精练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而且在中国文学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诗情诗意]

  漫长的黄河东流入海,巍峨的高山直上云天。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官兵收复失地又过一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三、指导背诵,互检互查,及时反馈。

  1、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优秀01-22

观《楚门的世界》有感02-06

迎中秋活动方案04-18

《天将雄师》观后感04-20

销售门合同04-11

工程门合同07-08

迎检工作方案11-20

迎国庆主题活动方案07-20

小丫林晓梅读后感04-20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