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尝试唱清歌词。
2.愿意在情景中演唱并用动作表现,感受歌唱的乐趣。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
1.播放小猫动画。
2.提问:这是谁啊?它怎么叫的?
3.教师带领幼儿和小猫打招呼并学小猫叫(歌曲中不同声调的练习)。
二、教师表演,帮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表演歌曲。
2.提问:小猫可爱吗?它刚才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唱的?
3.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带动幼儿练习歌词。
三、练习歌曲,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歌曲。
1.多种形式练唱歌曲(集体、合作、小组、个别)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个别展示,评选最受欢迎小猫咪。
1.鼓励幼儿尝试个别展示。
2.通过同伴评选,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猫咪。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虽然简单,但是十分可爱、有趣,所以幼儿一听就十分的感兴趣,在图谱和动作的'配合下,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本周歌曲。最后的评选活动幼儿兴趣也高,最后在整体模仿小猫的有趣氛围中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表演游戏,认真扮演小白鸡,小黄鸡、小花鸡等角色。
2、能根据自己对故事《三只小鸡》的理解,在语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合作游戏,正确的处理游戏中的纠纷。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熟悉三只小鸡的故事,并能在语言上有感情的表现。
2、物质准备:三只小鸡、老牛头饰;故事磁带。
游戏过程:
1、出示三只小鸡的图片,引起回忆,交代要求。
师:"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故事了的小鸡吗?今天我们又要来看这个表演了,但今天是小指偶来为我们表演。"幼儿观看表演,学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2、分段表演,学说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1)小黄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2)小白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3)小花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又是怎么回答
3、完整表演。教师操作木偶,幼儿说小黑鸡、小黄鸡,小花鸡的语句。
4、小结: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的很好,有的小朋友还加上了动作,想表演呢,那我们下次就来学习表演。
活动反思
1、活动简况:
幼儿在游戏中能初步了解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对于主人公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角色对话也基本掌握,也懂得了要做一个礼貌的好孩子。但对于老牛的.角色对话掌握的不够。
2、不足之处:
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活动中教师问的较多,幼儿的思维受牵制较多。
3、原因:
材料中只准备了挂图与指偶,故事的表现形式较单一,无法引起幼儿较多的兴趣。
4、对策:
(1)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该故事,增加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2)利用区域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三只小鸡的故事情节。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也围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提出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发展目标。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和筷子吃饭、用笔写字等。筷子是我国主要的餐具,幼儿进入中班以后,将逐步从使用小勺用餐,过渡到使用筷子用餐,有部分幼儿也已经有了使用筷子用餐的生活经验。因此,选取了本教学活动,这节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真正与幼儿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而且教学内容也比较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2、乐意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种类筷子及筷子由来的多媒体课件、有关筷子用途的多媒体图片、米饭等实物、字卡、筷子舞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呀,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幼:想。
师:好,那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谁?
2、播放录音:嗨,小朋友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新朋友,不过你们需要猜一个谜语猜能知道我是谁。小朋友听好了。
姐妹两个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
酸甜苦辣一起尝,只会吃菜,不喝汤。
二、欣赏筷子的故事,了解筷子的历史。
师:小朋友猜到是什么了吗?对,是筷子。其实,很久以前是没有筷子的,那筷子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
慢慢地,聪明的人们用木头削成筷子,再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别的东西代替木头制作成筷子,像竹子、塑料等,所以才有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各式各样的筷子。
三、观察实物,讲述特征。(播放录音请出筷子)
1.观察自己带来的筷子
师:看看你带来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你的筷子跟小朋友的筷子是用同样的材料做的吗?
小结:筷子发展到今天,不仅可以用木头做,还可以用竹子、塑料等材料做,而且上面的图案、花色也在不断丰富,变得越来越漂亮。
2.欣赏各式各样的筷子
教师播放各种筷子的多媒体图片,请幼儿欣赏,扩展知识面。如:古代皇帝用的玉筷、工艺品象牙筷、炸油条时用的长长的筷子、家庭套装筷等、一次性筷子等。
四、尝试为筷子配对,知道筷子以“双”为单位。(播放录音,为筷子找朋友)
1.听音乐,尝试为筷子配对
师:听,美妙的音乐开始了,帮你的筷子找到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每位小朋友手拿一根筷子,根据材质、花色一样的特点,找到另一根筷子,配对成功后跟随欢快的音乐跳“筷子舞”: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动,用筷子敲打手、臂、肩、背、腰、腿等部位,边打边舞。
2.探讨配对方法,学习筷子以“双”为单位
师:让我们来找一找哪对好朋友最亲密。
让配对成功的幼儿简单讲述,自己是怎样帮助筷子找到好朋友的。
小结:一般筷子都是两根两根一起用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双筷子”,每双筷子的材质、形状、颜色都一样,有的上面还有相同漂亮的图案。
五、尝试用筷子夹取食物,探索不同的'使用方法。(播放录音)
1.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并体验使用筷子的乐趣
教师指导幼儿用筷子夹取食物品尝,自由探索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方法,如夹、挑、拨、搅等。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横着筷子挑面条,竖着筷子叉馒头,搅动筷子搅拌,搅鸡蛋、包水饺。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使用筷子的感受。
2.
①出示正确持筷示意图,为幼儿讲述使用方法:用右手持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游戏:喂食物
②结合刚才的活动,引导幼儿分析在使用筷子吃东西时,应当注意哪些礼仪常规。
小结:不拿筷子敲打碗盘;不把筷子指向他人;不用筷子插东西吃;不随便挥舞筷子。
六.了解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播放ppt课件、录音)
1、开展区域活动时图片,了解筷子的用途。
2、了解筷子其他的特殊用途。
七.跳筷子舞出活动室。(播放录音)
师:筷子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呀,刚刚有小朋友说到筷子可以用来跳筷子舞,那现在我们就去外面去跳筷子舞好不好?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一定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我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还使用游戏法、观察法让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尝试。结果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彻底被激发了出来,都能积极主动的参入到游戏活动中来。通过课件FLASH了解了筷子的由来,在亲身实践中学会了筷子的使用方法,在多种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筷子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
《有趣的筷子》这一活动让我对怎样上好科学课有了反复的思考和探索,我知道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我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少数几位幼儿不太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愿意是动手能力比较差,不会又不愿意使用筷子,虽然可以让幼儿很放得开的去放手做实验,但是在活动后很难让幼儿将思绪转过来回答我的问题,所以组织教学有待加强,在提高课堂的敏锐性和调控能力中还需进一步学习。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 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 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幼儿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 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幼儿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幼儿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 欣赏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绘画葡萄
提问:画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幼儿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幼儿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知道幼儿拿笔和用墨的方式。
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结束:
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斑马身上条纹的特点,尝试在轮廓线内用黑白间隔的方法涂色。
2、喜欢斑马,乐意打扮小斑马。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斑马头饰、画好小斑马轮廓线的涂画纸、黑色蜡笔。
活动过程:
一、看斑马图片——通过观察感知斑马的主要特征。
1.(出示图片)瞧瞧我是谁?你怎么看出来的?(黑白条纹上进行判断。)
2.你喜欢斑马吗?为什么?(幼儿表达自己喜欢斑马的各种理由。)
小结:斑马穿的衣服很特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让人一眼就认出它来。
二、小斑马穿衣服——了解小斑马身上条纹的特点,乐意为小斑马打扮
(一)小斑马的新衣——了解条纹的特点,初步尝试黑白相间涂色。
1.小斑马哪些地方有黑白条纹?(背上、脚上、脖子等)
2.这些黑白条纹是怎么排列的?(一条黑一条白,一条一条间隔着排)
3.小结:它穿的衣服都是黑白相间的,黑白的条纹排列得很整齐。
4.可是有一匹小斑马在哭“我的皮毛没有黑白相间,妈妈会认不出我?”
5.我们一起来帮帮它的忙,(老师示范)
指导:朝一个方向来回涂色,才会乌黑。
提醒:白色的地方雪白,黑色的地方乌黑,黑白相间才会漂漂亮亮的'。
(二)小斑马穿新衣——幼儿个体打扮小斑马,在轮廓内用黑白间隔方法涂色
1.我们一起来帮更多的小斑马穿上新衣服。
要求:
1)每人选一匹马,用黑色蜡笔在轮廓线内以黑白相间的方式涂色。
2)涂色时注意涂满,不涂到轮廓线外面,做到乌黑、雪白。
三、小斑马比美——喜欢斑马
1.哪个小斑马的衣服最漂亮?
2.小结:黑白相间的衣服最适合小斑马,都很漂亮。
小百科:斑马是现存的奇蹄目马科马属3种兽类的通称。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没有任何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与众不同。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片《怪物大学》,了解各种怪物的夸张形象。
2、使用棉签、吸管,通过滴、吹、贴等技能表现小怪物的各种造型。
3、体验玩色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相关的动画视频、黑色卡纸、颜料、吸管、棉签、小眼珠贴片。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玩色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造型,萌发创作愿望。
1、师:刚才我们看到动画片里有许多的小怪物,你们喜欢吗?他们长得什么样?
2、小结:小怪物的样子有很多种,有高矮的、胖瘦的、有单眼的、还有长得都很滑稽。
二、展示图片,探索制作方法。
1、出示图片,观察形象。
师:小怪物来到咱们班啦,小朋友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怪物的'各种形象和动态)
2、探索方法,了解制作过程。
师:想知道小怪物是怎么来的吗?首先用蘸满颜料的棉签在纸上用力一点,然后使用吸管对着有颜料的地方向各个方向吹,贴上眼睛贴片,这样搞笑的小怪物就出现了,小怪物就很神气了。
3、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作品,分享成功乐趣。
1、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成果。
2、教师点评幼儿成果。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7-16
【精选】小班教案11-16
小班教案07-22
小班握教案01-12
《滚球》小班教案01-13
小班体育教案01-05
小班美术教案01-07
小班优秀教案11-12
小班儿歌教案11-15
冬至小班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