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5-11 08:18:1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精华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小百科:长方体(又称矩体,cuboid)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巩固鼠标左右移动并让幼儿熟悉如何使用鼠标单击。

  2、 发展幼儿颜色、形状、空间推理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动画游戏软件之星际巡逻。

  2、电脑、音箱。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看自制动画课件引题。

  师:刚才电脑王国控制室发生了什么事?(警报响起来,敌人打过来)电脑王国出事情,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一起去消灭外星人吗?(愿意)

  2、点击游戏软件星际巡逻,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巩固鼠标左右移动并让幼儿熟悉如何使用鼠标单击。

  师:外星人很狡猾,变成石头模样,太空上有很多石头和外星人,下面有一排方框,左边是告诉你剩余飞船,中间是告诉你接下来敌人出现的什么形状和颜色,右边是你总共消灭了多少个外星人。鼠标就是我们飞船的控制按键,当你见到中间方框提示,移动鼠标找到一样形状和颜色,轻轻按一下鼠标左键就会发射子弹消灭外星人,如果提示框中不一样,你就移动鼠标,不要让鼠标碰到石头,碰到石头飞船就会爆炸。

  3、教师提问,加深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及如何使用鼠标单击。

  师:当遇到外星人,我们要按鼠标哪个键才会发出子弹消灭外星人?(左键)怎么样判断哪个是外星人(看中间提示框,颜色和形状都一样就是外星人)如果颜色、形状和提示框中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移动鼠标,不让鼠标碰到飞船)

  3、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了解幼儿掌握情况。

  4、 幼儿上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①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已经掌握如何玩这个游戏并个别再次讲解。

  ②教师检查幼儿握鼠标是否正确,发现错误将其纠正。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丰富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的重要性与方法。

  2.通过活动要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简单方法。

  3.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自制教学PPT;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或急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出意外伤害的概念。

  1.播放PPT,出示一个男孩摔破膝盖流血的画面,提问

  这孩子受伤了,请你赶快帮助一下,你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呢?

  幼儿会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如:先用纸巾或是干净的手帕把孩子伤口的血擦掉,然后用创可贴贴上去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按住伤口止血。如果伤口很大的话就及时的送去医院。

  2.猜测孩子受伤的原因。

  二、帮助幼儿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形式。

  1.师:除了摔跤会使人们受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那么还有哪些意外也会发生伤害事故?

  2.幼儿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借助PPT图片展示认识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意外伤害事故:如溺水、从高处坠落、触电、被动物咬伤等。

  4.请幼儿说一说。

  三、观察画面,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措施。

  1.以被狗咬伤为例,请孩子观察画面,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说说如何进行急救:用清水冲洗伤口,最好将伤口掰开进行冲洗,如果有血要及时止血,然后到医院接受治疗,打狂犬疫苗针,如果不打这个针,后果很严重。

  2.幼儿自由选择内容,了解其他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

  幼儿讲到哪里,教师用超链接的方法展示面面,引导孩子勇敢、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袋鼠跳袋子的多种玩法,运用袋鼠跳袋子快乐地游戏

  2、练习走、跑、跳、爬的动作技能,重点练习套袋手膝着地爬,发展身体及动作的协调性。

  3、体验情境游戏的乐趣,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袋鼠跳袋子人手一个、皮球若干(幼儿人数的两倍)、录音机、磁带。

  2、课前教幼儿系紧口袋一端的技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引导语:宝宝们,来来来。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出去玩袋鼠跳袋子,走,背上袋鼠跳袋子出发吧!

  引导语:哇,刚才好大的雨,把我们身上都淋湿了,来拧干袋鼠跳袋子,把它晾一会。甩甩头上的雨水(做头部运动),手上的,脚上的(做四肢运动),还有身上的(做全身运动)。

  二、基础部分

  引导语:宝宝们,看看我们的袋鼠跳袋子干了没有?刚才你们和妈妈把袋鼠跳袋子变成了小伞,为我们挡雨。想一想,它还可以怎样变?怎样玩?自己试一试。

  1、袋鼠跳袋子一物多玩:妈妈也来变变变,变成小球抛一抛,接住;变成地毯爬一爬;变成蹦蹦床跳一跳;变成瘦子(袋鼠跳袋子对折),跳过去跳过来;瘦子越来越瘦(袋鼠跳袋子再对折),变成小桥走一走;小桥太短了;连起来变一变,变成长长的桥。

  2、学习套袋手膝着地爬:

  (1)教师用儿歌引导幼儿套上袋鼠跳袋子,变成虫宝宝。

  引导语:大大袋鼠跳袋子真好玩,两头空空瞧一瞧。一头两只小耳朵,一头两个小疙瘩。提着耳朵钻一钻,小脚小脚钻进去,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2)虫宝宝自由手膝着地爬,练习快爬。

  (3)听指令(跟着妈妈去吃叶子)。

  3、脱掉外套变成美丽的蝴蝶

  三、结束部分游戏运球

  幼儿用袋鼠跳袋子装上妈妈准备的礼物(球),快快乐乐运回家。回家途中,教师用儿歌小结本次活动布袋的玩法。

  引导语:袋鼠跳袋子真神奇,变成小伞来避雨,变成球抛一抛,变成蹦床跳跳跳,变成小桥走一走,变成毛毛虫爬爬。袋鼠跳袋子真好玩,装好礼物回家喔!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理解画面的年代、特点,感知古诗的内容。

  2、欣赏、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认读生字:“行、停、车”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大范例、磁带录音机。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

  1、画面上有什么?

  2、画面上的人穿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这个古代人站在什

  么地方。

  3、诗人的旁边有什么?猜猜他为什么停下来,是什么吸引他下车?

  (认读生字:停、车)

  4、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称红叶的吗?什么季节会出现漫山的红叶?

  二、欣赏诗歌

  1、你们想知道诗人望着山上的红叶想什么,诗人怎样形容这座山吗?听听录音你们就会知道了。

  2、播放录音。刚才小朋友听到的.就是诗人看到漫山红叶后写下的一首诗,古诗的名字叫《山行》,(认读生字:行)你们知道山行是什么意思吗》

  3、再次欣赏诗歌,提问: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小路的?古代人说露怎么说?说说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径?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人家的?山的什么地方有人家?

  哪一句形容红叶?我们一起来说说。4、发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边指字边欣赏古诗。

  三、跟读古诗

  1、放录音,集体跟读古诗,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看幼儿是否用目光随着录音在指相应的诗句。

  2、古诗中的哪个句子不明白。

  3、你觉得哪一句很好听?请你模仿读一下。

  四、朗诵古诗

  1、集体朗读古诗,提醒幼儿注意模仿录音。

  2、收书。

  3、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朗诵诗歌。

  五、游戏::摘红叶

  将字卡贴在红叶的正面,红叶背面朝上贴在黑板上,请个别幼儿上前摘下红叶,并告诉大家自己摘到得是×字红叶。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林畲是茶的故乡,产量大,栽培。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下火。明目。降脂等的特点,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在福建省享有盛名。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的用处,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并为自己是清流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目标

  1、了解茶在生活中的用处,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浅的茶文化。

  2、知道林畲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以圆桌布置成小茶室。各色茶叶,杯子,碟子,水,林畲茶场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交谈,生活中父母的爱好,许多幼儿表示父母爱喝茶。

  二、幼儿分组进行情感感知:

  听音乐进入小茶室:“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三、体验了解:

  1、观看了解各种茶叶:“闻闻桌上各种茶叶的香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数一数桌上有几种茶?”

  2、教师与幼儿共同茶叶的种类,形状。

  3、观看林畲茶场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我们林畲乡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四、泡茶-闻茶-观茶:

  1、教师泡茶,幼儿观察各种茶叶的变化。(颜色。形状)

  2、请幼儿品尝茶:“茶的味道怎样?”

  3、了解各种茶叶的功用。

  4、教师与幼儿共同茶叶的功用。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于回音现象的兴趣,初步了解回音的原理。

  2、感受歌曲中用音乐表现回声的方法,体验歌曲中的强与弱。

  3、尝试表现回声。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兔淘淘》、磁带《山谷回音真好听》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强与弱”。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导入

  ——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表演律动

  ——导入录像。

  二、出示课件(揭示回音的原理)

  观看第一段视频,教师提问: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到底是谁在骂淘淘?(提醒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使用文明用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它是什么?(回声)

  ——回音和原来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不一样、回音越来越模糊、回音是断断续续的、回音一直在重复)

  观看第二段视频,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有回音呢?(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山中喊话,声音向远方传去,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大山就返回来了,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音。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回音呢?(地下室、停车场、楼梯口、空房子等)

  ——请小朋友做一个回音的游戏。

  三、游戏

  ——教师做喊话者,请幼儿扮回音。

  四、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第一次欣赏

  ——小朋友听到歌里唱的什么了?

  ——音乐里有回音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他是怎样唱的?

  ——哪一句是表现原来的`声音?哪一句是表现回音的?

  第二次欣赏

  ——出现回声的地方老师注意提醒,注意感受音乐在表现原来的声音和回声时强弱的不同。

  第三次欣赏

  ——将幼儿分两组,面对面的站好,跟音乐表演,在唱到回声时,一组是唱原来的声音、一组唱回音 。

  五、谈话结束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2、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秋》,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秋》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四、延伸活动:百变叶子画。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从《纲要》的这一精神出发,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整合教材的新理念,组织了本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启发诱导法等,并创设了以“叶子”为主题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积极的探索和语言交流。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之中,努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探索欲望,使活动轻松而愉快。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遵循了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幼儿在观察——发现——讨论——讲述——总结——游戏中,积极的探索、学习,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总之,在本次活动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使孩子们称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教案 篇9

  目标:

  1、欣赏音乐,能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大胆地合作,尝试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2、感受音乐喷泉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

  观看音乐喷泉的视频,了解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了解各种小乐器的特性,并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小乐器。 2、教玩具:

  截取音乐“动物狂欢节”

  小乐器:小铃、三角铁、圆舞板、沙球、铃鼓、串铃、锣、鼓、钹。 活动过程:

  一、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1、你见过音乐喷泉吗?谁来用你的动作表演一下音乐喷泉是怎样的?

  重点指导:知道喷泉有高低、起伏、旋转等各种姿态。

  2、教师一边哼唱音乐,一边随音乐舞动。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讨论喷泉是怎样听着音乐跳舞的。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喷泉与音乐的高低起伏是相匹配的。

  4、小结:1)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慢而优美;

  2)当强烈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快而激烈;

  二、音乐喷泉的双重美

  (一)理解音乐:动物狂欢节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优美的、欢快的、热闹的)。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思索用什么样的动作可以分别表现这三种不同的感觉,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音乐喷泉的视觉美

  1、自由组合成6人一组,围在一起协商:怎样用好看的动作表现喷泉随着音乐跳起舞来?(有音乐背景)

  重点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小组,了解各组的队形以及动作组合。

  2、每一组分别上前表演最满意的一段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组幼儿用了不同的队形以及动作表现音乐喷泉。

  3、小结:我们可以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用身体表现出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让人们看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三)音乐喷泉的听觉美

  1、出示乐器若干,自由选择一种乐器。

  2、讨论与音乐相匹配的乐器。

  重点指导:

  1)前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2)中间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后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根据乐器分组,教师指挥,幼儿常使用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高低起伏。

  重点指导:根据所选乐器分组,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为音乐喷泉配乐。

  4、教师指挥,幼儿合作表现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根据音乐完整地表现音乐喷泉。

  5、小结:我们还可以用各种美妙的声音来表现音乐喷泉的姿态,让人们听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4-17

(经典)大班教案12-25

大班教案07-23

(经典)大班教案05-08

大班美术教案02-06

墙大班教案01-29

大班书的教案11-18

大班书法教案11-10

大班情绪教案06-26

大班诗歌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