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教师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教师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艺术的鉴赏方法,掌握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角度鉴赏书法作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体会作者思想。
2.观察书法作品当中单个文字的笔法、结体,欣赏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从整体上分析章法和墨法,并结合资料从内容和背景深入了解书法作品深层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3.感受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书法作品中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从多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理解“书为心法”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观察法、竞赛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上课初始,出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二字,提出问题:你在图中都看到了哪两个字?分别是用哪种书体进行书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最早的甲骨文到之后的秦统一文字为篆书再到我们所知道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慢慢从最初的记录功能转向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那么不同书体的.美感又是如何体现,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近千年的书法艺术。引出课题《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二)引导分析、深入讲解
1.认识笔法
请学生尝试选择一种书体在宣纸上摹写,思考问题:在行笔过程中,主要产生了哪几种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速度、力量不同会产生线条丰富的变化。笔法可以分为平动、提按、绞转三种。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绞转指书写时,笔在纸面旋转运动。
2.分析艺术风格
教师进一步出示五张图片五个字分别对应了哪一种书体?(篆书“南”、隶书“中”、楷书“唐”、行书“增”、草书“亭”)字中的线条分别对应了哪些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的字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用笔也会发生变化,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其笔法以平动为上。楷书和隶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笔画形态不断丰富。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线条活泼多变。
3.形式语言审美
(1)结体
教师展示《石鼓文》《张迁碑》《颜勤礼碑》,提出问题:篆书、隶书、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体在结体上有所不同,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在结体上呈现该书体的总体风格。
出示颜体“神”与欧体“神”,讨论问题:同种书体之间结构也会有差异吗?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法家在书写时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与书法家的个人经历、性格有关。
(2)章法
教师出示董其昌《谢惠连雪赋》和徐渭《行草应制咏墨图》,提出问题:两件作品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章法,变化中追求统一)这样的布局排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谢惠连雪赋》总体较为规整,《行草应制咏墨图》布局随意自在,每个字都有基本的结构法则,字与字、行与行的组合又形成整篇的结构。
(3)墨法
提出问题:除了布局形式之外,两幅作品在墨色的使用上分为几种?不同的墨色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上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墨有浓淡之分,一般篆书、隶书、楷书多用浓墨,给人以笔沉、力度充沛的感觉,淡墨常用于草书、行书,给人淡雅隽秀、清新飘逸的感觉。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枯笔来自干墨,润与枯相对,点画中微微湿润晕化。
(三)短文评述、交流分享
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博物馆观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请同学们作为讲解员介绍作品。
学生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评述,并与大家分享。教师总结: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侄子颜季明死于安史之乱,《祭侄文稿》是在其灵前极度悲愤中写下的,从最初章法工整到后面越发凌乱,一泻千里,情之所至。该作品被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五大书体的书体特征及欣赏方法。将书法引入生活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古人以笔墨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让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同身受,这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古人说“书,心画也”,希望到了今天同学们也能够谨记,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出自己的“心声”。课后请同学们去美术馆看一场书法展,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高中教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工智能的部分研究领域,并能分辨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知道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提高思考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体会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难点】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xx年北京人工智能展览会的视频,提出问题:在视频中都看到了哪些你熟知的人工智能技术呢?【无人机、3D打印、智能机器人】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人工智能也有一定的了解。人工智能现已进入我们的生活,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人工智能的部分研究领域。
(二)新课讲授
1、人机交互
教师讲解: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提出问题:
(1)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的例子吗?【人可以借助键盘、鼠标输入设备去向计算机传递信息;计算机可以通过打印机、显示器等输出设备给人提供信息】
(2)人机交互技术有哪些方面?【人机交互技术除了传统的基本交互和图形交互外,还包括语音交互、情感交互、体感交互及脑机交互等技术,其中语音交互是一种高效的交互方式】
(3)语音交互四个过程是什么?【语音采集完成音频的获取、采集及编码;语音识别完成语音信息到机器可识别的文本信息交换;语义理解根据语音识别转换后文本字符或命令完成相应的操作;语音合成完成文本信息到音频信息的转换】
教师总结:一般语音交互过程包括语音采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语音交互是人类沟通和获取信息最自然、便捷的手段,能为人机交互带来巨大变革。
2、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
教师讲解:人工智能领域除了人机交互外,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的指纹识别、人脸认证等图片属于人工智能的哪项技术领域。【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
布置任务: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5分钟的时间,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图像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的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生理或行为特征对个体身份进行认证】
(2)图像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图像识别技术:医疗领域的CT技术、通讯领域的电视会议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3、自然语言处理
教师提出问题:打开百度搜索百度翻译完成一段中文的.中译英操作,这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什么技术呢?【自然语言处理】
布置任务:同桌两人一组,3分钟的时间进行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研究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交流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有哪些?【机器翻译、语义理解和问答系统】
(3)各个领是域所实现的功能又是什么呢?【机器翻译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到另外一种自然语言的翻译。语义理解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文本篇章的理解,并且回答与篇章相关的问题。问答系统技术指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用自然语言与人交流的技术,人们可以向问答系统提交用自然语言表达的问题,系统会返回关联性较高的答案】
教师总结:自然语言处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4、机器学习
多媒体展示机器学习示意图及机器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机器学习的关键过程是怎样的?【“训练”与“预测”是机器学习的两个过程,“训练”产生“模型”,“模型”指导“预测”】
教师补充:机器学习会模拟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教师演示:智能手机的图像分类功能。
教师提问:这使用了哪一项技术?【深度学习】
教师讲解:深度学习就是“深度神经网络的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
布置任务: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探究深度学习的实质。
教师总结:深度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构建具有较多隐层的网状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更高阶的特征,从而提升分类和预测的准确性。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目前很多网络平台都设计有“客服”功能。找到一个网络平台的“客服”,请设计一个提问方案,并实施该方案,判断该客服是人还是人工智能程序,说明原因。
【重复问客服一个问题,观察客服的情绪变化。若客服出现不耐烦情绪,则为人工客服;若客服没有出现情绪变化,则为人工智能程序】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域及其应用,学生说出人机交互等领域及其相关应用。
作业:完成课后的项目实施,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四、板书设计
略
高中教师教案3
教案有表格式和文字叙述式两种,无论是哪种表述,教案的构成部分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的设置
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通常有四种形式,一种是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另一种分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通常说的三维教学目标);第三种是按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领域划分来写教学目标;还有一种就是不区分,直接按难度写1.2.3。总体来说,前两种使用的比较多,尤其是第二种,我们将着重说一说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所反映的是学生在本课中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进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置时,要注意课次、课型以及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
(2)通用的表述为: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建立××技术较为完整的动作技术表象,掌握××技术的动作要领,××%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协调的完成××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反映的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通过身体练习对某项或某几项身体素质或能力的提升。
(2)通用的表述为:在本节课的××练习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质能够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映的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所能够得到发展的感情、价值观等心理健康的发展。
(2)通用的表述为:在游戏/竞赛中,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规则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等得到发展。
2.教学重难点的选择
(1)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指教材或教学本身所固有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理解或掌握的最主要的知识、运动技术或运动能力。
如:快速跑的蹬地和摆臂动作;跳远中的助跑与起跳动作;投掷中的蹬转用力等等。
(2)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一般指学习者在学习中容易出错或难以掌握、理解的主要知识点、技术或运动能力。
如:前滚翻的身体协调发力、团身紧、滚动圆滑;跳远中的助跑与起跳的自然衔接。有时,当难以确定具体难点时,可以采用的通用难点为“全身/上下肢的协调发力”。
(3)选择重难点的注意点
①重难点的选择要依据课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②重难点选定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安排。
3.教学过程的设计
关于体育过程的划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划为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另一种是划分为四个部分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第二种。
(1)开始部分
开始部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是对学生以及课堂的安排即课堂常规,一般包括:整队集合;点名报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节课内容及要求。
(2)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是体育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安排身体练习和游戏时,应注意强度的安排,依据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略低,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达到微微出汗为佳。常用的准备部分的活动包括:
慢跑;徒手操(球操、广播体操等);队列队形练习;小游戏等。
(3)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是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技术、发展素质、培养情感的过程。
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练习应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分解到完整等练习原则。
(4)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环节主要包括对课堂的总结、带领学生进行整理活动,促进学生心率的恢复,并回收课堂器材。
高中教师教案4
一、考题回顾
高中生物《细胞核的功能》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设问:
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哪些结构?
2.这些细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厂的各个车间和部门,这些细胞器如何确保合作无间呢?
学生根据模型识别细胞器,并经讨论回答:需要一个控制中心。顺势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资料分析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
过渡:对于细胞核的认识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不能靠猜测,科学家是如何认识细胞核的功能呢?
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问:(1)美西螈的体色由什么决定?说明了什么结论?(提供细胞核的美西螈决定,生物肤色由细胞核决定。)
(2)回顾初中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生物性状由谁控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动画展示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问:(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出现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一半有核,一半无核的;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则停止分裂;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
(2)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是体现了实验的什么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图片展示资料3: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问:(1)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该如何设计实验?(介绍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实验。)
(2)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对照实验完善吗?(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视频展示资料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问:(1)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假根。)
(2)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能。)
(三)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资料1和资料4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2和资料3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最后,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
提出问题:结构决定功能,细胞核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具有这样的功能呢?引出下节课对细胞核结构的学习。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材中这节课提到了制作真核细胞的模型,请问是哪种类型的模型?你能再列举一些例子吗?
【参考答案】
教材中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概念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比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操作简便,形象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加深印象;而且物理模型建构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模型还有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2.简单说说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它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染色质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凝聚而成的棒状结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在化学组成上,而是在构型上,反映出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高中教师教案5
一、阅读课的教学方案
1. Teaching aims:
Train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
3. Stimulate(激发)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
2. Teaching methods:
1. Fast reading to get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2. Careful reading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3. Teaching procedures(程序):
Step1 Lead-in
Use some pictures of ... to lead in the topic.
Step 2 Pre-reading
1. Play a guess game: ...
2. Play another guess game: ... Step
3 Predict(预测)
1. Ask the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the reading passage talks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illustrations(插图) of passage. The teacher can give some clues by talking about the illustrations: ... ...
Step 4 Skimming(略读)
1. Let the students skim the whole passage to get the main idea, then evaluate their predictions. During this activity,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some guidance(指导) on reading skills.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2. Let the students skim the passage and divide it into different parts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very part an the topic sentences.
Part 1 (paragraph 1...) ... ...
Step 5 Careful reading ... (问题)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the second part and complete the chart(图表)with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
...Read the statements and decide whether it is true or false and give the reason. (设计一些问题或判断对错等)
二、听说课的.教学方案:
Knowledge aims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2.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
(一些句型) Ability aims
1. Enable students to catch and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2.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get special information and take note while listening.
3. Get students to learn and use the expressions of ... Emotional aimEnable students to know more about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Play a game ...
1. Put students into pairs. Give them each two minutes to think of ... ...
(游戏过程)
Step 2 Pre-listening
1. Tell students they will listen to a dialogue about ...
2. Give students some directions and make them predict what the listening text is about.
Step 3 While-listening
1. Tell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irst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decide whether their prediction gist right or not.
2.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Let them liste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Show the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3. Students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 third time for checking. Let them have the correct answers.
Step 4 Post-listening
Give 2-3 minutes to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if they have any.
Show students the listening text and let them read it aloud.
3. Let students read aloud the questions and expressions on the blackboard: ...
(之前目标里的句型)
4. Make sure they will understand and enable to use the, Then let them in Pairs discuss ...
5. G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5 Homework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expressions in the lesson.
2. 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
三、 给一篇文章用来讲语法的课堂设计
Knowledge objectives
To learn the use of ... (语法点) Ability objectives
To use ... (语法) correctly and proper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Emotional objectives
To become interested in grammar learning.
To develop the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Get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new grammar item: ... (语法)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use ... correctly.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1. Check the homework exercises.
2. Let students dictate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Step 2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rough the passage ... , pick out the sentences where ...(语法) are, and then underline ... (语法)
2. Let students work in pairs to translate these sentenc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
3. Have students observe the sentences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
Step 3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ing
1.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on how ... are used. (Show the following on the screen) ...
Step 4 Using structures
(Show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on the screen or give out exercises paper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using ... ...
1.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 of four.
2. Give them four minutes to finish the work and ask each group to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3. Ask students to choose the best sentences. Step 5 Playing the game
Get into groups and play the game: Step 6 Closing down by a quiz. (Show some exercises on the screen.)
Let students finish them within a few minute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四、写作课的教学方案
Knowledge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1.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 advertisement.
2. will grasp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a good restaurant such as: ...
Ability objectives
1. To grasp the use of persuasive sentences.
2.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 gathering, analyzing, comparing and making conclusion.
Moral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2. To make the students become confident.
3.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discussing.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ask-based approach, cooperating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 lead in
First check the homework of last class.
Then let the students swap the homework with each other and discuss in groups of 4, take notes, find out and category the impressive sentences into 5 kinds of information: ...
Step 2 Discussing
1. Show students 4 pictures of ...
2. Ask 3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work, show them the pictures of ...
Step 3 Pre-writing
1. Show them the sample ...
2. Read the ... and think over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 , encourage som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tell their opinion.
Step 4 While-writing
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text.
2. Ask them to write the topic sentence first, and then write at least 6 supporting sentences to ...
Step 5 Post-writing
Let them swap their passage with each other and recommend 3 most successful ...
Step 6 Homework
1. Polish students’ writing and write some more aspects of ...Their final work will be modified and selected, then the most successful ones will be put up on the English Corner.
2. Review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高中教师教案6
加群学习
2.利用图片,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1)提问:地理信息系统起作用需要几个步骤?分别叫什么名字?
要求: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
明确:第一步:地理信息的收集;
第二步:地理信息的传输与接收;
第三步:数据的分类处理进入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步:数据的空间分析,进行表达。
(2)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流程,然后同桌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3.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1)提问: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地方的灾情我们需要考虑哪几步?
明确:首先我们要确定受灾地点,然后确定救援路线。
(2)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它是如何操作的呢?
要求:教师多媒体播放操作演示视频,学生观看并回答。
明确: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图层为基础,图层用图形、符号、文本等描述某个主题的数据,如道路、村庄、河流等。这些图层可通过位置叠加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实际应用价值的图片、数据及文字信息。
(3)提问:大家是否可以提取出灾区的范围以及能否推理出灾情的下一步方向和速度呢?
要求:教师出示汶川地震前后的'卫星云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巩固
提问:地理信息系统此时的作用是什么?
要求:教师多媒体出示一个地区同一块土地经过若干年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学生观看并回答。
明确:此时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归纳补充。
(五)作业
课下借助网络资料,查一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应用,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
2.原理
3.应用
高中教师教案7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人教版]
【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地理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地理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讲述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而学生正是处于西北地区,所以对于荒漠化的理解稍微容易些。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意志薄弱、情感偏差、知觉及思维迟缓,要转变差生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在教学中要调整对差生的期望值、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教会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课本,网络图片)
可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特定的参考资料(课本)
参考网址(中国荒漠化防治网);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
【教学思路】
1.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2.“对症下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荒漠化的危害。
3.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高中教师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蒸馏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Cl-的检验方法。
2.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逐步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蒸馏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难点:蒸馏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海边,渔民们都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的呢?如何把盐水变为淡水呢?我们今天就来帮助渔民们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
学生回答:不是,自来水中除了含有Cl-,还含有很多未除去的可溶性杂质。
提出问题:那么怎样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
学生回答:可以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明显的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确实含有氯离子。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加入硝酸银溶液除去?
学生回答:不能加入硝酸银溶液除杂,会引入新的杂质。
引导启发:联系在家里烧开水的时候,锅盖上常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是什么?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组讨论:锅盖上的水珠是纯净的水,为了得到纯净的水,可以先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收集冷凝后的水蒸气。
提出问题:怎样确认我们得到的液体就是纯净的蒸馏水?
学生回答: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存在Cl-。
视频展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装置及蒸馏过程。
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蒸馏经历了哪两个过程,各部分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蒸馏是蒸发和冷凝两种操作的联合,在这里烧瓶:通过加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冷凝管:冷凝水蒸气重新变为液态水;牛角管、锥形瓶:把冷凝水导入锥形瓶中。
提出问题:那么利用这套装置得到纯净的蒸馏水,蒸馏原理是什么?
高中教师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能够概述出染色体片段缺失与染色体片段重复的概念。
2、通过观看视频,能够说出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3、通过阅读教材,能概括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难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猫叫综合征患儿哭啼的小视频,提问:患儿的哭声和正常婴儿的哭声有什么区别?
(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讲解:猫叫综合征是人的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追问: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有哪些类型?
(二)新课教学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片段缺失与重复的`变化过程图,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概括出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两种变异类型。
播放染色体易位的动态图,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
(1)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这种变化与交叉互换有什么不同?
(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了另一条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
教师补充易位的概念,同时明确交叉互换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部分互换,在时期上也不同。
分发果蝇卷翅形成的资料卡片,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体片段发生了颠倒)
教师补充讲解倒位的概念。
过渡: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来说有怎样的作用?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意义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思考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三)巩固提升
表格的形式整理对比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
收集4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实例
四、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评述不同形式的抽象艺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描述、分析,掌握抽象艺术的类型及其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多元化艺术的意识,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抽象艺术的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正确区分并掌握“冷抽象”和“热抽象”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课前准备两个分别带有“兴奋”与“低沉”字样的纸条,并随机邀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抽取纸条,两名同学在不公布纸条内容的情况下运用笔墨在画纸上进行泼洒创作,创作完成后邀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张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开心、高兴、伤心、暴躁……)
教师总结:即使画面未表现具体形象的情况下也能传达情感,这就是抽象艺术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和情绪体验。进而揭示课题《抽象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抽象艺术的概念
展示两幅抽象艺术的代表性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和《即兴之31》并提问:
①看到这两幅作品你能想到什么?(霓虹灯、冰场)
②这两幅作品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来进行表现的?(《百老汇的爵士乐》:不同颜色的几何形色块组成;《即兴之31》:不同形态的线条以及没有固定形态的色块。)
③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尝试总结抽象艺术的概念。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抽象主义是指那些远离现实生活,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形象,是运用抽象的色彩、点线、块面去构成无具体客观形象的美术的总称。
2.冷抽象
(1)教师播放爵士乐《蓝色狂想曲》,同时展示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并提问:
①《百老汇的爵士乐》是否像《蓝色狂想曲》一样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②画家是如何来表现节奏感的?(不同的矩形色块)
③画面中不同的色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冷静、知性、秩序)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百老汇的爵士乐》通过水平和垂直的线条分割红、黄、蓝色块,营造出爵士乐特有的节奏感。
(2)教师讲解冷抽象的概念并明确蒙德里安是冷抽象的代表人物。(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几何抽象”。)
3.热抽象
(1)教师继续展示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31》,提出问题:
①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不同的弧线、不同的色块)
②这幅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感性、神秘、浪漫)
(2)尝试总结热抽象的概念。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或“抒情抽象”。
活动三:总结解释
活动四:鉴赏评价
1.教师展示《构图九,第626号》作品,安排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共同学习,从艺术语言和风格特点两个方面来赏析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探讨完成后回答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构图九,第626号》是康定斯基的艺术,属于热抽象;作品借助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分割画面,整体用色鲜明,画面和谐。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抽象绘画是西方艺术文化中的一块璀璨的瑰宝,对现代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朕想。
2.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搜集一些抽象艺术画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四、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瓷艺术,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2.通过学习陶瓷艺术的历史,了解有关装饰手段,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尝试独立完成制作。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
【教学难点】
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三、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等
四、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陶艺”视频,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中为大家介绍了什么?学生观看回答
教师总结:陶瓷的分类(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引出课题——釉上彩工艺
环节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釉上彩”、“釉下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的`装饰工艺和窑炉有着较大区别,釉上彩绘装饰效果更接近工笔画,并且彩料的颜色十分丰富。
环节三:具体分析
教师继续展示“釉上彩”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讲解釉上彩的分类以及含义。教师总结:釉上彩绘又包括古彩、粉彩和新彩,他是用陶瓷彩料和调色剂,在烧成的白瓷上进行装饰的陶艺施釉工艺。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请同学找出釉上彩作品。
环节四:教师演示,学生实践
教师结合视频讲解“釉上新彩”的制作方法①设计画稿,准备工具和彩料
②拓图样在瓷器或瓷板上
③用水胶调艳黑,勾线
④用油料调和颜色,海绵或丝绵进行拍拓装饰纹样。
⑤待干燥后,可入窑烧制。从常温升温至780—850度,可根据不同色料的特性做一段时间必要的保温,然后止火降低到室内常温。
2.学生尝试制作,并进行多角度评价。
环节五:小结作业,课后拓展
1.回顾本节重难点,掌握陶瓷装饰的手段,并尝试制作。
2.课后查找釉下彩作品并进行赏析。
五、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了解纯碱和小苏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难点】
树立元素守恒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碳酸钠,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20世纪初,中国所需纯碱全部依赖进口。我国有一位专家在1926年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纯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半个多世纪的垄断。这个人是谁?
【学生回答】侯德榜。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如何用海水“制碱”。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海水中的资源特别丰富,那么海水中有纯碱吗?
【学生回答】没有。
【提出问题】海水中有氯化钠,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晒制食盐,可海水中没有碳酸钠我们怎么“制碱”呢?
【教师引导】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入手,分析、研究如何以海水资源为基础来获取重要的化工原料——纯碱。
高中教师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魏晋南北朝儒学发展情况,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提高分析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孝文帝大力推行儒学的原因,提高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儒学在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难点】
北方游牧民族推崇儒学之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孔老夫子的图片,问学生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之后,教师接着问: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我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状况,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呈现出什么特点呢?从而引起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儒学的衰微
1、教师出示《晋书》中关于当时儒学地位的情况,提出问题:当时儒学的`地位是怎样的?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及材料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根据对魏晋南北朝社会情况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士人们深感儒学不足以救世,不足以卫己,于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发生了极大转变。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不仅打破了儒学独尊的局面,而且儒学的发展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儒学的发展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虽然儒学开始衰微,地位下降,但并不是一蹶不振的,而是顺应潮流,有了新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三教开始交流融合。
教师接着出示后赵石勒和孝文帝改革中推崇儒学的资料,提出问题:除了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外,儒学还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呢?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及课本内容得出:北方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大力推崇儒学。
教师再接着问: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王朝会推崇儒学呢?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儒家思想的特点讨论过后回答:儒家思想推行等级、制度、大一统思想,主张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教师出示最后一个问题:北方少数民族王朝会推崇儒学对儒家思想造成了什么影响?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经过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2、作业: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三教合流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高中教师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说出太阳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阅读太阳大气层的示意图,得出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提高读图识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太阳活动的表现,培养同学们乐于发现、勤于思考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大气层的分层及太阳活动。
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展示多幅美轮美奂的极光图片,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见到过这种光?它又是怎么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带着疑惑步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
【活动】展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
(1)太阳大气层一共有几层?
(2)由内向外分别叫什么?
(3)他们在半径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
(1)3层。
(2)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3)日冕层的半径最大,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
【教师总结】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是光球层,其它层次日全食的时候或者用仪器才能观测到。光球层和色球层相对于太阳的半径都非常薄,但日冕可以一直向星际空间延伸。
2.常见的太阳活动
【教师活动】播放《太阳的活动》纪录片,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课本思考:
(1)什么是太阳活动?
(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他们分别发生在哪一层上?
(3)太阳活动之间是否有联系?如果有,其变化规律又是如何的?
【学生回答】
(1)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其中黑子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在日冕层。
(3)有联系,根据视频介绍可得其变化规律为11年。
【师生总结】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叫做日珥。日冕物质抛射物质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
据观测当太阳黑子增多的时候,也是太阳耀斑频繁爆发的时候,太阳黑子与耀斑的同步起落,其周期大约为11年,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无线电短波通讯受阻、指南针指示方向偏差、"极光"和气候异常变化周期资料卡,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为时5分钟的小组讨论。
【师生总结】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干扰地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干扰地球大气层;两极的极光;气候异常等。二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的时候会影响到卫星导航、空间通讯、电网、航空航天等,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提出疑问:如何减轻太阳活动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学生活动】目前减轻太阳活动对我们的不利影响的措施包括:建立空间天气预报体系,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和预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查找资料,看历史上有哪些事件是受太阳剧烈活动造成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太阳活动。
五、板书设计
高中教师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难点】
用已经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展示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提出问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燃煤发电的过程能量是怎么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教师引导】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那如果想要使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原电池的概念
【提出问题】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提出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子的转移。
【教师引导】要使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就需要使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时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可以促进电子的定向移动。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原电池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做好相应记录。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说出铜片、锌片、电流表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铜片表面有气体产生;锌片表面没有气体产生锌片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提出问题】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氢气
【提出问题】根据你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么流动的吗?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电学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正极到负极,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入原电池的正极。该装置的正极是铜,负极是锌。
【教师引导】该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像这种能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叫作原电池。
2、原电池的原理
【提出问题】回忆之前学习的锌、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知识,实验2—4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阴离子聚集在哪一极,阳离子聚集在哪一极?
【小组讨论】锌片失电子,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高中教师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安全教案04-17
高中体育教案05-27
高中音乐教案07-28
高中教师自我总结01-19
感恩教师的高中作文03-09
高中化学教案11-04
高中物理力教案01-04
教师节高中作文11-03
高中教师的工作总结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