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案

时间:2024-07-17 13:24:4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书法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书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书法教案

小学书法教案1

  学习目标:

  1、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 激趣:小朋友们,想想自己也写出这样一手好字啊?

  练习出一手好字,使人终身受益。

  从今天开始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怎样写好字。

  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就好比房屋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

  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3、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图示: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横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一”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小学书法教案2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

  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

  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1、摹法:

  (1)描红: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

  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2、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

  (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临: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3、摹临法: 同时摹临: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罩要摹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书法是很有益处的。

  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笔势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一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个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候,所以说:“加以遒润”。“遒”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画滞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遒”,就像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

  “抽拔”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提不起来的。),灵活运笔,纵横挥毫。

  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来讲的。

  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学习,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要经久不断的练习,才会见到功效。

  4、读碑、帖法: 上面所说摹、临的方法,是学习书法必经的阶段,决不可少的。而帮助摹、临,使得进步更快,还有读碑、帖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不临写的时候,把碑、帖摊开来对它的一笔一画,以至字体的结构变化仔细端详。

  其次,再研究它的笔法,对它的起笔、住笔和运笔中间的转折,都一一加以领会。这样,对于临碑、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临、摹的方法,知道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要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书法基本功。

小学书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包含长横、长竖、撇、捺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好例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根据要领书写与例字类似的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包含长横、长竖、撇、捺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好例字。

  教学难点:

  学生在例字中归纳和总结书写的要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作为初中生要写好硬笔行楷字,从书法技法上讲,关键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到底是要写好结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汉字中的独体字的写法。

  二、复习旧知: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情况。

  2.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及坐姿。

  三、出示例字,分析结构,授之写法。

  1.出示例字,分析“十” “千” “上”的书写规律。

  教师提问:“十” “千” “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书写这类例字时,在结构和笔画上我们要注意什么?(讨论)

  教师总结:一般这样的字在书写时要让它横平竖直,这样结构比较稳重———稳定原则。

  拓展例字:“丁”、“干”、“王”、“士”等。

  2.尝试练习,巩固写法。

  练习:“十”、“千”、“上”、“丁”、“干”、“王”、“士”的.写法。

  (1)学生练习

  (2)交流探讨

  (3)展示和评价

  3.出示例字,分析“人” “火” “央”的书写规律。

  教师提问:“人” “火” “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书写这类例字时,在结构和笔画上我们要注意什么?(讨论)

  教师总结: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长度可能不同,但是撇捺的角度一般是对称的,而且撇捺的末端右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对称原则。

  拓展例字:“八”、“九”、“冬”、“大”等。

  4.尝试练习,巩固写法。

  练习:“人” “火” “央”、“八”、“九”、“冬”、“今”、“大”的写法。

  (1)学生练习

  (2)交流探讨

  (3)展示和评价

  四、欣赏和评价。

  每组选一到两名写得最好的学生作品,展示,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价。

  五、课堂总结,培养信心。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字。它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汉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经验综合性特征,它倾向于对事物作经验的整体把握。倾向于让步,中和,这些思维特点都在汉字中有所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更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六、布置作业:完成两幅楷书作品。

小学书法教案4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学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五):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五):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笔画竖钩、捺仍应提示。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说出范字“田“的笔顺,并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其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五课笔顺规则(五):先里头,后封口。

  老师和同学小结范字”田“的具体写法:

  (1)先写第一二笔,再写第三四笔,最后第五笔封口,人们常把这种笔顺称为“先进人后关门”。

  (2)“田”字里的白空比较均匀(即布白均匀,这一术语可不说)。

  (3)这个字呈梯形(学生没学过梯形,可说出方形,下边稍小一点即可)。

  (4)让学生说出几个先里头后封口这种笔顺的字(日、目、国等)。 老师出示挂图“水”字,请学生看后,说出笔顺,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先中间后两边”,然后老师板书(在课题的“先里头后封口”的后边)先中间后两边。

  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水”字:

  (1)先写中间的`第一笔竖钩,再写左边的第二笔横撇,最后写第三笔短撇,第四笔捺。老师提示一下竖钩、捺的写法。竖钩在竖中线上,撇短,捺长,第三笔短撇要直。

  (2)这个字从整体看呈“圆”形。硬笔部分强调:书写的字和字头像。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五课作业,学生书写时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学生书写时的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假期多练字。 本学期课程结束,老师可抽时间,搞一个作业展,这样能激发学生学写字的兴趣。

小学书法教案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撇的写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撇的写法,中锋行笔。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猜谜语:长头发,飘起来。打一笔画。待同学们说出“撇”后,出示课题:第六课 撇的写法。

  三、 将受新课。请学生观察“撇”的特点,和哪个笔画有相像的地方:1.它和“悬针竖”有相像的地方,它们都是起笔粗,末端细。2.它和“悬针竖”的角度不同,“撇”是斜的,“悬针竖”是垂直的(学生可能说不出“垂直”两字,只要说出是“直”的即可)。 撇的写法:先左上,右下按,转笔,左斜下行(要中锋行笔,边行边提),提笔出锋。可让学生用手指代笔在书上写几遍。 让同学们看范字“左”、“千”,说出笔顺,及其在米字格的`位置。 硬笔作业要求:出锋自然,不要过快。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六课的作业,巡视行间,轻声地纠正同学们的错误,同时放段音乐(声音不要过大),使同学们在欢快地气氛中学习。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挑出写得好的作业在专栏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书法教案6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从本学期开始教五年级的写字课。通过备课实践,我很喜欢教这门课。从上半学期的教学来看,学生已经正确看待写好字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写字过程中较为自觉的练字。特别是学生的毛笔字有了很大进步,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书法知识和写字技巧。我每次作业都能当堂给学生批阅,及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写字,学生大部分喜欢上写字课,为我今学期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二、教材分析

  写字书包括钢笔和毛笔。钢笔是重点,毛笔辅助。因此,在开学前的10周,把主要精力用在钢笔字的练写上,并传授相应的书写知识。每节课都要严要求、勤指导,当堂打分,激励学生写好钢笔字。并通过适时展览写字好的学生的作品在学生中倡导一股自觉练写的风气。在半学期,主要以毛笔字为主。毛笔字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学生的毛笔不好使,三年级时部分同学没有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在思想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潦草、求快等现象突出。为此在刚开始写毛笔字时就严把关,并在思想上做些教育。

  在实际写字过程,老师要做到“三勤”,一是口勤:既多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要求,多提醒不正确的写字态度和多评析指导;二是手勤:多亲手示范,多跟踪指导;三是:批改勤,只有跟上批改,学生才能及时改正不规范的地方,才能调动起练字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学生在识字的基础进一步了解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了汉字的书写方法。

  3、通过学习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5、本册的写字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字的间架结构的训练,包括左窄右宽,左右略等的结构。每课都有例字。练习等的训练,有效的增加了训练的力度。

  7、句子练习1课,共6句,其中单句3个;复句3个。

  8、另外还有段,篇的练习,增强了针对性。

  9、根据毛笔字的教学要求和目的,毛笔字以学习楷体字间架结构的基础知识为主的内容。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严格要求。

  除读写姿势要正确,笔顺规则要熟练运用,偏旁、结构的书写要注意掌握规律外,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从小养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同时在书写速度上要适当提高要求。

  (2)教学中,具体指导。

  不仅要对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形体结构具体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同一偏旁、同一结构类型的共同特征,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写钢笔字的技能。

  (3)课堂指导与课后练习相结合。

  只靠两周指导一次钢笔字书写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是不行的。要把字写好,必须经常练习,持之以恒。因此,课外应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分量不可过多,书写时间不可长。

  (4)抓住重点,精讲多练。

  毛笔字教学教师要重点讲清楚构成法则和一般规律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讲解不宜占太多时间,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

  (5)学会正确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视觉的最佳位置,按照字帖得用笔方法,结构特征直接用毛笔仿写。临帖可分为格帖、对帖、背帖等。通过仔细观察,分清每个点、画、偏旁所占的位置、大小,按同样的形态写在格子中相应的位置上。初学者往往不细致的读帖,草草的看一看,抓笔就写,错处较多。所以,从小学会正确的临帖方法,养成好习惯,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6)课内、课外相结合。

  毛笔字教学基本上间周一节课,加上教师讲解所占去的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少,如果不利用课余时间复习、练习就会复生。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太多,以免学生失去兴趣。

小学书法教案7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三):从外到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规则(三):从外到内,掌握笔画中的粗细。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三课:笔顺规则(三),并出示挂图“句、用”,请同学观察,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老师此时板书“从外到内”。 范字“句、用”的分析: “句”的第一笔短撇较直,有力,第二笔横折钩,折钩稍向左斜,这两笔先写,对于口来讲成两面包围。然后再写“口”,“口”在左下格和右下格的中上偏左。“句”字大体呈三角形。 “用”字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的竖分别穿过横中线的左右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对“用”里面的“ ”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四笔与第二笔的.横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五笔在竖中线上。“用”字大致呈长方形。老师还可让同学说出笔顺是从外到内的其他字,如“风、凤”等。 同时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笔画的粗细,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硬笔部分的四个字,除复习笔顺外,老师还可要求同学在临写时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以便临出的字形似。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三课作业,在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在书写时的错误(执笔、坐姿方面的问题较多,纠正也是长期的任务,望老师不要怕麻烦)。

  五、 总结::展示同学们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同学们课下练习。

小学书法教案8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同字框、门字旁、方框儿的写法。

  让学生写好带有以上三种字框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观察例字,揭示新课。

  .老师拿出一个例字"冈"字,"冂"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

  .揭示课题。师:前面的写字课上,我们同学学会了左偏旁和右偏旁的写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字框和它们作偏旁组成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字框(一)

  二、指导书写偏旁"冂"、"门"、"囗"。

  (一)指导书写"冂"。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写好的.字框是"冂"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一般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冂",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轻竖重。

  ②右"竖"比左竖重而长,两竖稍徽外斜,防止上宽下窄。

  全班练写一个"冂",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二)指导书写"门"。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要写好的字框是"门"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较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门",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框形与同字框相似。

  ②三笔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横折距点较近。

  全班练写一个"门",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囗"。

  师:下面,我们要写好方框儿"囗"。请同学们从书上仔细观察,写好方框儿"囗"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 三笔相连,四角封闭。

  ② 右"竖"比左竖稍重稍长。

  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囗",全

  班比较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囗",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字框的生字。

  师:今天,同学们的三个字框也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

  指名读要写的字:"冈""同""""间""闲""闹""团""国""围"。

  观察这些字框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冂"、"门"和"囗"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冈""同",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冈"和"同",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团"。

  观察"同""""闲""闹""国""围"这几个字。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

小学书法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硬笔书法的笔画及基本规范;

  2、了解笔画的基本构成结构;

  3、能够简单自如地用硬笔书写常见字;

  4、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

  2、学习常见字的硬笔书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常见字的硬笔书法;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硬笔书法基础知识及基本笔画。

  1、学习硬笔书法的历史和特点;

  2、学习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

  第二课:独体字书写。

  1、介绍独体字的构成;

  2、练习书写单个独体字(如“人、山、日”等)。

  第三课:组合字书写。

  1、学习简单组合字的构成;

  2、练习书写简单组合字(如“上、下、左、右”等)。

  第四课:常用词汇书写。

  1、学习常见汉字的构成;

  2、练习常用词汇的书写(如“人、山、水、花”等)。

  第五课:带点字书写。

  1、学习带点字的构成;

  2、练习书写带点字(如“省、目、看”等)。

  第六课:带横折的字书写。

  1、学习带横折的字的构成;

  2、练习书写带横折的字(如“心、忘、思”等)。

  第七课:带竖折的字书写。

  1、学习带竖折的字的构成;

  2、练习书写带竖折的字(如“木、本、术”等)。

  第八课:带撇折的字书写。

  1、学习带撇折的字的构成;

  2、练习书写带撇折的字(如“半、西、教”等)。

  第九课:带捺折的字书写。

  1、学习带捺折的字的构成;

  2、练习书写带捺折的字(如“天、千、万”等)。

  第十课:小学生常用词语书写。

  1、练习书写小学生常用的'词语;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写能力。

  第十一至十六课:综合训练。

  1、练习各种笔画结合的字的书写;

  2、提高学生的笔画结构感知能力。

  第十七至十八课:成语、名言警句书写。

  1、练习书写常见成语、名言警句;

  2、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意识。

  第十九课:书法艺术鉴赏。

  1、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

  2、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第二十课:总结和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

  2、 总结学习成果和收获。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学生模仿

  2、观摩欣赏+学生感性认识

  3、讲解演示+实操训练

  六、教学手段:

  1、录像或图片展示书法教学内容;

  2、课件展示字形结构、基本笔画;

  3、训练工具包(硬笔、毛笔、宣纸等)配备。

  七、教学评估:

  1、分级测试并记录学生练习笔画的收获;

  2、根据学生练习作品,评估学生的书写水平和美感。

  八、教学实施时间:

  20周,每周1—2课时。

小学书法教案10

  第六课:禾字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禾字旁的字的写法及其变化规律。

  2、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品质。

  3、通过诵读童谣来激发孩子的学习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禾字旁的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审美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投影出示“禾”,同学们这“禾”里头藏着不少的秘密呢!不信你瞧。

  2、课件出示,欣赏“禾”字的演变。

  3、比较:

  当“禾”字变成“禾”字旁时有什么变化呢?

  禾①撇、捺舒展对称、撇略靠竖、捺变成点,县从竖画中间起笔。

  禾②横变得略短些,略斜,且左伸右缩。

  4、指导书写“禾”、“禾”

  二、新授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带“禾”字旁的字的写法,那么带“禾”字旁的`字怎么写才漂亮呢?下面我们首先来做个拼字游戏。

  1、拼字游戏。

  投影出示这些部件“禾、禾、厶、日、火、子”

  ①看看,这些部件能拼成哪些字?你是怎么拼的?

  ②指名在投影上拼,其余同桌合作拼。

  2、归类。

  ①你能按字的结构不同,将它们分成哪几类?

  ②左右结构中的“禾”字与上下结构中的“禾”字有什么不同?

  小结,禾字当字头时,要写得宽、扁形,禾字在左时,写得窄又长,这就是书写这类字的规律,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书写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念童谣。

  板书:

  禾字当头宽又扁位置形状

  上展下收中间放态上宽扁

  禾字左右窄又长左窄长

  左右两边各一半

  三、练习指导书写

  四、点评

  ①“禾”字当头宽又扁,撇捺展开中竖短,下部“日、子”变扁往里插。

  ②“禾”字在左窄又长,“私”左长又短。

  “秋、种”左右相等。

  五、展示。

  六、小结。

小学书法教案11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笔画的粗细变化。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三、 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二课 笔顺规则(二)。同时出示挂图“工”字,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它的规律:“从上到下”。同时板书:从上到下。

  老师启发学生说出“工”的具体写法:

  (1) 先说出第一笔的位置,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的斜线上,穿过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处,这一笔画较粗。

  (2)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较短。

  (3) 第三笔较长,与第一笔和横中线的距离相同,左低右高。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王”的具体写法: 在分析“王”字的基础上,尽量请同学们说出其写法。

  (1) 第一笔和第二笔两个短横较粗。第一笔在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二分之一处。

  (2) 第三笔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

  (3) 第四笔是长横,较细,与第一二笔之间的距离相等。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从左到右:“川、林”的写法

  (1) 说出笔顺;

  (2)总结出“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3)说出每笔的位置;

  (4)每个笔画的不同点;

  (5)这两个字所呈现的大致圆形,这些可分两组讨论,得出结论。 硬笔部分,熟悉笔顺规则,强调一下起笔收笔动作稍大。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二课作业,伴以较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

  五、 总结:展示学生的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

小学书法教案12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横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横的写法;方起笔、圆收笔的'提按。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通过谜语引入新课:有个笔画真叫棒,它自己可成为一个字,请猜猜它是哪个笔画呀?老师出示横画挂图。出示课题:横的写法

  三、讲授新课。问:横画有什么特点?横画的特点是:

  1.两头粗中间细;

  2.起笔方收笔圆;

  3.有一定的斜度(左低右高)。横画的写法:先左上,右下按,转笔右行(边行边提笔,边行边按笔),提笔向上,右下按,提笔回收。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三课练习册上的作业,注意坐姿、执笔的姿势。老师行间巡视,纠正同学们书写时出现的错误。(老师纠正同学们书写的错误时,说话声音要小,不要干扰其他同学,除发现全班性的问题时才可请全班同学停笔,及时纠正,在学生书写时,可放一些较合适的乐曲,但音量应控制,不可过大,否则反而影响学生书写。)

  五、 总结:表扬好的为主,指出不足。

小学书法教案13

  第八课:竖心旁

  教学目标:

  1、巩固“点、竖、”两个个基本笔画的写法。

  2、教学生学会写竖心旁及带竖心旁的字,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教学重点:按笔顺正确书写带竖心旁的字。

  教学准备:学生写字作品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8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会欣赏书法作品,能看出字好在什么地方,并有自己的感受,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写字能力。拿出你们带来的几位书法家的作品,再欣赏一下。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谈想法)好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在不断发扬光大。

  交流一下你们收集到的有关写字的名言和谚语。

  那怎样才能做到心正呢?(只要......就)

  这节课我们就专心地学习“竖心旁”字的'写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各有所获的。

  二、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

  请学生说一说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

  总结出示齐读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平,眼离纸面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缘一拳。握笔方法:拇指食指握笔杆,中指第一节拖住笔杆,无名指小指帮助中指,笔杆斜后靠虎口。

  学生对照一起做一做

  二、观察比较,感知字形美

  展示写得不好的字,说想法。

  展示写得规范的字,说感想。

  三、训练基本笔画点和竖。

  汉字是由一些基本笔画组成的,练好基本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谁能说说汉字有哪些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等。

  动画演示点和竖的书写过程。

  师范写,学生书空。(强调:每一个笔画都要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师生共同背写笔画的歌诀。点如水滴,由轻到重;竖若悬针,垂直而下

  学生练习在作业本上练习写这两个基本笔画

  四、明确学习任务,学习书写“竖心旁”及含有竖心旁的字

  练好了点和竖两个基本笔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由这两个笔画构成的竖心旁和竖心旁的字。

  1、展示竖心旁的写法。打开书第一页,观察竖的写法。比较垂露竖和悬针竖的不同写法。示范书写,学生练习。接着观察整个竖心旁的写法,学生读书写要点。

  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竖心旁,边写边说笔顺。(竖心旁,要想写好竖心旁,要注意竖要直,以竖为中心,左边低,右边高,左边为垂点,右边为侧点。)学生练习在练习本上写展台展示,讲评。

  2、指导书写“悟”。观察“悟”是什么结构,了解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巡视指导。展台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会诊”后,再次练习书写。

  3、自由读帖,练写“惜”字。提醒学生先不要急于写,认真读帖,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再写。

  写好之后和书上比一比

  针对学生的书写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

  4、讨论竖心旁还有哪些字,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任意选择一个练习书写。同位之间互相比一比

  针对学生的书写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

  五、拓展延伸

  怀素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学生谈感受

小学书法教案14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点的写法、“点”画中的提按。

  教学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三、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四、 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五、 讲授新课。出示课题:第八课 点的写法。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察“点”画的'特点:1、它像什么?(大瓜子、雨点等)2、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点的写法:右下入笔,右下按,提笔回收。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点的写法。

  六、 完成第八课作业、范字处理时,请同学说出其图形、笔顺。硬笔书写强调提按。老师巡视行间,此时可放音乐,调解课堂气氛。

  七、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

小学书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运笔写好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撇: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结构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势的作用。撇的形态舒展,笔意流畅,潇洒时如同兰叶,竖实处恰似大象的长牙,撇画用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速度由慢而快,线条由粗而细,颜色由深到浅。撇时要行笔轻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处的位置而定,力求准确,使字搭配稳当。

  (1)短平撇:一般在字的顶部,写得短而平,否则,头重脚轻,不成比例。写法是起笔向右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15°迅速提笔出锋。宜平、宜短,“如鸟啄食”。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2)短斜撇:一般在字的左肩部位。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45°快速出锋。特点是短小,尖锐,有力。如“牛、升、生、行”等字中的短斜撇。

  (3)斜撇:一般如同人的胳膊或腿,与斜捺相对而出,呈45°角度。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到锋端。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写成直撇或弯曲过度。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4)竖撇: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约在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呈现多半是竖,很少一部分是撇。如“月、用、师、病”等字中的竖撇。

  (5)竖斜撇: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调转笔锋向下,写至一半时向左下45°弧形撇出。通常和横画交叉时,竖斜撇和捺呈对称形式。一般横画以上较直,以下则渐成斜撇。如“大、夫、春、火、夹”等字中的竖斜撇。

  (6)直撇: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呈45°撇出,因笔画较直,故叫直撇。如:“在、老、考、孝”等字中的直撇。

  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捺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运笔写好捺。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捺:捺,亦同人的手足。古人说,捺的“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斜捺往往顺着斜撇而来,角度为45°;平捺因在字的下面,大都取逆势,角度较平,古时讲一波三折,有波势,有折态,有节奏。写捺最忌一笔拓下,又忌曲折过度;一笔拓下,无波味,不

  成具体形态;曲折过度,棱角太突出,非常不自然。

  (1)斜捺:落笔宜轻,逐渐向右下呈45°行笔至捺脚处用力稍驻,再徐徐平挑出尖。用笔由轻而重再轻,先提再按又提,速度由快至慢再快,线条由细而粗再细。如:“人、文、木、来”等字中的斜捺。(2)平捺:因其角度小,故叫平捺,写法是顺势逆锋起笔,转锋横行,随即向右下行笔,平中略斜,逐渐用力,最后至捺脚处稍驻,平平挑出,笔尖渐渐离开纸面。平捺大都在走之底处用。如:“之、进、这、迎”等字中的平捺。

【小学书法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毛笔书法教案05-18

毛笔书法教案05-22

大班书法教案11-10

硬笔书法教案07-10

小学书法的活动总结范文06-13

小学书法比赛活动总结09-23

小学书法比赛活动方案12-12

小学书法社团工作总结05-25

小学书法社团活动总结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