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狼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狼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引导学生认识“欺、侮、岔、仁、涂、掩”6个生字,理解“欺侮、岔道、仁慈、糊涂、掩面、知书达理、积德行善、信以为真”词语。
3、辅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剧本。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词语意思,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古人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东郭是人的姓,他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这篇课文是把寓言故事改编为了剧本。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标注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读书,交流成果。
(1)学生先汇报自己找出的字音重点;读书时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最后,学生把自己找出的字形、字义难点,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意图: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注意倾听的能力,思辩能力。]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要求: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最佳“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3)全班交流,并评议。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
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意图: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他们眼、脑、手多种器官的.协调能力。]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全班评议。
2.理解寓意。
师: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恨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
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寓意的感悟,把所学语言文字字更加深入地记在头脑中,并学习如何恰当应用。]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回家为家长表演。
狼教案 篇2
一、创新角度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2.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
三、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四、教学结构
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三说: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说——说译文。(15分钟左右)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 苫 倚薪 暇 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理解词意:去( ) 股( ) 盖( ) 耳( )
③理解词意:少时( ) 顷刻( ) 变诈 ( ) 几何( )
狼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综合练习跑,跨跳,钻,滚,和投掷动作,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提高幼儿的集体意识和竟争精神。
3、体验同伴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喜洋洋,红太狼,灰太狼头饰若干,纸球若干,羽毛球拍4个,胶垫若干,长绳1根,呼拉圈4个,小鼓一个,磁带1盒,录音机1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听口令快速集合成4路纵队。
二、介绍自己:
小朋友们好,我是张老师,今天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高兴吗?(幼儿回答)
三、基本部分:
1、做活动准备操(喜洋洋与灰太狼)
师:好,小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2、教师导入。
1)利用角色的出现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跳得真棒,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跳的舞叫什么名字呢?(幼儿回答)对了,是“喜洋洋与灰太狼”你们喜欢它们吗?(幼儿回答)老师也很喜欢它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这个是?(幼儿回答)这个是?(幼儿回答)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答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个游戏名叫《打倒灰太狼》好吗?(幼儿回答)
(戴头饰)
可是,老师想请两位小朋友来拌演红太狼,谁愿意呢?你知道红太狼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幼儿模仿)好,真像,就让你来演吧!(继续给幼儿戴红太狼头饰)剩下的我们就来拌演可爱的小羊吧!都戴好了没有?(幼儿回答)可是老师还总是觉得缺少了谁?(幼儿回答)对了,还有灰太狼呢?它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往那儿瞧,原来灰太狼在那儿呢!
小结:小羊们都知道了,灰太狼最可恶了,老是在红太狼的逼迫下,伤害着我们小羊。今天我们小羊不用怕它了,我们小羊团结起来,一起想办法来收拾灰太狼好吗?(幼儿回答)来我们一起高喊“打倒灰太狼”,“打倒灰太狼”。
2)观察和熟悉场地及设置。
师:要想打倒灰太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去寻找灰太狼的路上被灰太狼设置了许多障碍。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障碍呢?(幼儿回答)对了,这些都是要想打倒灰太狼必要经过的障碍,越过障碍我们才能找到灰太狼,才能打倒灰太狼,让它再也不能欺负我们小羊了。
3、师幼共同探索游戏玩法。
路障设置了那么多,要怎样经过呢?思考一下,哪只小羊来给我们示范一下好方法。
(评价示范幼儿)
刚才呢!两位小羊都非常棒,他们都想出了极好的办法来越过一个个障碍去打倒灰太狼,我也有一个好的方法,来越过这些障碍,请小羊们看一看我的方法好不好?
(教师示范)
首先我们一只小羊拿一个石头,跨过拦绳,(单脚跨)再屈身钻过障碍圈,滚过草地,最终站在河边用小石头来攻打灰太狼,(交代投掷要求),攻找完以后小羊要原路返回,明白了吗?可小羊们不要忘了河那边还有个红太狼这四个小圈就是红太狼的家。它为了保护灰太狼,会用它的平底锅来打掉你们的`小石头,这样要想打倒灰太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不怕只要我们小羊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战胜它们的。对不对?(幼儿回答)小羊你们有信心打倒灰太狼吗?(部分幼儿回答)“打倒灰太狼”,“打倒灰太狼”红太狼你有信心保护好灰太狼吗?(部分幼儿回答)
4、教师提出要求。
师:小羊们在去完成任务的路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跨越障碍的时候要小心,小手不能去碰到障碍物,小石头呢!也不能乱投,我们就瞄准灰太狼来打,不要管红太狼是怎样来保护灰太狼的,我们不要受红太狼的干扰,记住我们尽管瞄准灰太狼来打就行。红太狼就站在自己的圆形家里边,不能走出来。
5、幼儿自由练习。
师:我们小羊们现在要做好准备有次序的快速练习。
6、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师:来我们快速集合成4个纵队,我们看哪一组小羊进攻速度最快。谁就是第一名
1)评价幼儿游戏情况。
2)换角色再次游戏。
四、结束部分。
1、奖励(1分钟)
2、放松活动(1分钟)
最后跟音乐跳舞退场。
狼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狼教案】相关文章:
《狼》教案08-11
小羊与狼教案09-27
狼教案范文09-21
羊和狼教案12-08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10-23
【推荐】狼教案3篇11-03
中班体育狼和小羊教案10-18
精选狼教案模板集合五篇12-11
狼教案模板合集六篇10-24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