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时间:2025-09-02 08:23: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写意动物的笔墨特点,运用水、墨、色表现动物的结构、神态、特点 。

  2、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习运用笔、墨、色概括表现动物的方法,画出动物的特点 。

  3、 欣赏名作,体会水墨动物画的美 。

  二、 教学准备

  师:课件、写意动物作品图片,写意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

  生: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笔、墨、色概括动物的形体、动态、神情等特点,用水墨画表现一至两种动物 。

  难点:巧妙地运用笔、墨、水、概括表现动物的特点 。

  四、 教学过程

  1、 引导阶段

  a播放水墨动漫作品《功夫熊猫》 。让学生观察视频画面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

  b组织学生对水墨动漫《功夫熊猫》中的表现技法、表现主体进行交流 。

  2、 发展阶段

  a欣赏教材中的三幅名家写意动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用笔、用墨特点 。

  b小组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总结用笔方法,即点厾法、和破笔法,以及用墨方法,即破墨法、积墨法等 。

  3、 分析教材中《松鼠》的画法,了解动物结构与用笔的关系,并进行示范 。师做范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作画顺序,以及如何用概括的方法来表现松鼠的结构特点(头、胸、腹、臀、四肢、尾巴等) 。

  4、 欣赏教材里的三幅学生习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师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的'笔墨特点、构图形式等进行欣赏 。

  5、 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并提醒学生注意用水、用墨的好习惯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

  五、 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喜欢的动物作品展评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写意动物画法的一些体会,比如,如何应用笔墨特点表现动物特征等 。

  六、课后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学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

  1、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突破:通过丰富的图例欣赏和分析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齐白石在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养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所以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业设计: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

  2、过程与方法: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课件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

  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生平。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4、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四、作业设计:

  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知识点并讲评作业。

  六、板书设计:

  3、提袋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包装纸、剪刀、双面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材料准备情况;

  2、以小组学习方式分配人员及位置。

  二、授新课:

  1、展示欣赏:提袋样品图片。

  2、谈话: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喜欢的提袋特点!

  3、探究提袋设计。

  情境提示:

  我们在生活当中,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A、说说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

  B、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C、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

  构思创意

  选择材料

  画平面展开图

  剪、裁、折叠

  美化装饰

  三、作业设计:

  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 让部分学生想一想:自己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

  2、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 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四、课堂小结:

  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情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能力: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10.作业布置:

  A.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B.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4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应让学生观察、收集厦门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和绘画能力

  2.掌握欣赏的方法和绘画的技巧

  重点:培养创新与想象能力

  难点:能通过观察进行绘画表现音乐和乐器之间的关系

  教具: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乘着音乐的翅膀,我们激情飞扬;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们奇思妙想。画个想象的乐器,奏出更奇妙的音响。

  二、板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童话世界看看

  出示图片

  你觉得这些画面美在何处?

  如果让你来画一幅图你会怎样来表现?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新想法?

  三、范例

  你又有新的启迪了吗?

  作业选择:

  1画想象的.乐器不需要拘泥于真实,可以多一点大胆的、自由的、幽默的联想。

  2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进行绘画。

  教学随笔

  .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6

  第一课 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 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 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 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 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第二课 形体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 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 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三课 抽象雕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2.掌握观察的方法和绘画的技巧

  重点:

  掌握观察的方法

  难点:

  掌握动态人物的各个关节的转折变化

  教具:

  范画、录象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人在运动的时候,

  重心失去静止时的稳定,却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动态。

  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吗?

  二、出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录象,大家想看看吗?

  在体育课、运动会、操场上注意观察同学们各种运动姿态和特征。

  观察描绘动态人物时,

  更要注意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三、出示范例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别的同学画的画面吧?

  你觉得他们在表现人在运动的哪一部分最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作业选择:

  1.观察描绘动态人物时,要注意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2.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2、初步了解图案的吉祥寓意。

  (1)认图案:考考你的学问!不同的图案,你能想到什么?(课件出示——蝙蝠-福;

  鸡-吉祥;鱼-有余;花瓶-平安;猫-?蝴蝶-?)

  (2)把图案自合起来,你又想到了什么?

  将图案组合起来思考,鸡与鱼结合:吉庆有余;猫、蝴蝶与牡丹结合: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富贵。

  (3)利用图案的吉祥寓意表达美好愿望,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出示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

  3、讲授新课

  (1)积极地“思”——找吉祥图案

  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学生之间拿出民间美术作品,相互欣赏。请1-2名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作品。)

  总结:这些和谐取意的吉祥图案,就是为了讨得“口彩”,使一件作品表达出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2)民间美术除了传达吉祥的寓意,还有些什么独特之处吗?我们从民间美术的“活化石”上挖掘一下。

  4、分析作品

  (1)专注地“听”——讲解剪纸的特点。

  剪纸的表达手法。抢答:在剪纸的造型中指出那些是吉祥图案,说说它们有什么寓意。(学生快速抢答,并指出寓意——牡丹和蝴蝶-爱情甜蜜、婚姻美满之意;鱼和莲花-连年有余;鸡-大吉大利……)

  总结:完整的外形有时也可表达不同的含义。

  (2)民间剪纸的二维空间关系

  观察不同类型的剪纸,你觉得这些剪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观察《放牧》和《老虎》等剪纸作品,总结剪纸的特点:《放牧》中把牛剪成两个头,放牧的孩子三个头;《老虎》中侧面的老虎又剪了两只眼睛,与生活中的不同,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方法。

  总结:民间剪纸艺术家创作出简单形象,把单调的形象变得丰富有趣。

  (3)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这么多丰富有趣的剪纸造型,你都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呢?(过年时窗户上贴过,衣服上绣过,有点嗨绣在鞋垫上……)

  看来剪纸的实用性还特别强,再请大家看一幅剪纸作品,它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重点观察陕西剪纸《牛》身上的旋毛部分。利用旋转的花纹,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剪出牛身上的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增加了形式美感。)

  总结: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它的使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5、分组讨论

  大胆地“讲”——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不同的美感。

  师:我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欣赏民间剪纸,下面我们再看一些民间玩具,看看你能从中解读些什么?

  (1)观察民间玩具,分析狮子、老虎不同材质、不同表达手法以及相同的寓意的特点。

  1、分组讨论,对比观察生活中的狮子、老虎形象和民间美术作品中老虎、狮子造型,看看哪些相同,哪里又有所不同。分析为什么即使表现同一题材还存在差异。(比较后发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老虎造型有的大方、憨厚,有的朴实、隽秀,还有的玲珑、精巧。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其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师总结:虽然取材相同,但是造型各异,与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2、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民间美术作品中都用了哪些颜色,为什么用这些颜色?(讨论后总结:色彩以白、红、黄、绿、蓝、紫为主,对比强烈。这些颜色显得喜庆吉祥,热烈。)

  师总结: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反映了红火热闹的色彩气氛和意愿。

  3、大家再来看看,老虎、狮子身上还有很多花纹,那这些花纹又代表着什么呢?(老虎和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寓意,它们身上大多有牡丹的花纹,象征着富贵吉祥。)

  师总结:民间美术中老虎和狮子并不是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而是人们观念的.产物。

  (2)简单了解石狮的作用

  师:在老虎、狮子造型的民间玩具中,有一些是大家常能见到的,还有我们很少看见的,如这件石狮子。你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栓娃石。是为了避免孩子从炕上翻下去而设计的,栓娃石一般会雕成小狮子、小猴子、小狗等动物形象。等娃娃大了,栓娃石也可以成为玩具。)

  师总结:民间把狮子当成娃娃的守护神,含有消灾、保平安的寓意。

  (3)谈谈美感

  师:这些民间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由于材质不同、造型各异,传递给我们不同的美感。你最喜欢哪件作品?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石质:造型活泼、夸张,制作粗矿、稚拙。面塑:充分发挥面的特质,自然天成、朴实浑厚,让人爱不释手。布老虎:憨态可掬。泥塑:颜色鲜艳,体现了喜庆、热烈的气氛。

  6、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艺术实践,体会剪纸的艺术魅力。

  师:课本中还有很多民间美术作品,请你选择一件作品,和大家说一说。(同时欣赏教材第一页的《生命花树》或者本科的民间美术作品,从形象、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进行评述。)

  7、活动评价

  师:请你评价一下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并说出你的不同想法。

  (评价要点:1、了解民间美术是人美喜闻乐见的艺术;2、谁评得最全面,谁描绘得最清晰。)

  8、总结提升

  民间美术与大众的生活、劳作相伴相随,一幅剪纸、一件木雕、一只青花瓷碗、一块蓝印花布、一条挑花围裙……上面的每一幅图案纹样都倾注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智慧。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9

  课题:

  第十课 风的魅力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风能,制作风能玩具。

  2、如何将风能的运用和纸玩具完美结合。

  教具学具:

  竹条,薄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什么是风能?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

  3、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 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五)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

  《全唐文》"纸鸢赋"中说:"代有游童,乐事未工动息乎丝纶之际,竹工乎掌握之中。"可见玩风筝之妙趣。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

  (1)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后己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几处尚存。

  (2)装响器:从唐开始,风筝响器可分三类:弦、哨、打击。 (3)"送饭"(叫"碰"):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好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自动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又飞上去,叫做"来回碰",或"来回饭"。

  (4)挂灯:把带着灯的风筝放上夜空,十分美丽。在唐已盛行,但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5)操纵: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放风筝人的巧妙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像"活龙"一样。

  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绘出各种图形,更是令人眼花镣乱。

  4、欣赏风筝的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图片,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

  5、引导学生说说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及其原理为人类造福。(风能发电机、滑翔机、降落伞

  6、引导学生在了解生活中风能运用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风能纸玩具的设想(纸蜻蜓、风车、飞机)

  7、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技法点击:

  (1) 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三、学生动手制作风能玩具或风筝,师巡视指导。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过材料颜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进行美化和装饰。

  四、评价、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美化的某个亮点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六、课后延伸:利用放学或活动的时间进行风筝、玩具的放飞和比赛 教学反思

  《风的魅力》是一节美术制作课,启发学生制作出风力玩具。课始,在启发学生想一想可以制作哪些风力玩具之后,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可以做风筝”,“可以做风车”,“可以做纸蛇”......甚至有的孩子踊跃的说:“老师,我会作八卦风筝。”“我会作双轮小风车”,望着孩子们因为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我说:“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风力玩具。也可以小组合作,不仅要制作出来,还要做的美观一些,可以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也受到了感染,看着孩子们饱满的热情,也想参与到他们中间,跟他们一起来制作。“老师,咱俩合作吧!”一个小男生,将手中的竹片递给我,“你来拿好骨架,我来帮绳子。”孩子边说边从位底下取出一捆绳子。我按照他的“吩咐”将风筝骨架摆好,他扯了一段绳子挨着将每一个缺口固定住。做好支架,我们又将彩色皱纹纸粘贴在支架上,“你说我们要不要在上面画些图案?”孩子在征求我的意见,“你觉得呢?今天我就给你做帮手,主要还是你自己拿主意。”我不断鼓励他。听了我的话,他坚定的说:“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这是大好事,我想在风筝表面画上奥运会标志,当我的风筝高高飘扬在空中时,人们都会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默默祝福的。”我心里一阵欣喜,没想到平时粗枝大业的“男子汉”也有心思细密的一面。我高兴的说:“这主意真不错,我来帮忙。”我们一起动手将奥运标志—五环画在了上面,又在四周装饰了奥运福娃,注上了“2008,北京欢迎您!”的字样,望着手中的作品,孩子开心的笑着:“老师,我现在就想到外面试一试风筝能飞多高?”“好,等同学们都做完了,我们一起去放飞。”再看身边的孩子,手中的作品完成得差不多了,有:风车、各种各样的风筝(图案不一样)。“起风了,我们出去试一试吧!”窗边的孩子喊起来,其他孩子也都喊着:“去吧,老师。”“好!”孩子们飞奔出教室,将手中的作品纷纷放上天空。望着他们那一张张笑脸,我也象回到了童年,跟孩子们在一起,真是太开心了。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0

  课时: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各种石膏几何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后小结:

  目标达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各种石膏几何体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说明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将上节课没有完成的画完成。

  二、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总结一下本课的作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表扬鼓励绘画认真的学生,指出其中的优点及不足。

  教后小结:

  目标达成:

  第2课明与暗

  课型:造型

表现课时: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是否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出现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

  教学难点

  能否用铅笔表现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关键能否用铅笔表现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铅笔、橡皮、板纸、课本。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带来的工具材料放好,端坐,集中注意力听讲。

  二、导入新课

  (一)观察、提问导入

  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对向光线的方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白纸上,有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将白纸卷曲,教师:?现在呢??学生回答。

  (二)导入课题教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明与暗的知识。?

  板书课题:明与暗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提问教师:?接着看,我把纸从中间进行折叠纸的明暗是不是更明显了??学生回答。

  教师将一张纸揉皱,教师:?现在纸上的明暗怎样了??学生回答。

  (二)观察课本教师:?纸上的明暗变得丰富起来了。很好,打开课本第2页,刚才我就演示了,明暗的产生,你在自己看一下。?学生观察。教师:?看课本第2页,上方的文字‘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色调。如果我们用笔把这种明暗色调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把‘立体感’划出来。?学生活动。

  (三)认识物体上的明暗色调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页,知识窗里,用球体举例,物体在光下产生的明暗色调:受光面是亮面;背光面是暗面;它俩交界处为明暗交界;影子是投影;反光是物体接触面折射到暗面后,暗面的被折射地方稍微亮一点的部分;灰面,亮面到暗面的部分。

  (板书)知识窗的内容一定得记牢,下节课上课后我要抽查。?学生观察。

  (四)找一找教师:?你自己找一找课本上圆柱体、正方体、多面体上的这些部分,一定要仔细观察,根据我刚才讲解的,把每一样都要找到。开始吧。?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辅导。

  四、板书设计明暗色调:

  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白纸在光的照射下,自身形状变化,产生的明暗色调的变化,一起观察了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每一部分老师也进行了讲解,这就是美术的专业素描中涉及到的知识,本学期有一些专业知识和名词,一定要认真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作业要求

  找一找圆柱体、正方体、球体上的明暗色调。

  教后小结:

  目标达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本节课在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观察白纸在光的照射下,自身形状变化,产生

  的明暗色调的'变化,并学习了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每一部分老师也进行了讲解,自己找了圆柱体、正方体、球体上的明暗色调基础上,分析课本上的范画,学习了三大面、五调子,并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带来的工具材料放好,端坐,集中注意力听讲。

  二、导入新课

  (一)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谁想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有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调子,你记住了吗??(点名回答)学生回答。

  (二)导入课题教师:?上节课我们还找了立方体、圆柱体的明暗色调。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好不好??学生回答。

  板书课题:明与暗

  三、讲授新课

  (一)欣赏学习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页,看课本下面的部分,课本上举例立方体的明暗色调表现,先找一找上面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投影。?学生找一找。教师:?都找到了吗?一个也不准少,哪一个你找不到,举起手来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学生活动。教师:?是不是上面都表现出来了??学生回答。教师:?课本上表现的立方体,你看它是立体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很好,像第2页上的白纸,有了明暗变化,才会表现出立体感。所以我们在表现的时候,一定要把五个调子和投影都表现出来,不然就表现不出立体感了,注意,一个也不能少。记住了吗??学生回答。

  (二)讲解三大面、五调子教师:?请同学们将我板书的内容,记在课本第3页,知识窗的上面空白部分。

  1、三大面:亮面、暗面、灰面,也称‘黑、白、灰’;

  2、五调子:亮色调、中间色调(灰调)、明暗交界、暗调、反光。(边板书边讲解)记下来了吗?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还要记住,下节课上课,我先抽查记得情况。课下组长要检查每一个组员的背诵情况。?

  (三)讲解绘画方法教师:?在绘画的时候,首先找出集合体上的明暗交界线,物体上最暗的地方,再来绘画其他色调,一定将五大调、投影都表现出来,缺一不可,还要注意立方体的造型,根据透视规律:边线的近长远短。(板书)下面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作业本,请将第一页翻过去,也就是第一页空白,在第二页上绘画第一次作业。?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检查是否每位学生都做好了。教师:?第2课:明与暗的知识都明白了吗?有问题的请举手。?学生活动。教师:?第一次作业是: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有问题可以随时举手,开始吧。?

  (四)学生绘画,教师巡视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有必要的进行全班讲解,肯定优点。

  四、板书设计

  1、三大面:亮面、暗面、灰面,也称‘黑、白、灰’;

  2、五调子:亮色调、中间色调(灰调)、明暗交界、暗调、反光。

  (二)注意问题:

  1、立方体的造型,边线的近长远短

  2、五大调、投影都表现出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课本上的范画,学习了三大面、五调子,讲解了绘画时的注意问题,并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同学们画得都很认真,继续努力。

  六、作业要求

  用铅笔画立方体或圆柱体,表现出物体的明与暗。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掌握绘画的方法

  重点:能把想到的怪兽表现出来

  难点:能运用各种绘画方法进行创作

  教具:多媒体、范例

  教学活动:

  一、导人

  你知道那些海洋怪兽?那一种最有趣?

  在童话和神话里还是你的梦中里的.?

  很多海洋怪兽都是从海里出来的。

  二、出示多媒体

  老师在网上的商店里看到许多特别的海洋怪兽,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观察这些怪兽,说一说这些怪兽的外形、色彩、特点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怪兽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学们是怎样画的?欣赏同学成功作品。

  画一个你最喜欢的海洋怪兽。

  四、作业设计

  1、可以画出你想象的海洋怪兽。

  2、也可以用你各种材料把它做出来。

  教学随笔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2、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图片、作品赏析

  1.教师提问导入:

  “什么时候我们会唱歌、跳舞呢?”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2.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类型的舞蹈图片。

  通过欣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每张画面的不同之处,并请同学模仿部分图片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提问:“谁知道,阿姨跳的是哪一种舞蹈?”(芭蕾舞)“你怎样看出来的?”

  (从衣服上,还有用脚尖跳舞。)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跳什么舞蹈?”(小朋友们在跳民族舞蹈,都穿着民族服装。)“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他们的动作很夸张,表情非常开心。)

  3.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们的作品。

  教师提问:“这幅画是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名字叫《舞台上的舞女》。这幅画主要的色彩是什么?”(黄色和白色)“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画得很逼真、很优美;就像真的在舞台上表演一样。)

  教师提问:“画面里的小朋友在跳什么舞?”“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整个画面都用了大红的色彩,为什么?”(表现了当时热烈、欢快的场景。)

  教师提问:“这幅画主要用了蓝色背景,谁来说说,看了这你有什么感受?”

  (蓝色代表着宁静,像大海一样。这两个跳芭蕾舞的小朋友非常的投入,动作很优美。)

  4.总结舞蹈表演者的特点。

  教师提问:“这些跳舞的小朋友和我们平时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舞蹈演员的特点: 穿着特制的舞蹈服, 头发梳得很漂亮,化妆、动作很夸张, 表情都笑眯眯的。)

  二、欣赏感受

  1.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儿童歌舞《好日子》、《家在中国》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欣赏。

  教师提问:

  a.“看了小朋友的表演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b.“舞台上的光线和我们生活中的光线一样吗?舞台的布置有什么特点?”

  (舞台上有很多耀眼的彩色灯光,有五颜六色的背景。)

  c.“谁能来模仿一下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请几名同学分别表演。

  三、综合体验

  1.请全班同学一起随电视表演舞蹈。

  教师提问:“看到电视上的小朋友跳得这么好,你们是不是也想来表演了?”

  2.选部分优秀同学在前边领舞,老师加入到他们中间。

  3.游戏:“音乐停、舞蹈停”。请同学们观察跳舞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教师选取一段或几段儿童音乐,快慢相宜,挑选3—5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到前面来即兴表演,可以做简单的装饰,准备简单的道具。教师随时掐断音乐,表演的同学要保持不动。请同学们选出表演最夸张的小演员并给予表扬。游戏进行三次。

  四、想像和构思

  1.总结欣赏体会。

  教师提问:“看了这么多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要画好一幅跳舞的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跳舞的人动作要夸张,要把服装和表情画好,色彩要美丽,背景要涂满颜色,人物比例要尽量放大。)

  教师现场勾画一幅构图,注意强调画面的整体感和舞台气氛。

  2.引导回忆和构思画面。

  教师提问:

  “现在每个同学都来想一想,你表演过舞蹈吗?你看过别人表演吗?”

  “你想画一幅什么样的画,谁来描述一下。”

  五、创作表现

  通过语言引导和教师示范,同学们开始用铅笔起稿,本节课完成作品的起稿部分。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2.掌握观察的方法和绘画的技巧

  重点:掌握观察的方法

  难点:掌握动态人物的各个关节的转折变化

  教具:范画、录象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人在运动的时候,

  重心失去静止时的稳定,却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动态。

  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吗?

  二、出示课题:~

  老师带来了录象,大家想看看吗?

  在体育课、运动会、操场上注意观察同学们各种运动姿态和特征。

  观察描绘动态人物时,

  更要注意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三、出示范例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别的同学画的画面吧?

  你觉得他们在表现人在运动的哪一部分最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作业选择:

  1.观察描绘动态人物时,要注意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2.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教学随笔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力审美情趣

  2.掌握设计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掌握动手设计的方法和运用材料表现夸张的'技巧

  教具:范例、录像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你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图片

  你看,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可以用纸、黏土或其他材料来表现。这些做出来的头像,都表现出强烈或微妙的情感。

  二、出示课题:

  老师带来了录象,大家想看看吗?

  出示录象

  那位同学有了灵感?谁能说一说,

  你的想法也应该是很有创意的。

  三、你想不想看看别的同学设计制作的作品?

  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的设计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

  我们用黏土、纸或其他材料,

  也来表现一个富有表情的脸。

  作业选择:

  1.做时需抓住不同表情的特征,并可以夸张这些特征。

  2.争取每个人做的表情都不一样,把作品聚集一起观摩,肯定非常有趣,说一说为什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5

  课程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整套教材中线描画教学系列的一部分。线描画以线条为基本的绘画语言,是儿童写生或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本课以线描创作的手法,选择学生生活中长见的物品,如书包、鞋子、瓶子等作为描绘对象,引导学生用生动的线条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学生在描绘时,要把握好物象整体的轮廓和关系,注意对整体的概况和取舍,同时,对各个局部要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总之,耐心细致是进行精细描写的关键。学生在创作时要大胆果断、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做到运笔稳而慢,每笔要交代清楚,不能呢个潦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发现线条的美感,学习线条写生方法,完成一幅精细的线描作品。

  2.能力目标:运用线条对物象进行精细的描写,提高学生用线条造型表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抓住物象的特征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物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勾线笔、图画纸、范画 生:勾线笔、图画纸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 线描画以线条为基本的绘画语言,是我们写生或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精细的描写》(板书课题)。

  1教师提问:你认为要想进行精细的描写,需要做哪些准备?

  学生归纳、总结:

  1、抓住特征。

  2、生动的线条。

  直接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

  技法讲授 了解线描技法:

  1、各种各样的线

  2、线与线的组合 在线描中线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如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和有韵律等。

  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总结出只有让画面的线条精细、丰富,并由粗细、轻重的变化。才能精细地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帮助学生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法,有助于进行精细的描写。

  技法示范 教师出示“鱼”范画:

  1、将大鱼用线描画的.形式进行装饰。

  2、出示不同形式的线描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3、学生作品欣赏。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学习线描技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示范,指导学生了解用线表现不同物象特征的方法。

  艺术实践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分析要创作的物品,用线条进行精细的描写。

  写生要求:

  1、细观察、大胆落笔,细心描绘。

  2、作画过程保持安静、认真作画。

  学生创作,大胆运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精细的描写。

  引导学生认真、大胆地作画。

  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2、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选出构图饱满、外形明确、能精细表现细节特征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学生针对学习重点进行评价,交流观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总结11-11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05-1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11-27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12-07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28

新五年级下册教案05-25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7-20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优)10-19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06

美术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