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石榴》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石榴》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石榴的构造,感受石榴的质地和触感
2、能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描绘看见的'石榴
3、知道石榴的功效,乐意品尝石榴
活动准备:
石榴、PPT、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整体观察
师:1、这是什么?(石榴)它是什么样的?你看见了石榴的什么地方?
2、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我们把它切开来,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样的。
二、局部观察
师:1、石榴有什么部分组成?都是什么样的?
2、来摸一摸,闻一闻
三、教师范画
师:老师也来画一个石榴。我看见了石榴的果皮,是…
四、幼儿作画
师:1、请你们把自己看见的石榴画下来。
2、作画时,老师有几点要求:
1、作画前,在画纸上写上自己的学号
2、作画时,请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
3、听到钢琴声后,将工具整理好。
五、互动评价
师:1、你画了哪个石榴?请你介绍一下。
2、你最喜欢哪个石榴?为什么?
师:今天你们画的都很细致,有些小朋友看见石榴坏掉的地方,也用笔画了出来,非常棒。
《石榴》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品味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重点)。
3.了解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4.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要求:记住作者。
(2)掌握下列字词。要求:读准、会写、会用。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犀利玛瑙
忍俊不禁丰腴唾津潜溢罍盎然匀称
(3)搜集与石榴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对石榴的认识
二.赏析王安石《梅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诗歌《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描写对象)凌寒独自开。(特定环境)
遥知不是雪,(精神品质)为有暗香来。(精神品质)
注: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的。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三.自学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文中说“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你认为石榴树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2.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来的?
四.精读:品味语言体会思想
1.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课文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2.思考:写物是为了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选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句话,读一读,议一议。)
五.质疑
(1.小组交流:质疑解疑2.全班交流: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
思考:作者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为什么?(解决本文的难点问题)。
六.仿写: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石榴》教案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光盘,欣赏视频)
二、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光盘,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长出开出
枝条叶子石榴花
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嫩绿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光盘,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那老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在一排?(分别描写了不同的东西)对了,这样一理,文章描写了什么你就会清清楚楚了。请你带着对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读一读课文。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光盘,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光盘,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光盘,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声名远扬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课件: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我们在《小露珠》一课,已经见识过这个关联词语了。不过,它用的是越来越,越来越,这里变了,用的是越开越,越开越,原来第一个词也是可以变换的。你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吗?
2)这里有一个词:挂。我换一个词,开,可以吗?为什么?
(开,是可以的。但挂更形象,更生动)
3)是啊,描写就是在有顺序的基础上要做到生动。让我们走近看,(出示课件: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对啊,这一树繁花充满了成长的快乐,真是热闹。热闹过后,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同学
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果实?用笔把你的发现画一画。
2.颜色变化
学生说过,教师点拨:课文是怎样把这些表示果实颜色的词连接起来的`呢?你注意到了吗?
(先是逐渐最后)
老师把逐渐一词换成接着,可不可以?(逐渐体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
同学们对颜色变化把握得很好。
3.形态变化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他们笑的姿态各有不同,有的有的(跟读)(点击光盘,欣赏石榴成熟后的姿态)
大家都看到,石榴成熟后都从树叶之间露出来了。课文中是用的哪一句话来形容?读一读。
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是啊,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他是满怀着深情来写这些石榴的,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可以联系前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这可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本领啊!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怀着和作者一样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和老师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关注点:玛瑙般的、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词。
点击光盘,让学生感性认识石榴。
2.今天老师和孙志昊同学不约而同地带来了真的石榴。想让大家观察观察,再品尝品尝,看看作者的感受你体会到了吗?你还有没有自己的感受?
三、回顾全文
1.当我们把一篇文章全部学完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想想,你会从中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对,是石榴的生长顺序。老师这儿也有一道表示顺序的题,看一看,谁能按顺序重新排列?(点击光盘,玩神奇小果树)
2.如果现在你手中有一个水果,你准备从这篇文章里学些什么方法来描述它呢?
3.一篇文章,让你们收获了写文的方法。如果你们能用这种学习的方法去读其他文章,老师相信你的语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石榴》教案4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a、样子有些像;b、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石榴》教案5
一、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形神兼备的状物方式。
3、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找出各段文字的描写重点,体会描写顺序恰当运用的好处。
2、认真阅读课文,从结构划分中体会本文“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写作思路。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展示石榴图片导入课文(石榴本来是一种极常见、极普通的食物,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请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深情)、交代作者,并提醒注意部分字词。
皓齿hào
束缚fù: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2、听读课文,勾划各段描写重点,划分结构。
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组织全文。
第一部分(1):点明石榴与众不同的可爱(对比)。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各部分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分析课文。
①石榴最可爱(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
枝干:奇崛而不枯瘠
叶片:清新而不柔媚
花: 单瓣陆离;双瓣华贵 (形态美)
心脏:喻花的外形和色彩。
花到果:由红到金。
花瓶式变成圆肚式。
果实和子粒:破口大笑。
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夏天:(象征) 旺盛的斗志。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
②联系写作时间,体会作者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时间:抗日战争相持尾声阶段。
体现抗日军民的精神状态:不畏困难,积极向上,乐观自信。
小结:文章抓住特征描绘了石榴不同部位的形态、色泽,突出了石榴花毫不示弱、敢于同骄阳抗争的精神美。
4、画出描写石榴美的句子,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5、作业:
一句话仿写练习
试用寓理于物的方式,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如:
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镜子:
风筝:
与殷、周青铜器联系,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
心脏:喻石榴给夏天带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石榴》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形神兼备的状物手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形神兼备地状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文章2——6段,思考问题:
1、作者从石榴的哪些方面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
2、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石榴枝叶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石榴的花朵?
4、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写石榴的果实?
(三)精读课文,拓展能力
通过学习石榴的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板书设计
《石榴》教案7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四、石榴园参观完了,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你们说一件有趣的事吧。
上个星期五我去买了一只石榴准备尝尝,下班后,我去候车亭等车,看见一个小妹妹正在哭鼻子呢!原来,她的妈妈去华联里换一样东西,叫她等在这儿,可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小妹妹急得哭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会怎么说啊?
(小妹妹,不要哭了,这个石榴给你吃。)
师: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她马上不哭了,看了看石榴说:这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这下,你觉得老师又该怎么说呢?
(指名说说石榴的子儿:小妹妹,这个石榴可好吃了,)
你知道吗?那天我几乎是吹着口哨回家的,心里真是开心无比。
你知道开心无比是什么意思?(非常开心)那课文里的清爽无比呢?
F、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只( ),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
指名说话练习(多选几名学生,说说不同的水果)
五、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今天在作业超市里列出了以下的作业,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石榴》第二课时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榴》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的了解石榴。
2、知道石榴由那些颜色组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石榴的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
活动准备
1、一个石榴。
2、石榴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石榴
1、石榴的外形及颜色。
——浆果球形,黄红色。
2、把石榴掰开两半。
3、石榴籽的形状和颜色。
——小白圆球,红色的.果肉。
4、说说石榴里面是什么样的。
——石榴的里面有多数子粒。
二、认识石榴树
1、树干呈灰褐色,树根黄褐色。
2、石榴树满身都是绿色的叶子,叶面光滑。
3、石榴树上开的石榴花瓣红色或白色。
三、小结
1、在活动中灵活运用图片。
2、在教学中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补充。
《石榴》教案9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读),那里有——(生接读)的石榴园。什么叫“驰名中外”?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去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师出示开满了花的石榴树。请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读好“火红的石榴花”)
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你把它说得真是太可爱了,谁能读好这句话?师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这么可爱的花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长成的,它们可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从石榴树上长出来的,请你赶紧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春天的时候石榴树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了夏天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这叶儿长得怎么样?老师送给小朋友一个词语“郁郁葱葱”。(读好词语。
4、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师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开了这么多够了吗?再开一些,够了吗?还不够?为什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5、这么多的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教学”热闹”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秋天到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些小石榴是怎样长大的呢?谁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找找答案!(教学“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
2、A老师说是“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真好,真爱动脑筋。
B那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相机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C你能给这些石榴娃娃从小到大排排队吗?师出示石榴标签
排得对吗?对极了!你能看着这些石榴娃娃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它们成熟的过程吗?石榴娃娃都在为你喝彩呢!
D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你看:“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黄中带红,青中带黄,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你能发现什么不同吗?
这样写是不是也可以呢?
你们说得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让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4、最后石榴娃娃都熟透了,你们想看看熟透的石榴娃娃吗?
师出示图片。瞧,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呀!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娃娃,我们看了,心里怎能不喜欢?你能读出自己的喜欢来吗?
5、我还知道这些熟透了的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想见人们呢!你知道老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怎样叫“急切的扒开”“向外张望”?谁可以来学一学?能读好这两个词了吗?假如你就是这些石榴娃娃,会说些什么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学到这,你想对石榴娃娃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剥开它的外衣去瞧一瞧吧!瞧——————师出示实物。
2、你能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籽吗?它们是怎么样的?相机教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
能读好这句话吗?
3、想尝尝吗?我知道同学们肯定都早已尝过石榴了,但是今天你尝的石榴很特别,是老师给你的,我只给你两粒,而且这两粒可不是白给你尝的,尝了之后你还得告诉我你感觉怎么样?4、这么好吃啊,老师的口水都快被你说得流出来了,一块来读读这句话吧!
5、好吃的石榴应该让没尝过的人也尝一尝,同学们能不能为它设计一句广告语,让所有的人听了口水都会流出来!比比谁的本事最大!
太好吃,让我们再来品尝一次石榴吧!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结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同去领略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的风景,给你留下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既然印象这么深,那就让我们再稍稍停留一会,再去领略一下!齐读全文。
《石榴》教案10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荚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o 191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 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 年10 月31 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习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 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 枯瘠 犀利 辟易 金垂 安普刺 忍俊不禁
骨朵 柔媚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光嫩 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 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石榴》教案11
【活动目标】
1、观察石榴的特征。
2、尝试用手指点画,感受手指点画的乐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石榴图片。
2、画有石榴轮廓的绘画纸每人一张,调好的水彩颜料一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榴,请宝宝观察,说一说石榴的外形特征。
二、边念儿歌边将石榴切开,请宝宝观察石榴的内部特征。
——石榴婆婆宝宝多,一个挨着一个坐,吃到嘴里酸又甜。
(分析:实物、儿歌能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和掌握石榴的内外特征。)
三、示范用手指点画的方法。
——用手指蘸一下,一粒一粒点在圆圆的`大石榴婆婆的肚子里。
(分析:生动、简洁的语言帮助幼儿更快掌握手指点画技巧。)
——如果宝宝不是用手指点,而是用手指涂抹,可手把手地引导宝宝。
——“石榴宝宝一粒挨着一粒坐”,如果宝宝只在一个地方点,可以引导宝宝分散地点画。
(分析:教师可通过手把手地指导,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体会点和涂抹不一样的感觉。)
四、宝宝将石榴宝宝的肚子里点满后,帮助宝宝将作品展示出来。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作品的呈现很重要,它能让幼儿体会自创作品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回忆儿歌。
——石榴婆婆宝宝多,一个挨着一个坐,吃到嘴里酸又甜。
小百科: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是常绿树。树冠丛状自然圆头形。树根黄褐色。生长强健,根际易生根蘖。树高可达5-7m,一般3-4m,但矮生石榴仅高约1m或更矮。树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状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转。
《石榴》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剥、间”,理解“驰名中外、红白相间、仿佛”等词。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石榴花的特点。
4.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石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石榴花的特点。
教学资源
实物:石榴。有的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石榴,吃过石榴。教学时可提取学生的已有经验。小黑板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学生字,在课文中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将书上的生字描红,并在《习字册》上写3遍。
4.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驰名中外、红白相间、喜讯、扒开、仿佛、张望
5.标自然段序号。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初识石榴(3分钟)
1.学生说谜底。
2.读课题。
3.学生寻找“驰名中外”。
说、读“驰名中外”的好朋友:中外闻名、举世闻名、远近闻名、名扬四海
4.指名读、齐读。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整体感知(12分钟)
1.学生自由选择句子朗读。
(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学生轻声读课文。
第三板块:了解石榴生长过程(12分钟)
1.学生用自己话说石榴生长过程。
同桌讨论。
出示:到了,石榴,到了,石榴,到了,石榴。
2.指名说。
第四板块:细读品赏,悟情体验(10分钟)
1.出示学程单: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时间:3分钟。
第五板块:回归整体,升华情感(3分钟)
1.学生说小作者将石榴写得生动形象的原因。
2.教师小结。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初识石榴(3分钟)
1.请学生回忆课前猜的谜语。
2.指出榴的读音,齐读课题——石榴。
3.出示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天下第一榴园”。
师读这段话,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小节中的“驰名中外”这个词。
4.读课文第一小节,读出石榴园名声很大。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整体感知(12分钟)
1.出示长句(含有生字),学生自由选择挑战朗读,相机正音、认识多音字“剥”、“间”。
(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这滋味独特的石榴,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得特别流利。
第三板块:了解石榴生长过程(12分钟)
1.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发现了,课文的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就是在写石榴的——生长过程。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只要说请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比一比谁能说得最简洁。
(1)同桌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2)指名说说,师板书,小结: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在秋天结果。
第四板块:细读品赏,悟情体验(10分钟)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2.交流
(1)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第五板块:回归整体,升华情感(3分钟)
1.学生说说小作者将石榴写得生动形象的原因。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一、二、四题。
3.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动笔写写。
《石榴》教案13
活动目标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一小石榴一青石榴一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4、游戏“石榴快长大”。
(1)教师和幼儿确立游戏规则: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花瓣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讲述正确后,石榴花托会慢慢长大。(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石榴花托个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如: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1朵,6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3朵……幼儿讲述正确后,用抽拉的教具演示石榴逐步长大的过程。)
(2)同伴间彼此交流,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进行游戏“石榴快长大”,幼儿依次讲述,并用抽拉的方式展示石榴花托慢慢成长的过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我在发现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兴趣后,不断挖掘、发现孩子们兴趣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散落一地的石榴花托的花瓣数量是不同的。由此,我创造性地设计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统计的教育活动,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教材。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进而引发了新的活动,通过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给玩具、家庭成员乃至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统计。
注重活动过程指导。为了避免活动中幼儿放任自由、毫无目的的操作行为,我在操作前都明确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由幼儿自由操作。如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有效提出操作要求;在尝试运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时,我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记录纸的秘密,探索记录的方法;在展示、交流操作结果时,又通过游戏“石榴快长大”的游戏情境,提出讲述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较好地杜绝了形式主义的操作现象。
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数石榴花托的瓣数时,由于是呈封闭状态的数数,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一环节教师结束得太匆忙、归纳得太早,教师代替了幼儿的回答。这个环节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有效的数数方法、为接下来的石榴花托分类做知识技能的铺垫。
2、在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时,虽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记录表,探讨记录的方法,但教师缺乏较好的评价总结,导致一部分幼儿记录错误。
3、活动中气氛较融洽、师幼互动也较好,但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不足,较多地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索。活动后反思,在给石榴花托分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有的进行分类操作,有的进行记录统计。有的进行对外交流、展示等,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还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面对幼儿的回答,除了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外,还可说“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说出了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有2个”等。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很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回答问题,提炼探索的价值。
《石榴》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习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春
抽枝、长叶
11、石榴
夏
开花
秋
结果
颜色
形状
色彩(石榴子儿)
味道
《石榴》教案15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对郭沫若其人有初步认识。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4、学习本文精美的文学语言和植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建议
1、教学指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植物的生长为序,抓住石榴的特点进行描写,描绘了一幅惹人喜爱的“石榴图”,以极少的笔墨显示了石榴那种内外皆美的品格和精神,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教读这篇课文宜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看看、读读、议议,从而不断积累、感悟,最好能让学生在表达中感悟: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比喻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2、问题导航:
(1)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提示:宜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且要让学生用连贯性的语言说出石榴的生长过程。
明确: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A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B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2)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些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提示:最欣赏的句子不力求统一,但要能说出欣赏的理由,同时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体会,从而能真正体会到石榴的可爱以及作者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资料链接:
1、背景资料:
(1)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2)《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郭沫若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主持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拓展训练
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yán()斗艳雕zhuó()xī()利
hào()齿丰y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忍俊不禁——____
②盎然——_____
③柔媚——_____
④枯瘠——_____
⑤陆离——_____
⑥奇崛——_____
3、《石榴》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按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_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4请写出你所了解的`郭沫若的其他作品的名称。
二
(一)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杨柳之长,而舍去了杨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英译,一种尖底胆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942年10月31日
5、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1)石榴的枝干:______________。
(2)石榴的叶片:______________。
(3)石榴的花:______________。
(4)石榴的骨朵:______________。
6、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对此,你如何理解?
8、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石榴树
这是一棵普通的石榴树,①已经很老了。②如勤奋了一生累弯了腰的老人,却仍然刚毅。犹如胳膊粗壮的枝,虬龙般错杂交织,每一枝都是那样坚实有力。密集的小叶像涂上了浓绿的颜料那样青翠欲滴,使人觉得其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
到春天,被寒冷禁锢了的土地开始苏醒。老石榴树被众花争俏的喧闹吵嚷终于在恼怒中爆发了蓄积一个冬季的沉默,绽开了朵朵火红的鲜花,在枝头迎风微笑,却毫无百花争艳之俗态。
③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凋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经春历夏,由夏而秋。好坚韧!好有恒心!
④如臂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黄澄澄的石榴果,高兴地涨红了脸。石榴树下,一位老教师正在那里练起了鹤翔桩。如血的残阳照射在老树、老人身上,花朵越发红亮,老人鹤发童颜更显得精神矍铄。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下面的两个句子是从文中摘出来的,放回原处,各在①~④的哪个序号位置上。(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
A、弯弯曲曲的躯干
B、金秋时节
A在()B在()处
10、辨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区分常用修辞手法)
(1)被寒冷禁锢了的土地开始苏醒。()
(2)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凋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
(3)如臂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黄澄澄的石榴果,高兴地涨红了脸。()
(4)如血的残阳照射在老树、老人身上。()
11、不能概括老石榴树精神品格的是()
A、勤劳一生B、倔强刚毅C、在恼怒中爆发了蓄积了一个冬天的沉默
D、好有韧性E、好有恒心F、高兴G、精神矍铄
12、这篇短文写老石榴树的目的是____
【《石榴》教案】相关文章:
石榴的话题作文09-26
有关石榴树小学作文四篇08-07
教案06-23
大班健康教案快乐娃娃教案11-27
教案模板【经典】11-09
《背影》教案11-27
《螃蟹》教案11-30
《社戏》教案09-18
《影子》教案10-10
《秋游》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