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30 14:00: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5页,例题,“想一想”,“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钟面模型、钉子板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认识

  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图略画)

  学生回答后,再要求指出是角的图形中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请学生指出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

  二、认识直角

  1.初步认识。

  (1)说明:三角板上有三个角,(出示三角板。),其中有一个角(指直角。)是直角,(板书:直角)

  (2)出示另一个三角板,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三个角之后,提问:其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把两块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叠在一起,请学生们说一说,重叠在一起的两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和三角板上的其他两个角一样大吗? (指出: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那个角。)门)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找一找它上面有哪几个角,提问:这4角是直角吗?请学生们动手操作比一比。

  再拿出一个纸工袋,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比一比,提问:纸工袋上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一个正方形有几个直角?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那么一个长方形有几个直角?像这样的直角,我们可以在黑板上面出来,(板书演示。),这个画出来的角就是直角,如果一个角是直角,一般在直角里用符号来表示(在直角上画。)请学生来指一指直角的顶点和边.

  2.加深认识。

  (1)你能在教室里找到更多的直角吗?

  (2)出示钟面,提问:当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可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再回答。)

  三,体会直角的大小

  1.

  (1)我们认识了直角,同样也可以用一张纸(出示一张圆形的纸。)

  (2)老师示范,学生动手折出一个直角

  (3)将所折好的直角转动,在不同的位置上停留,请学生说一说它是不是直角,使学生认识到方位不同,但都是直角。

  2、教学试一试。

  (1)再请学生们拿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各折出一个直角。

  (2)比一比所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再与刚才圆形纸折出的直角比一比。指出:虽然我们用了几张形状、大小都不同的纸去折直角,但折出的直角都是同样大的。

  (3)验证:将折好的直角再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提问:这两个直角大小相同吗?

  四、如何辨认直角

  1.教学例题。

  (1)出示数学书,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

  (2)学生们动手操作,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用折好的直角等等。)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们动手操作。

  提问:课桌面、黑板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用书上所示的两把三角尺拼一拼直角。

  (2)想一想:用另两把三角尺是不是也可以拼出一个直角呢?请学生们动手拼一拼。 4.教画直角。

  (1)介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比出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可以用三角板来画。

  (2)示范:先确定顶点,再由这一点起画一条线,再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一条线上的一点合在一起,再把直角的一边和这条线合在一起,然后从直角顶点起,沿直角另一边画一条线,这样就画好了一个直角,(在直角里标上┐。)

  (3)请学生们在第74页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另外一种形状的直角。

  五、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学例题。

  (1)出示第73页的3幅钟面图,请学生们从中找出直角。 (C)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大?说明: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小?说明: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板书)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结果,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六、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练习:

  说明:今后的图形中如果看到直角符号,就说明这个角是直角不必再去用已知的直角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们练习。

  (2)提问:哪些图形中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教学后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⑴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⑶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⑷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嫩个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游的路线。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示春游路线图。

  教师由简单介绍图中要进行的军事活动开始,直至讲到营地进行野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想按照这条路线图向大家介绍我们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接龙游戏。

  1游戏规则:每人说出从起点到某一地点的方向,前一位同学的终点就是后一位同学的起点。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师某某同学把我们带到了营地,这里的风景怎样呢?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1)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2)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

  (2)小飞同学回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

  应用创新点

  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正方体模型数的过程演示出来,通过“一拆一合”的演示过程,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个、十、百、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拨计数器、数方块、数数活动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开展本课教材中涉及的数方块、数数接力等各种活动,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发其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的之前学生已经学习 “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并掌握了百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了解个位、十位、百位数位的含义、数位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对近似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经历“一千”产生的过程,理解“千”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知道个、十、百、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3.在拨数、数数等活动中,初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2句话,想请同学读一读(第一句……第二句……)这里有两个数字,你们找见了吗?(ppt)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把它在计数器上拨出来。(指名说说怎么拨的。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

  师:这两个数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百以内的数相比怎么样?(生:大)那今天我们就通过数一数一课来认识比百更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2.新授

  ①拨计数器

  师:老师先考考你们学过的内容,谁能在计数器上数出最大的一位数?在老师的计数器上数一数。(指名演示)

  师:数对了吗?你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拨的是几?怎么拨的?

  现在老师请你给九添1.你能拨一拨吗?(一人拨解释添1是给个位添一个,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师:其他同学你们想不想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先看清老师的要求是什么?拨完请你立刻坐端正。

  指名演示:先拨出99,给个位添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也满十,向百位进1,所以给99添1是一百。

  师:请你看看计数器上的这个数字,你认识吗?(课件出示999)

  生:这个数是九百九十九,9个一,9个十和9个百合起来是九百九十九,师:那给这个数再添上1是多少?请你先和同桌动手拨,再互相说一说怎么拨的?(同桌活动教师巡视。)两人汇报,一人拨,一人说。

  小结:个位添上1之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也满了十,就需要向百位的前一位——千位进一。千位上的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千。(课件演示同时板书)

  ②数正方体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正方体,请你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引导学生按条、按片地数)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这样一个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一千个)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数的过程,这样的一个小正方体我们可以看作一个“一”, 10个一组成一条——也就是一个“十”, 10个十组成一片——也就是一个“百”,10个百组成一个大正方体——也就是一个“千”。

  师:我们再来数一数,这样的大正方体里有几片?一片中有几条?一条中有几个?

  也就是说一千里有10个百,一百里有10个十,十里有10个一。

  练习一,快速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数,汇报)

  ③报数游戏

  师:刚才我们借助计数器和正方体认识了“千”,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报数游戏。

  同桌交替数,从八百八十七数到八百九十五。(课件演示八百八十九后一个数是八百九十)

  每组第一名同学从八百九十六开始向后依次报数。(课件再次演示八百九十九后一个数是九百。)

  全班接龙数,数到一千。

  除了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十个十个数、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3.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千”,知道了999再添1就是一千,还知道10个一百就是一千、一千里有10个一百。那“一千”究竟有多少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课件,直观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较好地实现了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同时充分利用计数器和正方体模型从不同角度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个、十、百、千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通过分段数数结合计数器演示,突破数数时的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如数的方式单一,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方式不够突出,时间的安排也不够紧凑……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不断改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平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 3 )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 表示什么含义呢?

  师: 你能编一个用12÷4=3计算的题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75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多种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我们班的彭远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今天来到书店,准备买一本字典和一套书。(出示例1图)

  提问:一本字典和一套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

  ②买1套书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

  (2)彭远手里拿出100元递给售货员。

  教师:看到彭远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课题:说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彭远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探究:小朋友帮彭远算一算,要买1套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生汇报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种: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提问: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结。

  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00元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1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需要计算两步。

  2、教学例2

  (1)教师:彭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是家里的账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妈妈的收入、支出都记在账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记载。

  4月1日 爸爸工资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妈妈工资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结余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彭远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远家结余了多少元呢?

  独立尝试解决,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补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记载。

  提问:现在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当学生提出“到30日还有多少元”时,教师说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钱就叫做结余。”

  (3)小组探究:现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帮彭远算出4月份的最后结余吗?

  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各种方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彭远同学解决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结余问题,真能干!

  提问:你们看,彭远家4月份的收入和开支合理吗?为什么?

  教师:彭远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安排生活开支外,还有一部分结余,说明他们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许这也有彭远这个小账房先生的功劳哟。我们学好了数学,也可以当好家里的小助手呢!

  三、课堂活动

  (1)第74页第1题。先让学生发现信息: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120千米,坐火车行了270千米。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交流。

  (2)第75页第2题。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

  (3)第77页练习十一第4、5题。

  四、独立练习

  第76~7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全课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老师这有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是不是3盘呢?请两个同学们到前面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同学们仔细看看摆对了没有。

  问: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摆完了吗?

  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6÷2=3(盘)

  教师: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这道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怎样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草莓按题目的要求来摆一摆,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活动,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问:这两位同学是这样摆的,你们同意吗?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还剩一个草莓。

  板书:摆3盘,还剩1个。

  教师: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没有再继续摆呢?它够不够再摆一盘?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请同学们把草莓和盘子放进抽屉里。

  比较一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一个)

  揭示课题: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全班齐读课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像这样摆可以怎样写算式呢?

  生:7÷2=3(盘)1(个)

  你用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剩的1个)学生边说教师完成板书。

  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还剩下的1个草莓,这个省略号后面的1就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除法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你们会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7、2、3分别叫做什么?课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面蕴藏着许多奥秘,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它。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同学们请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课件出示情境图)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4根如果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课件演示:

  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2.组织交流。

  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10根、11根、12根呢?

  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一起来试试!

  13根小棒能白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同样的方法完成14根、15根的算式。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是哪些数?余数总是1、2、3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追问:余数可能是4吗?为什么?

  利用课件演示16根小棒:如果余数是4,这4根小棒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那余数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比如说剩下5根,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演示17根小棒:咱们一起来看看,如果剩下5根,其中的4根小棒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么余数是几?余数是1如果剩下6根小棒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是几?那剩下7个小棒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是几?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怎样呢?(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1页的做一做。

  如果还是用这些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师: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道这样的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哪些?你是怎样想的?

  3、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

  A、8 B、9 C、6 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下面这些算式中,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

  A、8 B、4 C、3 D、5 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有关余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尊敬老师,真心诚意,学习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要求念得好。

  二、简介“成语” 1、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2、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三、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1、听录音。2、学习词语。(1)读生字:

  杨尊论尽冒敲等默久疼(师:这个字奶奶常用)慈祥容(2)不看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

  按顺序齐读;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读。(3)给“杨、容”组词。(4)了解“黑”部首。

  教师示范写“黑”字部首和“冒”字。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

  (5)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给小节加序号。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小节,教师给评点指导。

  4、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学着读)

  5、指名读课文某一小节。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纲,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评点,要求学生读得好。指名学生背诵。

  2、巩固练习,检测反馈(1)杨时()要求学生说一句话。

  (2)杨时是宋朝()大学问家。要求用上既??又?? 3、齐读第二至五小节。

  4、指名学生分别读2-5小节。5、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1)“程”是什么意思?(师简介“程颐”)(2)“门”是什么意思?“立”是什么意思?(3)成语中还缺什么?(谁和谁)6、说话练习。

  (1)程门(谁)和(谁)立雪。

  (2)要求把“程门立雪”的意思说具体。程门(谁)和(谁)立雪(),(),()。(3)学生自由说。“程门立雪”指的是()。

  (4)指名说“程门立雪”指的是什么?(5)把“准备请教”、“谁和谁”、“站在”部分放在前面怎么说? 在这句话前用上“为了??”该怎么说?

  (6)在上面的话后加上“说明杨时是()的大学问家”怎么说? 7、读、背末一小节,完成练习。(1)指名读最后一小节。(教师评议)(2)教师示范读最后一小节。(3)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老师问了三位小朋友,一个小朋友说“久久没有说话”是程老师一直没有说话;另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没有话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们说哪一种说法对?(4)练习:

  程老师听了,两眼望着门外飞舞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心里激动地说:“()。” a、学生自由说后写下来。b、指名学生说上面的话。(5)用“心疼”说一句话。

  二、小结。

  三、作业。

  板书 :

  5、程门立雪 冒鹅毛大雪 请教 好学尊师

  默地、静静地 等 教学反思:

  6、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根据自学提纲,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展示交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板书:

  6、曹冲称象

  官员 曹冲(聪明)

  造大秤、宰(曹冲秤象图)直摇头 曹操 点点头

  教学反思:

  7、岩石书 学习目标

  1.会认读“叔”等11个生字,会写“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重难点关键: 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导语激趣,初读感知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岩石书)

  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根据自学提纲,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1.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识字难点进行个别指导。2.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a.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叔叔 趴在 岩石 一册书 化石 但是

  昆虫 煤炭 铁矿石 富饶 好像 一座 一层 b.去掉拼音读词语。3.送生字卡游戏。(把生字卡片分发到部分学生手里,老师读出一个生字,让手里拿着这个生字的学生把

  生字卡贴到黑板上,然后全体学生读一读)4.小组内相互听读课文。

  一人读一段,在读书中巩固生字。

  三、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3.感知内容。

  a.课文里说的“最大的书”指什么?

  b.课文里的叔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质疑问难

  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控:有的引导学生在书里找答案;有的请同学帮助释疑;有的做简单的讲解;有的留在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中解决。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从要写的字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2.说说这些字的特点。(如:“趴”“铁”都是左窄右宽;“刨”左宽右窄;“埋”“刨”左短右长)

  3.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学生临摹。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对话。2.读读说说。

  川川向叔叔问了哪些问题? 叔叔是怎么说的?

  叔叔说的话你懂吗?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二、说话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师生角色对话。师:这岩石怎么会像一本书呢?

  生: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这本书上有文字吗? 生:有??

  师:这本书上有图画吗? 生:??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生:??

  师:你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

  三、总结谈话 1.回读全文。

  2.读课文结句:说一说,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巩固识字,检测反馈 1.分组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上节课没写的六个字。说说哪个字难写,要写好这几个字应注意什么。3.老师重点指导、范写“像”“叔”“册”三个字。4.学生临摹,老师注意提示写字姿势。

  5.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评议。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填一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正。

  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完成词语花篮。板书:

  7、岩石书 哪里有书? 岩石就是书

  有图画吗? 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图片)写着什么? 大陆 大海 高山

  有什么用? 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教学反思:

  8、自己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4、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样做的?

  2、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

  1、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伊伦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和生字宝宝打招呼: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边和字宝宝招手,边叫它们的“名字”。

  2、交流识字方法。

  3、做“捉迷藏”的巩固生字游戏。仔细观察贴有生字卡片的小黑板,看准哪个生字宝宝藏起来了,迅速在自己面前的字卡中找到它,将卡片举起来,大声说出它的“名称”。

  4、指导书写。

  5、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谁能告诉大家,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学生齐读)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

  3、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1)小朋友的回答是怎么样的?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一个同学冰,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另一个说,金鱼把水夹在磷片里面,他们的说法都不合理。(2)伊伦娜也觉得她们说得都不对,她又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 a、读一读妈妈的话:“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你读懂妈妈的话了吗?妈妈给我们大家提了什么建议?

  b、伊伦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3)自由读课文结尾科学家说的话,想想这位科学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了吗?

  (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都是正确的。当我们有所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伦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读一读

  1、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你既然都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 你既然都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2、比一比,每组句子的意思相同吗?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五、作业: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板书:

  8、自己试一试 不会溢出 照样溢出 科学家 == 不正确 教学反思:

  识字一:形声结合识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仑、轮”等16个会认字,会写“仑、仓”等8个生字,并学会运用。(2)进一步认识形声结合识汉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偏旁扩大识字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难点:大量识记同音字,近音字并能加以运用。【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等。【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复习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咪、眯、迷、谜”,让学生读一读,再回忆一下,以前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2.“咪、眯、迷、谜”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字义跟形旁“口、目、辶、讠”有关;音节都是“mi”跟声旁“米”有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的汉字,部分是形声字,象前面那样,利用“形、声结合”的方法,我们将会更容易认识更多的汉字。齐读课题:《形声结合识汉字》。

  三、引入游戏,趣味识字 1.闯关游戏。

  ①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②学生自读,同桌互读互听。2.闯关夺旗游戏。

  ①第一关:读准字音我能行。

  a、出示带拼音的字,让学生快速拼读。(结合正音)b、出示词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小组同学读。(结合正音)②第二关:记字我有巧办法。a、小组交流记字办法。(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字,请与小组的.同学交流)b、指名说出记字的巧办法。(让学生把识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如:你知道什么(轮)字是什么(车)旁吗?

  d、结合前面学过的字词与书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轮,扩词为车轮、轮船、三轮车、齿轮、等词语,理解词意。抢,扩词为抢夺、抢球、抢救等词语,理解词意。③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如:句子一:海面上有一艘大轮船,船舱里装满了鱼。

  句子二:同学们在讨论问题多激烈呀!

  句子三:在抢夺红旗比赛中,第一小组获得第一。

  你还能用其它的词语说句子吗?(让学生说一说)④第三关:寻找秘密大行动。

  这些字包含很多秘密,你发现了吗?快来参加寻找秘密、争夺红旗大行动吧。(学生寻找秘密,说出秘密。)⑤第四关:巧排生字有理由。“仓”、“枪”、“苍”、“抢”“轮”、“仑”,这些字你准备怎么排列,说说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多种排列方式,有的以同音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结构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偏旁为排列依据。一定让学生自由地排,再让学生说理由)

  四、观察检验,写好汉字。

  1.出示田字格的生字:仑、轮、仓、苍、枪、抢。静态观察: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找出关键笔画。2.老师范写,提示容易误写的笔画、结构比例。(出示正确的些字姿势图)动态观察:看老师范写书空。(学生摆好写字姿势。)3.学生先描红后仿写,老师巡视。

  体验观察:学生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部分。(学生配乐书写)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对比观察:欣赏、评议。板书设计: 识字一

  形声结合识汉字 仑 轮 仓 苍 抢 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出示带有“仑”、“仓”的形声字及它们组成的词语,检查认读。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学习带“尧”字的形声字及儿歌。

  二、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1.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伙伴互相说,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说的词语和有关的生字)2.做采花的游戏。

  ①每朵花都有它的名字,要叫出它的名字,才真正属于你,谁愿意来采? ②在每一朵花上贴本课所学的生字,然后请同学们来做采花的游戏 ③采完花后,在讲台前站好师:呀!你采的花真漂亮!能告诉同学,你采到的是什么花?如:出示生字烧,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是什么吗?告诉大家。“我采到的花叫烧。”这朵花想让大家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开了,一起来喊,再喊一声。这位同学,你是怎样记住这朵花的名字的?告诉同学们,好不好?(也可以叫别的同学说)

  ④帮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在用它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好。

  ⑤师范写生字,讲明在田字格的位置,笔顺,再指导书写,你认为自己哪个字写得最好,就请你对这个字笑一笑或对同桌夸一夸。⑥把你喜欢的词语摘采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三、展示交流,有情有趣读儿歌。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词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送一首儿歌给你们,使刚学过的生字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出示儿歌与挂图)1.生自读儿歌,同桌互读互听。2.指名朗读,结合正音、评价。3.指导有情趣的朗读。

  4.熟读成诵,把儿歌背出来。5.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1.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2.同学们自由组合学习伙伴,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列出同族字,试编识字歌。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写出带有指定声旁的字。

  2.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之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3.仿例给人物的语言加提示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5、看图认真听故事、展开想象、编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偏旁的方法,巩固汉字。

  2、通过听、复述、想象、编写,培养听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读一读。

  1、将字卡“工”,“良”贴在黑板上,教师:小小工字真奇妙,变换身体有绝招,你若不信别着急,看我把它变一变。(给“工”加“三点水”、“力字旁”;给“良”加三点水。

  2、师生对口令(“工”字加三点水变呀变成江,其它字处理方法相同)

  3、学生自己动手加一加,将“变”出来的新字填入书中。

  4、小组合作,将自己填的字给同桌看。

  5、拓展性练习,出示“青”“马”等字,让学生说说这几个字能加上哪些偏旁,变出哪些新字。

  二、展示交流,读读比比

  1、自己读一读这六组词语,读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2、用各种形式认读、正音。

  3、想一想,你还能说几组这样的词。

  4、(如:喜欢、欢喜、彩色、色彩、爱心、心爱)

  三、检测反馈,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1、出示句子,笋芽儿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2、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3、出示句子:笋芽儿高声地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4、指名学生再读。

  5、想一想哪一句更容易让人读出笋芽儿急切想出土的心情?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6、出示后面几句的练习,让学习小组合作读一读,讨论可以填上哪些合适的词语。

  7、交流汇报。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读儿歌

  1、请学生讲讲自己的愿望。

  2、学生自由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流利、有感情。

  3、指名读儿歌,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4、出示挂图,学生看图,说主图意。

  6、老师领读儿歌。

  7、齐读儿歌。

  二、能说会道

  1、创设情境导入。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上有什么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3、老师讲故事。

  三、作业:把自己编的《聪明的小羊》讲给家长听。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p29 例3,p30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4、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并理解应用两种平均分类型的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同时说说是怎么分组的?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仔细观察,互相交流信息,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共有15人在做游戏。)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把15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一共有15人,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比较沟通。

  (1)师: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与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我们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问题调换了一下位置,所以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3.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 15÷5=3(组)

  师: 15÷3这个算式是在求哪个问题?你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

  师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个风车,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

  列式计算:30÷5=6(个)

  (2)题: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

  请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3)题:出示画片图

  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组) 18÷3=6(人) 18÷6=3(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学情分析: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900-300 500 - 400 20xx + 5000 300 + 50 8000-3000 4000 + 300 3500-500 600 + 7000 180 +200

  800 + 900 4500 - 700 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数学游戏

  1、猜价格:例:提示:彩电大约3000元

  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

  出示准确数。

  2、送信:P84 第 4题

  三、巩固练习

  P83 2 题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P84 3、5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有趣实用的活动课,还是一节思维的训练课。例1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得出结论,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等游戏,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做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的'手心有一枚1元的硬币,你们猜猜在哪只手心?

  学生猜测。

  教师提示:不在左手。

  学生再猜。

  师: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师:对,这就说明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条件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通过我们的分析,逐步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2、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数学乐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吧。

  咦,打开数学乐园的大门需要密码,小朋友们快来猜一猜吧,你猜对了吗?

  哇,打开了,小朋友们,你真棒!

  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题目,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猜的最快吧!(课件出示)

  小结: 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一种情况不是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

  2、教学例1,展示课件。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请猜一下小刚拿的是( )书

  小丽拿的是( )书

  (要求:1.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 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可以这样想“先根据.....可以确定.....再.....最后......”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推理。

  可能有学生会说: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可能也有学生会用列表法。

  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小结: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示,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推出结果。 三种情况的推理,需要两个相关的提示,要先确定一种,再变成两种情况的推理。

  三、应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

  1、出示教材小狗图文。

  宠物店有三只可爱的小狗,欢欢、乐乐、和笑笑。它们今天称了体重,你能根据题中给出的提示猜出下面的小狗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律动游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1-03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6-26

数学教学设计12-09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07-28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27

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01-2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01-18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19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03-26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家与牧童》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