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09-18 18:09: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2

  1、齐读第一段。

  2、译本段文字。

  1)、实词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2)、古今异义

  不行至于成立

  3)、通假字

  闵—悯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学生对照板述试背第一段。

  五、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屡被征召。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当时的李密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无人供养;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汉旧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国之臣顾虑新朝而暂存观望的谨慎,更何况司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这些想法,多少被晋武帝觉察到,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写下此文。

  五、诵读课文,感知课文: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指出要重要字词的读音:

  衅闵悯鲜

  祚期强茕茕孑立

  夙蓐诏洗马

  猥陨首逋慢矜

  拔擢优渥盘桓庶

  2、精读课文,感知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李密。

  B、向谁陈情?

  晋武帝。

  C、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

  孝后尽忠的衷情。

  D、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于作者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我们学习文章时慢慢体会。

  六、讲解第一段:

  1、讲解第一段词句:

  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那么作者从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摄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原因,故作者不能“废远”。所以这一句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4、围绕“夙遭闵凶”,作者的叙述的层次是怎样的?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横的.方面:(外、内)

  5、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不赴命之事,而是从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使晋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4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

  【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领会古代散文章法之妙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款款深情,把握其中承载的孝道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特有的语言形式抒发情志产生的独特美感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评价导入,激发兴趣

  《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宋代赵与旹在《宾退录》曾评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落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不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魏晋时代李密的身旁,倾听他的诉说,感受他的款款深情。

  二、走进作家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三、深情朗读,纠正字音

  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行(xíng)年愍(mǐn)臣孤弱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夙婴(yīng)疾病床蓐(rù)床逮(dài)奉前太守臣逵(kuí)

  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逋(bū)慢日笃(dǔ)矜(jīn)育宦(huàn)达不矜(jīn)名节拔擢(zhuó)优渥(wò)盘桓(huán)更(gēng)相为命

  四十有(yòu)四矜愍(jīnmǐn)愚诚

  四、自读攻读,理解文意,标注实词等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段一:

  臣密言:臣以(介词,因为)险衅(艰难祸患),夙(早年)遭闵凶(闵,通假“悯”,怜悯哀伤,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生孩六月,慈父见(我,用在动词前,指代第一人称我)背(宾语前置),行年(年岁,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名词状语,亲自)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古今异义,古义不会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成立(古今异义,古义成人自立)。既(已经)无伯叔,终鲜(少)兄弟,门衰祚(福分)薄,晚有儿息(子嗣)。外(名词状语,在门外)无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强近之亲,内(名词状语,在家里)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立,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婴(缠绕)疾病(被动句),常在床蓐(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停止侍奉)离。

  段二:

  逮(及、至)奉(承奉)圣朝,(我)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省略+被动)。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古今异义,古义优秀人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臣以(介词,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辞谢)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予)臣郎中(古今异义,古义上书部的属官),寻(不久)蒙国恩(被动),除(授官)臣洗马。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落)首所能上(名词状语,上:向上)报(古今异义,古义,报答)(判断句)。臣具(详细的)以表闻(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逃避)慢(怠慢、轻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古今异义,古义流星,比喻急迫)。臣欲奉诏奔驰(古今异义,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则刘病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笃(形容词作动词,病重);欲苟顺私情,则告诉(古今异义,古义申诉苦衷,)不许(被动句):臣之进退(古今异义,古义两难处境),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段三:

  伏惟(敬词)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犹蒙矜育(怜惜养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名词做动词,做官)伪朝,历职(名词作动词,任职)郎署,本图(希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古今异义,古义,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以(介词,因为)刘日薄(迫近)西山,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人命危浅(垂危),朝不虑(想)夕。臣无祖母,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动词使动,使……结束)余年。母、孙二人,更相(相互)为命,是以(因此)(宾语前置)区区(古今异义,古义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段四:

  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假,通“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通假,通“又”)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判断句)。乌鸟私情,愿(希望)乞(求)终养。臣之辛苦(古今异义,古义辛酸悲苦),非独(不仅)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表被动)明知(被动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形容词用作名词,诚意),听(任从,应许)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古今异义,古义幸运),保卒(动词使动,使……终了)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名词状语,像犬马一样)怖惧之情,谨拜表(上表章)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陛下,省略句)。

  五、分类再巩固: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假“悯”,怜悯哀伤)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四十有四(通假,通“又”)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

  2.至于成立(古:到;今:连词,提及,另外)

  3.至于成立(古:成人自立;今:建立,形成)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拜臣郎中(古:上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6.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7.急于星火(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8.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很快的跑)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报告,申诉;今:使人知道)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两难处境;今:前进、后退。)

  11.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3.臣之辛苦(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1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古:幸运;今: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三)、词类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4.愿陛下矜悯愚诚(诚意)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

  2.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三)动词使动

  1.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2.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3.无以终余年(使……结束)

  4.保卒余年(使……终了)

  (四)名词作动词

  1.举臣秀才(做秀才,为秀才)

  2.举臣孝廉(做孝廉,为孝廉)

  3.少仕伪朝(名词做动词,做官)

  4.历职郎署(职:任职)

  (五)名词作状语

  1.躬亲抚养(亲自)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门外,在家里)

  4.则病日笃(一天天地)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四)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

  (二)介词结构后置

  1.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三)省略句

  1.逮奉圣朝,(我)沐浴清化(省略+被动)

  2.谨拜表以闻(陛下)

  (四)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纠缠)

  2.逮(及、至)奉(承奉)圣朝,(我)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省略+被动)

  3.寻(不久)蒙国恩(被动),

  4.告诉不许(我申诉苦衷,请求暂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

  5.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表被动)明知(被动句)

  (五)宾语前置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慈父见背

  五)、固定词组

  1.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2.是以:因此

  3.非独:不仅

  六)、重点实词

  1.夙遭闵凶:夙:早。

  2.躬亲抚养:亲自。

  3.终鲜兄弟:少,没有。

  4.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5.晚有儿息:子女。

  6.形影相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8.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奉:承奉。

  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0.拜臣郎中:拜:授予官职。

  11.寻蒙国恩:寻:不久。

  12.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13.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14.欲苟顺私情:姑且。

  15.至微至陋:极,其。

  16.过蒙拔擢:提升。

  17.宠命优渥:厚。

  18.实所共鉴:明察。

  19.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20.庶刘侥幸:或许。

  21.保卒余年:终。

  2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完,尽。

  七)、重点虚词

  以:

  (1)臣以险衅(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以:介词,因为)

  (3)臣具以表闻(以:用)

  (4)猥以微贱(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的办法)

  (6)但以刘日薄西山(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因此以:因为)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用)

  (9)谨拜表以闻(以:连词,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围绕孝道,梳理文脉并深入赏析课文,陈情说理过程动之以情:身世不幸,祖孙深情;进退狼狈,两难之情

  晓之以理:孝治天下,理论支撑;不爱名节,消除猜疑;先孝后忠,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进退维艰,李密抉择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为稳定政局,笼络人心,采取怀柔政策,大力征召天下名士入朝为官。而作为蜀汉旧臣的李密进入了他的视野。李密从小失去父母,为祖母所养大,本人以孝亲闻名,又才华横溢博学善辩。司马炎看中他的德才兼备,蜀汉旧臣的身份,下诏书聘请他为太子洗马。

  李密迎来了人生最艰难的选择,一边是养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祖母,“九十有六”“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自己应该尽孝侍亲;一边是新朝皇帝,生性多疑,“宠命优渥”的求贤令,委以重任,“诏书切峻”,自己应该尽忠报国。他陷入“奉诏奔驰”“苟顺私情”的进退维艰之中。在这样的人生命题面前,他如何选择?如何做能做到两全其美?让我们走进李密。

  二、回溯历史,重温故事

  请根据你了解的文章背景填空:

  时间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

  起因

  地点

  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李密

  经过

  结果得到司马炎的认同和许可,暂停征召

  明确:

  时间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

  起因司马炎征李密做官,任太子洗马

  地点李密的书斋

  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李密

  经过上《陈情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结果得到司马炎的认同和许可,暂停征召

  三、疏通文意,分享交流

  1.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四人小组互相交流

  2.教师答疑解惑

  四、围绕孝道,梳理文脉

  1、请筛选出关于祖母和孝道的文字,概括段意,梳理文章脉络。

  尽孝病榻侍汤药:“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尽孝病重不出仕:“供养无主”“刘病日笃”

  尽孝病危相为命:“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尽孝乞送终报恩:“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五、赏析课文,陈情说理过程

  ★作者如何一步步围绕“孝道”说服皇帝?

  李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拒绝做太子洗马,不出仕为官,在家照料祖母,还不被皇帝责罚。介于李密和晋武帝二者之间的关系,李密弱势,晋武帝强势。李密只能卖惨,装柔弱,找支撑理由,给皇帝一个台阶下,最好的理由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动之以情:(卖惨博得同情)李密如何“陈情”?

  第一段运用总分结构,表述个人身世不幸,祖孙深情。

  领起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分述种种不幸:身世凄苦,无父母疼爱;

  少时羸弱,祖母抚养;

  人丁衰微,孤苦无依;

  祖母生病,侍奉左右。

  纵向的时间里,横向的四个“无”,李密渺小卑微似一粒尘埃,示弱到极点,让晋武帝从自己没有应诏的愤怒中缓和下来,能激发其一丝丝怜悯之心。言外之意,我由祖母躬亲抚养,现在她卧病在床,我应当尽孝报恩;因为家中无其他亲族依靠,尽孝的只能是自己,无人可替。

  1.2第二段运用赋的方法写尽个人的进退狼狈,两难之情。4232

  朝廷如何对待李密?(请找出动词)

  察、举、拜、除,四次给他出仕机会,前两次从下向上的举荐,后两次从上到下的下诏。

  李密如何应对?

  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朝廷又如何对待他?

  三级压迫(朝廷、州司、郡县)):责备、催促

  原因:供养无主,刘病日笃

  李密这样陈述的结果:进退两难,实为狼狈:尽孝不能尽忠,尽忠不能尽孝,狼狈的样子,让晋武帝充分看到自己的尴尬、丑态,以平息他因自己没有奉诏的愤怒。

  总结:身世不幸,祖孙深情;进退狼狈,两难之情

  晓之以理:(在道理上说服)李密如何“说理”?

  1、李密抓住了最大的理:“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既然皇帝你昭告天下,“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既然做到了“老”“人之老”,那么我这个“老”“吾老”的更应该被照顾、被同情。这是你晋武帝向全国提倡的,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执行你倡导理念的人,能够给天下人做个表率的人。

  2、李密在说明了这个理论支撑之后,为什么要说“不矜名节”?

  李密在朝代更迭这个的敏感时刻,面对新皇的下诏,作为旧臣必须摆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不爱惜名节的人生态度,打消晋武帝这个爱猜疑的皇帝的心中疑虑。这个才是晋武帝一再逼迫他为官的最大原因,下诏不应愤怒的真正原因。这根刺拔除了,其他都好商量。

  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用。

  这一小节,作者将自己对祖母的拳拳深情,深深藏在对祖母细腻的描写中,可谓感人至深。和前面的“夙婴疾病”“刘病日笃”呼应,也是新的延伸,病危只有先留下为她尽孝,这才是自己不尽忠留下尽孝唯一的理由,这也为后文先尽孝后尽忠的方法,做了充分必要的铺垫。我96岁的祖母都这样了,还能活多久?你难道让我看不到她最后一眼吗?

  4、李密怎样提出先孝后忠的解决方法?

  李密巧妙地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写在这里,告诉晋武帝尽忠长,尽孝短;然后表达“愿乞终养”“保卒余年”的写表的最终愿望;找来人证、天地证,发出生死尽忠报恩的誓言,最终给晋武帝一颗定心丸,让晋武帝满意于他的尽忠之情,更满意于他的犬马怖惧之情,从而满足他写《陈情表》的愿望。

  总结:孝治天下,理论支撑;不爱名节,消除猜疑;先孝后忠,解决方法

  圆满的结局:晋武帝被他恳切的言辞打动,被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感动,更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没有怪罪他,同意了他先不赴诏的要求,还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在郡县发给费用。

  六、作业:

  1、成语积累:

  孤苦伶仃(原文:零丁孤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形影相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急于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人命危浅: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乌鸟私情: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2、写作练习:拒绝是一门艺术。请你向李密拜师,自己完成任务驱动中布置的任务,选择一种情况,巧妙适当得体地婉言拒绝他人。要求400字。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5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纠错、强调易读错字音。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讲析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

  2、由学生梳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知识点,并记录朗读。(结合《创新方案》)

  3、老师组织学生逐句口译本段文字。

  4、再读第一段

  5、思考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总摄作用

  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书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6、学生对照试背第一段。

  四、作业:

  1、完成《创新方案》练习

  2、背诵第一段

  3、预习第二、三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抽背)。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二、三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梳理知识点(结合《创新方案》)

  2、思考讨论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

  (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背诵第二段,齐背

  4、过渡第三段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读并译第三段,梳理知识点(结合《创新方案》)

  5、思考、讨论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可多诵读本段,体会句读

  区区不能废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4)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6、背诵第三段

  7、作业:

  背诵二、三段,准备默写

  第三课时

  一、导入(先默写第二、三段)

  二、新课

  1、读第四段梳理知识(结合《创新方案》)

  2、诵读思考:

  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3、板书

  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4、背诵本段

  三、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四、总结本课文言、文化知识:

  1、一词多义:(略)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5、修辞方式:比喻,婉曲,对偶

  6、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创新方案》相关练习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研读全文,体会作者至诚至真的情感。

  2、学习用至诚的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重点

  1、分析内容、结构,把握陈述的层次

  2、分析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语之切,理之透。

  教学难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所陈之情和陈情的艺术。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必有方”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去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期盼,离家的艰辛。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所谓孝顺,就是说为人子女应该对父母长辈能够时时嘘寒问暖,父母年老体弱,应该多抽出闲暇时间陪伴左右。《论语》中对“孝”的强调,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找)。

  1、作者为何上表陈情?——除臣洗马,辞不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2、为什么不想到晋为官?——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为什么祖孙如此情深似海,可以使李密放弃高官厚禄不愿废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扶养。

  穿插介绍李密生平(作者详细介绍见课文):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其才气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4、进一步发问:李密在文中明确表明不想到晋为官吗?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与“孝”的矛盾,也许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事实上,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李密对蜀汉还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7

  1、学生齐读第二段。

  举臣秀才寻蒙国恩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刘病日笃告诉不许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晋对李李对晋陈情

  察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刘病日笃

  催臣

  告诉不许进退两难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译第三段;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有所希冀人命危浅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臣之辛苦听臣微志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尽忠跟尽孝暂时发生矛盾的措施的有力依据。

  6、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一)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可引导学生讨论: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李密“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二)融情于理

  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三)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四)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作业:

  1、练习册题

  2、背诵课文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8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1.读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n)凶门衰祚(zuò)薄

  期(j)功强(qing)近之亲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

  猥(wi)以微贱非臣陨(yn)首责臣逋(b)慢

  宠命优渥(wò)刘病日笃(d)犹蒙矜(jn)育

  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n)(yn)更(gng)相为命

  2、词语

  1.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4.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

  5.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

  6.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7.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8.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10.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11.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难以预料。

  12 .相依为命相互依靠过日子,谁也离不开谁。

  3、完成《长江作业》,相互考察,落实词语句式。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尝试背诵。

  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轼有前后《赤壁赋》,诸葛亮有前后《出师表》,大家知不知道李密也有前后《陈情表》呢?文中有何暗示?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既然有前《陈情表》,那它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什么?

  从“臣以供养无主”“具以表闻”可以推知前《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应该就是体现在第一段,第一段可以说是前《陈情表》的精简压缩版。

  2、诵读第1段,第1段结构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

  总分式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年幼多病、零丁孤苦,门衰祚薄、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卧病不起-----配乐朗读

  3、讨论:结合1、2两段分析,后《陈情表》叙述与祖母关系仅只一百二三十个字,而前《陈情表》极可能是洋洋洒洒近千言,晋武帝在李密“具以表闻”之后,为什么对李密很不满意,甚至于“诏书切峻”,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比较前后两表,请从征召原因、内容侧重、选择决定、语言特点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对写作的启示。

  其一,从语言技巧方面来看,后者极可能啰嗦拖沓,语言陈旧,有敷衍之意,故而读之无味;前者语言简洁而不简单,凝练精粹,极富创造性,起到生动形象,真情至性,悲恻动人的效果。(开头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词语自然精粹,以一敌百,以少胜多,形象生动地表现其孤苦情状,凄恻哀婉,令人读而生悲,印象深刻)

  其二,从征召原因方面来看,武帝对李密的的征召,其实并不只因为他的孝廉、他的秀才,更是要他李密对新朝的忠心和顺服,以作其他旧臣表率,笼络人心。是以武帝需要的并不仅是一篇只述孝道的《陈情表》,更需要的是一篇向新朝献忠的`《投降书》!而李密居然不识好歹,多次征召,不仅没有感激涕零,却竟似置若罔闻一般,是不是还眷念蜀国,对新朝灭蜀心怀不满而暗怀抵触呢?

  其三,从内容和结果方面来看,满纸在说祖母如何地情深似海,对晋朝主动伸出的橄榄枝(讲到某个国家“伸出橄榄枝”,一般是形容这个国家对外表示出了友好的态度和愿望,以谋求和平,共赢的发展。具体到个人,“伸出橄榄枝”,则指向某人示好、给某人机会),却似乎是有意忽略,热脸蛋贴人家冷屁股,难道我晋朝对你就是情如纸薄,刻薄寡恩吗?(察、举、拜、除,可见朝廷求贤若渴,对李密征召殷切,恩重如山。)

  4、李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关键之所在了吗?第二段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责、逼迫、催、急

  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多少文人因坚持名节、拒不合作,引起君王的猜忌和不满而遭致杀身之祸,“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李密“伏维”一番,恍然大悟,不觉惊出一冷汗,心中大恐,于是赶紧在前《陈情表》之后不久又赶紧追加一篇后《陈情表》,希望能够弥补前表之失,挽救迫在眉睫的危机。

  5、李密“伏维”一番,在后《陈情表》是从哪些方面表达对新朝的忠顺之意的呢?可就以下关键词进行分析。

  1、孝治天下:与圣朝核心价值(理念)巧合一致:(守孝即是忠君、高度契合、如鱼得水、由衷拥护)

  2、不矜名节:在伪朝从政态度(为官)反省深刻;(既然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

  3、亡国贱俘:对自我现状处境(处境)清醒认识;

  4、过蒙拔擢对武帝恩重如山(恩宠)无限感激

  5、不能废远:因祖母命悬一线(垂危)无奈选择

  此段文意多转,语言委婉流畅,面面俱到,多方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指导背诵

  6、已表忠心,写到此处,李密是否可以松一口气,觉得应该可以在武帝面前政审过关,而将表文呈上了呢?

  虽表了忠心,但是口头说的好听,还需用行动来落实和证明,不能只给祖母行孝而不向皇帝尽忠。既然忠孝不能两全,从帝王角度来说,就应该只尽忠,没有忠,就不能保证孝。

  7、阅读第4段,自古忠孝不得两全,面对两难,李密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这个建议于李密、武帝各有何益处?

  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于李密:忠孝两全,解决千古难题

  于武帝:慰降臣、驭官吏,收民心、合人伦,感神灵、符天道,xx定、促一统,留美名、传千古。

  (两全其美、鱼与熊掌兼得,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虽为套语,但为何对帝王来说不可或缺?

  臣服,恐惧,帝王践踏其人格,羞辱其自尊,视臣民性命如蝼蚁,臣民就算在学识、才华、道德上远胜国君,却也不得已而丧失了独立人格,在精神上已被解除了反抗,以显示帝王之威严,满足其虚荣,稳固其统治。

  9、此番再次陈情,李密实现他所希望的目的没有呢?你若是武帝,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陈情表:了解到一片忠心,认识有十般益处,得意于万分感激,享受着无限怖惧。

  10、结合课文,以忠孝为内容为李密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蒙慈恩陈孝情愿乞终养

  下联:沐清化表忠心誓效奔驰

  横批:万世师表

  11、小结:

  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构思缜密,以忠孝为线索,逐层深入、脉络分明、思维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画》优秀教学设计07-14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02-10

《春》优秀教学设计02-18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08-11

春优秀教学设计05-23

《社戏》优秀教学设计12-27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11-03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11

《自己去吧》优秀教学设计03-28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