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2-24 09:51: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秋天里》是第三册复习二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内容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结合教材描写景物的三句话中含有“远处、近处”的实际,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规范。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绘画,丰富话源

  教学本课时,正值秋天。如果是城里的学校,组织一次郊游,乡村的学生则让学生留心周围的景物,让每一位学生用彩笔画两张画儿,分别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描绘下来。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创造物质基础。

  二、歌曲导入 ,启发说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教师引导:同学们,歌曲里的小朋友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个别汇报,小结:从“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中,我们可以找到春天,因为“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黄鹂”在春天里歌唱。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读一段话,看看从这段话中,能不能找到春天。媒体出示:“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孩了们在捡红叶。近处有葡萄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一组展开讨论:

  ①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春天?为什么?

  ②我们从中能够找到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相机板书“秋天里”。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以“秋天里”为题进行口语交际。就这个题目,我们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讨论,汇报,一小结,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秋天里的景色,比如,“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这是秋天才会有的景色。二是说秋天里人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捡红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这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通过上述环节,意在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并且说的时候能抓住秋天的特点。

  三、就近交流,借画学说

  1.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课前自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画中秋天的景色、要求:①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秋天的景色。②刚才所读的几个句子见了“远处”、“近处”显得有条理,大家说的时候,最好也能这样有条理。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景色和说法最好与前一对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秋天里人的.活动。要求:①说的必须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②说的活动要有人物、时间、地点。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上述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发生在秋天里的有趣的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里有趣的事。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学内容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五、教学设计

  1、恰当导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②也可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2、课题:山市

  3、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4、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自学课下注释。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②逐词逐句,通懂其义

  a.识记生字词a.分析理解词语

  {b.断清句层次{b.省略补出翻译

  c.朗读按标点c.精读分析理解

  d.难句村出来d.画批圈点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

  自主学习

   ①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②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③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5、探究想像

  学生讨论后可自讲:

  ①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②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6、拓展练习

   ①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7、信息反馈: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蚂蚁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用语言、文字、图画

  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蚂蚁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单的昆虫模型。

  2.意识到科学探究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时爱护小动物;愿意与他人合作,探讨昆虫的共同特征;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辨别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

  3.能说出蚂蚁的身体构造;知道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能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判定是否属于昆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利用昆虫的特征辨别常见的动物是否是昆虫。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每组:材料箱(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材料袋(牙签、塑料泡沫、刻刀、橡皮泥)。 教师准备:

  各种蚂蚁、放大镜、记录表;收集、整理与昆虫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资料卡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中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就有600多种。中国居室内常见的蚂蚁主要有以下三种:小黄家蚁,大头蚁,洛氏路舍蚁。

  1.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捕捉了几只小蚂蚁,你们都把它“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吗?你们是怎样去捕捉的? 2.学生交流捕捉蚂蚁的方法。

  3.让学生画一只心中的蚂蚁,将画的快的5名同学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师根据学生所画的蚂蚁总结出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脚有几只? 问题2:脚长在什么位置? 问题3:蚂蚁是否有触角? ??

  4.师引导:关于蚂蚁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蚂蚁的身体构造,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板书:蚂蚁)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制定观察方案。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箱(师提供的观察器材: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观察蚂蚁的方案。 2.汇报观察方案。

  (教师及时引导,在不能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蚂蚁会自由爬动,我们无法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观察方法。

  方案1:把蚂蚁关在一个更小的塑料瓶里,用放大镜观察。 方案2: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用放大镜观察。

  方案3:把蚂蚁放到昆虫观察盒里,用放大镜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

  方案4:让蚂蚁爬在羽毛或毛笔上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方案5:用胶水粘住蚂蚁的脚,拍照片观察。

  方案6:用卫生球画一个蚂蚁的活动范围,再进行观察。

  方案7:用大蒜画一个圈使它的活动范围缩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到处爬,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用什么办法观察蚂蚁的效果好、材料容易找而且还不会伤害小蚂蚁。) 3.学生分组观察,出示观察要求。

  在观察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要求:

  (1)蚂蚁太小不要拿着观察,我们要借助放大镜去观察。 (2)观察要仔细,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观察记录表。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蚂蚁。画图时先画蚂蚁身体的主要部分,然后再画出其他部分。

  (3)重点观察蚂蚁的身体的构造,数一数蚂蚁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叫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注意不要伤害蚂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

  多媒体,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先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醋)什么味儿的?(酸的)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什么味儿的?(甜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尝的)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呀、我们一起来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故事里讲的什么?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说得真好,那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抽8名学生接读,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要读流利,要读出感情,要读准字音),好,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

  2、刚才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能回答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葡萄的味道)那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我们先来听听狐狸是怎么说的?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让生从课文里找出狐狸说的话、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它吃不到就骗人,哦看来狐狸真狡猾。)

  4,刚才你们都说狐狸想吃葡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先让孩子们看图并找出句子读一读,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读了过后我们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骗人说是酸的,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松鼠,小兔,师板书)

  5、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请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3自然段(他们是听狐狸说的,他们相信了狐狸。)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太老实了,(师边说边板书:轻信,老实)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它们的心情,男女生分读2、3自然段。

  6、前边的三个小动物都说葡萄是酸的,有没有谁会说葡萄是甜的呢?(猴子)学生自读4~7自然段、读后你觉得小猴子怎样?(聪明)聪明在哪儿呢?(它尝了呀)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聪明 敢尝、)

  ⑴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来时的表现(课件出示第4段)并让学生找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师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多了一个“迫不及待”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⑵ 我们再来瞧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生找出句子读一读,并做做动作,然后师用课件出示: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分角色朗读4~7自然段、(师抽1人,让其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读后让学生评一评谁读得好。)

  7、当小兔子和松鼠吃着甜甜的葡萄时,他们头脑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请孩子们听听(出示课件播放第8自然段)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⑴ 议一议: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你能帮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然后抽生汇报。

  ⑵ 说一说: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抽生说说,从而引导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自己应该亲自尝试一下,不要轻意相信别人的话)。

  8、演一演: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老师读旁白,合作表演课本剧。

  9、读一读:很多孩子都想表演,下节课老师安排你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并评出最佳演员,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全文。

  (分四个大组,老师读叙述部分)

  四、迁移运用

  1、学生看图复述故事。

  2、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小猴子那样,遇到不了解的事物一定要亲自尝试一下,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狐狸图 小兔子和小松鼠图 猴子图

  狡 老 轻 聪 敢

  猾 实 信 明 尝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动脑筋想办法的乌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指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乌鸦的表情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的器具等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激趣导入,质疑

  1、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它既然这么聪明,谁愿意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声招呼?

  3、故意出错比较区分喝和渴字。

  (板书:乌鸦渴水。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4、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想办法将课文读通顺;还有时间就读第三遍。

  2、指明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朗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能超过他们?)

  师(实时提问)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乌鸦口渴找水喝水瓶子石头办法怎么办渐渐

  2、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找字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句

  1、理解到处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特别想喝水?他为什么口那么渴呢?

  2、表演、体会(怎么想、怎么说)

  3、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读。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句

  1、体会读。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此时的心情。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2、齐读

  (三)学习三、四句

  正当乌鸦准备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喝水时,这时发生了什么?

  1、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读出来的?(板书: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2、「出示课件(三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3、练习说话:既然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4、体会读。生再次当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喝不着水的心情

  5、指导朗读怎么办呢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学用笔标记下来。

  (四)学习六、七句

  1、学生帮乌鸦想办法。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2、读课文看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板书:放石子---喝着了)

  乌鸦把小石子________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______升高,乌鸦就喝喝着水了。

  3、结合动画理解一个一个。

  4、学生做实验并讲解理解渐渐。

  5、用渐渐说话。

  齐读课文。

  6、师范读,生评价总结

  7、学生感悟读这两句话。

  五、进入角色,演诵课文。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1、齐读全文

  2、配音乐做动作

  3、进入角色,结合动作背诵课文

  4、配头饰和服装表演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七、总结。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喝着了

  动脑筋

  想办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激情引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气球)我们做游戏时经常用到它,小小的气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还是一剂治病的良药呢!不信,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课题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

  2、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课文下面的大树叶。

  ②读不准的字音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桌。

  ③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用笔画出来。听清楚了吗?(开始读书吧)

  三、识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识字情况行吗?)

  1、认真读,争取把他们记在心里。

  2、在读这些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3、按照提醒再练习读一读。

  4、我们要举行男女生赛读,谁先读?

  5、谁能用科、始这两字多组几个词?

  6、这些字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呢?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呢?4人为一组把最巧妙的记忆方法介绍给伙伴。

  7、汇报记忆方法。

  8、谁愿意当小老师来考考大家?(手拿卡片)

  9、我把字宝宝放在儿歌里,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10、老师认为这几个句子难读,练习读一读。(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

  四、初读课文(小朋友的生字识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1、齐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科利亚看到气球前后的心情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谁愿意读)

  4、第二自然段:

  ①谁愿意读第二自然段?

  ②你认为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伤心、难过、孤独、寂寞)

  ③你试着读一读。

  ④谁还愿意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一读。

  5、第三自然段:

  ①点击出现画面。

  ②再点击出现闪动的气球。

  6、第四自然段:

  ①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呢?

  ②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科利亚,把科利亚换成第一人称“我”,读给同桌。

  ③指名读。

  7、第五自然段:(齐读)

  ①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科利亚为什么笑了?(展开讨论)

  ②小结: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科利亚也许为米沙的'这种创举而笑,也许对同学们特殊问候方式而笑,也许是忘却了病房里的孤独和寂寞而笑。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孤独、寂寞伴随着他,他的同学们用气球来问候,让他很受感动,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珍惜友情。

  六、指导书写:

  课文我们就学到这,现在让我们学写几个生字。

  周:里面的部分不能超过包围圈。

  病:上横要写短,左撇要长,伸展开。

  句子:

  1、气球开始一上一下地动了起来,科利亚猜出来了,准是米沙想的招儿。

  2、科利亚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3、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

  儿歌:

  病房有个科利亚,

  谁也不准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

  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

  你的同学有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

  祝你康复早回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又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说明文《松鼠》。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的任务。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屏幕出示生字词。

  ①指读。 ②齐读。

  2.字词都认识了,那么在课文中是否还能认识它。

  三、学习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

  ① 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爱、漂亮)

  ② 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家找一找,用波浪线划出来

  ③ 句子中写出了松鼠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相机板书:漂亮、可爱)

  ④ 文中一开头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谁能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叫什么句?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并认识总起句在全文的作用。)

  四、体会松鼠的漂亮、活动、撘窝三个特点及松鼠的其他习性。

  松鼠具有漂亮、活动、撘窝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的`哪些地方分别写出了它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最后自然段还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哪些其他习性?(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中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说明文特点的目的。)

  五、学习说明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从松鼠的外形、活动、撘窝等特征向我们介绍松鼠的。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这一切的呢?同桌交流讨论找出。

  ① 生划出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

  ② 教师归纳板出主要的说明方法:比喻、拟人。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方法。)

  六、与《鲸》一课作比较。

  ① 说明角度的比较;

  说明方法的比较;

  语言风格的比较。

  ② 归纳小结出本课的语言风格:《鲸》这篇运用了大量数字进行说明,文字表达上基本没有用上华丽的词语,语言风格上显得平实精练。今天,我们学习的《松鼠》这篇课文则运用了较多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说明,语言风格更显得生动传神,更具有文学色彩。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欢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① 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漂亮、活波、可爱的小松鼠,你们喜欢这只小松鼠吗?(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作者呢?

  ② 作者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除了喜爱小松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仔细观察小动物)

  ③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和小松鼠一样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想写出优美的文章,我们必须和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小动物和喜爱小动物。

  (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谈话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八、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动物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松鼠

  外形特点(美丽可爱)

  生活习性(活动、撘窝、吃食)

  《松鼠》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培养对事物特征的仔细观察。

  2、能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谁来说一下?)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你们看到它的图片,你认为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的话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过渡语: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下面开始读,看哪位同学学得认真,收获最大。

  2、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老师也觉得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现在教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2、学生汇报:

  主要包括:面孔、眼睛、毛、尾巴等几个方面。

  3、比较句子:

  刚才同学们都介绍得非常好,(出示课件)看看这段话,读一读,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4、指导朗诵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松鼠的美丽可爱,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丽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二、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学习的?谁来说一下?

  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了松鼠的可爱,还从其他方面进行了描写,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补充。

  三、学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分组介绍课文学习情况,要求按顺序说完整:

  ⑴第二段主要讲了小松鼠十分机灵:

  板书:

  活动①它们是十分警觉得,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②夏夜(活动时间)。

  ③它好象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⑵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板书:

  住①出示课文,学习有关顺序的先再然后练习说话。并利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②(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⑶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主要吃些什么?

  ①它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边介绍边模仿。)

  ②为什么说松鼠很机灵?

  ③冬天怎样觅食?

  四、总结归纳

  1、同学们学习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通读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全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今天我们从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了解了松鼠的美丽可爱,关于松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谁来说一下?

  五、拓展延伸

  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漂亮可爱松鼠活动

  生活习性:吃住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3-0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12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2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06-23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2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3篇07-2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5篇10-1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8-10

教学设计方案4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