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九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前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
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
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回顾、巩固本单元学过的2到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及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在地里忙着收获丰收的果实,苹果树上红彤彤的大苹果也在等着采摘,你愿意帮忙吗?(愿意)真好,咱们班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爱劳动的好孩子,只要你能算对苹果上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算这个得数要用到的口诀就可以把这些好吃的大红苹果采摘下来,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指名生回答。
二、 新课探讨
1、 出示课件(响起铃声)师: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动物们有序的
走出学校准备回家去,看它们多高兴啊!咱们今天就在动物学校的动物们放学回家路上的情境中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回家路上)
师:你能仔细有顺序的观察这幅“放学图”用简洁的语言把图中的数学信息描述出来吗?(指名两人说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2、 好多数学信息啊,那你能帮我算出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吗?
(能)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需要用到图中的`那个数学信息?(指名生回答)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生回答)【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后追问用那句口诀计算,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3、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其它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1、
指名一生回答2、同桌两人互相问答3、问答后请两名同学全班展示交流)
4、 师:大家都提了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有个问题也想请
你们帮我解决一下。在这幅图中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每组有两只猴子,6组一共有12只猴子;桥上每队有6只狐狸,两队一共有12只狐狸)
师:生活中有没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用算式2×6=12解决呢?
三、 练习巩固
1、 师:大家都学得好认真啊,咱们玩个跳格子游戏,休息下吧(课
件出示数线图)这个图你能看懂吗?你是怎么知道下一次要跳到数字几的?
第二个数线先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课件出示课本p41页练习题。
(1)请一名学生读题
(2)要求7辆索道车可以坐多少人其实就是求“7个2是多少” 2×7=14(人) 7×2=14(人) 2+2+2+2+2+2+2=14(人)
3、 生独立完成课本p41页第4题第一幅图后全班展示交流
4、 第三题拓展: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
的?
四、 小结:
本节课重点复习了2到5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在生活中细心感受,看看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如何解决,在家中跟爸爸妈妈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4 ×4=16(只)
答:一共有16只小猫。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这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两只小狮子,开始的时候,一只勤奋,一只懒惰,后来经过狮子妈妈的劝说,懒狮子也变勤奋了。故事告诉学生: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赖父母。学习课文时,应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悟边读,自然表达,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赖父母。
2、继续学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3、参加讨论。能够说一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想些什么。
二、课前准备
1、《狮子王》的动画片。
2、让学生搜集有关狮子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打开电视,出示画面。观察:这是什么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最好能说出公狮和母狮外形上的不同)
师:前不久,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两只小狮子》。
(二)、自读全文,引发兴趣
边读边找一找: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逐段学习,细细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你读出了什么?
2、大家再读,看有什么新发现?(结合图)
3、指导朗读,并进行评议。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自读后同桌交流:这只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
2、出示录像:狮子练功时会吃什么苦头呢?看后结合自己爬山、跑步、跳绳说一说;
3、观察图,懒狮子跟小树是怎么说的呢?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
4、指导分角色朗读(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读:懒狮子说的话让谁听到了?狮子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2、自学:狮子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不懂找出来画上问号;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四人一组讨论解决你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5、全班讨论解决小组里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第八自然段
1、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想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小组讨论;
2、齐读这段,懒狮子是怎么做的?
3、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小狮子呢?
(四)、分角色朗读,深化认识
这两只小狮子你比较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自选1:听写生字词语
自选2:与家长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自选3:搜集狮子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
附:板书设计
两只小狮子
刻苦
懒
滚
整天
扑
怕吃苦
嘶
不
练习
咬
凭父母
真正的狮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提供的材料,确定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文章。
2.感受老师耐心教育,或同学互相鼓励,或下决心学好功课的进取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围绕“纸团疑云”展开想象,想象纸团的内容和来历。
难点:指导学生确定中心思想并以此来选择作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个性化的想象。
教学准备
复习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说说确定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内容,确定习作中心思想,选择习作的思路。
2.感受老师耐心教育,或同学互相鼓励,或下决心学好功课的进取心。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习提供的续写材料。
(1)学生自学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六(2)班数学考试时,班主任夏老师发现了王力手中正捏着一个纸团,脸上升起不易觉察的疑云……
(2)文章没有写完,请同学们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继续写下去。
3.学习“习作提示”。
(1).学习怎样进行合理想象。
①提示中写了哪几种情况?(夏老师看到的是王力写得清清楚的正确答案;王力的考卷上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②根据夏老师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联系王力手中的`纸团,想象纸团上会有哪几种不同的写法,纸团又会由哪几种不同的渠道得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可以有下面几种情况:
A.夏老师看到的是王力写得清清楚楚的正确答案。这样就排除了王力考试作弊的情况。纸团可能是原先王力自己放在铅笔盒或衣兜里的,上面写着自勉的话,如“一定要冷静细心!”等。也可能是同学递给他的,上面写着勉励的话,或约他做件什么事。
B.夏老师看到王力的考卷上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这说明王力很多题目没有做出来,纸团可能是他自己考前准备的,也可能 是同学在考试时递给他的。
③教师再次点明习作要求。
(2)学习根据中心思想确定写作思路。
①学习“习作提示”第二部分的内容。
②从纸团的内容和来历的多种可能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来选取续写的材料。
(个人准备——指名汇报确定的中心、选取的材料——全班议论。)
③确定写作顺序,列出续写部分的提纲。
4.布置作业 。
列出续写部分的提纲,为下节课续写做准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基本完成这次习作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续写提纲完成情况。
(1)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习作提纲。
(2)学生评析,教师指点。
(3)修改提纲。
2.放手续写。
让学生根据要求和写作提纲续写文章。
3.组织交流。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学生各自修改初稿。
(3)同桌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4)参考同桌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4.誉抄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 题】:写意花卉(7-8)
【课 时】: 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会、感知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资料和学具,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写意花卉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学生用写意花卉技法表现自然花卉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
【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生宣纸性能的掌握及写意花卉的构图的了解。
【教 具】:PPT课件、笔、墨、纸、砚等演示用品。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思路:情景引入法,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个认识,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视频“荷花”…(独白:首先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我想问一下,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感受自然界中荷花的美)。
2.文化内涵:朗诵古诗《爱莲说》理解荷花的寓意:花中君子。对莲花的赞美也就是对品德高尚的人(君子)的赞美,借物抒情。
总结:正因为荷花形象美,寓意也美,所以我们有必要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表达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节课我们就以中国画的方式来表现荷花之美。
(二).讲授新课:
1.中国画基本知识
提问:同学们见过的中国画是什么样子呢?(讨论1分钟)
(1).中国画的分类(据表现方法):工笔;写意(中国画更注重人文内涵的表达,借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2)名家作品赏析:讲3幅
突出:以线造型,笔墨变化;构图、留白、疏密变化;(借物抒情;意境美;诗书画印相结合在演示过程中讲)后两幅一句带过。
《荷》 现代 李苦禅
(三).荷花演示(15分钟左右)
a.构图,步骤:1.荷叶(侧锋、泼墨法、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小叶(未绽放开的小叶子用侧锋);
b.荷花(色彩干净,笔尖到笔根色的'渐变)花蕾;
c.叶子的茎(中锋) 花的茎(中锋) 花蕾的茎(中锋)
d.等叶子快干时用中锋、浓墨勾叶脉(破墨法里的浓破淡,用浓墨去把淡墨破开),点茎上的小刺。
e.题字(根荷花相关的诗句,时间、作者名讳)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计划展示3个学生的作品
1、(本人)说一下这幅画有没有国画的感觉?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儿?
2、说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形象、墨色变化、前后虚实……优点、缺点)
3、这幅画那些地方体现了这节课学的用笔方法用墨方法?说一两句。
(五)小结,课后拓展(见幻灯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摘抄优美语句。
【教具】
1、多媒体教学:配乐朗诵磁带。
2、幻灯片投影字词: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一种能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大家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作者介绍
作者宗璞,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我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创作了大量的游说、散文,《西湖漫笔》、《紫藤瀑布》、《丁香节》、《水仙辞》等作品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3、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4、学生表情朗读,深入其境,准确把握内容。
5、设计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怀。
明确: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了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迷”、“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6、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的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 …… 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8、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条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竞寂寥得“东一穗,西一穗,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是花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紫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枯的心田:扶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后写的,理解这一段的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
9、设置思考题: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着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10、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酝酿好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11、仔细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读写景语句,让学生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
如“辉煌的谈紫色的”中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的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的怅惘的情绪。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12、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
四、布置作业
本文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课后写一篇练笔。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景───────────情
看花:花瀑 花穗 花朵
生命长河无止境
忆花:生死谜 手足情
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思花:不幸 无止境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录音带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微笑
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时间很短,留下美好回忆
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
巨大的作用
请别人用微笑表示宽厚
发出倡议永远微笑吧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2、检查课后生字、词语
特别提示形近字:逝与浙隆与窿顿与吨
(二)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似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的理解?
4、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三、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1、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2、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
3、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微笑
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时间很短,留下美好回忆
无论穷富,都需要微笑
巨大的作用
请别人用微笑表示宽厚
发出倡议永远微笑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 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
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 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①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⑵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⑴ 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⑵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设计方案10-3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4
教学设计方案(热)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0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通用】教学设计方案11-27
(精)教学设计方案09-1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8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