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6 13:32: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设计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控制发声罐的声音,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玩“发声罐”的游戏发出的声音,感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办法改变物体,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的材料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第二部分是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通过这项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某些场合,我们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为减少噪声而努力,要让学生知道:噪音可以使人烦躁不安,甚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掌握一些避免或者消除噪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材料组合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掌握一些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的方法,并能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想更多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2、经历对物体所发出的声音进行控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愿意科学地进行思考和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能说出噪音的危害,体验噪声带来的烦恼,愿意养成成控制噪声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准备

  易拉罐、塑料瓶其他瓶子或罐子、玻璃珠、铃铛、毛巾、黄豆、硬币、废报纸、各种减少噪声的标志和图片、学生实验用品一套。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制作发声罐

  1、(出示发声罐摇几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大家猜猜里面是什么? 像这样由一个罐和一个发声物组成的装置,在今天的研究中我们把它叫做发声罐。

  2、你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发声罐呢?要求:在发声罐内只准放一样物品。

  3、听了刚才同学们用不同材料所展示的发声,你发现什么?

  4、小结:不同的材料发出声音不同。

  猜测

  学生以小组为单自选材料、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的制作情况。

  把做的发声罐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从让学生尝试小实验出发,引出疑点,激发探究欲

  二、控制发声罐,认识噪音

  1、现在老师不限定材料,要设计一个比刚才更响的发声罐,你打算怎么做?

  2、心动不如手动,让我们来试试吧!

  3、哪一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声罐给大家介绍一下?

  4、通过制作这个发声罐,你知道影响发声罐声音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5、刚才同学们都制做了发声罐,你们觉得发声罐的声音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晃动发声罐,你有什么感觉?

  6、像这样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在我们周围有没有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噪音呢?

  7、你知道这些噪音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吗?

  8、读完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想吗?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资料“噪音污染的危害”。

  体会制作发声罐、分析发生罐的声音、体会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循序渐进,前一活动为后一活动打基础。

  三、控制发声罐,减小噪音

  1、 刚才大家制作的发声音罐发出的声音对于别人来说也是一种噪音,同样也影响了别人的工作和学习,那么你们能不能使发声罐的声音降下来吗?

  2、你是怎么使发声罐的声音降下来的呢?(控制了哪个因素?)

  3、小结:你们做得都很成功,而且用了填塞、包裹等多种办法,通过你们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教室已经安静了下来。

  4、我们知道了物体的声音是可以控制,那么我们说话的声音需不需要控制呢?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声音更响亮,什么情况下使声音变小呢?

  5、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小声说话?我们做哪些事情要小点声呢?

  6、人的声音可以控制,那我们周围的那些噪音又如何控制呢,比如交通工具的噪音,机器的轰鸣等,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噪音的危害,也采取了一些方法,你知道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吗?

  7、介绍:汽车消音器、隔间墙、禁止鸣笛标志等。

  四、拓展

  1、其实,说到控制声音,并不单纯是指把声音变大或变小,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还对声音的控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你知道吗?

  2、介绍:在歌剧院,就要控制声音的回响,让每一个座位上的听众都能很清晰地听到声音。坐在前排的听到的声音不能太刺耳,坐在后排的也不能听不清。那么,还有哪些特殊的环境对声音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去控制声音呢?如果你感兴趣,你们课下也去查一查,好吗?

  倾听老师讲解,观看图片资料

  课后活动。

  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附: 资料: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声像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和工业区里,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人就懂得了噪声使人感到不舒服,逐渐地人们还知道了强烈的噪声会损害人的身体,甚至引起死亡。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 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 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5、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 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6、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 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 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设计2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学科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声音》中的内容。

  二. 建议思考的问题

  1.怎样针对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

  2.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例描述

  将学生分成十个实验小组,前面摆放实验桌,桌子上有学生实验用的各种材质的瓶子,如:玻璃瓶子、塑料瓶子、纸瓶子、不锈钢瓶子等;各种填充物,如:豆子、钢钉、橡皮、棉花、笔帽等,本课教学着力点在于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和实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不仅与发声罐、罐里填充物的软硬有关,还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检查作业,进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做发声罐的作业,你们完成了吗?

  生:我们完成了。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发声罐是怎么做的?

  生:我用一个塑料罐子加上几个钉子做成的发声罐,我来给大家摇一摇。

  生:我用一个铁罐子,里面放了两粒豆子,做成了发声罐,我来给大家摇一摇。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业。那么,要想让发声罐发出声音需要具备几个因素呢?

  生:三个:罐、填充物、振动。

  师:板书。

  师:如果学生没有把振动说出来,老师引导:像老师这样把填充物装到了瓶子里,放在桌子上不动,能发出声音吗?

  生:不能。

  师:那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如何来控制呢?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点评: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发声罐。

  师:我们要想控制发生罐的声音,就应该能使发声罐发出更大或更小的声音。

  师:怎样做一个发出更大声音的发声罐。

  【自主实验,进行探究】

  师:你能做一个发出更大的声音的发声罐吗?

  生:学生想一想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点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

  师:请同学们亲自设计以下实验方法,然后自己动手做实验试一试。

  生: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填写实验报告。

  (点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生:分小组实验,然后讲一讲,让同学们听一听。自己组用什么实验方法改变的发声罐的声音就把这种实验方法写在报告单上。找出对比实验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合作,互换信息】

  师:这组同学改变的是实验条件中的哪一个因素呢?还有哪个小组改变的`也是这个因素呢?

  生: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看谁最注意倾听?他们的汇报好不好?

  生:他们小组同学之间的分工很明确;他们把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得很清楚。

  (点评:交流与汇报实验结果部分采取让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又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 知识创造财富。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汇报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填充物越多、越硬,声音就越大;罐子越硬,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

  师:制作一个发出更小声音的发声罐。

  师:你能做一个发出更小的声音的发声罐吗?

  生:做实验,填写报告单。

  生:讲一讲。

  生:用毛巾包住瓶子能阻隔声音的传播。(板书)

  师:这些就是决定发声罐声音大小的因素。(板书)

  【因势利导,品德教育】

  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声音是可以控制,那么我们说话的声音需不需要控制呢?请同学们来看一个短片。

  生:学生观看课件内容。

  师:谁能讲一讲,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大声喊,可能没觉得怎么样,但是可能已经对别人造成很大影响。

  生:一般情况下,人的耳朵能够承受的最大声音是120分贝,超过这个限度,人就会感到头疼、迷糊、恶心和减少寿命了。

  师:老师告诉大家,我们在低声耳语说话大约是30分贝,大声说话是60—70分贝,这还不是大声喊。那么,如果是大声喊,声音就更大了。这还只是一个人,如果象刚才放的短片那样,十几个人一起喊叫,那么声音就更大了。

  师:看来,我们说话的声音大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当时所处的环境而言。

  师:该大声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大声说话,该小声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小声说话。千万不要在需要我们小声说话的地方大声说话,不要扰民,以不吵到别人为准。这与我们的个人修养和所受的教育有关。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小声说话?

  生:我们要轻轻关门、扫除的时候轻轻挪动桌椅、上楼梯不要使劲跺脚、中午吃饭时不在教室里喊叫、课间不在走廊里大声说话、中午在食堂小声说话、……

  师: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校做起,从家庭做起,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变成环保小卫士。

  (点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很自然,贴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减少噪声而努力。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噪音让人们感到烦躁不安。那么,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噪音呢?

  生:电影院,食堂,商场等。

  师:这些声音我们都不愿意听,那么,发出这些声音的是怎样的人呢?

  生:他们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注意环保的人。

  师:严格要求自己来降低噪音。其实还有一些噪音,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设计了降低噪音的工具,为减少噪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生:同学们看书谈。

  师:汽车消音器的原理是我们刚才设计的减少噪音方法中的哪一条的应用?

  生:阻隔声音的传播。

  (点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深入挖掘,课外延伸】

  师:其实,说到控制声音,并不单纯是指把声音变大或变小,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还对声音的控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你知道吗?举例说明。

  生:比如,在歌剧院,就要控制声音的回响,让每一个座位上的听众都能很清晰地听到声音。坐在前排的听到的声音不能太刺耳,坐在后排的也不能听不清。 知识创造财富。

  师:那么,还有哪些特殊的环境对声音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去控制声音呢?如果你感兴趣,你们课下也去查一查,好吗?

  课后反思

  在《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一课的教学中,我从“检查学生制作发声罐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为设计思路,深刻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选取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验用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将难点、重点融于其中,让学生自己去在探究中学会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深刻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做了一个发声罐,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将学习的权利完全下放给学生,教师很好地体现了“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这一角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让他们人人参与,担负责任,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为他们创设了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由师—生到生—生进行评价,运用多种方法去激励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评析

  执教者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领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怎样控制物体发出声音大小的全过程。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体验探究的经历,他们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发现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教者通过《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一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科学,科学知识能使我们生活的更有质量。本节课更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05-0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8-25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8-2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02-1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7-28

《观察物体》教案04-05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4-20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04-20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