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28 19:20: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1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对其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本书第1章“认识生物”和第2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中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本课不仅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的继续,也是以后学习内容的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上好这节课更是重中之重。

  1、 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对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对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以及“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两个探究活动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虑到采取直观的视频影音以及直观教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关系,设计播放“草原生态系统”视频,由此引入对生态系统的学习。教师有序引导,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时,草原上生活的生物之间有联系吗?存在着什么联系?对于羊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环境因素都有哪些?生物与环境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在这种成就感的氛围里继续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食物链与食物网部分时,通过动画展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生物现象引出食物链,直观、新颖且富有趣味性。通过教师引导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进而带领学生深入对食物链的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检验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主动建构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部分。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关系。通过对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得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继而通过人为破坏生态系统的案例的分析,学生逐步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教学过程

  2.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草原生态系统”片段。直观的视频影音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2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教师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生物?

  (2)草原上生活的生物之间有联系吗?

  (3)存在着什么联系?

  (4)对于羊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环境因素都有哪些?

  (5)生物与环境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总结:在这片草原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对于羊来说,草、豹等是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等是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它们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片草原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通过上面的分析,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或什么是生态系统)。

  总结: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一片草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草原上生活的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生活的环境。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生态系统的具体例子吗?

  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与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实现自主建构。

  学生思考: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草等植物,羊、豹等动物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以外,还有其他成分吗?

  教师展示正在腐烂的苹果和树桩,并提问:苹果、树桩正在腐烂,是谁在起作用?

  教师总结:阳光、空气、水等为非生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学生思考: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植物——生产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品,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动物体内。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枯枝落叶以及动物的尸体和粪便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提问:在生态系统,

  (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具体实例,并引导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其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事物和事物间联系与统一的意识。

  2.3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动画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中有没有食物链?

  (1)蝉以什么为食?

  (2)黄雀又被什么生物所食?

  展示完整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鹰。

  教师问:这条食物链中,起始的生物是什么?

  “树”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什么?食物链中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什么?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哪里开始?

  教师总结:

  (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总是从生产者开始,以大型凶猛肉食类动物结束;

  (2)食物链由消费者和生产者构成,体现的吃与补吃的关系,食物链中的第一个消费者称为初级消费者,第二个消费者称为二级消费者,第三个消费者称为三级消费者……

  (3)“→”指向取食者。

  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的理解食物链。

  教师展示“观察与思考”中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要求学生用“→”将它们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问:(1)你们组连接了几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链之间有联系吗?

  (3)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总结: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通过观察与思考的活动,检验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与掌握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主动建构食物网。

  2.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师问:请写出“观察与思考”中生态系统中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思考: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1)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怎么变化?青蛙的数量怎么变化?

  (2)青蛙的数量增多,蛇的数量怎么变化?猫头鹰的数量怎么变化?

  (3)蛇的数量增多,青蛙的数量怎么变化?

  总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无限的,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会无限增多,也不会无限减少,而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师提问: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通过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与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人为干涉呢?有些人爱吃蛙肉,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教师质疑:

  (1)生态系统不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吗?这里不能调节吗?

  (2)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通过人为破坏生态系统案例的分析,学生逐步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5课堂回馈

  《识验》第四节“生态系统”。

  2.6课下作业

  假设自己是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是生产者,可以是消费者或是分解者,也可以是非生物部分,请用拟人的手法,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接着描述自己生活的一天。

  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回归自然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

  课程名称:

  生态系统的结构授课章节:第5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么是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种类。

  2.让学生学会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有哪些成分。

  3.通过对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越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导致能量浪费越严重。

  4.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内容,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对食物链食物网的认识,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如此重要。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种类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食物链食物网及营养级。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分类

  1、自然生态系统i海洋生态系统ii森林生态系统iii湿地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i城市生态系统ii农田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i外界环境ii生产者iii消费者iv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i食物链:营养级概念ii食物网概念

  习题、作业:

  1、下列生物哪个不是消费者。()a蛇c蚯蚓b猫d蛔虫

  2、一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b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c食物网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只猫的食物为40%米饭,60%鱼。(该鱼吃草长大的)试求这只猫长了1kg至少需要多少绿色植物?

  教学后记:

  (教学总结)本章内容比较零碎,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充分做好准备。这一节内容理解性比较强,课本只补过短短五页书,但联系方面非常广,既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又有系统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光考记忆是绝对不行的。首先应该指出本节的重点很难点;其次,举例说明,利用身边的环境很生物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记住;最后,让学生做些例题,在做题中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教学内容:

  (过程设计)

  1、引言的教学设计;结合复习群落的演替,指出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引出题目。

  2、指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黑板上板书;生态系统:由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3、提问学生,让学生来回答;动物园里饲养的各种动物,栽了各种植物,一个动物园里面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动植物能?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进行分析说明。

  4、举例子,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一个池塘里面的所用生物和非生物以及阳光就够成一个生态系统。等等,举两三个例出来。

  5、由例子点出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6、总结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共同点,指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组成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将不能被生物利用的能量转为能够让生物直接利用的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排泄物急尸体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流动,对植物的授粉和种子的播种也有作用。

  7、举例提问,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蚯蚓是消费者吗?蓝藻是分解者吗?为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分析说明。

  8、列出食物链上的营养级的图片给学生看,引出食物链和营养级;食物链(捕食链)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指出高中阶段的食物链是指食物链。

  9、提问,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想一想,是为什么?帮助学生解答:能量由上一营养级流到下一营养级一般只有10%——20%,如果超过五个营养级,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10、示出食物网的图片,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问学生从中看出什么?提示多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叉的动态情景,最后说出食物网,并在黑板上写出食物网的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11、提问,如果某一食物网只有一两条食物链,那么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导致什么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相关。

  12、总结全节内容,将大纲和重点难点再次提出,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11-25

10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11-20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穷人教学设计07-28

《争吵》教学设计07-30

《乡愁》教学设计10-20

《枣儿》教学设计10-20

《翠鸟》教学设计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