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9 14:25: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东》,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现冲突、战争频繁的中东,激发学生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课件辅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巩固。第二课时,从中东的气候入手,分析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以图片叙述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动画演示巴以的领土纷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第三课主要从分析伊拉克入手,通过分析伊拉克的历史,了解伊拉克灿烂的古文明──古巴比伦。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伊拉克战争,即锻练了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美伊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在美伊战争的视频播放中拉开序幕)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电影或是什么战争片,这是20xx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纪录片,美伊战争的硝烟至今仍未散尽。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同学读教材上中东战争年表(教师板书:中东 战火频仍 局势动荡)

  在电视的国际新闻中,差不多每天都有关于中东的报道,那么为什么这里战争与冲突不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主要讨论的中东问题。(课件)

  首先一起看一下中东在世界上的位置,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个大洲──被五个海所环绕,它们是:阿、红、地中、黑、里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盐水湖──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里海虽名为海而实际上为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还有就是著名的海湾,波斯湾。

  谁知道波斯湾为什么那么著名?

  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一起看世界石油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中东石油的分布最密集。

  这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储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它们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联酋。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

  我们从饼状图上可以看出,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4%。

  一起看,这是中东的国家,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是中东的五个主要产油国,它们分别是(指出),一起看沙特阿拉伯,它不仅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中东,它的国土面积最大。

  一起看,这是沙特的油田,这是巨大的输油管线,这是伊拉克的石油加工,这是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一起看中东的石油是如何向外输出的。这里有三条石油外运航线:

  航线一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三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和美国。

  航线一和航线二同样是运往西欧和美国,这两条航线有何差异?

  请同学们结合世界地图找出三条石油外运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填入课本53页的表中。

  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和沙特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中东地区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在学生讨论完成后,小结,针对教学重点难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后布置作业:完成P52页活动题预并预习。

说课稿 篇2

  一、活动教材: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大班幼儿正处于这个年龄范围。早期阅读是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求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对象征意义的联想。

  早期阅读活动诗歌:小熊过桥,从幼儿熟悉平凡的生活中,以小熊这一幽默憨厚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明快的节奏,展示出一定顺序的画面从而展现出小熊过桥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小熊不敢过桥的模样想谁呢?乌鸦和流水是怎样嘲笑小熊的?小熊最后能过桥吗?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学习下去。浅显的诗歌构思和富有情节形象的画面,都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这是一个通过小熊从不敢过桥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敢过桥,前后不同的心理活动对比,萌发幼儿坚强勇敢的个性。

  二、活动目标: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儿童阅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者还大声疾呼:“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今天的幼儿是新世纪的主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根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提出:“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提高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水平的要求,结合幼儿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积累了一定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但不能恰当的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所要表达故事的内容。缺乏节奏感和流畅性,对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观察不仔细,欠缺为故事创编动作的能力。所以我从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及意义。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遇见困难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知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鼓励帮助,而不是讥笑。

  3:能够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尝试为诗歌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研究报告指出:在儿童3-8岁期间,我们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

  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度。所以科学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是活动重点。理解和想象用比较适当的语句描绘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节的发展是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课件,与诗歌对应的图片,小熊乌鸦流水鲤鱼的粘贴图片。

  五、活动教法:

  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阅读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分析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本课我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直观展示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的基本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2:直观展示法:直观展示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活动重点服务。

  3:情感体验法: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课堂上,幼儿作为主导性主题的课堂地位,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运用多种感官系统,使学习在积极主动中进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六、活动学法:

  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重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怎样去学。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

  七、教学过程:

  1:导入:用小熊过桥的课件哑剧引入,请小朋友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依次来说一说,老师评价表扬。激发幼儿的兴趣后,老师把诗歌改编成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然后告诉小朋友:“小熊过完桥后,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做‘小熊过桥’,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引出课题后完整欣赏诗歌,提问:“你听到小熊都说了些什么?”这里多听几遍,然后将幼儿听到并说出的内容,老师拿出与之相对应的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2、新课学习:老师对应着黑板上的图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并提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谁来过桥了?”引出“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小熊是怎样过桥的?”引出“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在这里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改过桥的样子。也请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要求自己的要与其他幼儿表演的不一样。“这时乌鸦和流水是怎样嘲笑小熊的?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第一段学完后,让幼儿猜一猜“小熊到底能不能过桥呢?会发生什么事呢?他又是怎样过桥的?”老师朗读第二段提问:“小熊站在桥上怎样叫妈妈的?”引出“妈妈妈妈快来啊,快把小熊抱过桥”请幼儿上来表演并念出这时小熊胆小害怕的心情。“这时谁来帮助小熊的?鲤鱼是怎样帮助他的,鲤鱼说了什么?”引出“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高声叫‘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在鲤鱼的帮助下,小熊是怎样勇敢的过桥的?过桥后他的心情怎么样?鲤鱼又是怎么样的?“引出”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这里请幼儿上来表演鲤鱼的尾巴是怎样摇的。再请幼儿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帮助小熊过桥,还有那些好办法呢?

  3、巩固新课内容:跟随着黑板上的图画,鼓励幼儿跟随着老师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分组练习,表扬读的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加油。

  4、活动延伸:游戏,老师让幼儿慢慢朗读诗歌,在一张画有小溪的版面上逐一粘贴诗歌中出现的小动物,从而完成一幅情景画。示范后请其他幼儿上来做一做,贴一贴。

  5、教师小节:品德教育,让幼儿通过学习诗歌,懂得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并教育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和帮助别人,而不是讥笑他们。

  6、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后把这首诗歌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八:活动预测:

  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大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看听想说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使多数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从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威尼斯市民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它同水城威尼斯的关系。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通过对具体文字的分析了解小艇特点。

  这个环节抓住修辞手法的`作用达到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通过抓“操纵自如”等重点词句把握船夫驾驶技术好。

  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问题。第五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小艇一出动,整个城市都喧闹了起来,那么,夜里呢?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

  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

  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2)本篇课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并运用了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我为你骄傲》是鲁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承认,但内心十分内疚。后来,“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道歉信。宽容慈爱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我,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我”的美好品德——诚信。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没有豪言壮语,却深切感人。根据新课标要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培养优秀的品质及课后要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会认“攒、歉”等11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抓住关键词句、情感变化线索,体会课文内涵。

  3、情感目标:懂得诚信的重要,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知错能改,勇于承担的人;同时懂得宽容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我”情感的变化,理解老奶奶的话。

  教学难点

  了解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学会了许多自主学习生字的好方法。生字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难题。只是在书写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由于粗心而写错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易写错的字着重进行指导。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朗读水平的质也有了提高,能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能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但通过朗读感知文本的能力不太强,教师应作恰到好处的引导,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做到情知结合。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特制订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法、朗读体验法、读中感悟法)

  学法1、朗读感悟法。2、情景想象法。3、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

  本文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

  说流程

  一、直接导入,设疑激趣

  我准备一上课就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骄傲”。然后,让学生读课题。随即质疑:谁为谁骄傲?我为什么要为你骄傲?这些问题,从课题进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读文的热情,增强了读书活动的目的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时,提出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巡视,把听到的读错的字板书到黑板上。根据学生实际,“攒、歉”不太好认,因此板书:攒读一读,并进一步引导攒什么?谁攒钱?小男孩怎么攒的钱?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课文。

  “碎”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字,因此,可以板书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最后一笔竖不要出头太长。

  初读后检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奶奶为小男孩骄傲?

  学生可能会说诚实、知错就改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面板书的三个词语说就会说得更具体。

  三、研读课文,感悟“真情”

  本课我抓住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关键词句,精读课文。课文的重点就是小男孩打碎玻璃后的心理变化,因此再利用上面三个词语,引导:小男孩打碎玻璃以后,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小男孩心情的句子,在小组里交流。

  (这样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在品读字里行间的过程中搜集处理信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段落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后,班内汇报。学生首先汇报的可能是这一句:

  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此时,不否认学生画错了,而是这样引导:这是他打碎玻璃之前的心情,读一读,你体会到小男孩什么心情?你从哪儿看出很开心,很有趣呀!

  然后通过在重点词句下加点、老师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感悟小男孩的开心。

  接着采用老师讲故事的方法引读到学生汇报的第三自然段,这段重点描写了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一想到……就害怕……”我让学生想象:晚上,吃饭的时候想到了,很-----(害怕),写作业的时候想到了,很-----(害怕),就连晚上睡觉时想起来也(害怕)。

  害怕、担心什么?

  担心老奶奶知道后,可能会------

  (出示课件:担心老奶奶知道后,会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可能会告诉爸爸妈妈,可能会告诉老师等等。

  用同样的方法理解不自在,你觉得不自在的小男孩看见老奶奶微笑着跟他打招呼会怎么样?

  然后指导学生读出“害怕、担心、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男女声赛读,全班读。

  也可以教师学小男孩的样子读这段,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激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学生向学生挑战。小组向小组挑战。

  教师引导:小男孩害怕、担心、不自在,后来却------(出示句子: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细读4、5自然段。

  然后以“轻松”为切入口,以充满神秘的语言激发孩子对便条的兴趣:这张便条真的很神奇!它让担心、害怕的小男孩一阵轻松;让老奶奶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为他而骄傲。这张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呢?为了让学生能够把便条说得有条理,更具体,重点突出。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词语猜测便条上都会写些什么。小男孩送报纸攒钱是最关键的内容,如果学生说到了要表扬:对,也许就是这一点感动了老奶奶,这一定得写上。如果没有说到,点拨:孩子,你信封里的7美元怎么来的?快告诉老奶奶。学生在互相补充中就会把经过说详细。

  由于我们生活中很少用到便条,孩子们更没写过便条,为了减缓难度,我设计这样一个不完整的便条,用填补便条内容这样一个辅助手段让学生学习说便条。

  补充便条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读说结合的训练点,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也是对小男孩诚实、知错就改、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过失这些优秀品质的感悟、内化。同时也会领悟为什么老奶奶要写“我为你骄傲”。突破难点。

  便条写完后,让生自由读课文的6、7自然段。

  (1) (小组讨论)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2)汇报讨论的结果:你觉得老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领悟中心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结合自己说一说。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课内外结合,启发学生的思考,挖掘学生的心理体验,训练学生思维,在充分交流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五、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会观察字的每一部分的占格位置,因此,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画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让他们自己提出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前边已经对易错的“碎”、“傲”进行了笔顺指导,对于一些结构普通的字可让学生自己学写。

  说板书:

  22 我为你骄傲

  开心→害怕、担心→不自在→轻松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我是抓住小男孩的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进行板书,它对本课起到复述的作用,同时为学生说便条内容做好了铺垫。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是在学完酸碱盐的教材内容之后,我设计的一节专题实验课,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其中氢氧化钠的性质是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碳酸钠的性质是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物质检验与除杂又是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知识。为什么要设计成一节专题实验课,因为一直以来,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知识都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不易突破的难点,考察的知识多,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教师平日教学也较偏重理论讲解,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复习上述已学知识之外,通过专题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参与形象的动态实验过程进而突破本课题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应用零散知识解决强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探究,参与到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处理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试剂的选择和选择的原因。

  (2),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使组内每个学生服从组长安排,分担不同的操作任务,合乎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正不足,养成善于反思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

  (3),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增强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及除杂所需的试剂并能能设计具体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难点:选择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针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不易突破的难点应用时,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一定的分组实验时分工合作的经验。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法:

  1. 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尽量让生生参与,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配以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小组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我们常会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出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你看到这样的图片,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想一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说课稿

  图1

  【展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氢氧化钠长久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了。

  老师: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写出它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追问】有关这幅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有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问题。

  问题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3、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老师:下来我们依次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大家认为检验氢氧化钠变没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有则变质。

  老师:好的,那么大家现在已经将检验氢氧化钠有无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了,非常棒!那么怎么检验碳酸钠的有无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组内尽可能多的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用表格画出。老师要求组长做好分工,必须有同学对讨论结果作出记录和讨论完的展示。

  【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处理,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看,适当引导。

  【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说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了让更多小组参与展示,可以邀请一个小组长只说一种方法及对应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先邀请学生做以评价,教师补充。

  收集学生找到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1,根据碳酸盐和稀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O32-+2H+===H2O+CO2 ↑,可以采用取样加稀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检验碳酸钠的有无。方案如下:

  表1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2,根据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钙钡离子的碱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碳酸钡CO32-+Ca2+==CaCO3↓,CO32-+Ba2+==BaCO3↓,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具体方案如下:

  表2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Ca(OH)2或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3,根据CO32-+Ca2+==CaCO3↓,CO32-+Ba2+==BaCO3↓也可用取样加含钙钡离子的盐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具体方案如下:

  表3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分组实验】同学们分组根据讨论出的方案依次实验,(强调组长做好分工,尽可能多的使组员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展示】

  老师:既然大家的结论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完全变质呢?

  探究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教师: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运用问题转化法,分析可知

  完全变质

  Na2CO3

  部分变质

  Na2CO3 NaOH

  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氢氧化钠或氢氧根离子的有无,有氢氧化钠就是部分变质。

  【学生评价】

  【老师评价】给予肯定跟鼓励

  老师:那么怎么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取样 加酚酞溶液?

  学生: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溶液,会使酚酞变成红色,如果酚酞加入,溶液变红,则证明有氢氧化钠;无变色,则没有氢氧化钠。

  【学生评价】学生1,同意上面学生的看法(继续邀请学生评价)。

  学生2:不能用酚酞检验,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老师评价】设计实验需尽量考虑周全。

  老师:既然不能用指示剂去检验氢氧化钠,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学生:根据氢氧根离子与Cu2+能产生蓝色沉淀,可用含Cu2+的盐溶液加入,观察有无蓝色沉淀生成。

  【学生评价】Cu2也能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评价,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碳酸铜确实是沉淀)

  老师:我们找的方法都不行不通,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了呢?

  学生:一定有办法。

  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你们想想,究竟是谁干扰了我们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碳酸钠。

  老师:既然碳酸钠干扰了氢氧化钠的检验,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它?

  学生:除去。

  【分组讨论】可以怎么除去碳酸钠却又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呢?

  【展示】讨论结果。用含钙钡的盐溶液,不能用稀酸和含钙钡的碱溶液。并说明原因。

  【分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以表格形式表达。

  【学生展示】

  表4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2 再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产生蓝色沉淀等)

  部分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完全变质

  【分组实验】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展示】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拓展】万事相通,如果在生活中,你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除了绕道走,还要勇于清理影响进步的各种阻碍。

  探究三,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杂质的。

  老师: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学生:如果完全变质就当碳酸钠溶液使用,如果部分变质就除去里面的碳酸钠,当氢氧化钠溶液使用。

  【分组讨论】部分变质时的除杂方法,设计具体方案。

  老师:选用了什么试剂(含钙钡的碱溶液),为什么不用其他试剂(稀酸或含钙钡的盐溶液)。

  表5

  操作方法

  对应反应原理

  向溶液中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过滤,装瓶。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Ba(OH)2==2NaOH+BaCO3↓

  【分组实验】强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小结】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1,整理实验报告;

  2,画出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思维导图。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优点:对于图片的分析,创设了真实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具体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高,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端正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不足:课前对于离子检验及复分解反应中不共存的离子对,让学生多加复习,可一定程度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