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09 17:31: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目标: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教法与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等方法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一开始就把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配上小鸟在天上飞的动画和小鸟叽叽喳喳美妙动听的叫声.由师提问,在动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小鸟和少先队员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低年级以识字为重难点。教学中应抓实抓好识字记字的环节,多形式识字记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强调重点字音,组织交流识字记字方法,为学生打好阅读写作基础.因此课上我设计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在认识生字时,通过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棱”在“扑棱棱”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在读词语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出示词语,并对学生说,看,生字宝宝带着它们的朋友坐着云彩来了,只要你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和你成为好朋友的.这样的识字环节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字经验,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记住这些汉字的,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2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题目是《问银河》。这是一首散文诗,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引发的许多瑰奇想象,提出了一连串富有意趣的问题,反映了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听、说、读、写学会本课生字。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说教法

  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问银河》:依据本课课文篇幅较短,课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以杨再隋教授在《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的“语文本体现”和”学生主体观”为指导,想办法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同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过程做到动静有节,疏密有致,训练有序。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课特征,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一学、画一画、议一议,以自主与合作学习结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说学法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本课内容语言流畅,童趣性强,琅琅上口,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进入诗的意境。因而本文采取读与说结合的学法,让学生读出对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心理。另外,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得说中理解,说中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等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朗读中,要善于抓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每段都问了两个问题;每段开头都是“银河呀,在你……”,每个问题几乎都是“有……吗?”这种表达方式上的相似,是语言富有韵律,便于朗读和背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已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积累知识的习惯,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与拓展。

  说过程

  我准备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下面我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问银河》这一课。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看着看着,那原本挂在天上的银河似乎就变成了家乡的小河、变成了奔腾的长江,小朋友不禁向它提出了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问一问银河,好吗?

  2、板书课题,读题

  3、复习生字词的读音

  二、细读课文

  1、自读自悟课文,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了小河、长江的?

  2、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自读体会。

  3、学习第一自然段

  A、画一画课文内容(画出清澈的河水、小鱼、小草)

  理解“清澈”:为什么我们能那么清澈地看见河里的小鱼、水草呀?想象小河里还有什么,自己会在清澈的小河里干些什么?

  B、银河里真的有清澈的河水,有小鱼、水草和戏水的小朋友吗?银河里究竟有些什么他知道吗?指导朗读,(展现银河的群星晶亮透明宛如清澈的河水,读出小朋友好奇、疑问的语气)

  4、学习第二自然段

  A、画一画课文内容(画出客轮、伸着大鼻子的货船)

  B、你见过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那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么

  说?

  理解“航标灯”:为了引导航舶航行而设置在岸上或水上夜间发光的标志

  C、银河里有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指导朗读。(读出银河的宽广,小朋友的'好奇)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你们见过斜拉桥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相机画一画斜拉桥,了解斜拉桥是用斜缆将桥面主梁吊在塔架上的桥梁)

  B、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C、你会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导朗读。(读出银河的雄伟壮观,读出小朋友的美好想象和好奇、疑问)

  6、学习第四自然段

  A、介绍葛洲坝并出示图片

  B、银河上会有拦河大坝吗?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银河中星星的繁多宛如奔腾的江河,读出小朋友的好奇、疑问)

  7、小朋友的问题问完了吗?

  指导读“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强调“好多好多”,读出小朋友对银河的好奇及探索银河奥秘的兴趣)

  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

  1、仰望银河,小朋友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们也有问题要问银河吗?跟同桌说一说。

  2、你能向课文中的小朋友那样问问银河吗?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你们提的问题真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解答;有些问题,不用说你们,连老师还得想一想,查一查呢?这些答案在哪呢?老师悄悄地告诉你们,答案就在书中,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去查找答案。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些了解,但不多。要让学生通过本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老师作了以下设计: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让学生感悟木兰的尊老爱幼、为国为家。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看图、范读、思考、朗读、感悟。在理解了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及插图可得出,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他们都不同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想说明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设置一个场景,家人们是怎样阻止的,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特点的语言,这样,一场劝阻的口语交际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劝阻时,(木兰回答):妈妈,我从小练功习武,身体强壮,在不怕他们。您就放心吧!

  父亲劝阻时,(木兰回答)父亲,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您一定会健康常寿,我去替您从军,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弟弟劝阻说,(木兰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顾父亲、母亲,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了思维能力。

  2、抓住表示动作的重点词感受木兰的威武形象。

  抽象的字符是很难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形象,在教学中,老师凭借多媒体播放可视、可听的`形象画面,带给学生视听感官上的冲击,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3、结合插图、角色想象,体会人们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仍以课文插图引路,结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会对木兰说什么?”(将士:怎么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个女的?我们竟然没发现!)体会人们的惊讶和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本课的不足

  这节的紧凑度还不够,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些,不要让学生讲得太多了,应该在读中悟。还有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木兰是个女子,她要不要去从军呢?”学生回答的范围太广了,而且会乱,就没办法把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讲到位。以后还学会再适当的加快些节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葡萄沟》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1课,属于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这里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更是惹人喜爱,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课文最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热情洋溢的句子作为概括性的结语结束全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不仅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更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了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孩子已经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上课注意力还很难完全集中,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孩子在读、说、思中提升自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本单元的主题————爱祖国,爱家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能与能力:认识并会写本课份、坡、客等8个字个生字,理解“茂密、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增强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读课文中那些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正确认识。

  五、说学法教法

  1、阅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最直接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示范读、学生领读、齐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领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走进葡萄沟

  兴趣是的老师,在上课之初,我将采用问题导入法,问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在孩子们畅所欲言后,老师巧妙过渡: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看你通过看图片能不能猜出这是哪里?是哪个民族?(多媒体出示)板书课题,指导“葡萄”的读音,再写沟字,指导区分葡萄和葡萄沟的不同。

  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走进葡萄沟,看看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习字:学习字词,感受葡萄沟

  1、学习:份、坡、梯、客、收、城、市、利。字的读法、写法(包括笔顺)以及组词造句和运用。

  2、认识:沟、产、梨、种、搭、棚、淡、够、好、收、城、市、留、钉、利、分、味。等字。

  3、区分:多音字

  好地方干活分开钉子

  好客葡萄干水分钉着

  (三)学文:细读课文,欣赏葡萄沟。

  学生在读准了生字字音后,就扫清了读文的障碍,此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交流则水到渠成。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不仅是对葡萄沟的赞美,更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从这句话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读、思、悟、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与文本进行融合,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安排学生浏览课文,找到这篇课文的点睛之笔。对孩子来说,这非常容易。

  此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读、划、思、交流,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此时,顺学而导,引领孩子依次走进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并用“因为......,所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作为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彰显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无非就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领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哪个月份有什么水果成熟呀?

  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吐鲁番葡萄沟瓜果的种类繁多。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葡萄沟以葡萄而闻名,那这里的葡萄种在哪里,长得怎么样呢?请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

  在这段的学习中,我把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积累词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但同时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孩子读的水平和层次。特别是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学生理解“茂密”“凉棚”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这个句子的鉴赏中,我采用了朗读、品味、换词的方法引导孩子体会葡萄的多、美,着重体会葡萄的颜色多样。接着出示图片,让孩子用学到的语言描述图片上的葡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做到了学以致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要有疑问老师才能解惑。在本段的学习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质疑上。读了这一段,你对哪些内容不不懂,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能解决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老师帮助。实际上,学生不了解的就是“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阴房、样子像碉堡”这些距离我们表较远的事物,我采用了多媒体播放制作葡萄干的过程以及图示的方法帮助孩子解除困惑。

  体会连词“有的……有的……”所表达的“多”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简要分析这就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总结:迁移延伸,走出葡萄沟。

  葡萄沟多么美丽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回家以后把葡萄沟的美景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在多而在精,我设计的板书不仅概括的课文内容而且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阵阵海涛,构成了多么、欢乐、祥和的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2、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抓住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识字方法,生生互动,在交流探究中学会生字,力求识用结合。

  (3)构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用自然贴切、生动、有趣的评价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以高涨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

  (4)能正确处理课内外的关系,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庆的气氛。情感目标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与学法。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我采用情境感染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读是很好的实践活动。因此我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生字,交流学法,读懂这首诗,达到入境入情。同时我还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图片,很好地体现了课内外的联系,树立了大语文观,达到了学科间的融洽。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的一半。开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开国大典和建国55年来,人们用各种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的录象。让学生感受祖国人民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在本课要求认的字的处理上我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

  1、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读出喜悦的心情,再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欢、庆两个字。

  2、然后让学生带着要求初读课文,把读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适时提醒“乐”是多音字。

  4、当剩下生字的时候,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再把自己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去感受、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汲取营养。

  1、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同桌认为他读得好,就竖起顶呱呱表扬他。

  2、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汇报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懂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四)展示交流。

  教材资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搜集有关欢庆的图片,并配上一句话或一首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选几幅进行展示。从中较好地为学生创设了探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升华情感。

  1、学生带着自豪、骄傲的语气读最后一句——十三亿孩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2、学生配乐读文,并共同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3、最后学生齐唱《歌唱祖国》,再次感受这欢乐的场面,在歌声中走出课堂。(做到了由情贯穿始终,在浓浓的情感熏陶中学习语文知识,升华各自的情感。)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本,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笋芽儿》,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热爱春天热爱自然为主题。这篇童话故事则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笋芽儿克服寒冷、石块挡路等种种困难,趁着大好春光,破土而出的过程。

  二、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点鲜明,贴近儿童生活,特别适合诵读。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要求,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并通过活动中读、表演中说、想象中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笋芽破土而出的过程,感受笋芽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了解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

  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

  难点: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出土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法

  1、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2、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思想教育。

  五、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就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猜一猜好不好?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谜底:笋)接着,你见过竹笋吗?(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随机板书课题(笋芽儿)提醒课题的读法,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笋芽的喜爱读题,读出笋芽儿的可爱。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动画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2、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互相正音。最后,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组之间,进行趣味识字比赛(好的,教师及时表扬,)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1、学生自读。

  2、带问题读。

  "在笋芽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帮助了它?"学生读后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

  3、有感情地朗读。以描写春雨姑娘的自然段为例:我用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进行体验朗读,同时老师及时做好必要的指导和示范。"孩子们,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别吓着梦中的笋芽。来,咱们一起轻轻地呼唤笋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快醒醒,春天来了。"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引导,我想孩子们就会入情入境,读出春雨姑娘的"轻柔"来。这样进行了一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按照这一种方法自己进行以下各段的朗读练习。

  4、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5、回归整体,感悟主题。

  在读完全文后我出示了以下填空练习

  (1)、此时笋芽又给你了怎样的感觉?再用()的笋芽说一说。

  (2)、笋芽儿钻出地面,是因为有------、------、--------的帮助,更是因为笋芽有--------------精神。

  (四)、小练笔

  课后让同学们走出教室 ,走向田野看看笋芽儿看到的明亮美丽世界是什么样的 ?写下来

  (主要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

  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称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新入选的教材,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称赞》一课,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获得成功快乐的故事。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阅读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上课,我就创设情景,兴致勃勃地说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可爱,有些小朋友的大眼睛是很善于发现问题的,表达能力很好,也有些小朋友充满活力,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其实,老师很佩服你们呢!”再发现部分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调动学生的激情,进入到称赞的氛围中,从而解读课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巩固识字,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同时也再一次认生字。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把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的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语,以多种形式去认读。而作为读好了的`奖励,引出课文故事中的主人公——刺猬和小獾。这时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同时是课文的重点句子,进行初步的了解。如,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让学生用称赞的话语去称赞同伴。接着从句子过渡到课文了。请10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0个段落,其他的的学生就要进行思考,这也是本篇课文的主问题:课文中谁称赞了谁?是怎么称赞的?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把这个问题理解透彻了,深刻了,就理解了整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抓重点语句从称赞的语句入手。即: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这两句称赞的话中,我主要抓住第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展开,这是一句平淡如水的话,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是这句平淡如水的称赞带给小獾的帮助,我引导学生读文找“这样的称赞对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学生立马就能找到“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同时也从句子中明白了称赞让小獾有了自信,让小獾凭着这份自信,最终学会了做椅子。为什么就这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就能让小獾充满自信呢?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先前的小獾到底怎么了呢?这里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泄气”一词,可是同样是这三个粗糙的小板凳,小獾看到了泄气,然而在小刺猬眼里却看到了不同,当时小刺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在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中就能马上找出小刺猬看到的是“一个比一个好”。让学生感受到小刺猬是“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看出做的粗糙,但是做的很认真”,感受到小獾付出劳动后取得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并不是盲目的奉承,而是真心实意的,一是一,二是二,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真正称赞别人,才能真心称赞别人。这样,文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当学生明白了这些后,再请他们来朗读称赞的语句,相信就能做到水到渠成,真心诚意了。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又如“学了《称赞》,让我们也学着小刺猬和小獾,来试着称赞咱们身边的同学,家人吧!”最后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夸夸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用粗线条理解课文,深化主题。

  《称赞》这一文本,带给了学生许多许多,同时也给我们老师一些启迪,平时对学生也不要太吝啬称赞,当学生获得成功或取得进步时,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或许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称赞,是有神奇魅力的!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分享这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七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课前口语训练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孔子说过:疑,思之始,学之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

  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齐读课文,感知大概

  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精读品味,议中悟理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开篇的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这篇阅读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课文内容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把学生的自我阅读,并在读中得到自身真实体验贯穿本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情境导入课文。首先我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的小片段,然后我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把马良的那支神笔借来了,还把它带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瞧!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相关联的问题质疑以及生动活泼的情境运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换位体验 激发情感

  如在学习《假如》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小树冻得发抖这种情境,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轻地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 在我叙述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身子也随小树颤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表演“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学生在表演当中,不知不觉地有效复习了“叹息”、“缩”这些新字词。通过换位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此时,已扣动了学生的“情弦”,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

  3、朗读课文 感悟内容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语文课上的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李镇西老师说永远不要放松语文的读。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的情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朗读指导上的教学行为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因此整堂课下来,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4、联系自身 激发情感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在本堂课中的教学,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如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5、升华感知 扩展延伸

  儿童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显示,第一学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采取有效途径提供感性材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中的理解效果。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我把现今的环境污染,世界的贫困、饥饿、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状况通过视频播放,并配上淡淡忧愁的音乐,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时我问到:“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身笔,你会画什么呢?”学生们都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愿望当中。

  课上到这里,差不多接近尾声,这时我说到:“回去之后,你们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还有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下节课带过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你那美好的心愿”

  六、说板书设计

  由于整篇课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因此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设计,整洁明了。另外我的板书又富有童趣。我先在黑板上挂一支“神笔”,再在两旁板书。富有童趣的神笔,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感悟生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特别是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3.讲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介绍天安门及周围建筑。

  4.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程

  第一课时我分成三大板块,包括预习反馈、研读课文、写字指导。

  预习反馈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字词,一个是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一板块中,我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字词教学我的目标定位是以检查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每个字都教。一开始就是让学生直接读出词语并非拼读,我以学生的起点为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认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音、形、义上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新词,教给学生碰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先拆词再综合起来理解是个不错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对于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把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他们只会零碎的讲出一部分,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先是让他们自由地说一说,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再是帮帮他们,在老师的提示下整体感知课文,逐步形成整体概念。而今天的课堂上也确实反映出学生在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有难度,我想如果我能在让他们同桌互相说一说的过程中,到学生中去了解一下,指导几个,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交流的过程也会更顺。

  课堂的第二个板块研读课文,在这一板块,我力求体现“品读感悟,关注表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语文课堂发展方向是三得:得意、得言、得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感受北京的美丽,天安门的雄伟,这是得其意;

  抓语言特色(是让学生发现构词特点:红墙、黄瓦,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字是表示颜色,第二个字是表示一样事物,这样的词语非常有意思,而且学生还会说出很多这样的词语来,他们会感受到汉字的趣味,从而产生学习、积累的兴趣。其实在这个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现象是有别于一年级学到的,就是“又庄严,又美丽”和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出现的“又宽又长”,同样是又什么又什么,但中间加了个逗号就有区别了。那因为考虑到这段中已经放了一个语言知识点,最后决定这个还是放到第二课时碰到“又宽又长”再去比较教学。),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那是得其言;

  得法:第一个是句式训练:“什么是什么,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发现两种表达形式的区别,老师进行小结: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中间用逗号,省去第二句的事物名称,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以后小朋友碰到这样的句式就会很清楚地分两步走,第一步:标点,第二步:省略一个事物,方法的习得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第二个是写作顺序的渗透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典型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段落,结构严谨,虽然还不是二年级要掌握的。但教材出现了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渗透一点。通过我的第一问,学生知道这里介绍了三个地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又不难发现原来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的,怪不得我能准确地摆出它们各自的位置。这样的理解层次小朋友肯定很难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达到,课堂上他们在我的引导下体会、感受,这就是质的提升。

  第三板块是写字指导。二年级的学生每一课要求会写的字基本都在10个,每课按两课时上的话,我这堂课至少要解决一半。通过钻研教材,我设定第一课时的写字目标为6个(图、国、优、坛、阴、城),很明显这6个字分两类:一是全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先里面后封口,二是左右结构,写得时候要左窄右宽,同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笔画在田格里的位置,写好字。而教师两种类型的字各示范一个较难的,其他的字因为二年级小朋友也有一定的写字基础了,所以让孩子自己观察写,当然教师在巡视的时候若发现问题就可以再强调。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的目的都不仅仅只是为了教会孩子理解这一篇课文,而是教给学生方法,从课堂走向课外,让语文课显示语文味。

  我一直很崇尚沈大安老师倡导的常规模式下自然状态的真实课堂,就像我们徐老师所倡导的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追寻高效课堂,扎扎实实教语文,也一直努力着,不过,上课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留下了许多的缺憾,不过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制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就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读感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不多,课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课时分配时把写字教学都放在第二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是利用什么方法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后,崔峦曾说过:"书一定要在课上读顺、读好。读得不充分的课,看不出读书有长进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字一定要认得,一定要写好。电脑不能代替书写,写字指导要加强示范。要重视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标对此是重视的,但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揣摩、理解,要与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练习,要与单项的字、词、句的测试区别开来。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通过富有童趣的音乐和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一个"有关列宁和蜜蜂的故事"设计了悬念,在课题的设计方面,我将蜜蜂做成了图片,吸引低年级学生的眼球,并将"引"字进行田字格指导书写,通过写字指导的示范,进一步加强写的练习。并让学生在书上跟写。

  二、在自主识字环节,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难度不大,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先是由学生自行领读,然后,让他们说说哪些字需要注意。从而解决了生字的问题,对于进一步的写字训练则放到第二课时。然后进行初步的读课文。

  三、进入到了课文的具体学习,我加强了对于字词的理解与课文朗读的指导。比如:在理解"附近"时,我就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说说你身边哪些同学在你的附近,哪些同学在你的旁边,哪些同学在离你比较远的地方。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附近"是指,离自己不太远的地方。从而为了后面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作了铺垫。

  再比如:在理解"果然"这个词时,我采取了使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进行理解,通过,重音放置的位置不同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把讲课的主要力量放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上。他是怎么找到的?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来,然后让学生找句子体会,通过读句子体会,学生还只能找到: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得到验证,这三个方面。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扮演列宁,说说你作为列宁,一边走一边观察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在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挥想象。在利用课件辅助,从而再导出: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到验证。当课讲到这里时,学生已经对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可以来完成课后练习:画出寻找养蜂人路线图。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个练习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我将不作重点说明。

  对于不太重要的第四自然段,我则采取做动作理解"惊讶"一词,然后,分角色朗读,这了做一个过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就可以导出蜜蜂真的是列宁的向导吗?其实这是作为全文回馈用的。体会出,并不是蜜蜂真的做了向导,而是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得来的结果。

  最后,让学生来谈谈学习的收获,将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明确点出,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四、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设计了一个开拓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去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具有认路的本领。

  五、在板书的设计上我一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图画,一部分是由我来总结的内容。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板书设计:

  26.路

  注意发现列宁---蜜蜂---养蜂人

  仔细观察

  分析思考小山---花丛---园子-小房子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3

  各们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8课《雷雨》。本课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篇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到学生的头脑中。

  三、【说过程】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分三步进行《雷雨》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通过猜谜语,引出雨,再通过对雨的了解,引出雷雨,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关于雷雨你知道些什么?(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马上进行第二步的教学。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我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画出来,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在低年段语文中认字写字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识字训练。我先出示要认的四个字,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再把生字带入到词语中,让学生更好的识记。还重点讲解了“垂“字的写法。

  其次在学生识记完生字新词后我再请三位学生读。这次读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在读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听和思考的任务,让他们思考,朗读的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我觉得读要体现层次性和目的性,扎扎实实地读好每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朗读感悟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

  自由读1-3自然段: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那种紧张气氛--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也赶来凑热闹。

  这种气氛真的很难言传。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用得很妙。但我估计小孩子从这个压字感觉不到闷热。我想还是得让他们进入到情景中去(所以在这里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景象)。这时教师同时用语言去营造这种情景,渲染这种气氛。“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样向你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夏天的午后,天气非常炎热,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越压越低,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这时我要求同位互相读。互相说。小组比赛读,进一步品读文本。了解雷雨前的景象。我就这样突破了教学难点。在体会风大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角色换位,当一当小树。有经历,才有感受。没经历,就去创造经历吧。我这样鼓励孩子们后。再让孩子们分角色演。进一步感受雷雨前的这种景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品读这个环节,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为了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相机出示“压,乱,垂,虹”这几个要认的汉字,检验学生是否养成随文识字的好习惯,在最后几分钟安排了写一写指导,描红静心书写”垂”字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还在激情引趣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让学生能主动愉快学习,让学生学会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爱好语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葡萄沟》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

  1、葡萄沟盛产水果:

  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

  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

  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4、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

  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和重视情感的熏陶”。具此并结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况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教学,并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知能目标:

  运用学法迁移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2、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并读出感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五、说学情、教法、学法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来读,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组织讨论交流、相机诱导、以读代讲、开放课堂,课外延伸等教法,学法是采用自主学习体验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新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有这样的教法、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品读、感悟和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六、学习程序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葡萄沟玩一玩好不好?),以去葡萄沟玩一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借助教室里挂上成熟葡萄的环

  境布置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让学生好象进入了葡萄沟世界,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用课题“葡萄沟”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语言训练与说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环节二:自主学习体验,合作交流探究。

  1、根据学生的说话,相机幻灯出示研究专题。出示幻灯内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读课文,并思考:

  a、你认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你是从那些词语、句子体会出来的?请你选择体会最深或喜欢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

  b、像这些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你喜欢怎样读懂的,请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巧妙?”

  在这个研读专题中,不仅有研究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过程提示。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2、展开研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主要环节,作如下安排:

  ①自学自研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为后一步小组讨论的质量、有效度打下基础。

  ②自由组合小组,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应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环节三:反馈学习成果,相互辩论诱导。

  我始终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学习成果。读是个性行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会跟着学生的跳跃性思维随时调整引导思路,并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课时目标,还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全班交流研读专题a时,采用相互补充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来感悟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研读专题b时,相机诱导回顾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方法,并且也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根据集体的反馈信息适时板书。(板书附后)这样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表达能力。

  环节四:拓展创新,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趁热打铁,设计开放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提高了兴趣,锻炼了能力。(选一个完成)

  1、现在我们到葡萄沟游玩一一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写下来,画下来,唱下来,让所有的老师、同学看看我们班的风采,为我们班争光?你准备怎么办呢?写作不错的,可以写一段话夸夸葡萄沟,做做广告,也可以写封信给维吾尔族老乡;画画不错的,可以画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错的,可以自己写写歌词,来唱一唱,陈老师帮你录下来;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行。

  2、给维吾尔族老乡写写信,写游记,想当当小导游的,可以写写,你准备怎样介绍葡萄沟。

  七、附板书设计

  葡萄沟

  盛产水果:品种多

  好地方

  景色美丽:

  时间

  夏季:茂密的枝叶像凉棚

  秋季: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老乡热情好客:吃个够

  葡萄干有名: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

  根据学习内容我指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的五个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

  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

  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图片)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

  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在这一环节(图片)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图片。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习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图片,找出相应的文言文。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也是对内容理解的检验。轻松的突破了重点。

  4、角色扮演了解寓意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入种田人内心,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得翅膀。并通过采访的形式,表达自己(也就是种田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通过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劳与不劳的不同结果。再通过学生扮演邻居、朋友等对种田人劝导,并在设定好聚光灯的白板上写下自己对种田人的忠告。当取消聚光灯,学生惊奇的发现自己写下的就是寓意。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自然轻松氛围中的突破难点。

  5、展示输出指导言行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背故事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我并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导他们说出自己了解的道理,和在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这样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

  课后,我有以下的反思:

  1、通过白板现场演示,帮助学生同伴互助,在互动中生成新知。

  2、交互式白板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全员全过程认真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让教学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03-30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14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1-09

有关二年级语文说课稿05-15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说课稿08-22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08-09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02-16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4篇02-03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识字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