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4-07 20:22: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五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 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 °、150 °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1.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教科书第81、82页的内容。

  2.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内容,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对原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用选拔配音员的情景导入新课,力求让学生把枯燥的计算学的兴趣盎然!。

  3.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较低,而且,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学生在试商方法的掌握会上存在一些困难.

  4.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确定商的一般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5.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和正确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商的位置的确定。

  6.为了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具,此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小棒和方格纸作为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来说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上述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了以下三点

  (一)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是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此外,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本环节,我首先要对学生说:同学

  们,你们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请看(播放)。 播放动画片的同时,我会说:怎么没有声音呢?你们能给这个动画片配音吗?那老师就要进行一个小小的面试,看哪些同学能当上这个动画片的配音员。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起到了课未始,趣已生的效果。这时,我再出示条件,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良好习惯。这时,学生的学习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次。

  1、.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在这个层次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点研讨、反馈练习来体会试商的方法和除法算式的意义,把探索的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时,我要对学生说:为了尽快选出动画片的配音员,这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达到目的?当学生说出是第一个问题时,我就让每位学生自己解答“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的问题,并且提示学生:可以联系旧知、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我发现学生能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我要及时给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之后,我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这样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之后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改变自己认知上的单一性。这时,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接下来,我会告诉学生,本题的计算还可以用竖式表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笔算除法,并且板书课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本题中来。学生列竖式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掌握学生的竖式写法和学生知

  识迁移的水平。我发现学生能正确列示时,就及时给予鼓励,并请他将自己的算式进行板书。接着,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商不为0时,余数怎么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在集体研讨时,将竖式与学生的口算过程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3必须写在各位上的道理。这时,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在订正时重点检查商的位置。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就更加彻底了。

  2.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本层次的教学中,我首先要对学生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决心。

  这个层次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重点研讨、算式对比、回归生活来达到教学目的。我会对学生说:如果要求当配音员的同学增加到了140人,每天还只是面试30人,要多少天才能面试完呢?你能列出竖式来计算一下吗?这样设计,是放手让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进行迁移。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对于书写正确的学生,我首先要给予鼓励,并让他板书自己的算式。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讨:说说自己是如何试商的?并解释商写在个位上的理由。我还要根据教材上的示意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这样设计,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位置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利用直观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规律。接下来,引导学生对两个除法算式进行对比,找出两个算式的异同,并且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当前两位不够除时,应该怎么办?用来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用几天才能面试完?使学生明白:需要5天才能面试完,因为余下的20人,大约还需要一天。这样的设计,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

  3.看书质疑,解答疑问。爱因斯塔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由此来了解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决。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三个环节:内化应用,形成能力。

  为了让学生增长智力,形成技能,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一下几组练习题。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课,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为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本节课掌握了多少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自己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四、说教学随想

  最后,我来说说教学随想.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积极讨论,而教师,只在关键处恰到好处的引导和艺术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才会闪现出思维的火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圆形物体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圆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这些经验上来进一步认识圆的有关特征,让学生深切体会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后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半径和直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圆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

  难点:初步认识圆的有关概念。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理解半径;用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学习半径、直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动眼看一看等方式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等知识。通过自学的方式去学习圆的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点亮双眼,看自行车车轮

  我出示了生活中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车轮形状,学生们都知道是圆形,又出示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问这样的自行车你们见过吗?学生们会说没有,紧接着我就提出疑问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形呢?圆形车轮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知识。带着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圆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静做细观,共探圆的奥秘

  1、认识圆的边:观察圆形,看看它的边是由什么样的线围成的?由此得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心:移动车轮、转动车轮,让学生观察车轴在车轮中的位置有没有改变,通过实物迁移,用一个点表示车轴,从而去认识固定的点即定点在圆中叫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3、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同桌讨论,在图中找出与圆心距离为3厘米、2厘米、4厘米的点,能找多少个,并观察分别在圆的哪个位置,从而认识点在圆上、圆内、圆外三种位置关系。

  4、认识半径:通过点在圆上这个知识认识到圆上所有点与圆心所连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接着介绍这样的线段就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接着小组去讨论怎么理解半径,并通过一道练习加深对半径的理解。

  5、认识直径:出示一个圆及圆中的6条线段,让学生观察6条线段中哪条最特别,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特别之处经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再介绍这样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再让学生说说如何理解直径并在圆中试着画一画直径,看看还能画出多少条,并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圆中有无数条直径,长度都相等。

  6、认识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预习回答问题来知道圆的对称轴及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说明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并给学生一张圆纸片,动手操作来解决如何确定它的圆心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静思默观、自学新知、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知识,既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齐心协力,一起练习

  本环节通过判断和选择两种题型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四)巧思妙想,畅游数学天地

  首先,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接着让学生们猜

  谜语,轻松一下: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个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个水果)猜出后,我们再猜一猜羊吃草的范围最大能吃出什么图形?在猜谜中感受到圆在生活的存在。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圆的,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圆,最后出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一切平面图形中,圆形是最美的,学生感受圆的魅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根据物体的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图形。

  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法与学法:

  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2、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结合生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六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卡通动物导入新课;第二部分在现实情境中,独立探索规律;第三部分通过不同的习题和方法,使学生对解决这类习题的方法得到提升;第四部分是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五部分是总结评价,延伸规律,欣赏介绍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规律。第六部分是游戏,拓展学生思维。

  1、创设情境,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串珠活动,先串绿色,再串黄、蓝、红色的珠子,并按顺序又出示了一组,让学生猜接下来我会串什么颜色?其实这时学生已经体会到我是按一定的顺序串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很快地能猜出我接下来要串的颜色。然后指出,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找规律。使学生先初步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利用串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出示了2组后,学生脑海中已经建立了有规律排列的表象,因此学生都能猜对,进一步感知物体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从而把这样的感知运用于例题图中,让学生找出规律。]

  出示了例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场景中有些什么,初步感受彩灯、彩旗、盆花这些物体,观察这些物体的摆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对这些物体的观察中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正因为这些物体摆放整齐有规律,才会这么赏心悦目,使学生体会数学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在这里,我原先让只学生说一说他们摆放的规律是什么,但我觉得应该在课件中演示出来这样的规律,于是我加上了一些圈来表示,达成统一的认识。]

  2、自主探究,理解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多媒体出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理解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生想出了多种办法,有的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画出是蓝花。这些方法都能解答这一题。但重点我讨论了学生提出的计算的方法。用19÷3=6(组)……1(盆)。根据这个算式,先让学生具体地说一说19、3、6和余数1各表示什么。学生很清晰地进行了表达:一共有19盆花,以一盆蓝花、一盆黄花、一盆红花为一组,共分成了6组还多一盆。我紧着提问,根据这个算式你又是怎样判断出是蓝花呢,把学生的重心引到余数上。体会到第19盆花就是第7组的第1盆,因为每组的花都是相同的,所以只要看每组的第一盆是什么颜色就可以了。[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还利用课件用圈表示出这19盆花,每3盆为一组,分成了6组,让学生一看就知道剩下的一盆是第7组的第一盆。]

  [在探究盆花的摆放规律时,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创新意识。通过充分的交流,展示了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并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地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3、独立尝试,选择方法

  接下来我让学生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探索解决彩灯的第1个问题。在交流中,学生有的还是用了画图的方法,有的用了计算的方法,随即我提问,为什么不用推想的办法呢?从而让学生理解推想的方法只适用于两个物体为一组的规律排列。于是排除了都用推想这个办法的简便性。接着问学生那第20盏是什么颜色的灯呢?这回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用画图的'办法非常麻烦,于是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到用计算的方法上来,体会到计算的简便。其中求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算式中没有余数,这里就要让学生重点理解说一说没有余数表示了什么,让学生总体地了解有余数时及没有余数时的判断方法。[在这里,本来课件中显示出来的是用不同颜色的圈代替彩灯体现它的规律,现在我觉得直接在这个图上表示出来更清晰,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小题着重是让学生判断体会出用算式计算的简便。接着我就直接提出要求让学生用算式计算彩旗的题目,让学生做完后观察这几个算式,发现得数的规律,当得数是几时就是每组中第几面旗的颜色。在这里我也觉得在彩旗的图上用圈把它呈现的规律体现出来比较明显。因为这里我发现有少数学生还是以为这是两面旗为一组的,这样比较清晰。

  接下来我通过三题的排列规律出示定义:像上面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接着我让学生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出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全课中,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规律都是周期性规律,在碰到这样的规律时可用计算来解决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规律,体会它的美及在生活中运用,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兴趣很高,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认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数”86页至87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认识。同时这一节的内容为学生继续学习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以及亿以上数的认识作了铺垫。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

  二、说教学目标:

  1、凭借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三、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整万数相对较大,不便以具体形象的实物进行操作,加上学生已经较多的认数经验,所以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借助于直观教具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且结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目,让学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让学生对大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新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新课导入时,用课件出示同学们的家乡——明光市的有关数据,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有意义的数据,既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在学生感受了这些大数后,通过这样的提问:“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万、十九亿、三千二百七十,这些数中哪些是你学过的,哪些你没有学过。那么你没有学过的这些数是多少呢?怎么写呢?”

  学起于思,通过这样设疑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便来引入第二环节的教学“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学生对于相邻数位间的进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计数器一万一万地数,从一万数到十万,理解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从十万数到一百万,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理解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一个逐步形成过程,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了解整万数的含义,学习写数、读数。

  在拨数的基础上,我再趁胜追击,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例题中的三个数,并让学生充分地说说你能很快拨出这些数的方法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多少万就是多少个万,因此需要在万级上拨出多少。再让学生拨好后对照计数器写一写,读一读,并交流读、写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到,写数时只要在万级上写上多少,而个级上全部是用0补足。

  接着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通过计数器上的数与所写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巩固写法、读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学生已经有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的经验,可以让学生直接结合计数器,自己探索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老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们习惯采用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让学生说说: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此时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读一读,然后将每组中的.两个数进行比较,感悟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类似,只要在万级数的后面读出“万”字。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数学教学要善于走出“书本数学”,回归“生活数学”之中。整万数究竟有多大,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也较难理解,通过读写生活中的大数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初步体会到了整万数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园的占地面积,从而去感受天安门广场和颐和园实际占地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再次出示课前收集有关大数目的信息,请学生来读一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交流情况作出及时评价。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万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的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说说你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足,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14

有关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09-08

【精品】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09-16

【推荐】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09-17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六篇09-17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锦七篇10-02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九篇09-30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九篇10-09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