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17 09:45: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品味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

  ②学习课文中朴实的语言及表达语言的生动性。

  ③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而确定的.至于教学难点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的,是学生经过复习还存有疑问和理解还比较困难的地方.根据这些我确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②教学难点: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㈠ 教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节课突出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听说读的训练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最能突出说的训练集中体现在学生自由发言、自主探究的环节中。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找资料实践,了解课文.

  3讨论法—几个同学组成一组讨论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4点拨法—通过老师提问时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同学们积极动脑学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因此, 我多采用小组讨论和点拨等方法.

  ㈡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所以我决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㈢ 说学法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1﹑我采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思维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提倡“笔记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把文章中优美的句子都记录下来.

  四﹑说教学过程(说教序)

  1﹑导入新课

  采用提问的方法问同学们知道不知道镭是怎么发现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吗?再讲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之后与大家打开书共同学习课文。

  2﹑检查预习

  3﹑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大声朗读课文。

  4﹑讨论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②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

  5、说板书

  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

  工作态度 环境需求 理想信念

  (集中目标 树立信心 坚忍不拔 ) (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探讨真理 不求财富沉醉科学)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寂寞的月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寂寞的月亮》是一篇散文,主要通过写月亮在外人眼中的寂寞和自身的不屑于寂寞,来表达了月亮无私奉献、心静如水的高尚品格。而欲扬先抑、描写生动、语言细腻、充满诗情则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思路清晰、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多种诵读方式相结合,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和笔法的细腻;

  品味重点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月亮心静如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根据本文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习本文思路清晰、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确定为: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和笔法的细腻;品味重点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激学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勾画圈点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等等。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一)赏月

  1、导入新课:

  我准备采用欣赏图片、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让学生谈谈:从这张圆月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引出“寂寞的月亮”。

  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文中月亮的寂寞的最初感悟。

  2、讲授新课:

  (二)品月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设计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与学生分段落完成本文的朗读工作。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月亮的寂寞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

  这也符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师生交流,适时穿插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教师适时板书。

  期间可适时插入如下问题:

  ①文中说:“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自己的。”请以学过的诗词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在作者看来,月亮是寂寞的,可是月亮自己是这样想的吗?

  【不屑于】

  (4)为什么月亮对自己的寂寞是“不屑”的呢?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选择的理由。可适时穿插有关对语言细腻、生动特点的赏析。

  (5)师生交流,适时板书。

  (6)由此可见,作者对月亮的感情是怎样的?

  【赞颂】

  (7)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开篇还要一再突出表现她的寂寞?而不直接赞美呢?

  【欲扬先抑】

  (8)想一想: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文章采用了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幽径悲剧》】

  (9)纵观全篇,面对这样的月亮,文中“我们”的情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用文中词语来概括。写出这些变化有什么用意?

  【埋怨、指责——自私——仰望、等待、盼望、呼唤。

  突出月亮的寂寞与不屑于寂寞,衬托月亮的高尚品格。】

  (10)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既然月亮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这也是作者所知道的,为什么作者还要以“寂寞的月亮”为题?呢?

  (11)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板书。

  【拟人、直观、形象,衬托突出月亮无私奉献、心静如水的高尚品格。】

  (1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

  内容上:运用比喻,进一步赞美月亮的高尚品格,深化主旨。】

  (13)学生结合板书,自主完成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概括。

  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三)懂月

  1、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抄写一首能表现月亮无私奉献或心静如水高尚品格的诗词,并在下面写一段自己的感悟,加深对本文内容、思想的感受。

  五、说板书设计

  距离遥远

  寂 时间漫长

  寞 死气沉沉 欲扬先抑

  不 不被理解

  屑 的

  于 无私奉献 拟人衬托

  月 大度高尚

  亮 纯洁无瑕

  心静如水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由“房屋的起源”、“会走的房子”“各具特色的住房”三部分组成。房屋的起源从一段文字导入,配合文字内容,出现了一组房屋变化过程的图片,旨在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人类住房的变迁和发展。“会走的房子”教材没有直接出现蒙古包,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猜想,还要求学生设计会走的房子。结合会走的房子,教材出现了江浙一代沿水而建的房子。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居,它们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2、提高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则采用展示图片、情景体验等直观教学法 。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我旅游时拍摄的一些房子的照片引入课题。接着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展示调查自己住房的变化的结果。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 互动探究 学习新知

  1.探究房屋的起源

  在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12页,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第三小题。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从而了解到人类住房的变迁和发展阶段:山洞——茅草房——土坯房——砖瓦房——今天的楼房。

  2、认识会“走”的房子

  首先引导学生看图中这位小朋友的服饰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他们住的是什么房子,展开想象把它画下来。接着老师用课件播放牧民游牧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为什么那里的人们要住蒙古包这种会 “走”的房子呢?从而让学生明白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需要随着水草经常迁移。蒙古包携带方便,拆散了用马车拉着就可以到处跑了,找到新的地方只要一

  组装就可以成为新的家。最后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第13页的插图,让学生明白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学生了解了蒙古包的特点后再把学生带到江南地带去认识另一种可以走的房子——船。对于生活在上饶的学生很难体会江南水乡的风景,这时候老师制作打开江南水乡美景的课件。当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老师可以用招聘小导游为由激发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美好的回忆——周庄的民谣》。从而让学生掌握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所以船就成了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也是一种会“走”的房子。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会走的房子,最后让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蒙古包相似的还有哪些会“走”的房子。这也就是合作探究中的第二个问题。同时老师根据同学的汇报用课件展示帐篷和毡房等等一些会“走“的房子。

  最后对现代的房车略作讲解。

  3、体验四合院的生活。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四合院历史悠久,结构独特,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开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等特点。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现在的住房有什么特点?和四合院相比,你更喜欢哪种住房?也就是合作探究的第一题。

  4、窑洞知多少

  窑洞的基本特点教材第17页介绍的很清楚,学生通过预习就能明白。可是由于地域相差甚远,学生对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很难理解,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可以收集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再请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说说红薯窖的样子及体验,帮助其他同学理解窑洞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原因。

  5、简要了解湘西的吊脚楼、客家的土楼、壮族的竹楼等特色建筑。 6、为房子找家: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房子的多种多样是因为地形的不同、气候多样等自然环境创建各自需要。

  拓展:小小设计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你们也是一位位充满智慧与才能的中国人,请每个小组合作设计一套未来的'理想住房。设计完之后上台展示,并加以介绍。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最新颖、合理。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收获:因为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需要,所以人们建成的住房多种多样,这正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2、小小设计师: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要求按照导学案中的提示设计一种可以可以预防地震会“走”的房子。并且说说它的用途。 最后评价设计,进行小结,结束本课。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多种多样的住房

  房屋的发展史: 山洞——草棚——土房——瓦房——高楼大厦。

  会“走”的房子: 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帐篷,哈萨克族的毡房 江南水乡——船

  房车

  传统住房:北京四合院

  风格迥异的特色住房:窑洞 土楼 竹楼 吊脚楼

  这种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本节课教学重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解读

  我所选的课题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第二单元的《根和茎》。从整体上讲,本单元属于生命科学系列,在整个教学序列上,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引领学生从短期观察逐步向有耐心有恒心的中长期观察进步;观察方法是从粗略、整体到细致入微、从不分类到分类概括、从外到内的阶段;三年级的实验是有指导的实验学习起步阶段。

  从内容上讲,教材脉络很清晰:根的形态(观察)→根的作用(实验);茎的形态(分类)→茎的作用(实验)。

  2、 教学目标(三维)

  知识目标:

  根:掌握“直根”“须根”两个概念;知道根的作用;通过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知道不同形态的茎并进行分类,并用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能力目标:

  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3、教学重点: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4、教学难点:

  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5、课前准备:

  观察材料(一):根据时令选择一些直根类植物如萝卜、菠菜等,须根类植物如、葱、蒜等。

  观察材料(二):实在找不到实物的,用电子媒体代替。

  实验材料(三):准备水、水杯、红墨水、小刀、一株完整的植物 。

  二、 说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来学习,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实物获得新知。

  2、用实物构建有结构的材料,实物的丰满度、真实性是电子课件无法取代的,要尽可能的选择实物材料。

  3、教师在宏观上把控整个教学体系,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内容方法指导。

  4、教师从细节上要把握学生前概念水平,思维方式,鼓励与指点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三、 说教学过程

  (一)研究根的形态与功能:

  1、领取各种根,给他们分类并说明理由。

  三年级最主要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材料的典型性、多样性是保证观察及分类顺序进行的前提,从教学细节上说,材料要在明确要求后再发放,否则学生的耳朵就不听指挥了。从学生的反馈上来讲,学生会提到富含营养的,很少营养的,胖的,细的,直的,“须须头”的等各种发散性分类法,只要有理由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看了这么多根,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根有什么作用?根为什么长得各不相同等问题。在观察活动后我会问:“你有什么问题”而不直接抛出“根有什么作用”。

  3、 交流不同的'根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偏重点,并以实验证明根的吸水性。教材以一句话概括根的所有作用,从现实观察中得出的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丰满度、对学生思维张力的锻炼效果是不同凡响的。

  而在根的吸水性实验中,防止水分蒸发是难点,学生还未接触过“蒸发”这一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用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必要的时候可以演示加说明。

  (二) 研究茎的形态与作用

  观察以下茎(没找到实物的用电子媒体代替):牵牛花(缠绕茎)、菜豆(缠绕茎)、玉米(直立茎)、杉树(直立茎)、竹子(直立茎)、西瓜、红薯(匍匐茎)、仙人球(球茎),爬山虎(攀缘茎)。交流这些不同的茎,并给它们命名。

  2、 你认为茎有什么作用呢?设计一个实验。

  良好的教学要始终让学生冲在前方,感受困难、突破障碍,困难与障碍始终是促进发思维活跃的重要情境。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购物有学问”选自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主题单元。消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商业场所是重要的公共场所。四年级的学生,有必要走进社会,了解消费这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并体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的能力。怎样购买实惠的商品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技能。现在的孩子一般来说,生活经验比较贫乏,生活上不够独立,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及策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商场、调查价格等活动,发现价格的秘密。

  2、学习掌握购买到实惠商品的方法。

  3、初步明白合理消费的意义,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教学环节

  “去商场看看”“探究价格的秘密”“怎样购买实惠商品”“我们去购物”。

  教学过程

  一“去商场看看”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调查,看看(点击)附近有哪些商场,这些商场的相同物品的价格是否相同?填写调查记录表。

  上课一开始,便让学生自由谈一谈调查的情况,谈话激趣,:“老师也去各种商场走访了一下,不知和大家看到的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大家发现了什么?”然后观看录像(点击)。

  这段录像体现了商品价格变化的情况,包含三方面内容:不同地点水果、蔬菜的价格有变化;相同地点不同品牌的书包价格不同;不同季节童鞋、毛衣的价格有变化。通过声音的提示,画面的`捕捉,引导学生从商场的名称、商品的价格进行观察。通过录像让学生感知商品的价格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唤醒生活记忆,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二、“探究价格的秘密”

  看完录像后,引导学生“探究价格的秘密”:(点击)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思考:(点击)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其他价格变化的情况吗?

  两个问题让学生不同层次感知商品的价格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既而分组讨论:(点击)商品的价格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小组汇报交流时,顺势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寻找价格变化的秘密(课件任意点击出示补充图片资料。):

  1、商品的价格在不同的地点会发生变化

  出示奥特曼玩具在超市、地摊上、小百货的不同价格,桔子在农村和城市的价格。引发思考:(点击)相同的商品在什么地点购买更便宜?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发现批发市场的商品价位更低,商品在产地的价格比商场出售的价格低。

  2、商品的价格在不同的时间或季节会发生变化

  点击出示上海青在清晨和晚上价格对比图,西瓜在夏季和冬季价格对照图。学生发现不太新鲜的食品,顺应季节生产特点的水果、蔬菜价位相对较低。

  3、同种商品不同品牌,价格也会不同

  点击出示纯牛奶,火腿肠,酱油等不同品牌价格对比图。学生发现品牌不同,价格也会有差异。

  谈了价格发生变化的三种情况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思考:

  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被发现?

  老师视学生回答的情况补充有关打折商品的图片资料,如牛奶快

  到期,商场开展促销活动等打折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大多商品打折的情况跟时间、地点的变化有关系。

  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价格变化的情况时,分类补充出示一些相关图片,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了从多方面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力。

  了解了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价格变化的秘密,思考:(点击)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变化?

  学生针对价格变化的相应情况,分组讨论,研究,归纳总结价格变化的原因,做好记录,并交流汇报。了解了价格变化现象,再探讨价格变化的原因,让学生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促使学生在现在和将来的购物中更加主动,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三、“怎样购买实惠商品”

  在学生对价格的秘密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点击)“怎样购买实惠商品?”的思考。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交流讨论,学生们会产生一些如“在批发市场购买、买换季打折的商品、不买名牌”等答案,积累了一部分购物知识。

  然后观看四段录像:

  录像一:一女士在超市买打折的电器,说:“过日子讲究实惠。我只买打折的,不买贵的。”(只买打折的,不买贵的)

  录像二:两个女郎一起购物,一人说:“去金都逛逛吧。”另一位摇摇头,直奔专卖店,说:“我只买名牌。便宜没好货。”(便宜没好货)

  录像三:一老师在文具店买本子,零售价1.5元/个,问老板:“批发100

  个多少钱一个?”(成批购买便宜)

  录像四:家庭主妇走访了几家便利店,说:“我买东西要多看几家店,哪里便宜就在哪里买。”(多看几家店)

  将学生分成四个合作组,利用已有的购物物知识和经验分组讨论

  一个场景:(点击)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她说得对吗?为什么?

  通过对四段典型生活录像的评议,让学生懂得“买打折商品(但要注意是否真的需要)”“不盲目追求名牌”“成批购进”“货比三家”都是购买实惠商品的好方法,为学生怎样购买实惠商品提供有效的行为导向。

  接下来随机调查:想购买实惠商品,我们还可以怎样做?

  学生各抒己见,师总结出示(点击)“购物秘笈”,其中省略号部分根据学生的补充随机填充内容。这样,既总结补充了学生的发言,又为购物提供了行动指南。

  四、“我们去购物”

  最后,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点击)利用“购物秘笈”购买一件简单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购买相同物品的同学之间比一比谁买的最实惠,谁将获得“聪明的购物者”荣誉称号,并介绍购物经验。课堂源于生活,也将回归生活。这一拓展延伸,让学生将课堂所学所得最终转化为生活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价格变化的秘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怎样购买、到哪里购买实惠的商品有了一定的意识和策略,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我想,这堂课的目标也就圆了。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由一幅自选商场的插图,一些商品的名称,还有一篇关于自选商场的短文组成。插图展示的是商场的一角;词语介绍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商品;短文介绍了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相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巾、牙”两个生字。根据本课识字量大,所以识字两个(商、场)在课题,两个字(东、西)出现在短文,其余基本集中在表示商品名称的词语中,这样的特点而确立的。

  (3)知道在自选商场购物很方便。

  教学重点:1、通过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2、学会书写“巾、牙”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我认为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识十四个生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某些识字量较少的学生。写字时,要把“巾、牙”两个生字写正确、写匀称、写漂亮也比较困难。

  二、说过程。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探究发现,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巩固识字成果。

  1、生活识字,展示交流。首先,我出示商场图片,让生看是什么地方?引出生字:商、场,随机学习生字,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选商场时,经常买些什么东西,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标签,读读上面的字,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然后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9个词语: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在这9个词语中,包含了本课所要学习的10个生字:包、奶、牙、毛、巾、笔、尺、作、业、本。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并介绍自己是怎么认识的。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这些字学生大多都已经认识,可以请学生自己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一学,考一考,比一比,记一记,将识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购买的商品各式各样,感受到自选商场的商品很多,在那里购物很方便。从学生的感受自然地过渡到对短文的学习,认识生字“东、西”。

  2、自主识字,探究发现。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对见面较多,学生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记忆,如:“本、牙”两字可结合已学过的“木、体、穿”,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对常用字,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这些生字,如:包、毛……,对平时见面较少的生字,如:笔,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记忆。这是一个会意字,古代使用的毛笔,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是动物的毛制成的笔头,让孩子从造字的角度去记忆,不但记住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强化了对生字的印象。

  3、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识字成果

  如:刚开始识字时,可以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检查、帮助,待这些生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一定印象后,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巩固字词。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

  (1)“摘果子’游戏。

  (2)贴标签。请学生给生字和图片对上号,检验学生的识字学词效果。

  (3)部件拼字活动。生字的部件顺序打乱,由小组内合作拼字。

  (3)给商品分类。商品词卡打乱顺序,让生分类摆放。

  4、写字指导?

  写字教学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新课标对写字教学非常重视,强调要让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会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学会找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自选商场》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地方?

  2、谈谈去商场的感受。

  3、组内交流认识的商品名称(课前布置收集)。

  二、自主学习字词

  1、引出几种商品名称(课件出示),借助拼音读词语。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订正读音)。

  3、学生自主识字。

  (1)组内互助认字(2)介绍识记方法(3)适当组词训练

  4、巩固识字

  (1)男、女生或同桌识字比赛(2)“摘果子”游戏(3)部件拼字游戏

  5、“贴商标”游戏(图画与相应词语),巩固识词。

  6、学习给商品分类,相机学句: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三、指导写字。

  1、生先观察笔顺,书空。

  2、再观察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独立写两个。

  5、互相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四、扩展识字。

说课稿 篇7

  一、设计理念

  本课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两只鸟蛋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读、互读、、配乐读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想象、

  感受、课件展示等形式来达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二、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第9课《两只鸟蛋》,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动手触摸、进行大胆合理想象,学习体会人物的想法,读出感受,加上评读,体验朗读有语气的成功及快乐弥补不足。

  2、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识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解理解人物语言,体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六,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信息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

  八、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比较、想象的能力。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一:利用音乐及图片切入主题

  1、听音乐: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想不想看看美丽的鸟儿啊!睁大你的小眼睛请看!(播放图片)这些小鸟好看吗?大家看得都入迷了,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大家族,也是人类亲密的好朋友。唉,小朋友,鸟妈妈在把鸟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前,他们可是一只只可爱的鸟蛋。今天的语文书里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播放听音乐、看图片都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

  2、板书课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想知道关于两只鸟蛋的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动画朗读

  2,小组内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3,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开火车读。

  四: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培养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⑴出示鸟蛋实物,让生观察,说说鸟蛋的样子,谁愿意上来摸一摸鸟蛋?(通过摸鸟蛋,调动学生的兴趣。)文中的小朋友和你的

  感受一样吗?找生读第一小节。

  ⑵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⑶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⑴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5]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鸟是由鸟蛋孵出来的”,引导发现“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就是一个可爱的生命”,学生经过探究,课文难点迎刃而解,爱鸟之情油然升起。)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跑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运用最频繁的一种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也是各种体育运动中一项基础而重要的运动形式。)

  主教材《站立式起跑》是在水平一小学生起跑的基础上,对起跑动作的深入学习。为水平三、四的快速跑学习打下基础。主要是通过站立式起跑姿势的反复练习,掌握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方法。站立式起跑能有效发展迅速反应、协调、灵活等身体素质,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实用性的锻炼价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站立式起跑的口令,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能够按口令做出站立式起跑的正确姿势,并对起跑后快速跑的动作有基本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练习,提高学生观察、模仿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重点:两腿前后开立,身体前倾,重心下移,膝盖必须弯曲

  难点:手脚摆动连贯协调,避免出现同手同脚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灵活、活泼好动,在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于展示自我,但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虽然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对站立式起跑有过教学,但学生对站立式起跑动作的系统掌握还不是很清晰,认知比较粗浅。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尽量采取多变的教学方式保持他们的新鲜感,让他们能够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三、说教法

  以示范讲解法为主,纠正法和激励评价法为辅。我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动机,通过讲解站立式起跑的基本动作,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练结合。发现动作不规范时我将给予学生鼓励并及时纠正,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观察思维能力。

  四、说学法

  通过练习法和模仿法,让学生尝试练习和模仿学习,领会动作要领。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通过学与练相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助,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开始阶段

  我会组织进行2分钟左右的`队列练习并清点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师生问好后,向学生提问:奥运会中长跑运动员采用什么样的起跑方式?还有哪些比赛是用这种起跑方式?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宣布本节课内容:站立式起跑。

  2、准备阶段

  热身活动,有热身跑和徒手操,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提前进入上课状态,集中注意力,避免受伤事故的发生。

  3、基本阶段

  这个阶段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①示范:对站立式起跑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站立式起跑的作特点;

  ②讲解:动作要领讲解:站在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前脚靠近起跑线,重心放在前脚掌,两腿稍弯曲,异侧臂在前,上体稍前倾。眼睛看前方2米左右的地方。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清晰的概念,能够很好的掌握教学重难点。

  ③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听口令练习,三个人一组,分别饰演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并进行角色互换练习,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加深对站立式起跑动作的理解。然后进行集体听口令练习。最后,采用站立式起跑结合30米快速跑的方式练习,不仅对站立式起跑做巩固学习,还能对快速跑的动作有基本的了解。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手臂动作不到位,手脚姿势不连贯等错误,我会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对能够准确做出站立式起跑的同学及重难点掌握牢固的同学进行评价。

  ④竞赛:站立式起跑加30米快速跑。

  检验学习成果和帮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能够实际应用。

  以站立式起跑的姿势和跑步用时为评价标准。

  4、结束阶段

  进行肌肉放松练习。进行小结并对学生这节课的表现做简要评价。安排志愿者帮助体育委员回收器材。

  本节课场地和器材:田径场,标志旗,音乐播放器

  本节课练习密度预计35%—45%,平均心率预计125—135次/分。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组成了“情感篇”主题单元,着重歌颂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懂得回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这感动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让爱的眼泪飞起来。

  二、学情分析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近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三、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对课文重点句的朗读、品味,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

  2. 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情感型课文应以“情”感人,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何通过文本打动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和“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听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说课稿 篇10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的第一框 《体味文化》。 本次说课分为四个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说教材口包括三个内容: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口

  1、 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 3)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生活》n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感受文化的力量, 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臼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素养, 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 在 《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 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 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而 《体味文化》 作为第一课第一框则是基础中的 基础 口

  本课内容从文化 “万花筒” 入手, 从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 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 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以此为基础,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o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的内涵, 理解文化的力量囊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 如校园、 社区、 网络等, 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 通过全面、 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g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客 憧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3教学的`重、 难点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文化的内涵即 “文化是什么”。 之所以文化的内涵是重点是因为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 具备一定文化素养、 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 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 其次, 通过 《经济生活》 与 《政治生活》 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 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n

  教学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文化的作用即 “文化的力量”。 把握文化的作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口

  2、 接着说说教法o

  在启发式教学法思想的指导骗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l) 情景教学法: 提出 “文化是什么” 的问题, 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 思考, 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 分析感悟具体事例, 归纳新理念=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日己的生活体验, 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n(3) 综合探究法: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增强互动, 提高学生求知欲o在初中阶段, 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对文化的意义、 作用还不了解D 因此在教学时, 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 理信息的过程, 让他们去发现, 去感悟, 再提炼, 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口

  在此学情的前提下,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臼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因此, 鼓励发现生活中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切身感受文化。

  (2) 分析归纳法= 学生通过对图片感受和材料以及对生活中有关文化现象的分析归纳材料所体现出的要点, 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发现现象o

  4、 教学过程

  采用情景教学法,钱钟书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基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口” 引出文化是什么这一疑问n 让同学们进行思考讨论n

  经过五分钟的导入后, 将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教学。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o

  引导学生分为从时间、 空间、 地域上来思考文化有什么特点d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从时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有客 从空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从地域上看,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问题情境2

  课件展示三幅自然景观图片, 让学生判断屈于文化现象的是。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 文化活动是社会现象, 而不是自然现象。

  课件展示= “狼孩” 资料, 让学生判断狼孩是否具有文化。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犬生的, 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口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 离不开生活、 实践和教育n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口

  问题情境3:

  给出两幅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的图片。 并引导学生: 文物、 艺术品、 书籍、 光盘、互联网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 除此以外, 还衍生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o

  学生结合课本得出: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o

  由以上归纳出文化的特点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o

  3、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人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n

  4、 本质: 是精神现象D

  过渡: 让学生思考,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我们看电视、 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 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 这是为什么n

  案例探究2:

  课件展示: 视频于丹论 《子贡问政》

  通过视频思考讨论得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而信仰就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可见文化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d 这就是: 文化的力里: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里,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d这种影响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口 〔双重性)

  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而不是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不是自然现象n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个人、 民族、 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n 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 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q

【说课稿】相关文章:

母鸡说课稿04-18

《寓言》说课稿04-18

比尾巴说课稿04-12

《狼》说课稿04-07

《灯光》说课稿12-20

《燕子》说课稿12-20

《杠杆》说课稿12-17

《长城》说课稿12-17

《雾凇》说课稿12-17

《匆匆》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