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时间:2023-10-01 15:30: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锦集14篇)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锦集14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

  “像《感动中国》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与张晓栋一样,《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xx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中国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中国》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2

  感动中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授予了10个人物以荣誉,不仅仅在于向观众宣传了那10个人的先进事迹,更不仅仅在于这10个人给予我们的感动。

  若说这几位入选者就是感动中国的全部,那就是对感动中国的亵渎,对全国人民感动之梦的亵渎。

  大家可以看到,这10位已经涵盖了各种职业,已经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他(她)们的文化水平,他(她)们的年龄大小,他(她)们的性格特点,他(她)们先进事迹也大不相同,各个领域的.贡献已体现在感动中国里。可以说,如果把各种感动分门别类,感动中国已代表了全部!

  她的更深层意义是什么呢?她使我们我们在受到这10位感动者的基础上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感动,去感悟"感动"的真实含义,去用感动的心看待世界,去用感动诠释人间。

  可以说,在感动中国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十大人物。要知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内,他们真正的财富不在于那一座奖杯,不在于在电视上的影像,这些都是附属品。在于对一群人心灵的震颤,那是最强有力的感动的回声;在于人们流下的真诚的泪水,那是最有价值的属于感动的珍珠。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十大人物给予我们的感动都是一样的无价!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十大人物加在一起,才是感动中国的全部。而感动的全部,还更包括整个历史长河啊!感动中国的使命是一个艰难的开始,剩下的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我们不应仅仅看到节目中的感动,更要去寻找自己的感动,并学习他(她)们,将他们的感动的薪薪之火用我们的人生点亮,将他们奉献的潺潺细流用我们的生命倾注,让每一个人都能被感动,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动别人,这,才是感动中国的初衷;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心境!

  让我们聆听感动中国颁奖辞作者说的一段话吧:每一年里,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中,接触到每一个人时候,我已经习惯了用“感动”去理解,去发现“感动”的瞬间,这让我在这个浮躁纷繁的世界里有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在平凡的生活中领悟生活的意义,感谢这样的经历,让我享受感动。

  也正是感动中国把我们聚到了一起,进行着心的交流,不是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3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各式各样的人,有不同感动人的事迹。又拒绝治疗,坚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富有爱心,死后还要捐献器官的何玥,有隐姓埋名,当卧底替农名工找工作的陈家顺……。

  而令我最感动的人物是年纪最小的何玥,她是一位还在上小学的可爱女孩,他曾经在汶川大地震要求他的父母将一个月的工钱捐献出去,而当时他们家庭比较贫困,还想着救其他的人。在他得知他得了不治之症时,只剩下最后三个月的时间时,他一点也不害怕,不畏惧,战胜病魔给她带来的疼痛,他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他死后要把他的器官捐给其他像他一样痛苦的人,当她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极力反对,但何玥还是坚持这样做,他的父母在他死后也只好完成他最后的遗愿。就在他死的一天后,她的肾脏就被移植到两个尿毒症患者的体内。

  看到他的事迹后,我应该学习他的乐观,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懂得了要有爱心,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主动向前帮助,看到乞讨人员,要省点零花钱买吃的喝的,去帮助他们,如果遇到一些流浪猫,流浪狗,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一位信得过的.主人。毕竟小猫小狗也是一条生命。其次,还要坚强,不要遇见学习上的困难或人生路上的坎坷就无法面对,要从哪里跌下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现在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在人生路上的一点小风小浪,还没有真正的遇到暴风雨。所以我们要一点点的去克服困难。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和谐,更美丽。

  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都会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泪。都会觉得自己的心灵被酒精消毒过,看过以后,心里收获的不仅仅感人的颁奖词,和感人的事迹。还收获了内心的那份永远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实看了这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我还学会里很多,比如要敬职敬业,孝顺长辈,当官要为人民着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拥有它们身上好的品质。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诚信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4

  不免觉得自己活得太自我。是的没错来到这个世上要为自己而活。但是责任使命这些词汇难道真的不应该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烙印吗?

  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也没有生活在穷乡僻壤等待我们去解放的贫困山区。生活在太平盛世衣食无忧的社会中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思考我们应该实现怎样的价值吗?

  即使心之所向不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也不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不是驻守边疆的战士亦不是解放劳苦大众的英雄,但是我们也要记住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去奉献的一份力量。

  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引水的黄大发,36年只为当初的誓言。想到古时候的君王坐拥天下又如何,想到现如今的富豪身家万亿又如何?却不及老人实现誓言时,站在亲手开凿的水渠上,那双噙着泪的双眼,告诉我什么是平凡可贵。

  告别康桥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黄大年,透支着自己的生命,用七年的时光奋斗在祖国科研事业的前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依然为科技强国的梦想在奋力拼搏。

  卓嘎和央宗的巡边守边,32年风雪中对家园对国土的坚守,“家是玉麦,国是中国”,那一面面飘在风中的旗帜,是那位老父亲心中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意,一代代的继续和传承

  善意匿名捐款十四年的兰小草,直到走后才被人知晓。人们总说好人会受到上天的眷顾但一个个走后被人悼念的灵魂,却看不到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话朴实的道理。不过这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只会为这满满的善良和伟大的爱动容。

  为他人奉献是大爱值得敬重,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中,对妻子的不离不弃一辈子的守候也同样让人敬重。她是他心目中的女英雄,她那满是伤疤的身体却换回他的一见钟情,这难道不是对颜值主义的一种讽刺。有些爱情在剥去华丽外表下只剩毫无真情的浅薄。

  有的人在死后,被人悼念被铸以丰碑纪念。有的人在暮年垂死之时,获得他人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奖励荣誉对于他们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可贵的是真诚是善良是毫无保留勇敢付出的真心,而不是为了一个什么目的虚伪做作的表演。

  我无法穷尽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和内心满满的感动。但是我想记住这种复杂的感情,并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去。用平凡用坚持用爱,去书写“伟大”哪怕是穷其一生的平凡人的伟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5

  一轮明月照我心

  ——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

  月儿弯弯,金灿灿。月儿圆圆,明晃晃。每当抬头看见那皎洁的月亮时,总不禁想起你稚嫩的笑脸和美丽的愿望。你的事迹就像月亮照亮了我的心田,给予我无数感动。小何玥,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正处花样年华,命运却给你开了个玩笑,让你的人生不在明亮。20xx年4月,你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本应该走进初中校园的你,只能与病魔相伴。9月初,你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你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你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他人。父亲听后大声的训斥了你,你含着泪说,你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不在乎自己逝后,是否有完整的身体。只在乎他人活着的美丽。我的泪水噙满了双眼,我想我们都一样,一样拥有青春年华,一样怀揣远大梦想。我想我们不一样,我没有你的坚强,没有你的无私,没有你的伟大。

  20xx年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一朵鲜花凋零,伤了无数人的心灵,催了无数人的眼泪。我想你一定化成天使,张开双翅飞向天堂,是哭着离开的。因为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愿望,永久成遗憾了。我想你一定化成天使,张开双翅飞向天堂,是笑着离开的。因为短暂的旅途温暖缤纷,你把芳香留在了人间。

  凌晨4时,你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你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我想你在天堂一定笑了。

  生命很脆弱,但真善美很坚硬。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着他人,织就的人间彩虹。你深深感染了我,我们的年纪差距不大,但思想品质的差距很大。我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没有珍惜。当看见你的所作所为,我很自惭形愧。我会以你为榜样,坚强乐观,无私大方的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月儿弯弯,金灿灿。月儿圆圆,明晃晃。小何玥,你来过,也不曾离开。12年很短暂但有爱的延续,12年很平凡但不失精彩,12年很曲折但你走的安祥。你像一轮明月,照亮了人间。

  愿你在天堂快乐无恙。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6

  年“感动中国”人物中,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的坚持和爱心,为癌症病人提供着“最后的守护”,用他们朴实的烟火气息照亮着寒夜的路人。1元“抗癌厨房”背后的人生真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化作力量。

  “1”代表的是“恒久不变”,初心可贵,坚持不易。从18年前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偶然来到油条摊位借炉火为患病孩子烹饪饭菜,到今天小巷里每天20多口炒菜锅,30多个煤炉,排队做饭的病患家属。18年的坚持来源于夫妇那一份“温暖病患”的初心。初心可贵,坚持不易,在打动人心的感动之后,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进入公职之初的“赤子之心”是否还在?初出茅庐时的“满腔抱负”是否依旧?“1”背后的真谛是告诉我们要坚守本真。初心可贵,初心在则梦想在;初心可期,初心在则希望在。一路拼搏,终获硕果。

  “1”代表的是“贵在守一”,心之所向,素履所往。“在人生最后的时候,有人能伸手牵一把,给他一点光给他一点热,就感觉到比较快乐”,这是鼓励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坚持开办1元“抗癌厨房”的“心灵力量”。“1”背后的真谛是诠释“贵在守一”的力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而人生不足百年,我们要将自己的使命化为人生中的那个“1”,将使命融入志向之中,将使命融入工作之中,将使命融入点滴之中,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工作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姿态去实现梦想,完成使命。

  “1”代表的是“温暖如一”,化作春风,守护万家。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将“抗癌厨房”化作黑暗中一盏微弱的希望之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用“不熄”的炉火给了病患及家属“生”的希望。“1”背后的真谛是“温暖如一”,年轻干部要读懂温暖的力量,让自己的努力成为折射太阳温暖光芒的“露珠”,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力量。那份温暖和力量是抗击疫情的“逆行者”那一句“加油,我们和你在一起”,那份温暖和力量是脱贫攻坚的“追梦者”那一缕“夙兴夜寐披星戴月,实现脱贫奔康”的梦想之光,那份温暖和力量是千万党员“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愿您的努力,终将如一缕春风,守护万家。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7

  王娅生前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当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王娅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作助学。今年2月16日,王娅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后,又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

  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

  “她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可是这些荣誉她却再也看不到了!”王娅的“发小”陈海兰轻声说道,“王娅离开我们已经快10个月了。”12月2日,记者随同陈海兰从西青区中北镇华亭丽园居委会领取了王娅去世后所获得的荣誉——第六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证书、奖章、奖杯和绶带。

  记者再次来到王娅生前居所时,门上还贴着过年的春联。打开房门,记者看到,屋内的衣架上还挂着王娅的衣服,厨房的灶台上还放着她生前用过的粉色水杯,这一切都像是在等着主人回家,只有卧室内的台历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没有翻动过。

  陈海兰向记者介绍了王娅生前手机里和友人的一些往来信息,其中一条信息的内容是,在她弥留之际,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却被她婉拒了。“你们好好过春节,千万不要到我这来,你一定得答应我,我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让大家都没有过好春节,心里已经过意不去了,千万不要再来了。”陈海兰说,王娅总是这样,任何时候都在替别人着想。

  在她生病期间,有受资助的学生也发来信息,想要给王娅寄一些特产,王娅回复说:“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乡的特产。请转告学子们,我只希望你们都有出息,希望你们对社会有贡献,并把爱心传递下去,相信你们能做到。”

  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

  白瑞刚告诉记者,甘肃、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学定点学校为好人王娅投了票。“各个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被王娅的事迹深深打动着。虽然她生前为人低调,但是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这种大爱展示出来,传递下去,让王娅精神带动更多人!”白瑞刚感慨道。

  白瑞刚说,受到王娅助学事迹的感召,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联系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让人感动的是,陈海兰将王娅生前留给她看病的10万元也捐给了基金会。王娅资助了7名中学生和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学生在天津上了大学。今后还会有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王娅的资助来天津上学,因为这是王娅生前的心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8

  每当观看年度《感动中国》时,耳畔总会响起“让世界充满爱”的主旋律,胸中总是充满“美好人间”的情感。这些感动过我们的人,他们有的因为给自己设定了高尚的人生目标而令人景慕,有的因为只有帮助了他者才能使自己生活更快乐的理念令人歆羡,有的因为纯粹来自人性深处的自然之举而令人动容……他们在各自伟大或平凡的道路上做着自认为应该做的事。而有一种人,他们首先内心时时被这个社会、时代、生活和周围的人感动着,然后怀着回馈、报恩、答谢的心情,以一种享受的姿态来进行着他们义举和善行,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更为超迈的境界。

  由于经由央视节目组的网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推举,《感动中国》中的人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们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节目设计的人物事迹的呈现环节,包括颁奖词,推委语等,都让感动直抵观众心里,其传播学意义上的“送达率”之高,堪称无出其右。其实,那些感动中国的人,那些感动的因子,在我们的社会中从来没有缺失过,始终伴随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因此,与其说这个节目越来越吸引人,不如说是生活本身成就了这档节目。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感动。感动,不仅是人的个体内生的情感,也可以转化为集体性的感染,显然,后者是央视更加看重的。古人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由于央视所具有的强大的覆盖面,《感动中国》更是超越了一般节目的意义,通过辐射,使感动再一次发酵、传导、催化和蒸腾,成为人心向善的动力源,社会进步的正向标。令人欣慰的是,今天,各上星综合频道纷纷开办了类似《感动中国》的节目,它们都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建设为旨归,如北京卫视《好人故事》、上海东方卫视《大爱东方》、湖南卫视《平民英雄》、山东卫视《天下父母》、辽宁卫视《中国好人》、河北卫视《真心英雄》、广西卫视《让爱住我家》、 重庆卫视《重庆好人》……我相信,更多的'公民将走进这个舞台,而经过节目的熏染洗礼,亿万观众带着感动走进社会,我们的生活将一定变得更加美好。

  当然,《感动中国》所选出的传扬的人物,还都是朴素的、传统的、感性的、浅近的。一个进步健康社会,需要更多眼睛为之一亮的新的感动主体,即那些代表更为新生的形象和理性的力量,因为一个社会毕竟是由多种力量构成的。所以,我期望媒体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去发掘和呈现,以引领社会公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9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抗美援朝期间,年仅13岁的吴天一申请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吴天一:痰多得从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来,缺氧特别严重。他说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我到了这个地方,得了这个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这个话也刺痛了我,这也是激发我要从事这一项研究的一个起因,一个动力。

  从此,吴天一开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学研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项空白。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吴天一人生的黄金时代,多数是在青藏高原的调研中度过的。山路崎岖,需要骑马行进。在骑兵支队当过兵的吴天一,常常笑称自己是塔吉克族的好骑手。

  赶着驮仪器和行李的牦牛,饿了吃冻成冰坨的羊肉,渴了喝牧民的奶茶。为了拿到一份珍贵的样本,吴天一常常要一天骑行六、七十华里。

  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心脏。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在高低压综合舱的人体实验中,吴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玛卿山科考,双眼白内障;长期高原奔波,导致慢性高原心脏病。

  吴天一:应该说全身很多地方的机器都有损坏。但是你做高原,你没有这样的献出你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获得。

  身体屡遭重创,而理想的火焰却愈然愈旺,吴天一对于高原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透彻。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吴天一:因为要保证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铁路建设的时候,这些工人很多都要写血书的,一定要参加。

  吴天一和医疗团队的目标是“不死一个人”,他们按照最高标准,制定了缜密周全的医疗救助体系,而最终5年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高原医学的奇迹。

  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0

  张桂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钦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要学习她爱生如子,精心教育学生,;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作为一名彝良的职高教师,我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1

  近日黄文秀的名字和事迹从广西传遍了全国,她是广西省百色市乐业县百坭的村第一书记,一个永远阳光朝气、笑容灿烂的姑娘,从贫苦大山走出,学业有成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回到家乡,不顾条件艰苦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终因遭遇山洪不幸遇难殉职。这个30岁的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不忘初心”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不忘来处,铭记初心。黄文秀同志在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她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父老,没有忘记自己苦心求学走出大山的初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家乡奉献自我。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守初心、怀真情的.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摒弃小我意识和享乐主义思想,同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做广大群众的的贴心人。

  勇于担当,有勇有谋。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初来乍到的黄文秀经常会“碰钉子”、吃“闭门羹”,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她很快转变工作思路,从帮助村民干农活到下地种油茶,从闲话唠家常到帮助村民申领扶贫贷款,这个女娃娃用真心一点一点取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和尊敬。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敢担当、用真心的精神,多弯下身子倾听,多深入基层体察,把为民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解决困扰群众的一切难题,才能获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百坭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得知要到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子赴任,黄文秀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收起裙子、挽起裤腿,满怀热情和信心奔赴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民为本、吃苦在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通过学习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她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的为民情怀,汲取她知重负重、直面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学习她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责任担当。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才是对黄文秀同志的纪念。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2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相比每年固定引发全国吐槽的“春晚”,它在“苛刻”的民众中间,获得一致好评。它表明中国的民众其实并不苛刻,中华民族赖以传承的那些固有的美德,也从来没有过时。它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春晚”。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因为爱祖国,有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跟随将军丈夫回乡务农、扎根并奉献农村一生的龚全珍以及中国航天群体;因为爱他人,因此有了坚持捐款17年的九旬老人刘盛兰,以及因见义勇为高位截瘫29年、委屈艰辛而无怨无悔的'方俊明;因为爱乡亲,因此有了贴工、贴钱、贴命的基层村支书段爱平和大学毕业回到大山深处守护教育梦的门巴女儿格桑德吉;因为爱职业,因此有了98岁高龄依旧工作在第一线的“良心医生”胡佩兰;因为亲情之爱,有了身罹绝症,为了孩子的未来苦绣《清明上河图》的姚厚芝。

  中国古老的美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位列第一。为一次生死相托守护战友30年的天山守墓人陈俊贵,所体现的义与信,难道不是基于对战友之爱?农民科学家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两代对油菜改良梦的痴迷和坚守,难道不是因为对科学的爱?

  爱,超越年龄、超越阶层、超越民族,在这些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辉,它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镜头切换到现场,每位人物的出场都能收获观众的眼泪,这是爱对爱的共鸣。

  爱还可以传承。“传承”即便不是今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奖活动特意为之的主题,也使它较往年的晚会更有了厚度。当我们看到90多岁的刘盛兰老人老有所养,当我们看到残疾的方俊明背后的母亲和女儿,当我们看到儿子沈昌健对父亲科学梦想的继承,当姚厚芝年幼的儿子那样动情地说出“我爱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现场的眼泪,还收获了对社会的信心。当然,“感动人物”毕竟只能选出十名,而且,可能需要兼顾一定的代表性。其实在票选过程中,还有更多平凡的人用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我们。他们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你和我。

  都说中国梦,中国梦其实源于每个人普通的梦,关键在于有爱,在于坚持爱、传承爱。

  是,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明天会截然不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3

  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有点微冷。

  一抬头,眼前的屏幕中就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老人,正带着平和的微笑凝望着照片里一个个孩子的笑脸。这位老人正是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刘盛兰。老人本不富裕,家境贫寒,但自从开始捐助贫困儿童以后,就从没有断过。他坚持从很少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用来捐助学子。失业、失火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只得返回家乡,靠捡废品勉强度日。老人吃捡来的罐头,几十年没有换过一件衣服,节省出来的每一分钱都捐助给了孩子,但他从不告诉孩子他的家境。尽管生活异常艰辛,老人还是将一份份装满浓浓心意的信封寄向了五湖四海……

  刘盛兰老人的执着让我深深地震撼了,他不论自己的贫富贱贵,不管别人的冷讥热嘲,一直用自己最真挚的爱来温暖孩子们纯真的心。望着那位躺在床上微笑的'老人,温暖蔓上了我的心扉,那些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让他们获得了希望与关爱。我的心被这种默默、无私的爱触动了,那种微妙的感觉久久不能忘怀。感动竟如此简单,没有华丽的故事背景,就凭一颗充满大爱的心。哈菲兹说过:“伟大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像个最普通的人一样露面、说话与行动。”刘盛兰爷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三杯茶》这本书中,我同样认识了像他这样的人——摩顿森。摩顿森舍弃工作踏上了一段辛苦漫长的筹资旅程,经历千辛万苦后,他终于成功建立了六十多所学校,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每当想到这些爱的使者,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慨:“爱竟能舍弃一切,竟能重燃希望。”

  雨,还在下,屏幕里的叙述声格外深沉。我静静地听,细细地想,正是无数个这样的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战友的爱、对研究的爱,甚至对陌生人的爱,如春风细雨般将感动传进了每个人的心。感动源于爱,因为有爱,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才会充满温暖。每一份真挚的爱都使我感动,从生活中的“小”爱做起,美好的未来将向你展开怀抱。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4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观看了《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这一次,一位了不起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就是:郭小平。

  郭小平原本是三所医院的院长 ,生活也是平平常常。但自从他知道了一位患有艾滋病的小孩渴望上学的心情后,他的生活开始了跌荡起伏。

  他先在病房中办了一间教室,自己当老师教学生们。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患者(小孩)的加入,一间小小的教室不够了。他不气馁。在他和他的同事、学生的努力下,一所小小的乡村小学——红丝带小学建立起来了。郭小平辞去了医院院长的职位,专心致志地孩子们知识;他办公室的门总开着,下课时,这儿是最热闹的地方。他还与孩子们玩耍,亲切极了。最后,红丝带小学被正式列入“学校”栏目中。

  看到一批一批的学生在红丝带小学学习、玩耍,然后长大、毕业,最后远远地离开了这位平凡又伟大的老师时,心中为之一震的我忍不住轻轻地低呼:“郭老师,你曾经是三所医院的院长,多么高的职位!而你却宁愿当一所小学的校长,多么大的变化!你真的不后悔吗?”就像回答我似的,郭小平老师那洪亮的声音似乎排山倒海般倾泻进我的.心灵:“不后悔,真的不后悔!每当看见孩子们一张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我就知道:‘这里的孩子需要我,而我,也需要他们’……”

  是啊,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郭小平奋斗的源泉,只要孩子们欢乐,郭小平就倍受鼓舞,他有着超人的意志和超人的恒心,在芸芸众生中开出了朵璀璨的花。

  去年暑假,妈妈单位里举行活动,当然少不了我这个“衍生品”。活动是去爬三清山。一开始,我还抬头挺胸、斗志高昂地走在前头,但不一会儿就不行了。三清山海拔太高,一会儿云雾缭绕,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狂风大作……而且空气太稀薄!但我咬牙坚持着,不再拼命跑,而是慢慢地、有规律地一步步走,还时不时停下来深呼吸,养足了精神再接着走。果然,我不一会儿就赶上了大部队。瞧他们,个个满头大汗,筋疲力尽,只有我步子轻快,又当上“领头羊”!

  在实际生活中,恒心很重要,它就如一团篝火,没有了它,你就烤不熟食物;没有了恒心,你就做不好最基础的事情。所以遇见一件难事,千万不要气馁,而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做到了这点,那么,你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