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时间:2024-11-01 07:30: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德华大夫》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这部影片围绕心理分析展开了一场惊险的故事。主角约翰·贝兰特因为小时候意外从房顶滑掉,造成弟弟不幸去世,从而陷入心理困扰。目睹爱德华医生滑冰时发生的意外,让他再度经历过弟弟过世的不幸,进而他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慢慢地,他对过去的记忆慢慢模糊,误以为自己便是爱德华医生,变成了一家精神病院的院长,而这家医院的前任院长正是杀害爱德华的真实凶手。随着情节的发展,约翰的回忆开始恢复,可他却错误地认为自己杀了爱德华。影片中的女主角彼特森始终坚信约翰的清正,因此她应用心理分析的技巧,逐渐引导他回忆起案子的经过。为了让约翰完全走出恶梦,彼特森陪他来到滑雪场,最后在危急时刻,约翰回想起了童年的场景,成功脱离了内心的负罪感,并回忆起爱德华出事的过程。警察依据约翰提供的线索找到爱德华尸体,然而尸体中却发现了炮弹,约翰仍然挣不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他四处奔走未果,最后只能返回医院。在此过程中,莫奇森医生的一句无心之语让彼特森恍然大悟,联络起约翰的梦境,整个故事最后揭露了真相。最终,莫奇森的阴谋败露,选了自杀。

  影片中,约翰·贝兰特的精神问题始于童年的阴影。大家童年时期的回忆不可动摇,虽然表面似乎已完全忘却,但潜意识里仍然存在。当受到外在刺激时,类似情景通常会触发掩埋许久的记忆。约翰本不愿回忆弟弟离世的情景,只因爱德华的死而勾起了那段痛苦回忆。比如,当约翰见到白色条纹时,它会下意识的感到紧张,并可能产生昏厥或犯罪的趋势,这和他儿童时代无意间造成弟弟离世的经历息息相关,心灵深处他原本以为自己是个凶手,因此愧疚。爱德华去世后,他在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开始将自己幻像成爱德华,以掩盖对自己是凶手的错觉。这些都源于他对弟弟死亡事件的复杂情绪。影片里的直线条代表着与摔倒致死有关的滑台,所以当他看到花纹时,心里便奔涌焦虑。此外,约翰的梦境中存在的21俱乐部、达利的大眼睛装饰,及带面罩的俱乐部主人等,都预示着案发现场及凶手身份,最终帮助彼特森揭露真相,洗清了约翰的冤屈。如同古话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梦镜确实可以体现大家心灵深处的真实想法。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相关文章:

给医院大夫的表扬信范文02-14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书笔记02-09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04-29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04-29

博物馆观后感 观后感03-04

家长课堂观后感,家长课堂观后感05-07

榜样观后感02-07

情书的观后感02-17

《姜子牙》观后感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