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观后感

时间:2024-12-01 08:00:3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焦裕禄》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焦裕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焦裕禄》观后感

《焦裕禄》观后感1

  观看电影《焦裕禄》后,焦裕禄那高大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多少年来,焦裕禄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影片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当焦裕禄在冬天的寒风中走进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时,迎接他的不是簇拥着的鲜花,不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是饥寒交迫、讨饭要饭的灾民,是大雪、是风沙、是饥荒、是荒芜的土地。身为县委书记,他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家人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当汹涌的洪水来临的时候,他总是带领着大家抗战在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

  这样的一位人民公仆,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我们真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发扬焦裕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焦裕禄》观后感2

  《焦裕禄》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它刻画的是党的.干部在艰苦的环境下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故事。

  焦裕禄出生于xx年8月x日,是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从小家境贫寒,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x38年日军侵占了博山县城,他父亲遭受日军迫害离世,家乡也遭到日军扫荡,自己被拉做民工,途中逃出,走投无路后四处逃亡,后参加了民兵队伍,并加入了党组织。他从此立志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他说过穷人靠吃草来维持生计,他吃过;穷人受日本鬼子欺凌,他也受过;穷人被迫为鬼子干民工,他也干过;共产党和穷人是一家子人,所以穷人民要团结一心,才能不受土匪。恶霸的欺死也要看着兰考人民不再受到灾害,过上好日子!〞这一天,焦裕禄的一颗坚强心没有再跳动了;但是,他的〝焦裕禄精神〝却永久流传,至今都过了几十年了,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没有忘记他,因为他热爱党热爱人们,坚守党交给他的任务的精神值得世代传承下去!

《焦裕禄》观后感3

  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在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5月14日这天在全国影院上映。同时《永远的焦裕禄》将作为全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永远的焦裕禄》紧紧围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通过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动情讲述,回顾焦裕禄在兰考475天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9年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还原了焦裕禄成长生涯中最光辉的生命轨迹。

  影片真实、朴实、感人,场面宏大、资料翔实、细节突出、催人泪下,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的电影纪录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这片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世明言,甚至没有像样的政绩工程,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兰考那郁郁葱葱成片的泡桐林铭记了他光辉的一生,如今长满了庄稼的昔日的盐碱地证明了他的丰功伟绩,他是人民的儿子!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焦裕禄》观后感4

  今天我们在社区会议室里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焦裕禄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就组织观看过,但因为当时年纪小,并不能太深刻的理解影片的意义。今天通过学习观看后,深深的体会到了当官是为了什么?为名利?还是为人民?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品质和精神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和启迪。是我进一步体会到影片的真正内涵。

  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感到羞耻和痛心”。通过观看影片,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任务艰巨。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学习他立足实际,敬业奉献的精神。

  人们深情缅怀这个名字,就是在呼唤这样的一种崇高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工作,为群众搞好服务。

《焦裕禄》观后感5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千万人热血沸腾,千万颗心充满了期待,期待着三月的银幕,想看一眼——焦裕禄——久别的亲人。

  看见您——焦书记:在那大雨滂沱的暮秋,在那雨雪霏霏的寒冬,在那漫天飞沙的风口,在那满目苍凉的乡村,在那茅檐低矮的草房,您面容憔悴,步履维艰,您走遍兰考万家千村。您没喝老百姓一口热汤,您没吃老百姓一口饭。您为兰考人们费尽了心!您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热,温暖着千万双冻裂的手,您为百姓火热的情,激励着千万颗的'饥馁的心。您描绘着一幅幅治穷的蓝图,您营造着一畴畴碧绿的春色………

  焦裕禄——人民的好书记,您为人民费尽了心血,您去了,默默无闻地去了!时间是那么短暂,死神是那么无情。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空空如也,化为清风。祖国心痛。人民心痛。

  焦裕禄,久别的亲人。您不该西去,人民需要您。您想着人民,人民更想您。送行的队伍,一声声低语,一声声啜泣。阴风怒号,天地生悲……

  焦裕禄——人民的好书记,您的精神感召了几代人,人民永远怀念您!

  抚今遗憾……

  追昔痛悲……

《焦裕禄》观后感6

  今日下午一点20名志愿者准时到达哈西万达广场影城,观看影片《我的父亲焦裕禄》。感谢生活报和万达影城给我们20名志愿者免费观影的机会。感谢万达影城两位工作人员美女和帅哥为我们志愿者拍照,谢谢你们辛苦了。

  大家都坐在最后一排,我因为上午助学早上走,忘记戴眼镜,所以自己坐在了前排,影片后半部,焦裕禄因为病痛还工作在岗位上,全然不考虑自己疼痛的身体,心里想的全是兰考人民,看着让人心疼,感动的止不住流下热泪。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精神感染着我。

  焦裕禄是兰考人民的好书记,是值得每个人学习,我们要弘扬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学习和弘扬他那种勤政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学习和弘扬他那种实事求是、探求就里的求实精神,学习和弘扬他那种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担当精神,学习和弘扬他那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他两袖清风、一心奉公的'高尚品德,为我们这代人、下一代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挚爱,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一代,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的奉献精神,也值得我们每个志愿者学习,他是我学习的楷模。

《焦裕禄》观后感7

  影片《焦裕禄》我看过多次,今天再次和同志们一起,怀着深切缅怀和敬仰的心情,在这里观看这部影片,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再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常常在思考,焦裕禄同志已离开我们近五十年了,他的事迹还至今在为人称颂,关键在于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他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焦裕禄同志对党十分忠诚,他始终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他刚调到兰考工作不久,兰考便遭遇自然灾害,几十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在县里许多干部想方设法调离的'时候,他不攀他人,不讲条件,带领县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去解决人民群众所遭遇的各种困难。在遭人诬告,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不撂挑子,一如既往地工作,始终相信上级组织会客观公正地处理他的问题。他时刻想到的是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干了多少事情,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确立了一个好标杆。

《焦裕禄》观后感8

  组织上安排我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剧中焦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帮助劳苦大众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焦裕禄这部电影给我上了一堂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开展工作的课程。

  焦书记亲民、爱民、为民,心中装满了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焦书记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值得我学习;焦书记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情操值得我学习。

  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生产落后,物质贫乏,焦书记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兰考,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义无反顾的迎难而上,带领兰考人民走上改善环境脱贫致富的道路。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兰考人民身上,无私帮助贫困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兰考这个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我们更要倍加珍惜这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成果,继续保持焦书记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将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

《焦裕禄》观后感9

  看完《焦裕禄》,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纷飞,黄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书记拉车,几人推车,车上装着救济粮,寒风挟着雪片打在人们的脸上。河南民歌《共产党是咱好领头》响起,为这一行人的爱民行为拼命地吼唱着。破土房的门被推开,焦裕禄出现在门口。屋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头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惊诧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焦裕禄来到炕前,坐在老头身边:“大爷,您的病咋样呀?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您们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强睁开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禄:“你,你是谁呀?”焦裕禄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颤动着,泪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顺着焦裕禄的头上往下摸索,帽子、围脖、棉衣:“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儿子!”那粗犷的民歌配合着画面将电影推上高潮。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焦裕禄同志不愧是共产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儿子,他是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电影结束后,一位女观众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42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10

  带母亲看完这部电影,母亲赞赏有加,作为老党员局长,她表示如果是她还在位,一定组织下属观看,并要求每人写观后感。她还说:这样的电影都应该去看看,让年轻人知道当年的困难,珍惜现在的生活。让党政干部学习为百姓干实事,实干事的精神!

  这不禁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收获:国家是一个庞大的组织,这一百年我们的国家是如何开展组织行为的?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经历了多少改革,而大型组织最难执行的就是变革。但是无论怎么变革,统一愿景和价值观都是变革的核心。回顾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以仆人领导为核心,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方才得民心、得天下。虽然,中间经历了为发展经济变革而付出的代价,但这只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数次把焦裕禄这样的干部当做榜样来宣传,也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实是需要不断重复和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要让群众也可以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只有价值观统一了,才能实现真正的愿景。

  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当年中国的`贫苦,数十年发展到今天,我觉得共产党的执政领导是成功的。是每个组织都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如果你的组织正在处于变革期,如果你正在学习仆人领导的精神,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

《焦裕禄》观后感11

  《焦裕禄》这部电影塑了一个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电影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风沙、内涝、盐碱危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焦裕禄一上任,就开始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道,清查受灾的详细情况,制定战胜灾害的方案,同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焦裕禄患有慢性肝炎,但他不顾同志们的劝阻和病魔的折磨,同大家一起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被兰考人民誉为“党的好干部”。19xx年5月14日,他终因肝病医治无效病逝。临终前,他向当地党组织要求说:“我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沙丘,希望死后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上,我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为完成他的遗愿,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的骨灰送回兰考。

  这个电影拍的太好了,一个个生动的.镜头,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战天斗地的撼人心魄的场面,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时不时地潸然落泪、感慨万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的一生中学到的,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焦裕禄》观后感12

  周五,爸爸买下了两张《永远的焦裕禄》的电影票,让我兴奋不已。在周天的早上,我和爸爸缅怀激情来到电影院,做好座位后,电影开始放映了。

  电影早期讲述焦裕禄早年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忘我的奋斗精神,与当时兰考三害带来的'灾难。

  兰考三害分风沙、盐碱、内涝,造成粮食无法生长,百姓无家可归的灾难,而焦裕禄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执意要去当县委书记,于是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当了475天的县委书记。

  在灾害期间,不断有大量的百姓背井离乡,坐火车逃往别处了,焦裕禄看到后决心将灾难消灭,让那些百姓们回到家园。

  在短短的475天中,焦裕禄同志带领百姓群众破灾荒,救农田,让百姓们有了家园,但因焦裕禄患有严重的肝病,每天都用茶杯盖顶着肝,一疼就顶,别人都叫他去医院检查,他却说,去啥,又不是多么厉害,花那钱干啥!

  百姓的家园有了,那吃啥,所以,焦裕禄在县里鼓动人们一起翻地,在土地里,一米以下的地是好的,焦裕禄带领群众,亲自到地里耕地翻地,进这种奋斗精神没几天,地就翻好了,种上了粮食,百姓们有了食物。

  可是,在大家高兴没几天,一件事情发生了,焦裕禄因肝病住进了医院,在住院期间,有大量百姓前来看他,但焦裕禄还不忘工作,问百姓们地怎么样,时刻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非常感动,焦裕禄一生勤俭为民,无私奉献,忘我奋斗的精神鼓动了我,我也要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观后感13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40多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古人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去为人民谋利益。

  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深怀爱民之心,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焦裕禄》观后感14

  7月22日,傲阳如火,为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焦裕禄精神,萧县教师在学校党支部一行23人研修,由支部书记纵锐带领,沿连霍高速到兰考县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 天空白云遥远,田野绿意盎然,树焦裕禄纪念馆观后感20xx字木葱郁,高压电线从远处延伸过来,穿过后消失在空中。

  上午近11点,来到焦裕禄烈士纪念园,广场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耸,周围的苍松翠柏焦裕禄纪念馆观后感300字正面刻着毛泽东问题“革命烈士永远不灭”的金色大字。 烈士的墓是用汉白玉的'长石做的,刻有“焦裕禄烈士的墓”,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而死,但死犹荣”的标题很焦裕禄纪念馆观后感400字有力。 广场周围是松柏花草,外面是桐树森林。 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焦裕禄烈士的墓,温暖了党的誓言。

  岁月流逝,烈士永不远去。 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一张张充满风霜,一张动人的照片,生动真实的故事,再现了当时的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斗,管理“三害”(内湿、风沙、盐碱)的震撼场面,再现了焦裕禄当时的贫困访问和心系群众的工作场面。

《焦裕禄》观后感15

  以前,我每餐吃剩的饭菜,总是顺手倒进水沟里、倒在沙土、草地上二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爸爸妈妈教育我,我还不以为然地答个怪腔怪调:现在嘛,粮食过了关,家中年年有余粮,珍惜不珍惜粮食没关系。影片《焦裕禄》对我的触动太大了。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实在感人:这天,孩子嚷着要吃肉。妈妈说,过几天,爸爸发了工资再买。孩子不依,顺手将盘子里的一个窝窝头扔到了地上。焦书记动气了,抓住孩子在屁股上揍了一巴掌。孩子哭了。

  姐姐埋怨母亲:你也是,答应了买肉的,说话不算数。焦书记对女儿说:这不怪你妈妈,是我把买肉的.钱给了一位社员看病。焦书记抱起孩子,抓住时机亲切地对孩子说:爸爸打了你,错了,爸爸向你检讨。孩子不哭了。焦书记接着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这粮食来之不易,好多人就连这窝窝头也吃不上,好孩子应该爱惜粮食。只见焦书记一边嚼起了窝窝头。

  看到这里,我终于理解了古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教育意义,从此,我便自觉地以好孩子应该爱惜粮食这句言语为座右铭,每餐吃得多少就舀多少饭菜。一餐,我不慎掉了几粒饭菜到地上,我便自动地把它拾起来送到湘缸里。这样一来,周围的人都夸我做得好。我说,我太感谢浮拼育和改变着年较一代。这确是一篇别具特色的观后息。

【《焦裕禄》观后感】相关文章:

博物馆观后感 观后感03-04

家长课堂观后感,家长课堂观后感05-07

《无名》的观后感02-01

《深海》观后感02-01

左耳观后感12-18

春晚观后感12-27

姜子牙观后感07-16

《夺冠》观后感06-29

钱学森观后感11-24

龙的观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