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小学作文

时间:2024-09-24 10:01:20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风俗小学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俗小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俗小学作文

风俗小学作文1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大风和暴雨。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节日已经出现并成为习俗。

  让我谈谈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在中国人中的地位最高。它也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仪式最多的节日。

  春节,也称为新年,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据说新年有了新的气氛,有无数的词语来形容新年。新的一年是实现新目标的开始。

  春节期间,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会回来与家人团聚,并与美美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那时,孩子们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不仅能吃到美味的食物,还能穿上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得到压岁钱。

  我记得小时候,我最愿意庆祝新年。那时,我想,如果每天都是新年,那该有多好。

  春节前几天,每家每户都要打扫,打扫房子和外面。说到晚餐,它非常富有。一个由年轻人和老年人组成的`家庭会围着桌子吃饭。晚饭后,大家都会出来放焰火,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片宁静的景象。

  当然,除此之外,为新年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在农历新年期间,我们都包饺子,把洗干净的硬币放进饺子里。今年谁吃了都会很幸运。在包饺子的时候,我谈到了今年发生的所有快乐事件。我们这些孩子不能包起来,看着吧。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在外面放烟火。那时,我们在天黑前等待。天一黑,我们就开始放烟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希望中国的春节会越来越好。

  中秋节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前几天,我父母会买各种各样的月饼,包括莲蓉、蛋黄和五仁。我最喜欢五粒。

  中秋节的晚上,全家都会出来赏月,一边吃月饼。8月15日的月亮最圆,圆圈代表团圆。中秋节还将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打灯笼。那时,打灯笼不像元宵节那样热闹。当时,它是在邻居和孩子之间玩的。

风俗小学作文2

  过年最痛苦的事就是守岁,唉!,一言难尽。——题记

  “小孩小孩你别馋……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放寒假了,我疯狂地写作业,终于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写完了大部分的作业,开始开开心心的过年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吃完饺子,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我们在屋里等待春晚开始,我呆在屋里,愿意看书就看书,愿意弹琴就弹琴,愿意听故事就听故事,若都不愿意,就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姐姐也不管,很快春晚就开始了,有趣的小品,我喜欢;搞笑的笑声,妹妹喜欢;悦耳的乐曲,姐姐喜欢;精彩的魔术,爸爸喜欢;优美的舞蹈,妈妈喜欢。我很困,但仍然坐在沙发上,因为我需要与窗户为伴,盆栽为群,靠枕为友,沙发为亲。暮宿沙发之上,夜游太空之中,我要守夜,我太难了!

  我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想让自己不困,可渐渐的,我的眼神涣散了;渐渐的,我的`眼睛被五零二胶水粘起来了;渐渐的,我的头歪在一边了。突然我努力的换了换头,让自己清醒一点,不到一分钟,我又重复了刚才的一套动作,十分钟,我已经重复了不下十次这套动作,突然姐姐嘟囔着:“终于到了。”什么?什么到了?难道是十二点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姐姐,一个饿虎扑食扑到姐姐面前,姐姐疑惑不解地看着我:“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是不是12点了?”我满怀希望,“什么啊?我是说有一首歌要开始了。”姐姐哭笑不得。“啊!”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失望极了,垂头丧气的去看书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妈妈,“几点了?”“十一点半了”“太好了!”我满面春光,再等半个小时就可以睡觉了,我再也不困了,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看起电视,不时还哈哈大笑,又过了一会儿,终于十二点了,我冲向床,一跃而起,一陷而入,不到一分钟就睡着了,那一晚我睡得格外甜。

  苦苦苦,不苦如何熬年夜?

风俗小学作文3

  壶镇镇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传统饮食以“粥捞饭”为主体,配以五谷杂粮。番莳、洋芋为主要副食。特色风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层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烧饼、米炮糖……在传统民间娱乐中有演戏、迎灯、迎案,其中规模最大是迎案,队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此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富有特色的.缙云壶镇话!

  一、壶镇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数日后捞起,置饭甑内蒸熟、洒干脱壳即成“发米”,大火将“发米”炒成“米炮”。冷却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丝,以煎好的麦芽糖搅拌,经压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装。技师专门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来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条。大碗底垫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条,鸡蛋饼盖顶,或置剥壳白蛋一双。

  三、迎灯:大多在元宵节进行。种类以龙灯为主,有板龙、鞠龙、布龙等,另有狮灯、台阁、转车以及花样繁多的花灯。板龙少则数十洞,多则数百洞,长达数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时点炮拼接,鸣锣开道,所到之处,鞭炮相迎,外村设饭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赠。其时春苗初秀,龙灯出村,进入麦田,称"龙踏麦",谓日后必定丰收。结束之夜,非闹个灯破龙断,精疲力尽,决不罢休,俗称"掰龙肉"。

  四、重阳庙会:每逢重阳节(今老人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全镇各村组织“扭秧歌”、“铜钱鞭”、“唱联欢”、“罗汉”、“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到赤岩山“会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达丰收喜悦。活动一般持续10余天,参加人员不分男女老少。据记载,这个传统庙会已沿袭数百年。

风俗小学作文4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家乡过年的风俗。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习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有趣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席,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这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天是外公祝寿,他怎么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的习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习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知道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可以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接着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下午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下午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习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风俗小学作文5

  “轧太平”这个词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这大概是每个海宁人刻在骨子里的一个词。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海宁的袁花镇有“轧太平”的习俗。小时候素不知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节日,只知道每到这天,大街小巷一片热闹。

  我从小跟着外婆在袁花镇长大的,对此已十分熟悉。到了这天,外婆总会早早地叫我起来,我便手忙脚乱地把衣服胡乱套上,急着要去庙会,外婆却不急不慢地梳妆打扮。我很疑惑,她梳着头发对我说:“今天是潮神的生日,讨个喜头,让潮神高兴高兴,明年的收成说不定就好喽!”小时候的我却懵懵懂懂的。

  我本以为起得早些,人肯定不多,但人们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人群熙熙攘攘的,一大片黑压压的头,我总是凭着身体的优势灵活地穿梭着。这里的商贩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一堆一堆的!叫人眼花缭乱,花花绿绿的食物玩具,让我把父母的嘱咐全抛在了脑后,欣喜地看着这些小东西,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庙会上的花样层出不穷,让视觉、听觉和嗅觉全部满足。吸引我的远不止如此,那摊面上的小玩具是我的最爱,平日里眼馋,今天是潮神生日,外婆是绝不会拒绝的。我总会挑挑拣拣,那个也想要买这个也想要,又不好意思要求外婆买,最后总是扭扭捏捏地拿起几个给外婆,欣喜若狂地抱着走。

  外婆总是等我都买尽兴了,再牵着我的手去庙里边上香供烛。我素来不怎么喜欢这么严肃的环境,趁着外婆不注意玩会儿玩具。有次,那玩具竟还发出了声,惹得周围人都往我这看,外婆极其严肃地白了我一眼,嘴里喃喃着,大意是给潮神道歉惊扰到了他。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潮神怎么可能真实存在呢?

  长大了,知道的便多了,潮神是老百姓的一种希望寄托,庆祝潮神的生日,是带着十足的尊敬在里边。虽然对于年幼的我只是玩的快乐罢了。

风俗小学作文6

  在元宵节当天,悬灯结彩,阖家团圆,好不热闹。

  在元宵节那一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赏花灯了。

  我去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赏花灯。我刚一进门,就挤在了灯笼堆里。灯笼里的光源汇聚在一起,亮得我睁不开眼睛,纵使馆内在晚上没有上灯,这些灯笼也将这里照的灯火通明。这些灯笼里,有一群“大高个儿”挤在两旁,还有一群“矮冬瓜”堆在中间,它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一些穿了红色的.衣裳,想让来的人都能注意到自己的红红火火;一些穿着蓝色的衣裳,显得十分稳重,才不像那群骄傲的红灯笼一样四处张扬;还有一些太害羞了,穿上了绿色的衣裳,配上火光一照,就看不见它的颜色了。再往远处走,有一群“兔子”灯笼,一个个的浑身雪白,在点上眼睛,抬起前爪,如果再配上一片草地,可真就与兔子无异了“真好啊。”一名老人望着“兔子”灯笼,不禁发出了赞叹;一名游人站在小灯笼边,安静地盯着小灯笼,仿佛在思考什么;一群小孩望着“兔子”灯笼,又蹦又跳的,玩得不亦乐乎

  望着这些灯笼,让我想到了诗人卢照邻写的“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关于花灯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伤人害畜,人们组织攻击它们。一只神鸟来到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人们打死了。

  天帝知道后大怒。命人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人们受难,就偷偷驾祥云来到人间,把消息告诉大家。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一名老人出了主意,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放烟花,点上彩灯,天帝就以为大家都被烧死了。这招果然有用,大家都平安度过了这几天。

  在元宵节当天,是大家团圆的日子,是一个吉祥的日子。祝愿大家都能阖家团圆,共享欢乐。

风俗小学作文7

  我生长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我爱我的家乡。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山美水美的地方。山有宝石山、玉皇山;水是西湖之水。现在我给你介绍杭州的西湖吧。

  杭州的风景春、夏、秋、冬都是美丽的。

  杭州的春天有柳浪闻莺;在沿湖长这个千米的堤岸上和公园的主干道路上,沿途栽种的垂柳及狮柳、醉柳、浣纱柳等特色柳树,从涌金门至清波门,是一座以春花为主景的大花园。在园中主景区有闻莺馆,力闻莺馆不远处有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

  西湖的夏天有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提春晓,面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乃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种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娣莲等等各种荷花,莲叶田田,分外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枝,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西湖的秋天有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乃西湖十景之一,位于白堤两端。登楼眺望秋月,在适静中,感西湖的浩然,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从岸上远眺,是衣服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可谓搂、岸、水,皆可望。

  西湖的冬天有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白蛇传》的故事中出现过,这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她书写了一个默默的.在断桥上苦苦等待的痴情男子一场宿命与灰暗的情感基调。

  杭州的名胜景区还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外公,这几包垃圾不能倒吗?堆在这里臭死了!”外公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杭州人的习惯,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奥,来这儿喝茶吧!”我跟着外公拿了一杯菊花茶。菊花宛在水中央,旁边几颗枸杞点缀着,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出现在眼前。我喝了一口却差点喷出来。我叫:外婆,这茶怎么是甜的?哪儿搞错了吧!”外婆不紧不慢的说“没错,这个东西叫糖茶,象征甜蜜,喝两口!”“噢~~~~”我顿时茅塞顿开。

  春节是五千年的文化缩影,是中国人的特色,是中国人的特色!!!

风俗小学作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包饺子、贴春联……而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别的风俗——赶集。

  在除夕前几天,集镇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街边两侧商品琳琅满目,有对联、灯笼等节日装饰品,有款式各样的新年服装,还有农民伯伯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和腌制品。这个街道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来赶集的人们更是喜气洋洋,欢声笑语。

  大人们在集会中会根据家里需要挑选着过节需要的物品、食品。而小孩们就不管那么多了,只顾着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他们就不会管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嚷嚷着央求爸爸妈妈满足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大门们满载着各式各样的年货,小孩们一手拿着自己吵着要买的玩具,一手拿着好吃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记得有一次和爷爷一起去赶集,初次来到集镇,眼前一片缭乱,什么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先跟着爷爷去买年货,货板上新鲜的猪肉,篮子里有活蹦乱跳的老母鸡和刚下的鸡蛋。还有各种腌制的香肠、咸鹅等等。爷爷一会儿买猪肉、一会儿买老母鸡。我就问爷爷买这么多年货吃的完吗?爷爷乐呵呵的说:“过年了,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团聚多准备些年货。”我不禁陷入沉思,孩子们长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团圆,是父母最期盼的日子。这时耳边传来吆喝声:“卖窗花嘞!”我拉着爷爷的手跑向窗花铺前,一个个精美的图案,让我爱不释手!有生肖牛、年年有鱼,各个栩栩如生。我和爷爷挑选了几张精美的`窗花回家装饰。

  陪爷爷买完年货,我们便来到美食区,有又大又圆的冰糖葫芦,裹上糖浆,红的发亮,风一吹,包在外面的糖纸便随风舞动,仿佛在向我招手,爷爷看出我这个小馋猫了,便给我买了一串。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的,纯手工制作,味道确实不一般。看,那边在蒸着又大又软的馒头、红糖发糕、包子等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忍不住的咽口水……爷爷给买了我最爱的红糖发糕,不知不觉,时间到中午了,我的肚子已经吃的饱饱的了。于是我和爷爷满载而归。

  赶集,我家乡的特别活动,它向人们展示着生活的和美与幸福!

风俗小学作文9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之幅员辽阔,民俗自然也种类繁多。东三省的面积虽不是很大,却占据了“鸡首”。在东北,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

  要吃饺子怎么办?上街买?不!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饺子,韭菜馅儿的、芹菜馅儿的、萝卜馅儿的、白菜馅儿的、猪肉馅儿的‥.....一应俱全。

  一天早晨起床后,我走出房间,一出门就看见姥姥、姥爷正在厨房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我仔细想了想,却算不出这天究竟是什么日子,耳朵里只有菜刀剁肉馅儿时碰撞砧板时发出的咚咚声。我走过去细细一瞧,只见姥爷正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卖力地剁着馅儿。手中的刀就似一条银龙,在屋外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转过身去,却见姥姥正揉搓着一个面团。面团已经变得白白胖胖,摸一摸,凉凉的,软软的,很舒服。

  又过了一会儿,姥姥和姥爷都站到了餐桌前,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揪面球、擀饺子皮;另一个放馅儿,把饺子包好。姥爷手持擀面杖,把刚揪下来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无章,实则暗藏玄机,只一眨眼地工夫就“变”出了一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姥姥接过饺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点馅儿进去,紧接着便用手指把饺子皮“缝”了起来。不知为何,姥姥总能舀出适量的'馅儿,还能把饺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不禁赞叹起了姥姥、姥爷的手艺。

  又是一转眼的工夫,午饭已经上桌,饺子的香气侵袭着我,我下意识地拿起了筷子,夹了一个饺子,蘸了点蒜泥,一口下去,齿颊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个,只记得午饭过后,我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了。

  饺子是东北的一种美食,包饺子、吃饺子也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一个元 宝形的饺子中,蕴含了东北人民别具一格的民俗和家乡的味道。

风俗小学作文1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无数诗人留下思念;八月十五,无数诗人写下名句。八月十五,就是中秋。

  那年中秋的下午,来到奶奶家。踏入房门,奶奶正做着月饼。奶奶将小团馅料放入压扁的小团面团里,包成了一个球形,再用模具压出花纹,月饼就做完了。一个,两个,三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月饼出现在盘子中央。看着,我也和奶奶一起做着月饼。“蛋黄馅的、红豆馅的、五仁的、莲蓉的……”奶奶自言自语着。“哎,豆沙呢?豆沙去哪儿了?”小弟听见了,从屋里探出头来,脸上一副心虚的.笑容,嘴边……哎,那是……豆沙?”你竟然偷吃!”小弟吐了吐舌头,跑走了。

  奶奶将月饼放入了预热好的烤箱,每五分钟涂一层蛋液。“叮!”反复几次后,烤箱发出声音,奶奶把月饼拿出来,香气立刻四散开来,布满了房间。

  晚上吃过饭,我们坐在窗边。天上的圆月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月光洒在了湖面,洒在了树上,中秋节特有的美好,像月光,洒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大家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下午做的各个口味的月饼。咬下一个豆沙馅的月饼,月饼皮中间夹杂着豆沙,甜美的味道在舌头上跳着芭蕾。软软的甜甜的,一使劲,它才不情愿地从你的牙上脱落。咽下去,那独特的味道回荡在你的嘴里,让人忍不住还想再吃几个。朦胧的月光下,奶奶给小弟讲起了故事。

  相传,后羿娶了一个叫嫦娥的妻子。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王母娘娘赐他两颗药,吃一颗,可以长生不老,吃两颗,可以成仙。后羿将药交给嫦娥保管,却被徒弟看见了。三天后,后羿去打猎,徒弟装病留了下来,拿着刀逼嫦娥交出药,一急之下,嫦娥将药全部吞下,身体离开地面,飘向月亮,成了仙。

  望着月亮,吃着月饼,千古流传的中秋节!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

风俗小学作文11

  中华民族是一个融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我是汉族人,虽然汉族人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与少数民族来说人数上具有压倒性的实力,可我却很自豪,因为从远古到近代的史书上都有记载,我就是华夏的传人,是炎黄的子孙。

  因我的家乡地处内陆的丘陵地带,对少数民族也所知不多,下面我就讲一下我们家乡汉族的民风民俗吧!

  我的家乡是位于湖北西北部的“十堰市”城市的周边有山有水,是一座宜居而美丽的园林城市,空气的质量很优质的。我们家乡的民风也很淳朴,也很好客。

  正月初一,为春节。大家会在这一天穿着新衣服、穿新鞋、戴新帽,寓意彰显辞旧迎新从这一天开始大家会在亲属之间互相奔走,传递问候,互拜新年,并且会坐在一起胡吃海喝,一醉方休,而小孩们会拿着大人给的'红包去买鞭炮,去放炮。在这一天大家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喜笑颜开,慈眉善目,一切都是那么的喜气洋洋。

  正月初二早上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欢乐甜美,此汤圆一直会吃到初八甚至十五那一天,哪家都有,只到让人吃腻。

  正月十五,闹花灯。街道广场单位大院有很多民间组织自发的玩花灯。有走高桥的,玩花龙的,玩花轿的,玩狮子的,敲锣打鼓热闹异常。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看热闹的人群那是人山人海,其实大家也不为别的,就是图个热闹,图个喜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俗称的过年,当然在过年的前一天,我们称之为大年三十,寓意旧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我们都有一个习惯,在凌晨0点的时候会集体放鞭炮庆贺,并且看春节文艺晚会直到很晚很晚,这一晚我们俗称为“熬百岁”寓意睡得最晚的能长命百岁。

  当然,还有其他的民风民俗。如:重阳节时我们这,会有划龙舟比赛。中秋节我们大家会在家吃月饼赏月。清明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去革命烈士亭祭奠先烈,或是给自己已死的亲人上坟,等等。

  其他的各民族或许在风俗上有些不同,甚至有些民族还具有本族特色的特定节日,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让大家在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大家共同喜庆,共同怀念。

  上述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风俗小学作文12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

  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

  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风俗小学作文13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这样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这样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这样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守岁除夕守岁这样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这样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

  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这样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过年。

风俗小学作文14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我家乡的风俗也有很多,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九月重阳放风筝了。

  重阳节风筝上市,每家店铺的门前都摆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一清早就有许多人上街去买风筝了。孩子们更是和风筝结下深厚的情谊,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头串攒动的铺中,总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人们买上风筝,自然是到风筝场去放了。

  我拿着新买的风筝——它是一只羽翼丰满、深褐色的老鹰风筝,跟看爸爸来到了风筝场。呵!风筝场上的壮观场面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那是彩;地上人头攒动的人群那是江。我们挤入“江"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宽阔的空地。我们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劳。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们的眼前,只见他把蝴蝶风筝放到地上,右手拿着线轴,拉着长线,风一起,他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风筝“哗——”地一声飞上蓝天,随着线越放越长,风筝就越升越高了。它扭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随风舞动……我们看得心痒痒的,顾不上疲惫了,也学着那位叔叔放起风筝。我们并不了解风向,只要有风一起,我们就向前跑。结果呢,飞上半空的风筝,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这儿碰那儿撞的,最后干脆一头栽到了地上。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我的筝终于成功飞上天空了,因为我们都学会了如何看风向。

  望着展翅高飞的老鹰风筝,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黄昏已经慢慢的逼近,风筝场上的人群越来越少,天上的许多风筝也失去了踪影。我望着被夕阳染得通红的老鹰风筝,恋恋不舍的把它收回来,和这美丽广阔的风筝场告别了。

  重阳节已经过去,可放风筝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这个风俗给我带来无穷快乐,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风俗小学作文15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龙舟上的鼓敲得越来越响,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就到来了。中午,我们一家准备去爷爷奶奶家吃饭,也尝尝他们亲手做的粽子。

  在去的路上,妈妈给我讲起了关于粽子的来历:战国时期,屈原因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力报国,最后自投汨罗江。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粽子喂给鱼虾吃。

  一进他们家门,我就直奔厨房,只见奶奶在里面准备粽子和今天的午饭。“奶奶,我也想学包粽子!”我喊了一声。奶奶微笑着看我:“好啊,你过来,我教你做。”奶奶拿出一些食材,“这是糯米,这是粽叶,还有,这些是粽子馅,有肉,有枣,豆和豆沙。”说着,奶奶拿起一片粽叶,我也跟着拿了起来。只见那粽叶绿油油的,好似翡翠。奶奶继续说道:“把这张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按住那尖角。嗯,嗯,对了。”奶奶一面说,一面帮助我,使我不会弄出太大的差错。“来,过来。你看,把这些糯米抓一点起来,放在漏斗里。”这些糯米,就像某种动物的.卵,平静地躺在翠绿的叶子上。“放点粽子馅,再放上米。把剩下的粽叶绕粽子几圈,最后用绳子绑上,就好了!”奶奶再次伸出援手,帮我的粽子加紧完工。很快,我便掌握了做粽子的方法。接二连三地又做了几个粽子。“做好粽子后,把粽子放入锅中,倒上水。“注意,水一定要没过粽子哦!”奶奶讲起了煮粽子的方法,一边讲一边开始煮粽子。接下来,只用等待粽子变熟了。

  “粽子做好了!”奶奶把一大盘粽子端上餐桌。豆香,枣香,肉香一齐扑入鼻中。再解开绳子和粽叶,咬上一口,口中那可口的味道更是令人难忘,在一旁的人也都纷纷赞叹道,今年的粽子仿佛格外美味,有一种家乡的味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希望这种传统习俗能永远流传下去。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更爱家乡的传统风俗。

【风俗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1-13

实用的风俗小学作文4篇01-22

【精华】风俗小学作文三篇01-19

实用的风俗小学作文合集8篇03-26

有关风俗小学作文600字3篇04-12

家乡的风俗话题作文12-30

小学的作文11-07

【精选】小学的作文06-01

小学的作文(经典)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