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方案

时间:2023-02-17 09:00:16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研究工作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研究工作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工作方案1

  一、课程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我校实施该课程的目标有多重指向:

  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方面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教师方面

  (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培养科研能力。

  3、学校方面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学校培训教师的新模式。

  (4)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开拓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

  (二)、阶段目标和主要内容

  高一年级:通过教师的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想像力及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高二年级:通过教师的协助,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具有独立、合作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三年级:通过教师的指导,以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学习与未来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尝试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设置

  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15分,分三年学习,其中高一年级6学分,高二年级6学分,高三年级3学分。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要完成5个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3学分,54课时,其中高一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二年级完成2个课题,高三年级完成1个课题,每周安排3个课时。

  四、实施原则

  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学习,突出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体现我们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上按照分清层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来规划与构建。

  本课程旨在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学校对课程的实施和完成负有责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刻意追求大纲以外的新知识。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创新,但却要求激发和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原则上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

  1、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性。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途径是开放,可以通过检索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主动性。学生主动选择课题题目,课题方案的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结题报告,都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估作用。

  4、过程性。与注重结果的现有教育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

  5、研究性。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创造能力。

  五、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分析学校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与人文资源,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2、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

  ①动员学生、教师、家长。

  ②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开设一些学术讲座(学校层面)。

  ③进行科研方法指导(学校层面)。

  ④组织专门的管理体系。

  (2)选题阶段

  ①教师选题:年级组教师以班主任为主,在年级组内分别寻找其他学科教师2—3人,自由组合成为指导教师小组。同指导小组教师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涉及教师所属不同学科的研究主题。教师小组对所选主题进行备课,写好备课笔记。教师小组进行主题展示,注明题号,吸引学生申报选题。

  ②学生选题:学生根据教师的主题展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班主任宣布分组名单。学生组成小组,推举组长。

  ③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学生和指导教师见面,了解指导教师对主题的构想说明。学生小组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子课题(即确定与主题有关的更小的研究领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小组的课题,并指导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教师根据与学生讨论的结果,撰写指导各小组研究的教案。

  (3)实施阶段

  ①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相应表格。

  ②学生定期和指导教师见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③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4)课题成果展示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②成果形式不拘,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具体,鼓励创新。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着作权法》,反对简单的抄袭或对资料做剪贴。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其他方面收获总结一份、收集到的资料索引一份、课题涉及的科学术语词汇表一份、课题实施过程中所有原始资料一份。

  ④最后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后附资料索引目录。

  ⑤以课题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⑥展示必须用PowerPoint演示,还可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展板、投影、录像、实物等)。

  ⑦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总结,600字左右,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

  ⑧上述材料使用文字编辑软件、用16K纸打印,于答辩前两天交给指导老师。

  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做答辩前准备。

  (5)年级答辩、报告会

  ①答辩按主题分类,一个主题下的各相关课题在一起答辩。

  ②答辩时间:每组15分钟(1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讨论)。

  ③答辩程序:

  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

  小组代表作英文摘要报告。

  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的提问。(由哪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专家临场指定。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可帮助操作演示设备。)

  答辩后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老师和专家进行评议、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6)学生成绩评定

  ①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工作记录本。

  ②学生小组展开互评,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第。班主任老师负责汇总:将开题评审的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统一汇总,根据学校规定的不同权重,对每个学生作最后的成绩评定。

  (7)学年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各学生课题组与教师指导小组上交情况总结一份。

  学校各部门写好工作总结一份。

  六、课程管理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和教师课题指导小组,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师资状况,各部门及各条线均参与研究性学习,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各部门、各条线各司其职,教务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管理、实施,制定各种管理措施;政教处负责班级和学生管理;教科室负责科研、课题和相关信息及技术指导;学校总务负责后勤保障和有关服务;教师指导小组工作由学校领导小组和学生课题组考核评价;学生课题小组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小组考核;学校图书馆和电教中心做好信息和资料的支持工作。

  2、研究性学习为学校必修课。课程记入教师常规考核,每周两课时以及一次备课。

  七、课程评价

  1、对学生

  (1)学生态度: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生资料研究能力: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3)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4)书面文字材料: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

  (5)答辩: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对教师

  (1)态度:主动性,与其他老师协作,指导的到位与及时,与学生的平等民主关系,事先认真准备等。

  (2)指导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的困难,善于点拨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能认真备课撰写教案等。

  (3)继续学习:主动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会使用各种新技术学习,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八、保障措施

  1、学校将成立研究性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开发小组和研究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2、学校将对现有的图书、设备进行整理,统一调配,妥善安排教室、实验室和机房的使用,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费收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3、学校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抓手”和关键,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评价我校教师合格与否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4、学校召开高一年级家长会,宣传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安全问题,取得家长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5、学校要求行政、总务各部门都要树立为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持。

研究工作方案2

  任教学科:语文

  一、研究的课题: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二、研究目的 :

  通过参与课题研讨课活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探索出相关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诵读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使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迅速成长。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诵读教学的有关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国内外诵读教学方面先进文章,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 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十一月份:

  (1)学生诵读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4)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丰富个人博客。

  一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诵读教学论文,参加论文评选活动,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5)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找出不足。

研究工作方案3

  各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本局各处(室)、宣教中心:

  近期以来,我们一直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主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征求各相关单位对我局工作的意见。根据各区安监局希望我局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的建议,为充分把握全市安全生产状况和基层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情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开拓创新,探索安全工作新思路,决定年内对全市51个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特制定《20xx年下基层调研工作方案》,并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是我局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改进工作作风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局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贯彻落实。

  二、各区安监局要积极配合市局开展调研工作。为便于市局开展调研,调研时请相关区安监局派工作人员(是否领导不限)陪同,并通知街道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参加。

  与此同时,各区安监局也要参照市局的调研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三、我局工作人员到各区进行调研期间的食宿等有关费用自理,不得违反规定向基层单位提出要求;各区安监局、街道办不安排招待。

  四、我局调研工作由办公室统筹安排。在调研工作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请直接与办公室联系。

研究工作方案4

  调研工作是我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料,为了做好调研工作,并透过调研活动,破解影响和制约我院发展的重大难题,根据《中共黔南州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和部署和按照《中共黔南职院党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安排,我院在第一阶段活动中,将调研工作作为第一阶段的重要资料。为了做好调研工作,院党委制定了院领导领题调研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调研的目的,签订了调研的资料、原则、方式、分工及要求。

  一、调研目的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核心,将深入调查研究、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透过深入基层、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刻把握高职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努力破解影响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构成一批调研成果,及时总结、提升、转化为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贴合科学发展的高职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我院跨越式发展。

  二、调研资料

  1、围绕破解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调查研究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措施与实施路径,研究制定出台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围绕解决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重点研究进一步健全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明确院系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改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完善规章制度、全面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等问题,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

  3、围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调查研究如何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财政部、教育部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一批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4、围绕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研究落实后勤社会化、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潜力等有关问题,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容校貌,切实为师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点调查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自我管理等问题,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6、围绕招生与就业这一影响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研究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制约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主要问题,制定出台有力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建立招生与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出口畅”带动“入口旺”,构建招生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体系,按“能快则快”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扩大学院招生规模。

  7、围绕党建工作,重点调查研究领导管理团队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学生党建等问题,进一步查找、梳理在思想观念、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提出改善意见和推荐。

  三、调研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要将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调研工作的始终,结合学习大讨论,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职责意识和全局意识。探索调研方式方法创新,鼓励基层的创新实践,总结推广创新经验,构成贴合改革创新要求的政策措施。

  2、突出实践特色。科学发展观既是实践的总结,又要指导科学发展的实践。在学习实践中,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脚踏实地,切实沉下去,把自己摆进去;要探索实践,从实践中发现、梳理、排查问题,尊重并用心参与对新状况、新问题的探索;要总结实践,注重推广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构成政策措施,理解实践检验,进一步推动实践。

  3、贯彻群众路线。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集中民智,广泛听取意见和推荐。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群众创新经验,汲取智慧和营养,并上升为理性认识和贴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再回到群众中去检验。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

  4、切实解决问题。要以查找和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确定重点调研资料。要从院级领导、机关处室、系部、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不同层面,找准问题,研究思路,探索规律,对目前能够解决的,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用心创造条件解决;属于自身解决不了的,向政府和部门反映状况,提出推荐,务实求效。使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

  四、调研方式

  1、成立由院领导和相关系、部组成的7个专题调研组,每位院领导各带1个调研组开展领题调研。每一个专题调研组由牵头的系、部负责拟定调研工作方案,明确调研资料和预期成果。

  2、每位副县级领导干部,根据活动主题,结合工作实际,确定调研课题、拟定调研工作方案、调研资料和预期成果。

  3、调研可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深入广大教职工中调查了解状况等多种形式,尽可能更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梳理出来的重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做法,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五、调研课题与分工

  (一)院领导调研课题

  1、《学院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与战略措施》

  领题人:申玮(院党委书记);牵头处室:科研处;参加系处:科研处、院党委办、计科系(胡礼贵主任)、人事处;调研资料: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措施与实施路径。主要预期成果:《调研报告》、《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修订稿)》、《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设想)》等。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领题人:胡朝映(院长);牵头处室:办公室;参加处室:办公室、科研处、财经系、职教学会;调研资料: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管理规章制度、目标管理,领导班子的潜力建设。主要预期成果:《调研报告》、《院系二级管理办法》、《学院管理规范》等。

  3、《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领题人:金焱(副院长);牵头处室:教务处;参加系处:教务处、生物系、培训中心;调研资料: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工学结合、学生实践潜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预期成果:《调研报告》、《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学院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学工作规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5个专业)》。

  4、《优化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领题人:吴庆颐(院党委副书记);牵头处室:学生处;参加系处:学生处(史黔匀处长)、思政部、监察室;调研资料: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自我管理。主要预期成果:《调研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

  5、《优化学院招生就业工作》

  领题人:徐培华(院党委副书记);牵头处室:招就办;参加系处:招就办、管理系;调研资料: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措施与办法,提高就业质量与就业率的途径与实施,新形势下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主要预期成果:《调研报告》、《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改善招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6、《推进后勤社会化,破解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领题人:梁作霞(副院长);牵头处室:后勤处;参加系处:办公室、保卫处(唐兴弋处长)、后勤处、基建办;调研资料: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后勤管理机制,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后勤社会化,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影响师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主要预期成果:《调研报告》、《学院校园建设规划(修订稿》、《关于推动学院后勤社会化的实施意见》、《学院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解决的一批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影响师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问题,使校园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7、《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

  领题人:卢治渊(院党委副书记);牵头处室:组织部;参加系处:组织部(刘涛部长)、党委办公室、团委、机电系(毛和业主任)、宣传统战部;调研资料:党的基层组织规范化,党建带团建,学生党员培养。主要预期成果:《调研报告》、《学院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学院各级党的领导班子潜力提升工作方案》。

  (二)副县级领导干部调研课题

  副县级领导除了参加院领导的调研组外,还要根据所在部门的工作特点,结合第二条提出的7大类问题,紧紧围绕破解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选定1-2个调研课题。

  六、工作要求

  1、各牵头单位于3月25日前,将调研方案报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副县级领导干部于3月30日前,将调研课题、方案报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调研时间为:3月31日-4月15日。各牵头单位、副县级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要随时将活动开展状况报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4、4月20日前将调研报告报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研究工作方案5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提出的任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特制定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推进我校新课程实验的开展。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方法、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研究的信息和善于于他人交往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形成。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具体由学校教研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指导老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

  1、教研室——主要负责制定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负责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培训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与指导。

  2、教务处——主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及课时的安排。

  3、德育处——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年级、班级的活动管理

  4、技术处、总务处、图书馆——主要负责设备、仪器、资料、场地等方面,为师生提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条件。

  5、年级组、教研组——落实研究性课程计划。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要协调好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关系。

  6、班主任和各科教师——以行政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和综合评价组,班主任任组长。负责审定课题计划,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研究性成果进行评定。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1、课程设置

  新课程方案规定,高中三年中,要保证有270个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个学生至少研究完成三个课题,完成每一个完整的课题最多可获得5个学分。根据我校的实际,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高一上至高一下完成第一个课题的研究,高一下至高二上完成第二个课题的研究,高二上至高二下完成第三个课题的研究,完成每一个完整的'课题可获得5个学分。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每周安排两课时进课表,教师集中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听取学生汇报或者由学校统一安排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集中进行结题汇报、综合评价、学分认定;新学年的开始,举办研究成果展示和对高一新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宣传、培训。

  2、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课题(项目)的主要来源是:来自教师提供的选题背景,来自生活和学习活动的实践,来自学生观察中的机遇、灵感。可以是教师出主题,学生选课题;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教师给予帮助。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主要是教师提供选题背景,学生从中选择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可以从自然环境、科学发展、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选择。

  3、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成立研究小组。班主任在班级布置、动员,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6—8人,推举组长1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做适当调整。

  ⑵、开题阶段。研究小组选择指导教师并报到班主任处,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和综合评价组,班主任任组长,指导教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审定课题研究计划,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开展研究。

  ⑶、研究过程。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和分工开展研究,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负责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开展研究。

  ⑷、结题阶段。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并向指导教师和班级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指导教师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指导教师和课题组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课题研究报告和评价的结果汇总到班主任处。

  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评定

  ⑴、评定原则

  ①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得规定学分。

  ②过程性。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③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可请求指导与帮助,但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分学。

  ④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研室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抽查制度。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学校学分认定小组复议。

  ⑵、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四个方面的材料:

  ①开题报告;

  ②活动过程记录;

  ③课题研究学习成果;

  ④三级(自我评价、课题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合格评估的结论。

  具备以上4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

  ⑶、评定过程

  ①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

  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③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

  ④指导教师提出意见,教研室审核,学校领导审批,教务处记入学分并存档。

  5、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

  ⑴、教育观念要更新。指导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习培训活动,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⑵、明确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角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有: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等,教师需要参与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进展情况,与学生一起平等的探讨问题。

  ⑶、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选好课题,提出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计划、调查方法和实验设计。及时点拨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困惑,要注意循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意见供学生参考选择,并填写好每次活动记录中的导师意见。

  ⑷、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果发生冲突,需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

  ⑸、教师必须指导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学生所写的论文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或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⑹、学生研究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教师必须根据汇报答辩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填写清楚表综合评价。

  ⑺、指导教师要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教案,不断总结典型案例,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水平不断提高。

  ⑻、每个教师都应承担不少于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任务,按规范要求主动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的一项常规要求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要求之中。

研究工作方案6

  上学期,学校提出了“强化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相关研讨的指导,语文教研室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探索提升语文课堂品位的路径,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制定课堂品位标准(20xx.2.13—20xx.3.6)

  1、组织本教研室骨干教师研讨语文课堂品位标准;

  2、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初步制定的语文课堂品位标准进行研讨、论证;

  3、在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语文课堂品位标准。

  二、研制语文课堂品位的提升路径(20xx.3.7—20xx.3.27)

  1、组织本教研室骨干教师研讨语文课堂品位的`提升路径;

  2、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初步制定的语文课堂品位的提升路径进行研讨、论证;

  3、在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语文课堂品位的提升路径。

  三、结合各年级学情特点,各备课组开展特色研究(20xx.3.28—20xx.4.17)

  1、高一语文备课组侧重于课堂模式研究;

  2、高二语文备课组侧重于课堂效率达成度研究;

  3、高三语文备课组侧重于高考二轮复习研究。

  四、开设“提升语文课堂品位”研讨课,并完善标准、优化路径(20xx.4.18—20xx.5.15)

  1、高一、高二、高三各备课组每周安排一节研讨课;

  2、教研室统筹安排,组建“提升语文课堂品位”研讨课评课小组;

  3、开课教师全面运用初步制定的标准和路径,评课小组认真、积极评价;

  4、在研讨、评价的基础上对第一、第二阶段初步定制的课堂品位标准和提升路径进行完善;

  5、制定更为详实、完善的语文课堂品位标准和提升路径。

  五、深入推广“提升课堂品位”研究的理论成果(20xx.5.16—20xx.6.15)

  1、高一、高二、高三各备课组每周安排一节示范课;

  2、教研室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评课;

  3、全体教师全面运用完善优化的标准和路径;

  4、将课堂品位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追求效益最大化;

  六、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形成丰硕的学术成果。(20xx.6.16—20xx.7.13)

  1、开展学术论文评比活动;

  2、开展课堂效益调查报告大赛;

  3、成立课题小组,申报立项课题,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不断追寻,努力提升课堂品位,做到“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寻疑、质疑、析疑、解疑、释疑等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魅力与生命的活力,从而创造一种由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充满自信、安全而愉悦、祥和而宁静的心理状态;追求完美,崇尚智慧力求创新的思维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工作方案7

  为切实落实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推动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特制定《浙江省江浦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实施办法》。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定义

  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形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课程实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取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和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开放性学习的环境下,围绕研究主题,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处理,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加工处理信息,恰当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尊重他人的创意和成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习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来源于自然、社会、自我三大领域。人与自然。如环境保护研究、生态建设研究、能源利用研究、农作物改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自然资源保护与开放利用研究、天文地理研究等。人与社会。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会管理研究、人群心理研究、人口研究、城市规划研究、交通建设研究、法制建设研究、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与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人与自我。

  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研究等。

研究工作方案8

  一、课题的界定

  1.德育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和基本素质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和社会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的任务:接受一种价值体系,学会一种行为能力。

  2.实效性,指运用现代德育理论,实施开放性的德育教育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3.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开发出的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以发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即使就课程开发的具体产品之一——校本课程教材而言,也与国家课程开发过程中编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儿童中心、兴趣中心或问题中心的,而不是知识中心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个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在于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的精神,尊重别人,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随着独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普遍存在着娇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独立能力差,行为偏于情绪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质,长期以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某些严重问题。如:脱离实际、说教过多、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分离等。我们必须面对新情况,研究新方法,提高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们的教育产生片面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

  3、主体教育思想。道德是关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无不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道德行为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

  4、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包括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应“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见》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应“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意见》还强调,应“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见,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会、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力量对德育的支持,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6、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洛扎洛夫指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环境的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进步和提高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论和思想都告诉我们,环境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必须重视创设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开发、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构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爱家乡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内容根据我校教师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分七个子课题进行试验研究。即是:“语文品德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数学科学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英语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音体美等学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学生安全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班级工作养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后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以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通过本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以实际行动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并能弘扬家乡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推崇以德为先的人生追求。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七、完成阶段成果的策略

  1.文献资料法: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3.经验总结法:在各子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八、课题研究的预计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是由于学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课题都是学科性较强的课题,经验丰富,大多数课题组成员都是初次进行德育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经验。做出来的课题计划还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够开阔,急需有经验的教师从旁指点。

  二是由于学校课题组成员平时教学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课题研究时间紧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协调好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的关系。如何使课题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个问题。

  三是由于老师的理论水平有限,对德育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不甚了解,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大力开展后期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引发周围人对德育的重视。

  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一是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二是加强学校的德育活动,重视课题的实质性研究。要在继承传统德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利用新的德育资源,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相信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学生、教师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联系会更加紧密,这使寻找、发现、利用更多的资源不仅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强总结提炼,争取将成果汇编成册。

  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价值所在,它为我们的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研究工作方案9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

  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6.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离开了必需的研究条件,课题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当然,在确定研究条件时,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争取课题研究的效益能提高。这样才能在课题申报和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7.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高中学生搞课题研究,由于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课题研究价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导力量的配备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没有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课题研究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选择对研究领域熟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作为高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实践表明,一个好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对学生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给以指导,在成果涌现上给以点拨,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规范的科研行为、严谨的科研态度、百折不挠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选择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对高中学生来讲,主要是在校内聘任。

研究工作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以省教科院20xx年工作计划、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xx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20xx-2020年)》《xx市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20年》的相关任务,实施“教科研品牌计划”,倡导教育科研“重过程、重实证、重应用”,强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引领基于实践创新的教科研成果培育与应用,突破教育改革发展决策研究短板,助推我市深化课程改革与课堂变革,实现xx教育科研从“真实”走向“品质”。

  二、工作重点

  (一)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与决策服务

  1助力教育决策。

  协助市教育局做好20xx年度xx市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围绕年度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中宏观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做好《xx市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专项调研项目,撰写调研报告,发现“小而优”乡村小规模学校典型学校,召开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专题研讨会,探寻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之路。做好《关于建立孙诒让教育思想研究会的建议》《关于进一步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提案》两项提案答复、回头看等工作。

  2启动德育研究。

  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向,启动德育心育一体化课程建设项目,推进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学习指导工作,开展德育+儿童哲学、德育+财商、德育+影视、德育+亲子辅导、德育+家校合作等项目研究,推进学生德性成长课程建设。做好省德育研究试点县的指导。

  3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引导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打造精品课例,开发区域特色主题校本心育课程,建立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资源库。完善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提高心理危机排查工作的`精准度。开展中小学心理高危个案督导研讨活动,研制有针对性的高危学生干预方案,提高心理危机处置有效性。整合学校、社会多种资源,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逐步提高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品质。

  4提升营养健康教育。

  进一步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做好试点项目指导与管理。组织20xx年“校园营养教师”培养对象培训会,开展“小营养师”实践微课程征集评选活动,加快学生营养健康课程群共享平台建设;召开“小营养师”实践课程群建设研讨会,做好《小小营养师》主题绘本出版与教学推广。承办第三届学生营养节暨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论坛,启动“早餐100天”倡议,开展《早餐我故事》家长课程征集活动。

  (二)区域教育科研管理改革与创新实践

  1实施“成果推广在xx”品牌计划。

  深化“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的管理工作,创新成果推广活动机制。做好9个第三批推广与应用课题研究活动组织管理,规范活动方案、过程记录、研究档案管理,确保102个应用单位每学期二次高质量研究活动;做好活动过程指导和活动报道信息推送、宣传。设计我市“线上+线下”区域特色共享课程建设方案,分批推出小营养师实践课程群、影视德育课程群等共享课程。

  2实施“实证研究在xx”品牌计划。

  深化“校本科研”行动,推进精准教学研究,引领基于实证的校本教科研。开展“发现身边的科研”主题活动,基于调查研究,发现身边的典型、真实问题,撰写“微报告”,增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证研究意识,优化教师研究机制,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种实践方式。启动20xx年xx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微调研”征集与评选活动。

  3实施“科研创新在xx”品牌计划。

  深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研究,完善xx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评审系统。做好年度课题结题与优秀成果评审工作,做好省级推荐评审与培训指导。尝试教科研工作坊、教科研实验室等项目;召开“精品课题”培育典型案例与经验交流会,编制教科研工作创新专辑。做好教育科研志愿团环温行“苍南站”活动,完善科研“蹲点视导”和“结对帮扶”制度,建立教育科研指导保障机制。加大省级重大课题研究指导和服务力度,创新品质研究培育机制。

  4实施“骨干培养在xx”品牌计划。

  推进“瓯越科研带头人”培养工程,搭建科研培训、指导、交流平台,加快xx本土科研指导专家队伍建设。启动教科研阅读分享行动与教科员(教科室主任)能力提升项目,办好20xx年教育科研写作培训班;探索xx市首批科研导师志愿团成员分层培养,推进教育科研骨干培养与队伍建设。

研究工作方案11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年级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题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本班38名学生特别是本班3名学困生。

  六、研究步骤

  研究起止时间:20xx年9月—20xx年7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

  C、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研究工作方案12

  福建三明林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直属省林业厅,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编制260人,现有正式职工117人。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研究生学历教师1名。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一、招聘岗位

  教师岗位:森林经理学

  人数:1名

  专业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

  其他条件: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官端正,口齿清晰;

  3、身体健康,体检合格。

  三、相关待遇

  1、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应学历学位的工资待遇和所在岗位津贴、福利。

  2、学校实行聘用制,经考核聘用后,由我校与应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首期聘用合同为3年。

  四、招聘程序

  1、信息发布:本方案公开在福建人事人才网、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网站和福建省林业厅网站上公布。

  2、组织报名

  ⑴报名时间:6月14日至6月28日

  ⑵报名地点:福建三明林业学校党政办(地址:三明市城关富文路25号,邮编:365001)

  ⑶报名要求:

  ①报名者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或推荐表)及相关材料报名,已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还应提供所在单位同意参加报考的证明。

  ②报名者也可邮寄以上资料的复印件,或发送邮件、传真。

  联系人:林老师 email:

  五、招聘办法

  1、直接实行考核办法,考核采取试讲和面试相结合,招聘总分为100分,其中试讲分占50%,面试分占50%。

  2、总成绩设最低及格线(60分),低于60分的不予聘用。

  3、试讲、面试时间另行电话通知。

  六、体检与聘用

  1、体检:综合考试成绩第一名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从综合成绩上合格线人员中按成绩高低依次递补。

  2、聘用:拟聘人选应在福建人事人才网进行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聘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合同,并办理聘用核准手续,首聘3年。

研究工作方案13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双语教学是在以母语作为主体教学语言的背景下,通过发挥英语的教学媒介语作用,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学科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双语教学是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小学生运用双语进行交际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语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双语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造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

  我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教育的`全球性。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着力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切实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实验,取得经验;不断总结反思,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20xx年上海小学英语国际论坛认为:“尽可能增加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学习英语的环境,促使学生提高习得能力。双语教学怎么个说法并不重要,实质是最重要的。”上海市百所小学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拿大“浸沉式”双语教育模式、美国“过渡式”双语教育模式以及新加坡“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十分强调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情境并正向学科双语发展。

  我们认为,小学双语教学目前值得研究的已不是赞成还是反对,而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条件,营造浓烈的双语学习氛围,更多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并解决好相应的教材和师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措施

  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促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对两种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协调互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为学生拥有两种语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创造思维,成为国际化双语人才,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对本国和国际社会的服务价值。

  研究内容及措施包括:

  (一)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1.双语学科课程构建研究

  (1)学科课程三种课程并存

  (2)学科课程以双语教育向三----五年级延伸,向音、体、美、计算机、科学学科扩展

  (3)建立学科双语教育的评价标准

  (4)举行学科双语教育展示交流

  2.双语活动课程构建研究

  (1)开展英语诗歌朗诵、歌曲演唱、自我介绍、讲演、课本剧、小品等课外比赛

  (2)开展节日英语活动

  (3)举办金桥双语节

  (4)开展中外学生联谊交流活动

  3.双语隐性课程构建研究

  (1)校园环境“逢语必双”

  (2)午间双语广播

  (3)师生校园交流双语操练

  (二)双语教育评价激励机制研究

  (三)双语师资培训研究

  (四)双语教学与双文化教育研究

  四、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1.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双语教育适应无锡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培养双语人才的战略意义。3.适应新课改要求,发展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实课题践价值在于:1.以双语教学为办学特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2.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促使他们从受教育起就跨进世界语言的门槛,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适应时代要求,以语言为载体,吸收继承和创新世界优秀文化。3.培养一批高素质双语型师资。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健康推进双语教育实验

  双语教育的实质是双文化的教育,只有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2)捍卫汉语的使用与规范,构建双语教育的和谐平台,学科双语限于非语文学科,用双语教,而不是教双语;

  (3)重在语言习得和感受,语言输出听其自然;

  (4)重在环境与操练。

  2.准确把握小学双语教学的“度”,促进实验健康发展

  小学双语教学有其基础性,是为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交际交流和进行理解思维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又应注意其整体性,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在非语文学科双语教学中,既学学科知识,又练英语听说能力,课外活动加强英语操练,校园家庭生活也尽可能渗透英语口语。[-]

  3.构建双语课程体系,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课程建设是双语教学实验的价值核心,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于一体是我校双语教学实验的基本模式。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20xx.3—20xx.2)

  总结反思小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绩与问题,制订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规划。

  第二阶段:实施(20xx.3—20xx.11)

  按计划开展研究与实验。

  第三阶段:结题(20xx.11—20xx.12)

  总结、鉴定、结题。

  七、预期研究成果

  1.20xx年:总结阶段性成果,出经验、出教师、出论文。双语教学在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活动展示。

  2.20xx年:撰写实验报告,展示课例和活动。

  3.20xx年:结题报告,汇报双语教学整体研究与实验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研究部实验基地,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其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顺利结题,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联袂编撰《现代学校管理规章范本&__8226;民办教学卷》。并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双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历经三年,也已成功结题,总课题组在鉴定意见中给予高度评价,4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分别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课堂教学在全国省获奖。无锡市委书记批示肯定。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支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教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公司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规划、实验各阶段及学术理论具体指导。促使研究和实验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健康进展。

研究工作方案14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xx]34号)要求,为加强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以新药研发为驱动,重视开展仿制和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推进创新药物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以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为依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药研发,搭建我省新药研发必须的成药性评价、药效学研究等关键技术平台,攻克一批药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大品牌药品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切实惠及三秦百姓,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二、建设目标

  建设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旨在整合我省优势药物科研资源,搭建创新药物和转化应用研发平台,加快创新药物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我省创新药物的研制能力,完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三年内,在全省建设一批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推广、转化一批先进、成熟的创新药物和研究技术,为创建陕西医药大省、强省提供技术支撑。

  三、重点任务

  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省内制药企业及科研机构,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方式组建。建设一批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构建跨学科、跨地域的我省创新药物协同研究体系,优化省内创新药物研究的组织模式,建设创新药物研究与转化应用平台。

  主要任务是引领创新药物研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药物研究的转化和应用、培养创新药物研究专业人才等,具体包括:

  1.组建基础药学与创新药物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技术平台,积极开展创新药物的发明、发现与研制,尤其是创新药物优效性、安全性和药物质量可控性评价及药物生产集成化与自动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的研究,推进我省创新药物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新药的产出与产业化进程。

  2.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提出本领域重点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退行性疾病、传染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代谢障碍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药物研究,取得一批创新药物的.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

  3.选择陕西省年销售过亿元、安全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等)进行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孵化一批高品质、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上市药品大品种,推进我省上市药品产业链的发展。

  4.通过搭建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环境;培育创新药物研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完善省内创新药物研究的组织管理机制,促使我省创新药物的长足发展。

  四、要求和程序

  (一)申请的研究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托单位须为我省从事新药研究的机构,鼓励多家单位产学研结合联合申报。中心与依托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变,依托单位从组织措施及人、财、物等方面须为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提供科研用房1000平方米以上,近5年新增科研仪器、设备及软件等资产原值总额1000万元以上。

  2.中心须具有突出的创新药物和转化研发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近5年,牵头主持过不少于3项省部级以上新药创制项目;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累计获得新药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不少于5件。

  3.中心须拥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药物研究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由长期从事创新药物研究的专业团队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不少于5人,专职科研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带动省内相关学科的发展。

  4.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基础设施、仪器维护及人力资源保障等条件,每年投入该中心的专项科研经费合计不低于500万元。

  5.中心要建立与创新药物研发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组织机构及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二)研究中心的确定程序

  1.省科技厅将按照"定期发布、集中受理、专家评审"的方式开展确定工作。

  2.申报单位在填写《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后,将加盖公章、手续齐备的纸质版《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一式8份报省科技厅,同时提交电子版。

  3.省科技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的申报单位,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

  4.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通过相关程序确定,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下达批复,授予"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并挂牌。

  (三)省科技厅对中心进行年度检查和绩效考核

  1.年度检查于每年年末进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中心应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省科技厅。

  2.对确定的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中心资格。

  3.对确定的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省科技厅在科技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

研究工作方案15

  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招研复试工作

  在院招研领导小组指导下进行,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安排。招研领导小组由崔恺总建筑师负责,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人、院纪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复试导师组成员由招研领导小组

  指定5-6位具备丰富招研复试经验的导师组成,院研究生办公室在组织复试前对复试组成员进行院招生复试的指导思想、原则,复试的要求、科目、内容、成绩评定标准的培训。

  三、参加复试考生的基本要求、入选原则及招考人数比例

  (一)初试成绩达到下列分数:总分300分以上;统考科目在教育部划定复试分数线以上;业务科目90分以上,其中作图科目100分以上,为参加复试考生的基本要求。

  (二)对申请调剂的考生由复试导师组,进行本科毕业学校、学习成绩、专业基本素质、报考第一志愿院校等方面的综合初审,通过初审者可参加复试。

  (三)院研究生办公室在复试前,负责审查入选复试考生的资格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招录考生人数与参加复试考生人数比例一般为1:1.5-2。

  四、复试安排

  (一)复试方式、时间

  1、建筑设计考试:统一题目笔试作图,4月5日进行;

  2、专业综合面试:复试导师组对考生逐一面试,4月5日进行;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复试导师组指定一名导师,在专业综合面试中进行;

  4、复试开始前对考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

  5、复试开始3个工作日前,电话通知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通知书中说明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

  (二)复试总成绩按100分制评定,由研究生办公室制定统一的分项评判标准,在复试全部结束后,向参加复试的考生公布复试结果。

  (三)复试各科成绩占复试总成绩权重如下:

  1、建筑设计笔试50%;

  2、专业综合面试40%;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10%。

  (四)对拟录取考生学校发函考核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五、复试合格标准及入学考试总成绩计算

  1、达到复试总成绩75分以上的为复试合格,并由复试成绩最高分向下顺序确定拟录取名单。

  2、入学考试总成绩计算及初试、复试总成绩的权重分配如下式:

  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总成绩*0.5+[初试总成绩/5]*0.5

  六、信息公布

  (一)方式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网站

  2、院校信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信息发布/

  (二)时间、内容

  1、复试开始日3个工作日前公布复试名单。

  2、复试全部结束日的第2个工作日公布复试结果。

  3、复试全部结束日的5个工作日内,公布拟录取名单。

  七、招研工作监督、复议、咨询电话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纪检部门监督复议电话XXXXXXX;

  招生复试咨询电话XXXXXXXX;

  2、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招生监督电话XXX。

【研究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调查研究工作方案11-24

搬迁工作方案02-27

整治工作方案11-07

科室工作方案11-02

奖励工作方案11-05

工作方案范文11-10

环保工作方案11-11

演练工作方案11-16

有关工作方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