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与小雨教案

时间:2022-07-22 11:19:3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雨与小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雨与小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雨与小雨教案

大雨与小雨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雨,他们常常兴奋谈论着。我抓住这一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活动目标

  1、 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和音色。

  2、 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 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帮助下,随时控制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节奏和音色。

  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 挂图《大雨和小与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大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活动过程:

  1、 设置对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因为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本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表现出来:大雨的声音大大的,请几个小朋友用动作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知道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和节奏。

  3、 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先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兴趣。然后用夸张的手势表现大雨和小雨,让幼儿加深印象。接着就和幼儿一起配上动作。

  4、 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来进行游戏演奏。

  教学反思

  本活动课达到了活动目标,但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及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大雨与小雨教案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2、在老师或同伴的指挥下,用动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作歌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内容。

  (1)教师:“下雨啦!你觉得哪幅图表示下大雨,哪幅图表示下小雨?”

  (2)引导幼儿观察后加以区分,并模仿大雨、小雨不同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

  2、感受乐曲旋律,学唱歌曲《大雨小雨》。

  (1)教师演奏乐曲,幼儿欣赏并想像乐曲里说的是什么场景?

  (2)启发幼儿谈谈强音、弱音代表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熟悉曲调及歌词。

  (4)幼儿学唱、练习过程中,注意表现歌曲中强弱的变化。

  3、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1)组织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

  (2)教师抽取出部分幼儿设计的动作,并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相应的不同力度的动作。

  (3)在幼儿熟悉歌曲并边唱边做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或幼儿)组织幼儿分别担任大雨或小雨的不同角色,并指挥幼儿分角色合作歌曲。

  活动反思:

  在朗读歌词环节中,我先按照歌曲的'节奏型进行示范朗读,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幼儿分句跟我进行模读。在幼儿正确掌握好节奏后,多给幼儿聆听歌曲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的感受音乐。

  在歌曲处理环节,引导幼儿通过强(f)和弱(p)的对比,来表现出大雨和小雨在音响效果中的区别,并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如一种形式是:当唱到大雨时,让学生们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另一种形式是:表现大雨时,让幼儿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幼儿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幼儿的积极参与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大雨与小雨教案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动作或歌声等)表现对强弱力度的理解。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相关ppt,各种自制乐器,幼儿有观察和聆听过大雨和小雨的情形及声音。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复习歌曲《太阳喜欢》。

  今天的天气真正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小朋友们拍手唱。我们来唱一首什么歌?《太阳喜欢》

  二、欣赏歌曲旋律,感受强弱不同。

  1、这首太阳的歌曲真好听,我们的雨朋友也不甘示弱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雨的歌吧!仔细听,里面还藏有一个小秘密呢?

  2、教师弹奏钢琴,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你从这段旋律中找到雨朋友了吗?里面藏了一个什么秘密呢?(大雨和小雨)

  什么时候是大雨?什么时候是小雨?(声音响的是大雨,声音轻的是小雨)

  三、欣赏ppt,进一步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1、让我们来看一看你们找到的小秘密是不是大雨和小雨呢?

  2、请幼儿欣赏ppt,进一步感知大雨和小雨的强弱不同。

  3、提问: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四、多种方式表达强弱力度

  1、动作表现

  (1)大雨和小雨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我们能不能用动作也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呢?

  (2)鼓励引导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对大雨和小雨的不同感受。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4)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2、乐器表现

  小乐器也想来和大雨小雨做朋友。它是想和大雨做朋友还是和小雨做朋友呢?

  请幼儿自选乐器,并能讲述自己选择的理由,尝试表现大雨或小雨。

  五、学唱歌曲

  1、大雨和小雨到底都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范唱,幼儿倾听。

  3、大雨和小雨唱了些什么?他们唱歌的声音一样吗?

  4、我们也一起来唱一唱吧!请幼儿随ppt演唱歌曲,重点表现出强弱对比。

  六、手指游戏:下雨了。

  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淅沥沥,淅沥沥,雨点雨点真调皮。两只小手做雨伞,雨点落在雨伞上,啪啪啪,啪啪啪,小伞小伞遮住我。两只小手做小船,雨点落在船浆上,哗啦啦,哗啦啦,小船开进大海里。

大雨与小雨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初步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

  2、探索铃鼓和碰铃的不同演奏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和音色。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乐器,使其不发出声音。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探索运用铃鼓和碰铃两种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和音色。

  活动难点:

  能在教师的提示下,较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或“小雨”。

  活动准备:

  1、PPT《大雨小雨》,电视,电脑;

  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每人一个铃鼓和碰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天的经验。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天吗?大雨是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说出下大雨时的声音是大大的,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那小雨又是什么样子呢?它和大雨一样吗?”

  引导幼儿说出下小雨时的声音是小小的,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幼儿欣赏教师演唱《大雨小雨》。

  (1)教师一边播放PPT,一边以较慢的速度演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教师:“大雨的声音怎么样?(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怎么样?(滴—滴——答—答,滴—滴—答—答。)”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演唱大雨小雨的声音,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节奏。

  3、教师出示铃鼓,让幼儿回忆并模仿音色。

  (1)教师:“这是什么?”出示铃鼓,幼儿讲述名称。

  (2)教师:“怎样演奏铃鼓,让它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呢?”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摇动铃鼓,模仿下大雨的声音。

  (3)教师交代要求:只有唱到“哗啦哗啦”的时候,才能演奏,带领幼儿练习在“哗啦哗啦”处演奏铃鼓。

  (4)完整演唱第一段,教师带幼儿在“哗啦哗啦”处演奏铃鼓。

  4、教师出示碰铃,引导幼儿学习碰铃的演奏方法。

  (1)教师:“今天老师还带了一样新的乐器,它叫碰铃,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碰铃,让幼儿拿碰铃,探索碰铃的演奏方式。

  (2)教师介绍碰铃的演奏方法,“怎样演奏碰铃,才能让它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呢?”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习碰铃的演奏方法,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3)教师交代要求:只有唱到“滴滴答答”的时候,才能演奏,带领幼儿练习在“滴滴答答”处演奏碰铃。

  (4)完整演唱第二段,教师带幼儿在“滴滴答答”处演奏碰铃。

  5、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演奏乐器。

  6、分组演奏。

  将幼儿分成大雨组和小雨组,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较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大雨与小雨教案5

  设计意图: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以动作、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通过听、唱、做、演等形式感知和体验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运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磁带、雷雨声。

  活动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录音机里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杨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杨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

大雨与小雨教案6

  【教学内容分析】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短小易唱,音乐形象鲜明的儿童歌曲。全曲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音响,使学生初步感受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学情分析】

  A类学生:学生具备独立演唱的能力,音准较好,能够准确地唱出曲谱中音符的音高;学生节奏感较好,能够运用拍手及划拍子的方式打出歌曲的节奏;学生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音量,能够进行强弱对比的变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都较高,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类学生:学生具备跟唱、哼唱的能力,音准稍差,能够跟唱出曲谱中音符,但音高过高或过低;学生节奏感稍差,能够跟随教师拍手及划拍子,但是学生的动作与歌曲节奏无法统一;学生缺乏控制自己的音量的能力,致使音量过强或过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都较差,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协助。

  【教学目标】

  1. A类学生能准确的演唱《大雨和小雨》并进行。B类学生能够跟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增强学生对音量强弱的掌控。

  3.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康复目标】

  1.通过呼吸放松训练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及肢体得以放松,建立正确的呼吸方式。

  2.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与习惯,同时调节学生存在的呼吸支持不足及音调异常的问题。

  3.通过教师的.手势提醒及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控制音量强弱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调节其存在的响度异常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难点】

  音量强弱对比的变化。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通过音量强弱对比的练习,增强学生发声时的控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也能促使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准备活动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通过呼吸放松训练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以放松,为之后的歌曲演唱奠定基础;通过发声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的去进行发声,增强学生的呼吸支持能力,调节学生存在的音调异常问题。】

  1.呼吸放松训练:

  ①双臂交替上举运动。

  ②双臂划圈运动。

  ③双肩耸立运动。

  2.发声练习:

  ①用/a/音进行长音模唱练习。

  ②用/a/音进行强弱音对比练习。

  预设生成:

  1.发声练习时学生的声音响度可能会过大或过小,音调可能过高或过低。

  教师应对:

  1.可以通过手势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声音响度及音调高低。

  环节二:导入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通过让学生听、模仿生活中常见声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播放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

  2.带领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3.播放大雨和小雨引出本课的课题。

  预设生成:

  1.学生在进行模仿时,声音可能不够准确,其他学生参与程度也不够。

  教师应对:

  1.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并边做动作,边模仿声音带动所有学生来做一做。

  环节三:新授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演唱,教师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学习前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掌握歌曲的节拍与歌词;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接龙演唱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音量强弱变化的练习。】

  1.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演唱。

  2.对学生的演唱情况做以总结。

  3.教师范唱。

  4.学习歌曲的歌词。

  ①打节拍说歌词。

  ②接龙的形式说歌词。

  ③完整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①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②接龙的形式演唱。

  ③跟随歌曲伴奏演唱。

  6.游戏:学话。

  7.再次演唱歌曲,并在演唱中加入音量强弱的变化。

  8.请学生上前表演。

  预设生成:

  1.在学歌词及演唱时,如果歌词过长学生可能会记不住。

  2.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虽然简单,但学生也可能打不准节奏或唱不准音高。

  3.学生在进行音量变化时,可能会出现过强、过弱、无变化的现象。

  教师应对:

  1.将一句歌词分成前后两部分,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替说词的方式来进行演绎,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可以通过降低速度的方法来进行练习,进而逐渐加速至正常速度。

  3.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及用手势提醒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音量的强弱变化。

  环节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动人的声音。】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大雨与小雨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声音或动作来表达同一首歌曲中强弱的明显变化。

  2、体验下雨天的气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VCD、有雨声的VCD、纸张、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①互相问好:对远处的小朋友大声地问好,再对近处的小朋友小声问好,体验和比较声音的强弱。

  ②放录音,让幼儿听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感受声音有大有小。

  2、欣赏并学唱歌曲《大雨小雨》:

  ①倾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

  ②幼儿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声音大小的变化来体现大雨和小雨、随声音的大小变化做出相应动作,如强音时拍手,弱音时用食指与拇指轻碰来表达等。

  3、活动延伸:幼儿唱熟后,引导幼儿采用相互对唱的形式进行、同时可用打击乐器给予伴奏(用为摇沙球表示大雨、轻轻碰击小铃表示小雨)。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老师仅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大雨和小雨两种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两种声音的区别不明显,如果利用图片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边看边听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而且更能让幼儿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特点。

大雨与小雨教案8

  目标:

  1.能合乐地演奏乐器,为歌盛曲伴奏。

  2.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知道活动时乐器要轻拿轻放,有爱护乐器的意识。

  准备:

  1.铃鼓、串铃等乐器各4~6个(数量与音乐区可容纳的幼儿人数相等)。

  2.在钢琴伴奏下,教师边演唱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习过的歌曲《大雨小雨》边演奏乐器,录制成音频,并配上提示语,保存于u盘中。

  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下大雨了!下小雨了!请宝宝们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小乐器,为歌曲《大雨小雨》伴奏吧!(停顿,给幼儿留出选乐器的时间)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游戏要开始了!

  音乐结束时的提示语:请宝宝们看好标记,把小乐器送回家!

  玩法说明:

  幼儿在提示语的引导下自选一件乐器,如铃鼓,跟随音频演唱歌曲。在歌曲唱到“哗啦哗啦”处,随乐摇奏铃鼓,表现下大雨的.音色和节奏;在歌曲唱到“嘀嘀嗒嗒”处,随乐轻轻敲击铃鼓,表现下小雨的音色和节奏;在歌曲的其他乐句,乐器不发声。

  指导要点:

  1.幼儿可能出现不选或一次选多件乐器的情况,教师要适时提醒。活动初期,教师要观察幼儿抓握乐器的姿势,适时纠正,或示范指导,或引导同伴间互相学习。

  2.若个别幼儿合乐有困难,教师可提醒其注意倾听音乐,并用肢体动作提示、带动。

  3.若幼儿用不同的演奏方式表现不同的雨声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引导其倾听歌词和旋律,观察同伴的演奏,或可用肢体动作提示、带动幼儿演奏。

  4.幼儿在尝试过一种乐器后提出想要换一种乐器体验时,教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大雨与小雨教案9

  活动目标:

  1. 能区分大雨和小雨声音的强弱,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较好地表现歌曲的旋律。

  2. 在分奏与合奏中感受合作演奏的快乐。

  准备材料:

  大雨小雨图片、提前熟悉音乐节奏,感知过歌曲音调的强弱

  活动过程:

  1. 律动导入 师:(幼儿听音乐游戏)小朋友,下雨啦,我们赶紧捂住脑袋回家了。

  2. 小朋友,下雨了,刚才下得是什么雨呀?(大雨)什么样的声音就是大雨?(哗啦

  啦)那小雨呢?(淅沥沥) 师:谁来学一学大雨哗啦啦落下来的动作?谁来学一学小雨淅

  沥沥的动作?(我们一起做一做) 师:下面老师说词语,小朋友配音。(大雨―哗啦啦,

  小雨―淅沥沥)

  小结:大雨的'声音响,小雨的声音轻。

  3.教 师清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大雨和小雨,一起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大雨怎么样?小雨怎么样?唱到大雨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唱到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

  的? 幼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出声音的强弱)

  4. 钢琴伴奏演唱

  5. 分角色演唱

  师:男孩子愿意唱大雨还是小雨?(换角色演唱) 5. 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

  听到太阳出来了,小朋友蹦蹦跳跳出教室。

大雨与小雨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虽然对雨很熟悉,但没有真正认真的观察和了解过大雨和小雨,我设计的这次音乐教学活动,先让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为学歌曲作基础,最后在游戏版块中熟悉歌曲的旋律。

  活动目标

  1、在倾听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3、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难点: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活动准备

  雨的声音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出示大雨图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雨录音。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3、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4、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丝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区别。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大雨与小雨教案11

  一、亲亲热热——摇摇小砂锤

  指向:愿意独自走上来面对大家,并尝试介绍自己。

  准备:乐器小砂锤1对。

  过程:

  1、教师出示并摇动砂锤,引起宝宝兴趣。

  教师:“宝宝看,小砂锤,摇一摇,沙沙响。宝宝也来摇摇吧!”

  2、请宝宝逐个上来摇一摇砂锤,听听砂锤发出的声响,然后面对大家说出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在此过程中请家长鼓励宝宝勇敢地走到教师身旁,如宝宝紧张可由家长陪同走上去。

  二、做做玩玩——拧拧看

  指向:练习拧的动作,发展手指和手腕的灵活性,促进手眼协调的准确性。

  准备:人手1份各种带盖的大、小瓶子3~4个(瓶子在大小上要有所区别),瓶中分别装上小铃铛、弹性球、小石子、彩色皱纹纸纸团。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玩具托盘。

  2、教师介绍活动材料和游戏方法。

  教师拿起一个瓶子说:“宝宝看,瓶子,瓶子。”然后将瓶子一一取出,按照从右到左(镜面示范)的顺序摆放好,引导宝宝观察瓶子的不同,并逐个指着瓶子用夸张的语调说:“大大的瓶子、小小的瓶子、高高的瓶子、矮矮的瓶子。”

  “老师在瓶子里装了不少好东西,先来听一听。”拿起一个装有小铃铛的瓶子放到耳边摇摇,使瓶子发出声响吸引宝宝。然后慢慢拧开瓶盖,将瓶中的东西倒在手掌心让宝宝观察:“啊,原来是小铃铛!”将小铃铛放回瓶中,并拧好瓶盖。

  3、引导宝宝自己动手拧开瓶盖看看瓶子里的“好东西”。

  教师:“其他的瓶子里装了什么好东西,宝宝想知道吗?请你自己来拧开瓶盖看一看,看完后别忘了把好东西再藏回小瓶子里。”

  提示家长:鼓励宝宝独立操作,引导宝宝倒出瓶里的东西,并说出名称;操作完后提醒宝宝将小物品放回小瓶;看护宝宝不将小铃铛等细小的物品放入嘴、鼻孔里等。

  4、家长协助宝宝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宝宝自主操作,教师逐一观察,对家长和宝宝给予适时的指导。

  5、15~2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音乐,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収归活动材料。

  三、蹦蹦跳跳——放鞭炮

  指向:根据音乐较灵活地做出捂耳的动作。

  准备:音乐磁带《放鞭炮》。

  过程:

  1、教师引导家长和宝宝一起跟随音乐复习操节“放鞭炮”。

  教师:“宝宝,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鞭炮响的时候宝宝要保护自己,别忘了捂住小耳朵哦!请家长大声地念儿歌、大幅度地做动作,激发宝宝的积极情绪。”

  2、教师带领家长和宝宝听音乐做操2遍。

  四、说说唱唱——大雨小雨

  指向:通过动作和乐器演奏,初步感受乐曲的强与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准备:钢琴伴奏,人手1对砂锤。

  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宝宝学习《大雨小雨》的歌词动作。

  “宝宝有没有见过下雨?大雨下起来是什么样的?对,大雨下起来是‘哗啦啦、哗啦啦啦’的”。教师做出“下大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小雨下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小雨下起来是:“淅沥沥、淅沥沥”的`。教师做出“下小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2、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家长和宝宝一起跟教师边做边念1~2遍。

  3、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家长的大腿上:“大雨哗啦啦”时,双腿大幅抖动;“小雨淅沥沥”时,双腿小幅抖动;最后一句时。家长边摇晃宝宝边将其后仰,最后使宝宝躺倒在家长平伸的双腿上。

  提示家长:大雨和小雨的动作幅度要有较明显的区别。

  4、节奏活动“大雨小雨”。

  出示砂锤,请宝宝自己上来取两个,自由练习摇砂锤,家长指导宝宝正确使用。

  教师边唱歌边示范用砂锤表演儿歌:“大雨哗啦啦”时,高举沙锤用力上下摇;“小雨淅沥沥”时,在胸前轻晃砂锤;最后一句时,左右摇摆砂锤。

  提示家长:通过乐器演奏可以让宝宝初步感受乐曲的强与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带领家长和宝宝听音乐用砂锤演奏两遍,第一遍宝宝握砂锤,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随音乐做动作;第二遍让宝宝自己独立尝试。

  附歌曲:大雨小雨

  (强)(弱)(强)(弱)

  5342︱3-︱5342︱3-︱5553︱5553︱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

  (强)(弱)

  4442︱4442︱5432︱111‖

  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

  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高举,手掌上下挥动。

  3-4小节:双手缩于胸前,手指小幅抖动。

  5小节:同“大雨”动作。

  6小节:同“小雨”动作。

  7小节:同“大雨”动作。

  8小节:同“小雨”动作。

  9-10小节:拍手,一拍一下。

  五、开开心心——下雨啦

  指向:锻炼双手的力量,学习双手配合撕纸、喜欢撕纸游戏。

  准备:人手1个小筐,32开彩色广告纸若干。

  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宝宝,怎么雨还是没有下呀?老师来做些小雨点,让雨快快下吧!”

  教师演示撕纸方法:一手捏住纸,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先将纸撕成长条,再将长条一点一点撕成细小的“雨滴”,边撕边用嘴发出“嘶、嘶”的声音,并把撕下的“雨滴”放在小筐里。

  提示家长:撕纸活动可以使宝宝练习双手配合,提高宝宝拇指、食指动作的灵活性。为保持宝宝撕纸的兴趣,家长可以伴随宝宝撕纸的动作发出“嘶、嘶”的声音。

  教师抓一把“雨滴”,从半空中抛洒,同时说:“宝宝看,下雨啦!下雨啦!”激发宝宝撕纸的兴趣。

  2、家长和宝宝共同游戏。

  给每位宝宝发1张彩色广告纸,宝宝和家长一起撕“小雨滴”,尽量将纸撕成细小的碎片。

  教师带领宝宝手抓纸屑向空中抛洒,家长唱歌曲《大雨小雨》。(抛完一次后可捡起地上的纸屑重复进行游戏)

  3、游戏结束,请家长和宝宝一起把纸屑收拾干净扔进垃圾桶。

  家庭延伸:

  收集空可乐罐或椰奶罐,黄豆、赤豆或小石子,勺子、胶带等。请宝宝将豆子或石子用勺舀进罐子,家长用胶带将罐口封好。播放音乐,宝宝就可以手拿自制小砂锤伴奏了,大家一起来开个家庭音乐会吧!

大雨与小雨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3、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带数条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哗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

  2、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淅沥……)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2、它们唱的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彩带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4、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大雨与小雨教案13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的情景。

  2、 进一步感受与关注夏天雨的变化。

  活动重点:

  感知乐曲旋律及节奏的变化,能较大胆地进行表现

  活动难点:

  理解音乐的强拍,尝试用动作及乐器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 引导观察夏天多变的天气,积累有关雷雨的经验

  2、 ppt课件

  3、 乐器(幼儿收集的会发声音的材料及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开始部分)

  1、复习歌曲

  2、(雨声)什么声音?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欣赏乐曲,感知表现

  (一)完整欣赏,感知节奏的变化

  (1)你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较大胆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再次欣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二)分段欣赏

  欣赏小雨,表现节奏

  1、小雨的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小雨听上去是---)

  2、听音乐踩雨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3、谁也喜欢小雨点?

  欣赏大雨,表现情景

  看!雨越下越大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1、边听音乐边表现(表现大雨时的生活情景)

  为什么听到这个音乐会跑得这么快?

  2、在雨中跑的时候你们还听到了什么?真的有雷声吗?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

  (三)重点欣赏雷声,感知理解强音

  1、欣赏感受雷声

  音乐里的雷声听上去是怎么样的?

  2、用动作表现雷来了(感受音乐里的强音)

  3、用乐器表现(进一步感受音乐里的强音)

  告诉老师什么地方打雷了,我可以躲一躲,什么地方不能躲呢?(结合安全)

  四、结束部分

  歌表演:小雨伞

大雨与小雨教案14

  目标定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正接触乐器的时间较短,对于演奏方面的知识了解较浅。所以,我把活动目标简单定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表现大雨、小雨,并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其次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大雨、小雨。最后是初步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活动的重难点:

  学习用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歌曲《大雨小雨》;2、自制图谱3、录音《大雨小雨》;4、打击乐器:自制响罐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复习歌曲。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形象、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我以两个大、小不同的纸偶“大雨点、小雨点”直接引入主题。我借助形象、直观地教具充分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和对大雨点、小雨点的喜爱。

  2、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分别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我首先请幼儿回忆大雨、小雨的特点。通过让幼儿学大雨、小雨的'声音、比较它们声音的高低。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我们在唱到‘大雨’的时候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唱‘小雨’的时候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的强弱变化有一个更深入的感受。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形象地表现大雨、小雨,我首先出示“大雨的节奏谱”并调动幼儿的思维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通过幼儿的动作表现,让他们知道大雨适合选择幅度、力度较大的动作表现;小雨的声音小就适合幅度、力度较小的动作表现。

  在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引导幼儿看图谱徒手拍节奏。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来表现。让幼儿从易到难,最后到练习拍总谱。练习过程中,幼儿随教师边指边拍节奏,这样做使得在练习节奏型上就得心应手了。同时也为乐器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引导幼儿用合适的乐器演奏《大雨、小雨》,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本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在幼儿选择乐器时,我首先出示响罐,让幼儿自己观察,并倾听声音的不同。通过让幼儿听声音,进一步引导幼儿选择演奏大雨、小雨的乐器并说出选择该乐器的原因。

  为了能提高幼儿演奏的兴趣,我通过向幼儿介绍自己的指挥手势,告诉幼儿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在教师的手势及语言提示下进行演奏。教育幼儿在不演奏时能有意识地控制乐器,使其不发出声音。让幼儿在乐器演奏的同时,真正体验到打击乐带来的快乐。

  1、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节拍节奏,表现乐曲的情绪。

  2、自己创编节奏型,学习看节奏图谱打节奏。

  3、能根据节奏图谱上的打击乐标记,用打击乐分声部合奏。注意和大家保持和谐。

  准备1、幼儿已认识台湾,知道高山族。

  2、中国地图,《阿里山的姑娘》乐曲磁带,录音机。

  3、节奏图谱,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双响鼓、圆舞板等,人手一件。打击乐标记。

  步骤1、引导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宝岛台湾,谈起高山族。引出乐曲名称。

  2、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乐曲的性质。(注意接前奏)3、幼儿听乐曲观看教师表演活泼优美的舞蹈,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按乐曲的节奏一拍一拍地拍手,感知乐曲的基本节拍。

  4、幼儿听乐曲,创编节奏型。

  5、请愿意表演的幼儿到前面表演自己创编的节奏型。教师要鼓励和肯定有创造性的幼儿。

  6、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谱到节奏(可用手拍、跺脚、拍腿等动作表现)。

  (1)分两声部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2)两声部合奏。提醒幼儿注意变换节奏型的地方要准确。

  7、乐器演奏(播放乐曲)(1)教师在节奏谱上附上打击乐的图形标记。

  (2)幼儿自选乐器,看图谱分声部自由练习。

  (3)幼儿按声部坐下(拿三角铁、铃鼓的幼儿为一个声部,坐在一起;拿圆舞板、双响筒的幼儿为另一声部,坐在一起)。看节奏谱,分声部反复练习。

  (4)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要求配合和谐,不受干扰。

  (5)幼儿交换乐器,分声部练习。

  (6)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提醒犹如配合默契。

  建议可组织系列活动1、赏识活动:认识台湾,介绍高山族。

  2、音乐欣赏:《阿里山的姑娘》

  3、节奏活动:《阿里山的姑娘》

大雨与小雨教案15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变化。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游戏准备:

  大雨和小雨的雨声

  游戏过程:

  1-5小节:手脚一起做动作,模仿下大雨;

  6-10小节:小手甩一甩,模仿下小雨。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变化。

  活动反思: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让孩子们学习利用铃鼓和碰铃分别表现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演奏方法。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流畅,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歌词让幼儿模仿了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声音。为了让幼儿对声音的大小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使用乐器之前,我先请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孩子们多数都能够积极参与,虽然小班的幼儿创新能力略差,模仿能力强,但是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大胆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声音的大和小。这种边唱边表演的活动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用乐器时,孩子们就能够知道铃鼓声音大,表示大雨,碰铃声音小,表示小雨。在结束部分,孩子们运用乐器边唱边表演时,表现的非常出色,能够合拍演奏。总之,整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他们乐于尝试用乐器来表现雨的不同状态,而且通过教师扮演指挥的角色,也增强了活动的氛围,孩子们之间相互之间配合较好。不过个别幼儿的乐感较差,节奏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区域活动中加强指导。

【大雨与小雨教案】相关文章:

大雨和小雨教案10-26

精选大雨小雨教案4篇12-29

小班音乐教案:大雨和小雨10-04

小班艺术教案:大雨和小雨07-19

大雨小雨教案范文合集8篇07-20

《小雨沙沙》教案01-20

《小雨点》教案09-05

小雨点优秀教案09-07

小雨点大班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