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教案

时间:2022-08-16 18:22: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式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式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式的教案

分式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 .

  3. 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 (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 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 才有意义.

  四、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该例题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分式的教案2

  总体说明:本节共三个课时,它分为分式方程的认知,分式方程的解答,以及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彼此之间由浅入深。是“实际问题——&sh;&sh;分式方程建模&sh;&sh;&sh;——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过程。本章在前面几节陆续介绍了分式,分式的乘除,分式的加减,为本节解分式方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要延迟评价学生运算的熟练程度,允许学生经过一定时间达到《标准》要求的目标,把评价重点放在对算理的理解上。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以及七年级学过解应用题,以及在本章第三节所讲述的分式加减时所引入的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解答。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有初步地了解,具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问题建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找出问题等量关系的作用。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在本节的教学中仍要注意复习、总结,并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

  (3)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过程与方法:采用的是尝试——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开始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利用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

  情感与态度: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6教学环节:小麦实验田问题——高速公路问题——电脑网络培训问题——捐款问题——管理问题——课时小节。

  第一环节 小麦实验田问题

  活动内容: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g和15000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g,分别求出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

  如果设第一块实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 ,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___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在第一问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得到了许多等量关系。1、第一块实验田的

  面积=第二块实验田的面积。2、每公顷的产量 。3、第一块实验田每公顷的产量 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感觉到每人都能想一点,但都不全。第三问得到也有多种方案。例1、 ,2、 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引导 , , 每步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样帮学生排除了第二种形式。

  第二环节 高速公路问题

  活动内容: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长路:一条是全长600 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 ,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 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再次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这次讨论的声音比第一次要少些,可能感觉比上一题容易。找出的等量关系有(1)600=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客车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2)480 =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3)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减去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4)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同样注意引导学生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第三环节 电脑网络培训问题

  活动内容: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原定是 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元。

  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___元。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 由浅入深,出了一道比上题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还是为了训练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这次学生讨论的声音又大了点,找出了如下的等量关系

  (1) 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 。

  (2) 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

  根据题意:

  第四环节 捐款问题 这个题目不要求学生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内容: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 人,那么 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这次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再借助别人的力量。根据前面几题的练习,看同学们对找等量关系到底掌握了多少。特别关注那些后进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教学效果:

  这次不允许讨论,学生花的时间比上二题多些。当然有的学生还是反应很快,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花了有5分钟的时间。在这个班,说明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第五环节 管理问题

  活动内容 :某商场有管理人员40人,销售人员80人,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销售量,商场决定从管理人员中抽调一部分人充实销售部分,使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的人数比为1:4,那么应抽调的管理人员数 满足怎样的方程?

  活动目的 :这个例题还是采取独立思考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刚才教师发现上一题做慢,做错的同学。努力引导他们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效果:再次提醒刚才做错的和做的很慢的同学。让他们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我的提醒和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检查的效果来看,比上一次大有进步。

  第六环节 课时小节

  活动内容 : 对于一个现实问题 找到它的等量关系 建立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同时注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一定要找到它的等量关系,最好是越多越好。根据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这个方程不是唯一的,今天的分式方程就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小节最好由同学们讨论,再派代表来叙述。而不是让老师说。教师只是顺势把学生的话进行一个归纳。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家基本都知道核心是找到等量关系,从而找到它的方程。

  布置作业:P87——随堂练习第一题P88——习题3.6——1,2,3

  四、教学反思

  1、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些问题的提出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力强的,就要找一些难度大的。学生能力弱的,就要找一些难度小的。还可以因势利导的编一些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必须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不要出一些与实际生活不符的纯理论问题。

  2、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多让学生说,帮助学生培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多注意困难学生的疑问。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同学的思考。使小组学习更有实效性。

  3、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要比列一次方程(组)稍复杂一些。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定要在这方面多花时间,要让你“会”转化为学生“会”。只要学生脑子里有分析这种问题的“意识”这节课才有收获。

分式的教案3

  一、目标要求

  1.理解掌握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正确确定最简公分母和灵活运用法则。

  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为:±=。

  2.分式通分时,要注意几点:(1)如果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分,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2)若分母的系数不是整数时,先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其化为整数,再求最小公倍数;(3)分母的系数若是负数时,应利用符号法则,把负号提取到分式前面;(4)若分母是多项式时,先按某一字母顺序排列,然后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三、解题方法指导

  【例1】计算:(1)++;

  (2)-x-1;

  (3)--。

  分析:(1)把分母的各多项式按x的降幂排列,能先分解因式的将其分解因式,找最简公分母,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2)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相加减,应把这个整式看作一个分母是1的.式子来进行通分,注意-x-1=,要注意负号问题。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例2】计算:。+++。

  分析:此题若将4个分式同时通分,分子将是很复杂的,计算也是比较复杂的。各式的分母适用于平方差公式,所以采取分步通分的方法进行加减。

  解:原式=++=++=+=+==。

  四、激活思维训练

  ▲知识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例】计算:-+。

  分析:此题如果直接通分,运算势必十分复杂。当各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可利用多项式的除法,将其分离为整式部分与分式部分的和,再加减会使运算简便。

  解:原式=[x+2-]-[x+3+]

  +[+1]

  =x+2--x-3-++1

  =--+=====。

  五、基础知识检测

  1.填空题:

分式的教案4

  ●课题

  §3.4.2分式方程(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了解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决.

  2.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我们根据题意将具体实际的情境,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分式方程.但要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则必须设法解出所列的分式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2- [师生共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

  3(3x-1)+2(5x+2)=6×2-(4x-2).

  (2)去括号,得9x-3+10x+4=12-4x+2,

  (3)移项,得9x+10x+4x=12+2+3-4,

  (4)合并同类项,得23x=13,

  (5)使x的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23,x=.

分式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使学生在学完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后,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之一.——行程问题,使学生正确理解行程问题的有关概念和规律,会列分式方程解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2、本节课通过列分式方程解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对实际问题分析、概括、总结、解,从而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分式方程解有关行程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和使用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对于难点,解决的关键是抓住时间、路程、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设出未知数和列出方程.

  3.疑点:对于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学生往往考虑到所解出的答案是否和题意相吻合,而认为可以不需要检验.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懂得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应首先检验所求出的方程的解是否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然后考虑所满足方程的解是否与题意相吻合.

  教学过程: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理论是先人通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概括出来的,我们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就是运用上节课所学过的分式方程解法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关于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上节课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而学习的,所以点出由实践——理论——实践这一观点,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充分地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运用同等重要,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得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应对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进行复习,同时让学生回忆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思路调动到本节课的内容中来,这样对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一、新课引入: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解分式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2.在匀速运动过程中,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以前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哪些?

  通过对问题1的复习,使学生对前一节内容得到巩固,对问题2的复习给学生设定一种悬念,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问题3的复习,使学生对于问题2的悬念有了一种初步的判断,以便于点题——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通过对前面三个复习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充分的认识到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再加上适时点题,完全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地集中到教师身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新课讲解:

  例1甲、乙二人同时从张庄出发,步行15千米到李庄.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乙早到半小时.二人每小时各走几千米?

  分析:

  (1)题目中已表明此题是行程问题,实质上是速度、路程、时间三者关系在题中的隐含.

  (2)题目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是:甲从张庄到李庄的时间比乙

分式的教案6

  课 题:分式方程的解法

  课 型:新授课

  课时计划: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入—探究解法—归纳反思”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航海”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分式方程组的解的.

  2.等式性质有哪些?

  3.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2x1x?1 ??324

  (回顾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着重复习去分母的步骤,为学生过渡到分式方程去分母.)

  二.探索新知

  想一想:解下列分式方程:10060 ?20?v20?v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用类比的方法找出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解下列分式方程:480600??45 x2x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并强调检验方程的解.)

  2.议一议:解分式方程 110 时,小明的解为5,他的答案正确吗? ?2x?5x?25

  (让学生通过解这个方程,并思考问题,从而产生疑惑,展开讨论,了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

  3.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⑴上面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⑵主要步骤有哪些?

  四.练习提高

  解下列分式方程

  (1)343?x5? (2)??4 x?1x2x?33?2x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1.学会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2.体会了化未知为已知、化分式为整式的'转化思想。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本32页习题16.3第1题

  七.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中,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的方法找到分式方程的解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关于分式方程的增根的教学,通过创设议一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分式的教案7

  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 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 生努力寻找 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 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学难点: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 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 公顷 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分组交流)

  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 每公顷的产量为 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 km的普通 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 车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 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 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 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 所需的时间为 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列出方程.

  三.做一做: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 人,那么 满足怎样的方程?

  四.议一议: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

  五、 随堂练习

  (1)据联合国《20xx年全球投资 报告》指出,中国20xx年吸收外国投资额 达53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设20xx年我国吸收外国投资额为 亿美元,请你写出 满足的方程。你能写出几个方程?其中哪一个是分式方程?

  (2)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0千米与逆水航行1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水流速度为2. 5千米/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度

  (3)根据分式方程 编一道应用题,然后同组交流,看谁编得好

  六、学 习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七.作业布置

分式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 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分如下: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例1 通分:

  (1)

  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解:∵ 最简公分母是12xy2,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解:∵最简公分母是10a2b2c2,

  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例2 通分:

  设问:对于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通分如何找最简公分母?

  前面讲的是单项式,对于多项式首先应该对多项式因式分解,确定各分母所含的因子然后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解:∵ 最简公分母是2x(x+1)(x-1),

  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解:

  将分母分解因式:x2-4=(x+2)(x-2).4-2x=-2(x-2).

  ∴最简公分母为2(x+2)(x-2).

  由学生归纳一般分式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其步骤如下:

  1.将各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

  2.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因式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4.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因式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5.将上述取得的式子都乘起来,就得到了最简公分母;

  6. 原来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最简公分母。

  练习:教材P.79中1、2、3.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六、作业

  教材P.85中1、2.

  七、板书设计

分式的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127[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v /h.

  轮船顺流航行90 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例题讲解

  P128例1. 当下列分式中的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的'取值范围.

  [补充提问]如果题目为: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0 (2)=2 (3)=1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下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分式的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分式的教案11

  一.教学课题:解分式方程微教案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四.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学生已掌握简单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过分式的四则运算。这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要求能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研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但他们在解法上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即分式方程最终要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但最后要验根这是学生最容易忘记的,所以教学中要强调。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及运算后学习分式方程,充分体现了分式方程与分式的联系及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分式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1.这个问题中给出了哪些信息,等量关系是什么?

  2.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速度为XXX千米/时,逆流航行速度为XXX千米/时,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为X小时,XXX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为XXX小时,列方程XXX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在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不同层次学生对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中的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量,并列出方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自然引出学习课题。

  1.问题: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满足什么特点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板书:像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归纳:确定是不是分式方程,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分式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才属于分式方程。

  2.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及判断哪些方程是分式方程,及时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什么样的方程是分式方程,那么分式方程你会解吗?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题:如何解分式方程呢?

  【教师提出问题】:

  1.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吗?

  2.你以前解过什么方程?

  3.那你能不能把这个方程转化为你会解的方程即整式方程呢?

  4.怎么转化呢?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探究结果。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能否观察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学生是否有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是否在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是否从多角度来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探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环节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问题:(1)解分式方程:上面两个方程中,为什么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它的解,而去分母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它的解呢?(3)探究: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是什么?(分式方程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分母中,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无解)(4)探究:如何检验分式方程的解?1.直接代入原方程(计算量大,很少用)2.间接代入最简公分母(常用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找出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及验根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

  环节四.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探究: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步骤:

  步骤目的1.去分母(关键找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3.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0,为0增根)舍去增根4.写出最终结果得到原方程的解

  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四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分式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4、3 A)

  第二张:例3,(记作3、4、3 B)

  第三张:随堂练习,(记作3、4、3 C)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Ⅱ、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3、4、3 A)

  做一做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块来寻求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分式的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分数的通分法则及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归纳出分式的通分法则,并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和减法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进行分式加减的运算。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式的有关法则进行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4.引导学生不断小结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分式的加减运算。

  2.难点: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2.如何计算:3.若分母不同如何计算?如: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例1通分:

  (1)解:∵最简公分母是,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2)解:

  例2通分:

  (1)解:∵最简公分母的是2x(x+1)(x—1),

  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2)解:将分母分解因式:∴最简公分母为2(x+2)(x—2),

  练习:教材P,79中1、2、3。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分式的教案14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约分的意义和步骤。

  2、能说出最简分式的意义。

  3、能说出分式的乘、除和乘方法则,并能用式子表示。

  4、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和乘方运算。

  5、会归纳总结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6、能熟练地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主体知识归纳

  1、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约分的步骤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3、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4、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5、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6、分式的乘方(n为正整数)、就是说: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7、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

  (1)am·an=am+n(m、n都是整数);

  (2)(am)n=amn(m、n都是整数);

  (3)(ab)n=anbn(n是整数)、

  基础知识精讲

  1、正确理解分式约分的意义

  (1)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的实质是一个分式化成最简分式,约分的关键是将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

  (2)进行约分的前提条件:分子、分母必须都为积的形式且有公因式。

  2、分式约分的步骤是: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约去分子、分母和公因式、约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若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应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当分子、分母的系数是整数时,还应约去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若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时,要先将分子、分母按同一字母降幂排列、首项为负,提取负号放到整个分式的前面,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约分。、

  3、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式的乘除运算,实际上是分式的乘法运算,根据法则应先把分子、分母相乘,化成一个分式后再进行约分,化为最简分式、但实际运算时,常常先约分再相乘,这样做既简单易行,又不易出错、

  (2)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再约分。

  (3)分式运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特别地,若分子(或分母)是公因式,约去公因式后,分子(或分母)是1而不是0。

  (4)要注意运算顺序,对于分式乘除法来说,它只含有同级乘除运算,所以只要没有附加条件(如括号等),就必须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分式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y=

  例6、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解:设总运费为y元,A城往运C乡的肥料量为x吨,则运往D乡的肥料量为(200—x)吨。B城运往C、D乡的肥料量分别为(240—x)吨与(60+x)吨。y与x的关系式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y=4x+10040(0≤x≤200)。

  由图象可看出:当x=0时,y有最小值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200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总运费最小值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9练习。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