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21 04:31:5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8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好朋友》形式较一致,语言较多重复,易于幼儿记忆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易于理解,通过幼儿的学习能感知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思索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关联的,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然而在最后一句的问答,“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一个转折打断了幼儿的惯性思维,引发幼儿重新思考,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复述儿歌内容,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的想象。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茶壶、水杯,桌子、椅子,笔、纸,钥匙、锁,围巾、手套。

  2、教具:鸟笼、小鸟,蓝天、白天,大森林和绿草地的背景图。

  3、同操作材料相同的图片5组,汉字“好朋友”。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操作(将操作材料分组摆放好,供幼儿操作)

  2、教师以情境性的语言引入儿歌内容。

  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听,你们听到没有,有一对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听到了,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

  (幼儿被老师带入了情景,专注的倾听)

  我们听到谁在说话,说什么?(教师边请幼儿回答,出示边图片、汉字)

  水壶为什么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那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有哪几对好朋友也经常在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儿1:围巾和手套是朋友。(教师提醒:那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呢?)

  幼儿1完整自己的句型: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手套说:“对。”

  幼儿2: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纸说:“对。”

  3、教师讲述儿歌第一段,幼儿完整的学习。

  教师:有那么多好朋友在说悄悄话,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手套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钥匙说:“对。”

  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纸说:“对。”

  4、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的想象。

  5、引出儿歌最后一段,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小结:小鸟的朋友是爱鸟的`孩子,我们也要鸟的孩子,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小鸟和我们大家的家园,这样,小鸟也会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但在给儿歌取名字这个环节中,其实有几个名字都很好,因为我只准备了汉字“好朋友”,所以其他幼儿有点失望,我应该及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来,这样就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 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动物们见面后的生动、可爱的形象。

  2、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形象地表演儿歌。

  3、初步尝试仿编儿歌。

  4、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有表情地朗诵儿歌,表演儿歌。

  活动难点:

  尝试学习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套手指卡纸教具各两个。

  2、幼儿已有见面时打招呼方式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们见了面是怎么做的`吗?让我们竖起来小耳朵一起来听听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师: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师:

  (1)儿歌中两只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狗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3)那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呀?

  3、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名。

  三、学习朗诵儿歌。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

  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引导幼儿用好看的动作表演儿歌,再次熟悉儿歌内容。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好看的动作把这首儿歌表现出来呢?"

  四、儿歌表演。

  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儿歌。(幼儿面对面进行表演)

  五、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先示范仿编2-3句;

  2、幼儿两两互相讨论,尝试仿编;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仿编的儿歌。

  附:儿歌《见面》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下雪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下雪天的欢乐情绪。

  2.通过小图片对比和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重难点:

  通过小图片对比和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活动准备:

  1.下雪天的背景图一幅。

  2.覆盖着雪的小车、房屋、树、面包、蛋糕、薯条、男孩、女孩、小狗、小猫的小图片。

  3.配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依次出示(小车、房屋、树)小图片.引起幼儿对下雪天经验的回忆。

  教师依次呈现小车、房屋、树的图片: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是谁让它们发生这种变化的?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拓展话题:你们喜欢下雪天吗?为什么?

  教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就是下雪天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里面说了些什么?

  2.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教师:诗歌里说到了哪些东西?它们都有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大背景图和小车、房屋、树、男孩、女孩、小狗、小猫小图片。

  3.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教师利用大图带领幼儿轻声地朗诵诗歌一遍。

  教师:诗歌中说下雪天的小车、房屋、树像什么?为什么像?

  教师:这么说好听吗?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依次出示小车和面包、房屋和蛋糕、树和薯条的小图片,并将它们排列整齐。

  通过比较实物和喻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是雪使这些东西变得像另外一样东西。

  4.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出示男孩、女孩、小狗、小猫的图片):诗歌中还说到了谁?它们是怎么出来的?

  教师:诗歌中说下雪天像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5.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

  利用大背景图和小图片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诗歌。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无籽西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提问: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四、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认识雪天的特征。

  2. 能根据不同动物的动作特点,理解推、铲、扒、扫等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

  3. 理解故事《冬天的小路》,懂得做好事利人利己。

  活动准备:课件《冬天的'小路》。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下雪

  1. 播放课件【视频欣赏】。教师:你见过下雪吗?下雪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小结:下雪以后,地上都是雪,很容易摔倒。所以,我们就要把地上的雪都扫干净,才可以行走。

  二. 学习故事《冬天的小路》

  幼儿欣赏课件【故事欣赏】。

  教师【提问】: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为什么要扫雪?小动物们都是怎么扫雪的?(利用多媒体材料进行回顾)

  教师点击【提问】中的四幅画面,画面分别放大,根据画面引导幼儿学习"推"、"铲"、"扒"、"扫"等动词。

  教师:小动物们扫完雪怎么样了?如果你是他们,你愿意一起去扫雪吗?为什么?

  总结:小动物们一起

  把雪扫干净了,这样,自己可以从小路上安全地走过去,而且其他的小动物也都不会摔跤了。他们方便了自己,也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的事情,小朋友们也一定愿意做。延伸活动歌曲【扫雪】。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到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才能更健康更强壮。

  2、能够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挑食才能更健康更强壮。

  难点: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挑食情况。

  物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发悬念

  导入语:太郎是一个爱挑食的孩子,他不爱吃……

  提问:你们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总会喊着:我不要吃,有的孩子还会把它们倒掉。

  过度句:那我们来看一看,太郎是怎么做的?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请鬼鬼帮忙(先欣赏再提问)

  讲述故事:从开头至“鬼鬼帮太郎吃牛奶”

  提问(1):太郎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是怎么办的呢?

  小结:太郎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都让鬼鬼帮忙吃掉了。

  讲述故事:爸爸妈妈表扬他说:太郎把胡萝卜……大家向太郎学习。

  提问(2):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表扬太郎?他们是怎样表扬太郎的?(可以请幼儿来学学爸爸妈妈说的话)?

  2、鬼鬼的变化(边观察边提问)

  出示鬼鬼变大的图片:

  提问(1):鬼鬼吃了这么东西后,鬼鬼有什么变化?太郎有什么变化

  提问(2):为什么鬼鬼从原来的这么瘦小变成现在这么强大,而且身上这么有劲呢?

  小结:什么都吃的鬼鬼变的越来越大,挑食的'太郎变得越来越瘦小。

  提问(3):出示“太郎和鬼鬼搏斗”的图片:你看到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觉得太郎能战胜鬼鬼吗?为什么?(挑食、力气小)(幼儿猜测回答后,教师讲述故事中的原话)

  小结:瘦小的太郎力气很小战胜不了强壮的鬼鬼。

  3、赶走鬼鬼(边猜测边观察)

  提问(1)猜一猜谁会来帮助太郎?看看到底谁来帮助太郎了!出示“小朋友赶鬼鬼”的图片,并讲述:小朋友见了……逃亡了。

  提问(2)为什么小朋友能战胜鬼鬼呢?

  小结:因为这些小朋友不挑食,所以力气大。

  4、完整故事

  三、活动延伸:样样食物我爱吃

  过度句:鬼鬼被太郎的朋友们赶走了,他还在寻找挑食的新朋友

  提问:如果鬼鬼找到你,你会怎么办?

  总结:只要我们样样食物都要吃,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强壮。有了力气,才能把鬼鬼打跑。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通过比较了解小老鼠与大象的不同之处。

  2.体验小老鼠自卑心理以及胆小、细心、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3.初步尝试正确看待自己和评价自己。

  活动准备:

  《鼠小弟和大象哥哥》绘本PPT、字卡、苹果、ipad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认识故事主人公

  1.看看这张图上有谁?

  2.大象长得怎么样?小老鼠长的怎么样?(出示大、小、高、矮字卡)

  师小结:大象哥哥又大又高,鼠小弟又小又矮,所以要抬头才能看到大象哥哥。

  二、出示绘本内容,引导幼儿观察他们不同之处

  1.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张PPT并提问

  (1)图片上除了鼠小弟还有谁?

  (2)鼠小弟帮鼠小妹摘到苹果了吗?为什么?(幼儿尝试摘苹果)

  2.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张PPT并提问

  (1)大象能摘到树上的苹果吗?它会用什么办法?(长鼻子,请幼儿模仿摘苹果的动作)

  (2)鼠小弟为什么会说“还是大象哥哥好呢?”(做一做羡慕和崇拜的表情)

  3.引导幼儿观察第四张PPT 并提问

  (1)鼠小弟和大象哥哥在干嘛?(学一学“看”的动作)

  (2)猜猜谁会看的比较远?为什么?

  4.引导幼儿观察大象,想一想大象还有什么其他的本领。

  小结:原来大象有那么多的本领,(个子高、力气大……)这些都是大象的优点。

  5.引导幼儿观察第五张PPT 并提问

  (1)这是什么?猜猜是谁的?(幼儿学做唔鼻子动作)

  (2)鼠小弟在干嘛?

  6.引导幼儿观察第六张PPT并提问

  (1)花怎么躺在地上了?谁干的?鼠小弟是怎么做的?

  (2)你觉得鼠小弟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小结:大象哥哥虽然胆子大、力气大、个子高,但是,他不讲卫生,自己的大便不打扫。而且不爱护花草树木,把花都踩倒了。而鼠小弟虽然个子小、力气小、胆子小,但却是个讲卫生、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结合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评价自己

  请你说说你的优缺点。

  师总结: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一味的.羡慕别人,应该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把自己的缺点改正。同时也要找到自己的优点,努力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更好。这样我相信小朋友一定会成为一个最棒的人!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一个蛋壳娃娃,图片:《小蛋壳历险记》,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难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想导入

  1、T:(出示蛋壳),这是谁?小蛋壳长得怎么样?

  2、有一天,小蛋壳娃娃出门,猜猜它会遇到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

  1、听故事录音

  2、理解故事名称:什么叫历险记?

  3、回忆小蛋壳历险的经历:“小蛋壳出门,遇到了哪些危险的事情?”

  三、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遇到危险,小蛋壳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2、重点理解:

  A小老鼠怎么会把小蛋壳当成雨帽?这顶雨帽好不好,为什么?

  B、小蛋壳为什么要让小老鼠把它当做小船?

  四、迁移想象

  1、你们喜欢小蛋壳吗?为什么?

  2、小蛋壳还有什么用处?

  3、如果你是小蛋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小老鼠,保护自己?

  4、阅读鼓励幼儿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8-24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篇09-01

中班语言活动小雪花教案09-15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6-30

【必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篇10-20

【实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篇09-29

中班语言的教案11-19

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08-11

【推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10篇11-07

【精选】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集锦八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