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2 13:56:49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合八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感知螺旋线的方向以及用螺旋线表示风车转动的轨迹。

  2、 能用多种颜色来描绘螺旋线。

  3、 感受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颜色的风车。2、油画棒若干。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出示风车,引起幼儿的兴趣。

  如:亲爱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风车呢?风车是什么颜色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幼儿作答:想知道)哦,今天老师就带了几个风车,我们来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2、 教师表演风车转动,让幼儿观察风车转动的方向轨迹以及规律。

  3、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了风车,以及它转动的.规律,是不是朝着一个方向顺时针转动的,它是螺旋形的,一圈一圈地扩大,另外它借助着风力转动,如果你跑起来,它会转的更快,呼呼的,像不像我们家的电风扇呢?那小朋友能不用自己的手来表现风车转动的轨迹呢?能不能用手画下来。

  4、 让个别的幼儿用手描绘风车转动的轨迹,然后画出来,教师指导。

  5、 发放油画棒和幼儿用书,引导大家一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幼儿作品,大家一起欣赏。

  如:看,那么多的风车,漂不漂亮呢?那谁的风车最好看呢?它是怎么旋转的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呢?

  7、教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手,把风车旋转的样子画出来了,而且画得非常好,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物体,希望小朋友细心观察,也能尝试着把它们的样子画出来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手电筒、小巧的玩具、记录纸等若干。

  电视机(纸箱制作)。

  活动过程:

  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通过演影子戏引入课题,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图象是物体的什么?物体的影子为什么会映到屏幕上?引起幼儿对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光源与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小朋友都知道当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影子,可是你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教师演示将手电筒放到物体的左边、右边,让幼儿看影子位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进行表述。小朋友们,你们能控制影子的.位置吗?

  游戏:听话的影子

  如果我想让影子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地方,手电筒应该放到什么地方呢?幼儿用实验验证,并教幼儿用记录表进行记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记录,培养幼儿合作工作的能力。

  教师展示记录结果,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位置就变了。

  提出设想,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暗中操作),老师能让物体的影子变魔术,想不想看一下,教师让影子变大变小,变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你们能当影子魔术师吗?来让你的影子也来变一下。

  幼儿操作,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位置、姿势变化了,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 找影子,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影子,并请幼儿将物体的影子在地上画出来,过一段时间看一下,影子还在那里吗?为什么?

  小结及反思: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经验,让孩子不断在探索中学习,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通过操作知道影子可以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根据大纲要求,中班的幼儿要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衣服的关键就是认识衣服的领子,找到领子后穿衣就方便了。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各式各样的衣服已经使他们眼花缭乱了,五花八门的领子更是会使他们头疼。特别是有一种夹克衫,它们的领口、袖口、下摆都是用氨纶编织的,而且是一样宽窄的,孩子们实在是分不清。为了让孩子们快速掌握各种领子的特征,尽快地学会穿衣服,我们特意设计安排了一次“认识领子”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领子,而领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认识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各种漂亮的衣服领子。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时穿的衣服和衣服图片)。

  学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们看看是谁的?(分别讲出是谁的)请这位小朋友上来穿穿这些衣服,其余小朋友仔细观察,并从观察中得出结论: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领子。

  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仅颜色漂亮,而且它们的领子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是要让小朋友来认识这些领子的。

  教师讲解教师分别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如:方领、圆领、尖领、西装领等,让幼儿讲讲是什么领子?并教给幼儿正确地称呼这些领子,从而对领子形成一定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片,讲讲一些不常见的领子名称,如:燕尾领、青果领、蟹钳领、驳壳领、中装领等等,特别让幼儿认识一种氨纶编织的领子,虽然它与下摆一样宽窄很难分辨,但是只要掌握领子短、下摆长就行了。这样能让幼儿知道更多的领子种类,加深对领子的印象和认识。

  幼儿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观察幼儿穿的衣服各是什么领子?分别讲出名称。

  玩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桌子边走边念儿歌:“找找找,找领子,找出xx的领子来。”分别拿出桌上摆放的领子的图片,这样巩固对领子概念的掌握。

  鼓励幼儿设计创造各种自己喜欢的'、认为是最漂亮的领子(在纸上作画),并讲讲自己设计的领子叫什么名字?然后把领子介绍给大家。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领子,并叫出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名称,今后你们一拿到衣服,双手一提起领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学会了。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领子,你们都是小小设计师。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为人们设计出更多更新型的领子,成为一名大设计师。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耳朵的异同点,并说说谁的耳朵灵。

  2、了解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流程:

播放各种声音——了解动物的耳朵——念儿歌——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一、播放各种声音意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倾听,了解耳朵的作用。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鸟、水声等)用什么听到的?(耳朵)对了,小朋友用小手摸一摸耳朵,小耳朵最爱听声音了。

  二、了解动物的耳朵意图: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动物耳朵的异同点。

  1、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分辨他们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用处。

  2、找找说说哪些动物的耳朵灵,如:猫、狗、兔子等,以及耳朵灵给它们带来的好处。

  三、学念儿歌《谁的耳朵灵》

  意图:能念出儿歌的内容。

  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的动物的耳朵,今天,老师用一首儿歌来说说这些动物的`耳朵。

  2、教师念儿歌。

  3、幼儿学念儿歌。

  4、师幼共同念儿歌。

  5、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开展对歌的游戏。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住脸?

  驴的耳朵长,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猫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圆,狗的耳朵听得远。

  四.幼儿操作意图:

  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更好的了解动物的耳朵的特点。

  用一次性杯子,想象它们是什么动物的头部,为每个动物剪贴属于它们自己的耳朵。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 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 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 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

  C:气球可以滚动!

  C: 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C: 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C: 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 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

  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

  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 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 幼儿实验,操作

  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

  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 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 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

  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 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玩玩纸

  设计意图:

  纸,虽然是幼儿平时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幼儿并不对各种纸的特性及用途进行探索,在认识纸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活动,以引起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活动目标:

  ⒈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⒉让幼儿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⒊让幼儿尝试通过探究、讨论客观的记录事实。

  活动准备:

  ⒈师生共同收集砂纸、卡纸、牛皮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瓦楞纸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块。

  ⒊记录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⒈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处,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且指出不同纸张的不同用途。

  引导词:你们桌子上的纸看起来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猜一下,它们都能做什么用?

  ⒉请幼儿先猜测纸遇到水会怎样,然后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实验,说出不同的纸遇到水后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种纸遇到水以后会变成怎样。

  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试试——一张张将纸放入水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议议——纸怕不怕水。

  引导词:如果纸到水里去了会怎样?所有的纸到了水里以后都一样吗?

  ⒊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教幼儿要爱惜纸张。

  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的慢(快),哪些纸不怕水。

  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

  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⒋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纸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纸有什么不一样的用处。

  ⒌以小组为单位,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记记——将自己的发现用记录纸记录下来。

  ⒍与

  幼儿一起处理泡坏的纸,收拾桌面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意图:

  中班幼儿已经摆脱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为了让幼儿对书写数字产生浓厚兴趣,我设计了一堂情趣性很强的中班科学《数字宝宝“1"》活动。满足每个幼儿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活动目标:

  1、掌握1正确的书写方法。

  2、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

  3、对书写数字产生浓厚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彩笔。

  2、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数字王国转转,可是想要去数字王国一定要记住王国的口令:1像铅笔细又长,一会去王国的途中我们会路过一个像‘1’一样的小桥,我们一定要一边念口令一边过小桥,而且小桥一定要按指定的规则去走(从●走到)

  2、走过了小桥,我们来到了王国的门口,要开启密码锁,一边念口令一边用手指画“1”(请幼儿看挂图P1,引导幼儿用手指来写“1”)

  二、小朋友们,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字王国了。

  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我们来数字王国的过程吧。教师提示: 口令是什么?走小桥的规则是什么?怎样开启密码锁的?

  三、书写练习

  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书-W纸中心“1”,要求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按箭头方向书-W数字“1”。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遵循中班孩子学数学的特点,让幼儿数实物图案、说总数、选数字,体现了学习数学的规律。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很快地将数字书写方式记住,因为在活动中主要通过演示箭头方向的方法,幼儿通过箭头很直观地看到正确书-W方式。为了使此次活动更为有效,我使用了“走小桥”,“开启密码锁”的数字游戏,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由于在书写过程中不断的提醒幼儿书写的姿势,也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书写姿势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六、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18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17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4-28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04

中班科学教案02-21

中班科学教案12-16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08

【必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9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4-30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