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12-10 05:24:4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班教案范文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数一数》,理解儿歌内容。

  2.掌握儿歌中方位词名称,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3.体验儿歌中诙谐的情感、情绪,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

  掌握儿歌中方位词名称,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活动准备:

  1.虎、鹿、猪、兔、鼠图片各一

  2.自制相应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小动物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很多动物朋友呢,来一起看看都有谁?(出示动物图片)

  (强调一下每种动物的准确发音。)

  二、感知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1.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它们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躲猫猫”游戏呢,顽皮的小老虎先躲起来了,你们愿意去找一找它吗?那就快闭上小眼睛吧。(教师准备山的背景图)张开你们的小眼睛来看看小老虎躲在哪儿呢?

  幼儿回答后,教师随机用儿歌里的话小结,如幼儿说老虎藏在山里,可引导幼儿说:山上一只虎,并带领幼儿一起说一说。

  2.师: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藏起来了,看看小鹿藏在哪里了?(树里面,告诉幼儿是树林)并归纳为林中一只鹿,请幼儿学说。PPT第二画面也是如此。PPT第三画面,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哪里一只X”,可以先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最后再个别回答,播放课件,集体学说。

  3.引出儿歌最后两句。师:一共有几位朋友来和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数数看。(1、2、3、4、5)它们是谁呀?这一次,请小朋友用一个字来说说看。

  在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说:数一数,1、2、3、4、5,虎,鹿,猪,兔,鼠。

  三、完整学习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图画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师:现在我们也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幼儿学说儿歌一遍。

  3.接龙游戏。老师说:山上——幼儿接:一只虎……游戏两次,第二次相反。

  4.再次完整朗读。

  四、游戏“捉迷藏”。

  1.师:刚才动物朋友跟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藏在了不同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把自己藏起来?

  2.幼儿自由藏在活动室里的某一个地方。

  3.交流:刚才你藏在哪里?(桌子下面……)

  附:

  数一数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头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

  数一数,1,2,3,4,5——虎、鹿、猪、兔、鼠。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幼儿在上次初步听了京歌后都觉得很有趣,也很新奇,不少孩子还在上次跟着老师哼了起来并且还根据歌曲内容自己创编了动作,于是,我就想在《娃娃家》这一主题中再次融入一首京歌,让幼儿再次感受一下京歌的独特韵味。

  目标:

  1、在主题的背景下继续感受京剧的韵律美。

  2、欣赏《洗头》这一京歌的委婉轻柔的曲调。

  3、继续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准备:

  京歌磁带、图片、琴

  过程:

  一、 引入

  1、 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张图片,图片上有谁?

  师:图片上小朋友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

  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师:对了,他们在洗头。如果这幅图片请你用一首歌唱出来,会是什么样?

  2、请幼儿欣赏用普通歌曲唱出来的歌曲《洗头》

  3、欣赏京歌

  师:如果这首歌用京剧唱出来会是什么样?会好听吗?

  4、 边弹边唱,请幼儿欣赏。

  5、 幼儿说说听京歌的感受。

  二、 讨论:

  1、 师:这首京歌与我们上次听的'那首《我爱老师像妈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2、 幼儿讨论。

  3、 师:我们以后在玩理发店的时候可以边给客人洗头边唱这首歌,这样客人会很喜欢的,也会经常到你们的理发店来光顾的。

  反思:

  今天是小朋友接触的第二首京歌,也是欣赏第二首京歌。

  小朋友的兴趣都很高,听的时候很认真,几乎没有开小差的人。有的孩子会边听音乐边摇头,有的孩子会边听歌词边做动作,有的甚至还会跟着音乐轻轻的哼出声音来。但是节奏、音准这些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但是小朋友们都感到这首《洗头》的京歌也很好听,并且觉得声音很柔很慢,也愿意唱并且也能大胆的表现出来。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幼儿表达交流。

  4、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认识哭与笑的表情,理解不同的情感。

  2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想象不同情境中人物不同的感情色彩。

  3 鼓励幼儿做个勇敢的孩子。

  4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哭与笑的表情对比

  2 让幼儿做个爱笑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图片哭笑娃娃人手一个 小镜子人手一个 大娃娃头像两个 相机

  活动过程

  一 认识笑

  1 今天,黄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声音,想不想听呢?播放录音(笑的声音)让我们学一学 用相机随手拍下笑的样子。

  2 请幼儿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照一照,笑的时候小嘴巴是什么样的?

  3 出示大头娃娃的头像,这个小朋友嘴巴往上翘,很高兴的样子,为什么高兴呢?让幼儿自由发表

  二 认识哭

  1 让我们再听一个有趣的声音(哭的声音) 学一学哭的样子

  2 拿出镜子照一照看看 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 听到哭的声音,我们的心里难过,一定是遇到伤心的事情

  4 出示大头娃娃头像,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苦呢?(猜一猜)

  三 游戏

  刚刚小朋友都很棒,黄老师奖励你们一个小礼物(图片)。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 黄老师说“高兴”就举起笑的图片 并发出笑的声音 “伤心”就举起哭的图片 嘴巴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四 辨别不同语气的.话语

  1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玩具(高兴)

  2 小明撕坏了我的小人书(难过)

  3 星期六妈妈说带我去东湖公园,可遇到下雨去不成了(难过)

  4 姑姑去北京回来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高兴)

  五 总结

  黄老师很喜欢爱笑的小朋友,因为笑起来脸蛋很漂亮,爱哭鼻子的小朋友老师不喜欢,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做个勇敢的孩子,那样大家才会喜欢的哦

  六 延伸

  把照的相片晒出来,贴在教室的活动区域去

  教学反思

  这是我设计的方案,对小班的小朋友来讲,情绪起伏是常见的,通过我们演示哭与笑的对比,对爱笑的小孩子比较喜欢,这样来引导幼儿做个勇敢的好孩子,同时也让幼儿学会心情的自我调节,在带班时也没那么的吃力。

小班教案 篇5

  切西瓜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小鸡捉虫(快速跑)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

  2、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会踮脚、下蹲、后跳。

  小兔采蘑菇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小青蛙跳荷叶(跳)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小鸡学本领(跑)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3.能在游戏中充分发展幼儿的智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的好奇心较强,但探索能力有限,因此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不带有目标性。《小树叶找家》这一活动我选取了三种特征较明显、幼儿平时生活中有点认识的树叶,通过拟人化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捡一捡、看一看、贴一贴的过程中对三种树叶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 观察银杏树、柳树、枫树叶子的特征,并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归类

  2、 知道天气凉了,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

  活动重点:

  认识银杏叶、柳叶、及枫叶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点:

  判断、尝试将同一种类的树叶进行归类

  活动过程:

  一、情景游戏,引发兴趣

  请小朋友到“公园”里捡树叶

  二、认识树叶,发现特征

  主要从树叶的.形状认知

  三、操作游戏,“树叶找家”

  1、 第一次操作: 根据树叶的形状找到它们的家,贴在相应的树上

  2、 第二次操作: 教师总结后,请幼儿再次贴树叶(其中可增加其它树叶的干扰)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性较强,且小班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科学活动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于是整个教学活动我运用拟人化的情景贯穿,请小朋友到“公园”里捡落叶,帮小树叶找家,纵观活动,我的反思是:

  (1)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观察发现三种树叶的不同特征,但在探索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说的部分不多,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拓宽想象思维,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2)在第一次操作中我发现,幼儿对枫叶和柳叶的归类相对比较好,而在银杏树上却贴了各种不同的树叶,反思其原因可能跟背景图的设计也有出入,因为银杏树和柳树都是向上长,树干差不多,而枫树是横着长,比较容易区分,因此为银杏叶和柳叶找家时出现了幼儿难以区分的状况,于是在第二次操作时,我重点强调了这一方面,让幼儿再来比一比、找一找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11-16

小班教案07-22

小班的教案11-15

小班音乐教案11-22

小班优秀教案11-26

小班教案[精]04-12

爆米花教案小班07-13

小班体能教案06-24

小班活动教案06-25

小班卫生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