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语文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称赞”是什么意思吗?对了,“称赞”就是“表扬”的意思,小朋友们都喜欢得到称赞,那么,你们称赞过别人吗?可别小看一句称赞的话语,能够起很大的作用呢!不信,我们就来瞧瞧看。
板书课题:18、称赞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让生自读生字。
3、同桌交流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不对的要及时指出纠正。(注意:刺、糙是平舌音,板、但是前鼻韵,凳、傍是后鼻韵。
5、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6、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读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7、小组交流怎样认识这些生字:
可用熟字加偏旁:板、糙、但、椅、傍
比一比:凳──登 傍──旁
8、全班交流认识生字。
9、给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猥、獾糙不要求组词。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请你们用铅笔标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再教一教有几幅插图(10个自然段,4幅图)。
2、观察每一幅图,说说分别画了谁,在干什么?
3、让生自读课文,读通句子,把文中的生字连词用铅笔勾出来,读一读。
4、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 提示:
找出文中的'两个主角分别是谁?(小刺猬和小獾),分别说说小刺猬和小獾在干什么?它们又互相对对方说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 同桌再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全班交流。
5、质疑,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教师起引导作用。
如:学生不理解粗糙、泄气的意思。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感情和语气停顿。
2、分小组合作朗读,体会。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
五、创作表演
请生自由选择伙伴,三人为一组,一人扮刺猬,一人扮小獾,一人读旁白。三人合作表演,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创台词,自由发挥,自编动作。
1、合作准备3分钟。
2、上台表演,生评议。
3、评出最假导演,最佳演员、最佳旁白、最佳创意、最佳评议、最佳观众奖。
六、小结
从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称赞可以给人信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消除疲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书写生字
1、生齐读所要写的生字。注意:采是平舌音,傍、清是后鼻韵。
2、抽生读,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
4、说记字方法(本课生字都可用加一加的方法。)
5、扩词训练。
6、让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用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找出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关键笔画,给予指出。
(师指出本课所要书写的生字有2个是上下结构,6个是左右结构,6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消字右上方是小字头,不是三点。)
7、生描红,独立书写两个生字,师巡视检查,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在本子上书写生字和组词。
2、完成课后的读读写写(直接做在书上)。
看了看 舔了舔 望了望 听了听等
一次比一次好 一颗比一颗亮 一条比一条粗等
3、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4、思考:
学了课文以后,你将怎么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及发明。)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题)
2、演示:利用课件或图片、实物等,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引出爱迪生,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由于课文介绍了一个大多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人物,所以教师抓住这个线索,引导学生观察,谈话,拉近学生与文中人物和课文内容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增加了学生的体验。)
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利用拼音和工具书把字词读准。
2、利用生字词语卡片,互读互查, 生字掌握情况。
3、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听音抽字卡、出示偏旁组字等。组织学生巩固生字词语的掌握,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实效。)
朗读
1、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评议。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4、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记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想像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如:“炎”字上下两部分不同。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
(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少,而且书写上难度不大。因此,采取了集中一课时指导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二课时
回顾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巩固学习内容,实现自然过渡。)
感悟
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方面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的好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抓住主要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讨论
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拓展
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
2、收集爱迪生说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
3、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拓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词语解释:
环顾:向四周看。
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大家蔡襄的作品及风格。
2、了解福建的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对中华文化所做的贡献。
3、让学生充分领略福建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
搜集“蔡襄”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 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 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 赠礼部侍郎, 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 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 自成一体。
二、阅读资料,感受柳永。
1、阅读书本资料“书法大家蔡襄” 。
2、文中介绍了蔡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3、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其风格是什么?
三、了解蔡襄,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 ,了解唐宋闽籍书法大家。
2、福建历史上还有很多的著名书法大家,你知道他们是谁?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福建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让更多 的人了解福建的历史文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三、教学重点:
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五、教学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2、句子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疑,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画了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b、再读全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交流:
1、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解决课题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老奶奶 “我”
送报的孩子 “你”
默读课文,学习词句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自己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导书写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点评反馈。
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
a、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
b、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
2、分组或全班交流
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分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怎么解决的。
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积累语言
1、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3、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水平。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看图能熟练地读拼音。
2.积累词语。初步知道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的用法。
3.正确书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能力,并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课文插图、录音带。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拼拼读读"。
1.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提问:图片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贴在黑板上。
2.出示图下面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评议。
4.请"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有趣的词语朋友,谁认识它,它就会和谁做朋友(出示词语卡片)。
2.指名认读词语卡片:上学、学校、同学、书包、读书、写字。
3.小组认读卡片比赛,全班开火车读卡片。
4.创设情景:出示一幅学校生活图,你能用上面的1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这幅图吗?
(教师对一次能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词语的同学进行表扬。)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带学生认识田字格。
2.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
3.教师范写"一、二、三、十"四字,提示写字要求:写横时,右边稍高,写竖时要写直。
4.指导写字姿势。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语文生活"。
1.出示图1,创设情景。星期天,安安和爸爸、妈妈正在家里休息。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小组内合作表演。
4.指名上台和老师配合表演。
出示图2,星期天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了星期一,安安背着书包上学去,走着走着,安安看见杨老师正走过来,这时,安安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相互说。
2.指名说,同桌配合表演。
创设情景3:
放学了,安安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妈妈早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他了。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二)。
安安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会使用文明的语言,大家一定都很喜欢他,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和安安一样懂礼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①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②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③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④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②识字卡片。
③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风景区的资料,如门票、导游图、景区风景图片。
④竞赛评比用的小红花。
⑤秋游活动计划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①发现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a.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些老师教我们识字,他们是谁呢?
课件出示:
请边读边组同。
引导:由这些学过的熟字做老师,教我们识新的字。他们是怎么教的呢?请你读完
书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读书讨论,发现识字方法:熟字去偏旁,成为新字。
b.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交支龙求凡利
用各种形式从读、正音。课件隐去拼音。再认读。
C.识字游戏“汉字妈妈找娃娃”。六个学生手执“郊”等六个字,当汉字妈妈,另六个学生手执“交”等六个字,当汉字娃娃。“妈妈”举字先说:“我是‘郊’字的妈妈,我的娃娃你在哪儿?”“娃娃”举字说:“我是‘交’字娃娃,我找朋友——‘立交桥’去了。”
②发现汉字的特点(许多字偏旁相同),写相同偏旁的字。
a.激趣:有四个汉字家庭邀请我们去做客,请看是哪四家,看完后你能根据每组汉字的特点给每家取个名字吗?
b.课件展示:四座小屋。每座小屋内分别有一组字:“植橘橙”“脖胳膊”“苍菊著”“字宜察”
C.学生从读、讨论,按偏旁归类认识。
d.屋子太大,汉字娃娃太少,请你给它们的'家再添几个汉字娃娃,看谁添得多,添得对。
a.谈话激趣:从秋游的地点、线路、活动安排来看,各“旅行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出发前,你们还应该提醒游客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下面,再比比哪个“旅行社”替游客想得最周到,会写的可以写出来。
b.学生讨论并说(写)秋游准备,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提示要点。
C.采用“游客提问、导游回答”的形式从“衣、食、住、行、知”五方面谈秋游准备。
④总结。
a.总结:各“旅行社”通过研究讨论,为我们的秋游活动出谋划策,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他的方案我建议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安排秋游活动时参考。
b.颁奖:给“最佳旅行社”颁奖。
第二课时
①谈话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喜庆的季节。
秋天多美呀,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了火红的衣裳,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学了这组教材,我们真想出去秋游,走进秋天,感受秋天,我们还想为秋天的图画再描上几笔呢!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我们怎么来组织这次秋游活动。
②商量计划。
a.分组商量秋游活动计划。
全班讨论“到哪儿去秋游”。
根据不同意见分组,意见相同的组成小组。
各组根据《秋游活动计划表》的内容,商量制定比较详细的秋游活动计划。如:秋游的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到学校集合。
秋游的地点:某公园、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准备:联系各项事宜、发通知……
秋游的活动内容:游览、做游戏、爬山……
秋游后的成果展示:绘画、日记、河边的鹅卵石、山上的野花……
b.推举小组发言代表
提名推荐或自荐小组发言代表。
推荐人说说推荐理由。
根据推荐理由商量决定小组发言代表。
讨论决定
a.各组代表发表意见,其他组同学及教师可对其进行质疑。
b.各组之间充分讨论每个计划的长处与短处(教师作为学习伙伴之一参与讨论)。
C.全班表决通过最佳秋游计划。
d.分组讨论完善已通过的秋游计划。
e.各组填写秋游计划表
展示台
①总结式导入。
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到野外寻找了秋天的足迹,欣赏了秋天的风光。秋天就像一位朋友,带给我们许多知识和美的享受。有四位小朋友办了一个“秋天”的展览,请大家欣赏。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呢?
②课件展示:“我们的作品”。学生评论。
③建议学生用多种形式把眼中的秋天展示出来,布置出一间秋天的教室。
④开一个“秋天来到我们班”的展览会。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诺贝尔晚年将自己的巨额资产用于捐助祖国医学事业和设立诺贝尔奖的辉煌业绩,歌颂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文章首先概要介绍了诺贝尔一生的发明创造和拥有的巨额资产,接着以主要篇幅叙写了诺贝尔晚年的心愿和业绩,最后简要说明了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与文明事业的巨大贡献。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诺贝尔晚年的业绩,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
1、比鲜侗究7个生字。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3、倍炼课文,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感染。
4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然后展开讨论。要鼓励学生独立钻研,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作出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提出下面两方面问题。
第一方面:
①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
(“必须将这笔巨款做出有意义的安排。”)
②这个心愿是怎样实现的?
(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金。)
③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
(“我生于瑞典,长在俄国,在美、法接受知识的启蒙,曾到过德国养病,如今在意大利安度晚年。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幸福是人类的权利。我的财产不仅要献给我的祖国,还要献给世界。”)
④诺贝尔晚年对自己巨额财产的安排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反映了诺贝尔爱科学、爱祖国、爱人类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方面:
①“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②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
(这两个问题实质是一回事。“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晚年把自己的巨额资产用来捐助祖国医学事业,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对世界和平、科学事业的发展、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课文也正是通过这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
③这两件事有怎样的联系?
问题③,学生是根据阅读提示提出的,这个问题在理解上有些难度。可先让学生自己谈,教师再作指点。
这两件事是密切联系的。第一件事表现了诺贝尔热爱科学,为了科学而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件事则表现了诺贝尔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强烈的爱。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基础,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发展,是诺贝尔无私奉献精神的升华。诺贝尔一生辉煌,第二件事是诺贝尔“最后的辉煌”,使诺贝尔的名字留芳百世,万古垂青。
1.无论学生按怎样的思路提出问题,都应加以鼓励。从对所提问题的讨论中能说出表现诺贝尔辉煌的两件事,并从中领悟到诺贝尔爱祖国、爱人类、爱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行了,就说明学生读懂了课文。
2.朗读课文时,要体会诺贝尔对巨额资产的安排作出决定前后的不同心态和感情。晚年的诺贝尔既要忍受疾病的折磨,又要忍受亲人逝去的痛苦;既依恋着自己的事业,又意识到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了。要理解这个时候诺贝尔内心的痛苦、郁闷和矛盾,读3、4自然段时,声音要低沉缓慢。当诺贝尔对自己的巨额资产作出最有意义的安排后,心情格外愉快,“感到无比幸福和轻松”,因此读倒数第2、3自然段时,要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感。朗读诺贝尔遗嘱的文字,要读得庄重、严肃,字字清晰,句句深沉。
3.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崎岖:形容道路凹凸弯曲不平坦。文中指在科学事业上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
辗转:文中指诺贝尔由于疾病折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安稳入睡。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身后事的嘱咐。文中指诺贝尔晚年以书面形式写下的对自己巨额资产所作的安排。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诺贝尔的资料读一读,加深对诺贝尔的了解。
四、参考资料
诺贝尔奖金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一部分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每年约20万美元)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种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评定各类奖金的机构为:物理、化学、经济学奖金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物或医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加罗林医学外科学研究院评定;文学奖金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所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评定。读读背背
这里选取的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词作者叙写了自己赴边关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词分上下两阕,即两段。上阕写行程艰辛,下阕写夜不成梦。
词的具体内容大概是这样: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榆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篷点点灯光。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教学时不必作过细的解释,疏通句意,初知内容即可。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好这首词。词作押韵和谐,上下阕结构一致,琅琅上口,好读好背。朗读时要突出韵脚:程、程、行、灯;更、更、成、声。这样就显得和谐悦耳、响亮动听。同时要处理好节奏,如,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下阕后两句节拍与此同。教师可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人人背会这首词。
参考资料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23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4-2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07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5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5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6
【合集】小学语文教案08-30
小学语文教案【精】01-16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09-12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