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3.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
4.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是怎样处理掉的呢?你知道关于垃圾处理方面的内容吗?
2. 垃圾填埋起来,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 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来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
1.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2 页的内容。
2.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创造“工具”,解决简单的移动问题。
2、了解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玩具小汽车、双面胶、夹子、垫板、滑轮车、扭扭棒、塑料纽扣、游戏棒、卡纸、塑料环扣、吸铁石、塑料棒子、塑料圆环、报纸、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移动小汽车。
1、关键提问:什么是移动?
:物体从原来的位置改换到另一个位置,就是移动。
2、游戏介绍:用桌面上的材料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大考吧幼儿教育 )小汽车移动了?
4、:相同的办法,却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帮助小汽车移动。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使小汽车移动。
几种材料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让小汽车移动的工具。
二、第二次游戏:移动小汽车。
1、游戏介绍:用一张报纸帮助小汽车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边的`位置。
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
3、:小小的游戏,你们却有大大的发明。在生活中还会有更大的用处。
三、活动延伸:欣赏视频《生活中的移动》。
科学教案 篇3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桥
活动名称: 科学:牢固的纸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泥,能愉快地学做泥球。
2.了解泥的显著特征,感受湿泥的粘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用细泥铺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开一小孔)一个小盆,围兜,各种泥制品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干泥
1.带幼儿到泥地前,一起来玩泥巴。
2.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脚在泥里踩一踩,比较不同。(知道干泥是松松的,软软的。)
二.尝试做泥球
1.让幼儿自己尝试做泥球,发现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将水放在一边,不做提醒。)
2.幼儿加水继续尝试,观察幼儿是否加了适量的水。(不做指导)允许个别幼儿尝试失败。
3.请做成的幼儿来演示,讲解用什么办法,如何做成泥球。
4.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做泥球。故意加过量的水引导幼儿观察。从而引导幼儿发现要加适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泥湿了就会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请幼儿将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里,比一比,看一看谁做的泥球最多,最圆。
三.尝试讨论
1.你还在哪里看见过泥?什么东西长在泥里的?
2.泥可以做泥球,种树,花,西瓜等东西以外,还可以做什么?
(让幼儿欣赏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砖等)
四.延伸活动
1.请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妈妈妈找一找,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用泥做的`, 带来给小朋友看。
2.引导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1-01
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品]09-22
科学教案[荐]10-19
(精品)科学教案10-28
【荐】科学教案08-2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集合】12-10
(精品)科学教案12-12
关于科学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