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幼儿都很喜欢它的乐趣和体验。“吹泡泡”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通过吹泡泡的形式让孩子们观察了解泡泡的五彩缤纷,利用泡泡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遐想,给予幼儿更多去想去说的空间。因此设计科学活动《吹泡泡》,主要培养幼儿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
2.发现有洞的材料容易吹泡泡,体验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3.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重点:
知道用不同的材料和哪些材料可以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有洞的物体可以吹出泡泡。
五、活动准备
记录表、笔、泡泡器、肥皂水、玩具、铁丝、吸管、毛巾等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在洗玩具,洗着洗着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2.教师操作
3.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幼儿猜测
★幼儿猜测,“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一说?”
★你们的想法可多,我们赶紧把它记录下来(集体记录)
(二)幼儿操作
1.介绍四组材料,鼓励幼儿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2.幼儿表述操作结果,共同记录
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呢?
3.幼儿再次操作
★为什么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那个就不可以呢?我们再去试一试,是之前仔细的看看它们有什么一样地方
★师幼共同总结:原来它们都有洞洞,所以可以吹出泡泡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大家开心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和认识夏季花卉的兴趣。
2、发展幼儿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能力。
3、按照花、叶、茎的顺序认识牵牛花,知道其开花的规律。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漂亮的花2、课件:图片-牵牛花活动过程一、导入谜语: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牵牛花。
二、展开1、谈话:我知道的牵牛花。
提问:
你在哪里见过牵牛花?它长得什么样?它在什么时间开花?
2、借助图片引导幼儿按照花、叶、茎的顺序观察牵牛花。
提问:
(1)牵牛花的花儿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你见过什么颜色的牵牛花?
(2)牵牛花的叶子是什么么样的?摸上去什么感觉?
(3)牵牛花的茎是什么样的.?牵牛花的茎是怎样生长的?
小结:牵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颜色有蓝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牵牛花的叶子像心形,绿色,上面有一层毛茸茸的东西。
牵牛花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篱笆或绳子往上长。
牵牛花在夏季秋季的早晨开花。
3、学习谜语《牵牛花》。
教师:我们一起学习谜语牵牛花,这个谜语把牵牛花的主要特征都描写出来了。
4、ppt课件:漂亮的花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多种多样的花卉。
教师:自然界有很多美丽的花在夏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三、结束活动评价:从幼儿回答问题和积极参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夏季开放的花卉,自然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牵牛花
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猜谜引出牵牛花,孩子们很熟悉牵牛花一猜就对。接着我简单介绍牵牛花的特征,这样孩子们对牵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牵牛花有几个花瓣漏了,还应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变了以往边教边折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步骤图,请个别幼儿一个一个步骤探索、交流折牵牛花。给了孩子强烈探索的机会,增添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接着,幼儿制作牵牛花。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较好,特别是在翻出花朵时,开始时有几个孩子还在担心请我帮忙,经过我的鼓励大多数幼儿都能正确的制作出来。而且也越来越精细。
最后,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就算一开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重要性,鱼儿离不开水,对水中生物特性有直观的.感受。
2、懂得保护水的方法,不往河里丢垃圾和倒污水。
活动准备:
《小金鱼搬家》故事录音,故事挂图一套,情景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1、教师戴上“金鱼”头饰,扮成小鱼金鱼,“小朋友,我是小金鱼,我原来是住在清清的小河里,可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搬家,唉!请小朋友听听我遇到了什么事。”
2、请幼儿听故事《小金鱼搬家》,听完后提问:“小金鱼为什么要搬家?”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请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使幼儿懂得不能往河水里丢垃圾和倒污水,要保护水的清洁。
4、小结。
小金鱼说:“小朋友,我就是因为这样才不得不搬家的,以后请你们一定要保护河水的清洁,让所有的鱼儿都不用搬家。”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
2.积极参与谈话交流,能语句完整的表述意见。
3.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安全的避雨方式。
活动准备
1.图片—雨怎么形成
2.声音—下雨(淅沥沥,哗啦啦)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下雨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了)
2.分别播放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下大雨时是什么声音?(哗啦啦)
下小雨时是什么声音?(淅沥沥)
二、展开
1.雨是怎样形成的。
(1)观察图片:雨是怎样形成的
对比观察两幅图片,感知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雨。
(2)看了图片以后,你知道雨水是怎样形成的吗?
(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不断受热升到空中,聚集在云朵里,水蒸气越积越多,
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小水点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也就是下雨了。
2.雨水的作用。
提问:(幼儿讨论)
(1) 雨水对动物有什么好处?
(2) 雨水对植物有什么好处?
(3) 雨水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雨水可以使种子发芽、促进植物生长。
雨水可以汇成小河和湖泊使动物们喝上水。
雨水可以净化空气,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种都离不开它。
3.安全的避雨方法。
(1)下雨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呢?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避雨的。)
(2)小结:下雨的时候有时会电闪雷鸣,人们不能站在大树下避雨,
因为树被雨水淋湿后会传电,会引来雷电,很危险。
下雨的时候不能站在户外打手机,
因为这样会引雷电击身,很危险。最好的方法在商场内避雨。
三、结束
教幼儿绘制雨水形成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进行ABAB间隔模式的排列。
2.能仔细观察排列的规律,清晰的进行表达。
3.对排序活动感兴趣,愿意并积极的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穿好的积木珠子教具、不同颜色积木(小动物积木)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用穿好的积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
师: 现在老师来变魔术,噹噹噹变—这是什么?那这盒子里面装的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绳子上挂的是什么?哦小积木,是什么颜色的小积木,接下来是什么颜色的猜一猜。幼:……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那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请个别小朋友回答:
2.老师慢慢的展示穿好的积木,让幼儿观察积木的排列顺序。
师:我这里还有一串,也要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这是什么?谁来告诉我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排队的?幼:……
师:我们很快的来猜一次,最好还没拉出来就猜。幼:……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串珠积木”的排列顺序,并说一说是怎么排列的?
师:今天小积木和小动物来排排队,那还有几个图形宝宝也想来排排队,是什么图形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幼:…好我们从这边开始数,有几个粉红说清楚点。请个别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探索、感知“图形”的排列规律特征,让幼儿观察,说一说是怎么排列的?请幼儿接着排列。
(1)图形宝宝颜色排列。
师:不是所有图形宝宝都能往下面排的,是不是呀?
(2)图形宝宝形状排列。
师:好,还有图形也来排排队,是什么图形呢?幼:
师幼: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一个…
三、通过操作,进一步巩固感知物体的规律特征。(教师根据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1.请幼儿到桌子前按规律自己动手操作,排列好的'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排的(一个...一个...)
师:那么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也来排一排,你们会排吗?幼: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桌子上有的给圆形宝宝颜色排排队,有的是给图形宝宝形状排排队,等下老师要请每个小朋友你去找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然后看看前面是什么排的,那后面也要什么排的。老师再讲一遍,你要看清楚前面是怎样排的你后面也要怎样排的,知道吗?排完后把你排好的拿到老师这边来,老师帮你贴在黑板上好吗?
四、小朋友今天表现的都很棒,让小朋友也来排排队开火车,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02
科学教案(精选)11-01
科学教案[精品]09-22
(精品)科学教案12-12
实用的科学教案09-28
春天科学教案11-08
(精品)科学教案10-28
科学教案【集合】12-10
关于科学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