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顺序,学习书写数字1、2。
2、激发幼儿书写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1、2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开始学写数字,谁会写数字1,请小朋友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引导幼儿说出:写数,1要从圆点开始,向箭头方向书写。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1,让幼儿观察老师写数字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二、学写数字2。
出示两座小房子,谁知道两座小房子用数字几表示:谁会写数字2,请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2,让幼儿观察数字2的笔顺,老师写数字2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幼儿对照老师写的数字2先做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册《小鸟和松鼠》。
1、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和松鼠各有几只,分别用数字几表示?
2、指导幼儿一起在画册上书写数字1、2。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初步了解散文诗中趣味性的语言和整齐的句式。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准备:
优美的音乐、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雨”。
1、播放下雨的图片与声音,幼儿观看、倾听。(提问:刚才你们看见什么?听见什么?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二、用故事导入散文诗。
1、讲述简要故事内容。
三、分段欣赏散文诗,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一)、欣赏第一段
1、播放第一段,师朗诵(提问:妈妈教给豆豆的是什么办法啊?豆豆是怎么听雨的呢?学学她听雨的样子。)
(二)欣赏第二段,重点了解雨点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1、幼儿带着问题听教师朗诵第二段(“豆豆会听到怎样的雨声呢?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回答“豆豆听到的'雨声是怎样的?”(幼讲师点击相应的画面)
3、师小结、过渡语:“刚才,小朋友听的很仔细,说出了豆豆听到的不同的雨声。那么,这些雨点分别落在了哪里?在干什么?(幼儿说说看)我们一起再来静静地、仔细地听一听好吗?(师再播放、朗诵一遍第二段)
(三)完整欣赏散文诗
1、这首散文诗讲的是豆豆在干什么?(听雨)对了,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就是“听雨”。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请小朋友注意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
2、教师完整朗诵散文诗。(配乐、ppt)
四、拓展幼儿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
1、提问:小豆豆听到的雨声是这样的,你觉得雨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落在哪里?在干什么呢?(幼儿交流)请个别幼儿说说。
2、和好朋友用散文诗的句式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五、引导幼儿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1、提问:你们猜猜看,现在豆豆还讨厌下雨天吗?
2、总结:是啊,其实下雨天也有一种特别的趣味儿呢,我们小朋友无论在什么天气、什么时候,都要想办法让自己和别人快乐起来,做一个快乐宝贝!你们说好不好?
活动反思:
《听雨》是一首优美而又童趣的散文,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想象丰富,它把雨点拟人化,将雨点落在树叶、伞顶、花蕊、窗户上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其中“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等象声词的运用增加了散文的动感。不仅能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同时又易于幼儿模仿、仿编。
我认为这篇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象声词,按散文中的句式仿编
在活动中,幼儿基本能够认真倾听教师朗诵散文,感受了散文的意境美。但我觉得对散文的理解还不够。如雨点落到不同的地方发出不同的声音,雨点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为什么落到树叶上是“玩耍”,而落到伞顶上是“翻跟头”。在仿编这一环节难度大,而卧的指导也不到位。如一个幼儿是这样编的:嘶嘶嘶,嘶嘶嘶,小雨在和河水打招呼呢。可以看出这个幼儿的创编中出现了问题:雨点落在水面的声音不符实际,幼儿基本是凭空想象,雨点落在水面所做的事也不合理。仿编既要要求幼儿了解雨声的象声词,又要与雨点落在的地方相对应,还要编一句雨点在相应的地方干什么。这样难度很大,尤其是之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应该课前应带幼儿亲自去观察一场雨,聆听一场雨,丰富幼儿的经验,这样活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增强上下肢的力量,培养坚持力。
2.提高身体活动的协调性,感受体育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猪头饰若干、粗木棒若干、背景音乐
游戏玩法: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其中A幼儿做背猪人B幼儿戴小猪头饰扮
演小猪。音乐响起,当教师发出“背小猪”的口令后,A幼儿立刻背起B幼儿在场的中行走,10秒左右,音乐声停,A幼儿放下B幼儿。教师说“交换”,AB幼儿互换角色进行。
2.3人一组,两人肩扛粗木棒扮演抬猪的农夫,另外一人戴小猪头饰扮演小猪。小猪粗
木棒的中端做好抬得准备。当教师发出“抬小猪开始”的口令后,扮演小猪的幼儿马上收缩双腿握紧粗木棒成悬空状,扮演农夫的幼儿马上抬起小猪往对面的终点快走,到终点后放下小猪,交换角色,再做准备,等待场地上小猪全部抬结束。如此反复进行。
山林大战
设计者:陆爱华
活动目标:练习手、脚着地向上爬,发展幼儿的协调性、柔韧性。
活动准备:玩具娃娃若干,用硬纸板制作的担架若干。
游戏玩法:
1.老师扮演总指挥,总指挥说:“一班注意,一班注意,山顶发现有怪兽出现。”一班
幼儿手持枪(做手持枪姿势),爬上山头打怪兽。
2.总指挥说:“二班注意,二班注意,前线有许多伤员,请马上营救,把救出的伤员抬
回山下大本营集中。”二班幼儿两两合作抬担架快速跑向山头,营救伤员(玩具娃娃),然后快速下山到大本营集中。
山上有个XX人
设计者:张玲珊
活动目标:训练幼儿自控力和想象力。
游戏玩法:游戏时边念儿歌边自由做动作,其中的XX用水果来代替。儿歌念完后幼儿
做出各种水果的造型。教师在幼儿摆出造型后,拿“水果刀”切水果,走到一个水果人前,切开水果,该幼儿恢复原样;或者教师在前面,说先切水果的某一部分,则该部分就解放。
抢椅子
设计者:张玲珊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力和集中注意力。
活动准备:场地上画10个圆圈(圆圈大小能容纳6张椅子),并标上1—10的.数字。 游戏玩法:游戏开始幼儿围着椅子转,当听到老师的报数声,就立即踩进有关数字的
圆圈。例:老师讲踩“单数”,幼儿就分别走到标有“1”、“3”、“5”、“7”、“9”的数字圆圈中去。然后游戏重新开始。
猜猜我是谁
设计者:张玲珊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的听辨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排成圆圈的队形。
游戏玩法: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儿,中间一幼儿(笼中人)用两手捂住自己的双眼蹲
在正中央。大家一边围着圈转,一边唱歌,唱完大家一起蹲下来。唱到“猜猜身后谁在闹”的时候,中间的幼儿(笼中人)要猜出身后的人,并叫出他的名字。被猜中者换在中间做笼中人。
抛皮球
设计者:张玲珊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灵敏性
2.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力
活动准备:皮球一个
游戏玩法:向上抛球的幼儿,随便喊一个游戏者的名字,其他人立刻从被喊名字的人
身边逃走。被喊名字的人接到球后,马上向大家喊“停”,让大家停止跑动。然后数“一、
二、三”,向一个人跑3步后向他抛球,尽力让球碰到他。被球碰到的人拾球后再抛球,使游戏重新开始。如未碰到此人,则有抛球者再捡球,然后再抛球,游戏重新开始。
蹲蹲乐
设计者:俞建英
活动目标:训练幼儿腿部肌肉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小动物头饰六只
游戏玩法:幼儿以三人为单位组成两队面对面站立,每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小猫、小狗、小兔组成一队,小羊、小马、小牛组成一队),由其中一名幼儿开始,如“小猫”边做坐下、起立动作,边说,“小猫蹲小猫蹲,小猫蹲完小羊蹲”,这时候小羊就赶紧也做坐下、起立的动作,然后再打出下一个蹲的是谁,如此类推,如果在5秒钟内该你蹲你没有蹲那就要被淘汰了,比赛中如果有一方的队员都被淘汰了,那另一方就是这一轮的获胜者,如果最后剩下2个人分别是2个队的队员,那么由教师参与进去继续比赛,直到淘汰出一方为止。
官、打、捉、贼
设计者:俞建英
活动目标:训练幼儿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四张纸条,上面分别画有表示官、打、捉、贼的图案。
游戏玩法:幼儿四人一组围在一起抓阄,自己当什么人不告诉别人,抓到表示“捉贼”阄的幼儿在其余三名幼儿中猜谁是“贼”,如果猜对了,则由“法官”判定打“贼”多少下,由负责“打”的幼儿执行,如果猜错了,也由 “法官”判定打多少下 ,但被打的人不是“贼”,而是“捉”的幼儿。
传帽子
设计者:陈瑜
活动目标: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小草帽20顶
游戏玩法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排成两行(坐或站),各行排头的幼儿前面放有10顶小草帽。
2.各行排头的幼儿将第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后,第二个幼儿立即从第一个幼儿的头上摘下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后面的幼儿依次传下去。
3.当第一个幼儿被摘下帽子后马上将第二顶帽子戴在头上,同样依次不断地戴下去,直至10顶帽子传戴完为止,传得快的组为胜。
注意事项
1.必须是前面的幼儿戴上帽子后,后面的幼儿才能摘下。
2.必须是等后面的幼儿摘下帽子后,前面的幼儿才能戴上另一顶帽子。
3、游戏开始时,可先让幼儿做几次练习,获得初步的经验后再进行竞赛。
熊与小孩 设计者:陈瑜
活动目标:训练走跑闪躲的速度和反应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幼儿围成一大圆圈,选一名幼儿作熊。游戏开始小孩在圆圈内四散逃开熊去追,小孩跑不动了可以喊“定”,然后就站住不动,则熊不可以再捉定住的小孩。定住的幼儿必须等未定住的幼儿去拍一下他的手,方能救活继续跑。
抬花轿
设计者:冯伟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手部力量。
活动准备:起点和终点线各一条
游戏玩法:三名幼儿为一队,两名幼儿右手握住自己左手腕,左手握住对方的右手腕,并将手臂弯曲一边抬起,第三名幼儿双脚放进两名幼儿弯曲的手臂中。做花轿的幼儿将第三人抬起,从起点出发先到终点一队为胜利者。
角力
设计者:冯伟
活动目标:锻炼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直线一条。
游戏玩法:幼儿面对面站立在直线两侧(注意两人之间距离为两人的臂长)。双手相对,双脚分开,利用手臂或手腕的力量推对方,脚先动者为失败者。
营救大行动
设计者:杨秋琳
活动目标:发展追逐、奔跑的能力,能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幼儿站成(或蹲成)一个大圆圈。
2.请一名幼儿当大灰狼,5—8名幼儿当小动物。
游戏玩法:游戏开始,大灰狼去追小动物,小动物将要被捉到时,喊“钉”,大灰狼就不可以抓了。而喊“钉”的小动物也必须站在原地不动。没有被捉的小动物只要跑过去击一下“钉”在原地小动物的手,就可以复活了。如果所有的小动物都“钉”住了,那么大灰狼就胜利了。
注意事项 :
1.当小动物喊“钉”的时候,必须站在原地不动。
2.如果小动物多,就请两名小朋友当大灰狼。
穿大鞋
设计者:曹春云
活动目标: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衬衫盒子
游戏玩法:
1.自由玩,驮着、头顶衬衫盒子走一走。
2.将衬衫盒子分开,“穿大鞋”走,即脚踩盒子拖着走。
3.幼儿两两合作,同踩一个盒底“两人三足”走,不能将盒子掉下。 皮球乐
设计者:曹春云
活动目标:锻炼幼儿拍皮球的技巧,和投掷的技能。
活动准备:皮球;塑料数字圆盘①②③④⑤⑥
游戏玩法:
1.将6个数字圆盘置于圆圈内,幼儿站在圆圈上。
2.幼儿自由拍球。
3.听口令:教师拍铃鼓,铃鼓响几次幼儿拍几次。
4.听口令拍球,接着投向相应的数字圆盘。
幼儿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袋鼠跳跳
设计者:曹春云
活动目标:发展孩子跳跃、投掷、追逐跑的能力。
大班教案 篇4
教材选择:
彩带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平时区角中老师提供的用彩纸做的彩带,也是百玩不厌。他们喜欢拿着彩带跑动,随着音乐挥舞,但是孩子们挥动彩带的方法比较单一。孩子们有需要、有兴趣去探索挥动彩带的多种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中让幼儿在探索发现、操作尝试中感受体验舞动彩带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舞动彩带的不同形状与手臂舞动的关系及方法。
2、能大胆地表现音乐,知道舞动彩带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一致。
3、体验舞动彩带的快乐。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舞动彩带的不同形状,体验舞动彩带的快乐。
2、难点:发现彩带跳舞与手臂舞动的关系及方法,与音乐合拍地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喜洋洋》,我把中间一段音乐放慢了速度,让孩子更容易区分抒情和欢快,更有利于幼儿用彩带表现音乐。
2、彩色丝带(彩色丝带有一种飘逸,更能让幼儿体验舞动的快乐)
3、记录纸、笔(记录幼儿舞出的各种形状,便于幼儿总结)
活动过程:
活动主要通过看一看、舞一舞、说一说、想一想、听一听、赏一赏等方法让幼儿探索发现彩带跳舞的方法,体验舞动彩带的快乐。
一、出示彩带,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长长的像什么?团起来像什么?)(每人一条彩带,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应用启发性语言,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认识彩带,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在拉开团笼中掌握了收放彩带的方法。)
二、探索发现挥舞彩带的不同形状。
1、探索:让彩带跳起舞来。
师:彩带是专门用来跳舞的,今天请小朋友试一试,让你的彩带跳出各种各样的舞蹈,试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看看你的彩带跳出的舞像什么?看谁能让彩带跳出各种各样的舞。
幼儿自由探索后教师记录幼儿舞动彩带的形状,并加以总结:舞动手臂能让彩带跳出各种各样的舞蹈,有的像……有的像……。
教师记录舞动彩带的形状:
2、探索:手臂舞动的形状和彩带舞动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彩带跳出了这么多的舞,彩带跳出这些舞的时候你的手是怎样舞动的呢?
幼儿探索后回答。
教师再总结:我们的手臂挥动xx形状,彩带也会跳出xx的舞。
3、探索:手臂舞动有几种方法,为什么用同一种方法彩带会跳出不一样的舞呢?
幼儿尝试各种形状,然后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总结,原来舞动彩带的基本方法只有三种:①圆形②半圆形③波浪形。但是我们手臂舞动的方向不一样,用的力度、速度不一样,彩带跳出的舞也不一样。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三种方法,并体验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速度的效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教师以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探索。主要通过舞一舞、说一说、想一想探索发现舞动彩带的不同形状与手臂舞动的关系及方法。一共进行了三次探索:①探索:让彩带跳起舞来。知道彩带能跳出各种各样的舞蹈,都是手臂舞动的结果。②探索:手臂舞动的'形状和彩带舞动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发现我们的手臂挥动xx形状,彩带也会跳出xx的舞。③探索:手臂舞动有几种方法。通过观察、尝试归纳总结手臂舞动的几种基本方法。)
三、听音乐舞动彩带
1、欣赏音乐《喜洋洋》,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一共有几段?哪一段快哪一段慢?
2、再次欣赏,欢快的音乐我们可以怎样舞动彩带,抒情缓慢的音乐可以怎样舞动彩带?(幼儿可随音乐自由舞动彩带)
3、听音乐尝试练习。
4、集体表演。
通过感受音乐的节奏、想象彩带跳舞的样子、表现彩带跳舞,让幼儿在音乐中充分地体验舞动彩带的快乐。
四、欣赏彩带操,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你们见过彩带舞吗?在哪儿看到的?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彩带舞,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观看视频后教师提问:大姐姐在条彩带舞时除了手在舞动彩带,还有头、脚、腰等是怎么样的呢?
教学反思:
舞动彩带时身体的其它部位也可以动起来,这样我们的彩带舞会更加的优美,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结束活动)(在欣赏的基础上,幼儿对彩带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变化。
2、有兴趣观察雨的自然现象,感受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小雨点旅行记》
活动步骤:
一、活动导入(价值点: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引导语:有时候,天空会下起雨,你们知道小雨点是从哪里来的呢?(幼儿自由猜测)
小结:你们有人认为小雨点是从天上来的,有人认为是从海里来的,今天我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小雨点旅行记》,一起来听听看,小雨点为什么会来到地上。
二、欣赏并理解故事(价值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雨的形成及其变化)
(一)欣赏“故事开头不知我会落在哪里呢?”
关键提问1:小雨点住在哪里?它想干什么?
小结:小雨点住在天上的白云房子里,有一天它想去地面上看看。
关键提问2:是谁帮助他的.?小雨点感觉怎样了?
小结:寒风大哥帮助了他。小雨点感觉浑身一凉,好像被什么东西托着,慢慢飘出了云房子。
(二)欣赏“没等他想好小雨点跟着浪花表哥去了好多地方”
关键提问1:小雨点落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小结:小雨点落到了宽宽的大河里,它遇到了浪花表哥。
关键提问2:小雨点还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住在哪里?
小结:小雨点遇到了住在山顶上的雪花姐姐,小雨点还遇到了从空中落下来的冰雹弟弟。
(三)欣赏“这天小雨点眯起眼睛结尾”
关键提问:最后小雨点是怎么回到自己的云房子里的?
小结:原来是太阳公公来接他了,太阳公公照射在小雨点身上,小雨点开始发热,慢慢的,变成了水蒸气,最后升到了空中,就回到了天空中的云房子里。
(四)完整欣赏故事
关键提问:听完故事,你们知道雨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结:原来地上的水受到了太阳公公的照射,热得受不了,就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中去了,在空中它们又碰到了风哥哥,风哥哥对着这些水蒸气吹气,他们就觉得冷了,然后就变成小水珠落到地上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雨!
三、活动延伸(价值点:继续探索自然界其他现象)
引导语:在自然界,雨是一种很神奇的自然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你们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回去后可以翻一翻图书,或者看一看电视等,一起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四等分后的每份是一样大的,并能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不同的物品、材料的四等分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尝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周围的墙上布置有小动物的各种房子。
2、每组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长方体、圆形、椭圆形等彩纸若干,另一个筐内装剪刀、铅笔、线、尺等工具),正方形纸若干置于桌上。
3、另准备每组一筐特殊材料,如木片、肥皂、布、彩带、橡皮泥等。
4、浆糊、抹布若干、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帮助小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城来玩,你们高兴不高兴?小动物今天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一个忙,给它们刚造好的漂亮的房子贴窗纸。因为从店里买回来的`窗纸都太大了,一定要把每张都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后才能够用,小动物们都不会分,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小动物?
二、第一次尝试:四等分正方形
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将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师:现在先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正方形的窗纸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好吗?
2、幼儿尝试操作,将正方形四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师:(1)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否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
(2)有哪些小朋友的分法是跟他一样的?哪些小朋友的分法跟他不一样?
4、老师将正方形的三种分法在磁性板上摆给幼儿看,然后请幼儿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小结。
师: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三、第二次尝试:四等分其他图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1、请幼儿为小动物贴窗纸,教师提出第二次尝试要求:四等分其他图形。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种正方形的四等分方法,真聪明。可小动物的窗户是各种形状的,我们小朋友再来试试看,把其他形状的窗纸也都进行四等分,然后去帮小动物贴上,好吗?请轻轻打开毛巾,里面是其他形状的窗纸。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即把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了解幼儿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3、教师请选择不同图形进行四等分的幼儿讲讲,自己分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分的,然后教师将各种图形的四等分方法在磁性黑板上摆出来。
师:现在小动物的房子比原来更漂亮了,我们来看看,这个漂亮的窗纸是哪个小朋友贴的?请你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图形分的?是怎样分的?
四、教师对幼儿提出进一步的尝试要求,即对不同材料、物品进行四等分
1、请幼儿再来帮助小动物解决难题,即四等分不同材料、物品。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帮小动物将窗纸进行了四等分,并给小动物贴好了,可有时小动物还要对其他材料和物品进行四等分,它们不知道怎么办?小朋友还愿不愿意帮助它们?(教师端出特殊材料)这里就是小动物平时遇到的难题,我们小朋友再来试一试,帮小动物想想四等分的方法,好吗?
2、幼儿尝试把特殊材料进行四等分,教师巡视,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请选择不同材料、物品的幼儿讲讲自己拿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4、教师小结:彩带、布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四等分;木片、肥皂可以用线或尺量好长度,找到每边的中点,然后用尺和铅笔把对边的中点连起,进行四等分;橡皮泥可以先把它搓成均匀的正方体、长方体或圆球等再进行四等分。
五、请幼儿找找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四等分的,并将所有四等分的方法都去告诉小动物。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给小动物贴好了窗纸,而且还给这么多种材料、物品想了好多好多种四等分的方法,小动物知道了一定很高兴。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可以四等分的,再想想该怎么分,然后将所有这些东西的四等分方法都去告诉小动物,好吗?
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知道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学用不同语气语调朗诵。
活动准备:春天的FLASH课件作品
活动过程:
1、用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故做神秘状)我有一个秘密想告诉你们!你们想知道么?
(轻声说)我知道,春天来了,你们知道这个秘密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谁能告诉我??
2、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刚才你们告诉我一些关于春天的秘密,其实春天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诗歌。
3、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诗歌里告诉我们哪些秘密呢?
幼儿讲述。
4、演示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散文。
春天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是谁告诉我们春天在这儿的秘密呢?
5、向幼儿介绍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提问:是谁告诉我们春天在这里的呢?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
那么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们真的能说话吗?
那这首诗歌的作者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让它们说话的.呢?
让小河、垂柳、桃花、燕子象我们人一样说话,这样诗歌听起来就更美了。这种手法叫作拟人化。
6、教师带领幼儿分段欣赏诗歌,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有表情地朗诵。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们说了什么话?“春天在这儿!”
因为这是春天的秘密,秘密应该怎样说?(小声说)
有谁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小河、垂柳、麦苗、燕子小声地说:……
有谁微笑的说?
谁在轰隆轰隆地嚷嚷?
拖拉机!在农田里,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也在干活,它很兴奋地想把春天来了的好消息告诉很多人,因为声音很大,我们叫“嚷”。(幼儿学念)
7、再次欣赏课件和诗歌。
我们知道春天这么多秘密,你觉得春天美不美?
你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觉?
现在让我们一起边看边说,共同感受春天的美!!!
8、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春天的秘密,把它编进我们的诗歌里好不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12-25
(经典)大班教案05-08
大班教案(经典)04-17
大班教案07-23
《落叶》大班教案12-22
《拼音》大班教案09-11
《灶》大班教案10-04
蚯蚓大班教案11-24
大班活动教案12-21
大班拼音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