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本月主题活动《寻找大象》,孩子们本身对动物存在着相当的兴趣和好奇心,大象是生活在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家族的分类,大象的休态,大象的居住环境……”众多奥妙的问题一 向我们展开。大象的鼻子又有什么用?长长的鼻子像水管,两耳大来扇风凉,四腿粗来身体胖,叫起声来真宏亮!朗朗上口的童谣及自然逼真的动态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我们人类的朋友——大象。对于大象幼儿并不是很陌生,已有一定得先期经验,但受本地资源的限制,教师无法带幼儿近距离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感知。因此我考虑从网络上搜集有关大象的影像资料,以这些影像资料、图片为主线让幼儿对大象有更直观、更科学的认识的了解。并希望孩子们从大象引申到更多的小动物,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大象,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教育孩子们保护动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大象,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幼儿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2.通过录像、图片了解大象的体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了解大象鼻子的功用,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象的动态资料:《动物世界》,《大象鼻子》,《大象表演》;多功能教具;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语言导入:“一段关于动物的短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2.观看影片了解大象基本外形特征
(1)播放《动物世界》,“大象来了……”
(2)观察、讨论交流:“你们说大象长什么样子?”
(3)小结:童谣《大象》:大象大象什么样?鼻子长来像水管,
两耳大来扇风凉,四腿粗来身体胖,
叫起声来真宏亮!
(4)欣赏图片:
了解象群的种族分类:非洲象和亚洲象,它们耳朵,象牙特征的不同之处。
3.大象鼻子的作用:
(1)自由讨论:大象鼻子的作用。
大象鼻子也有它过人之处,与幼儿先讨论:积极启发幼儿发言讨论。
“对,大象用鼻子卷东西,鼻子可以跟同伴打招呼,可以伸得很长,够到树枝上嫩嫩的新鲜树叶;可以通过鼻子发出吼叫;可以用鼻子洗澡;用鼻子夹住东西送进嘴里吃。”
(2)观看短片《大象鼻子》
(3)儿歌《大象》:“有用的大象鼻子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妈妈说,鼻子长才是漂亮!”
4.短片《大象表演》,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乐意与动物们交朋友。
“大象身体虽壮,但却十分灵巧,而且大象本身也是非常温驯的动物。大象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5.动物—人类的好朋友:“动物界中还有形形色色的好多动物,它们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有趣的大自然。我们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生态气息。”
(1) 短片《动物世界》
(2)图片展示:“大自然中,黑猩猩聪明又伶俐;兔子有对长长的耳朵;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和长长的腿;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真漂亮;企鹅,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它们。
(3)歌曲:《大象》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外界新鲜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可是对于生活中常常看见、听见的事物常常会忽视,就如我们吃完东西的瓶子小朋友们往往会吃完了就扔了,不会对其产生兴趣,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始先以幼儿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并辨别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然后拿出空瓶子来让幼儿研究,如何让其发出声音,再放入黄豆,让幼儿知道力气的大小和豆子的多少都会影响瓶子声音的轻响,最后,加入糖果,让幼儿知道软硬不同的糖果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1.笑声、鸡叫、喇叭等声音,大鼓和小鼓音乐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塑料筐个,黄豆若干,两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啊?是大人的声音还是小宝宝的笑声呢?
师: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梦见好玩的事情所以笑出声音来了,早上妈妈请了一个小动物来帮忙叫醒小宝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叫一下吧!
师:除了大公鸡会叫,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我们一起来叫叫看。其实,还有很多动物会叫,只是今天妈妈请了大公鸡来把小宝宝叫醒。
师:小宝宝起床了,你们听他在干什么呢?
师:我们起床要先拉小便、洗脸再来上幼儿园,你们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会听到什么声音呢?你们来听听看小宝宝听到了什么声音?接下来要到幼儿园了,到幼儿园见到老师要怎么说呀?哇,我们小朋友们都和小宝宝一样是一个懂礼貌的小朋友。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这个瓶子我们来摇一摇,怎么才能让它摇起来有声音呢?噢,装点东西进去,老师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那我们一起去装点黄豆来试一下,记住装完豆宝宝的瓶子要盖紧哦,不然豆宝宝会跑出的。
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摇瓶子。
3.用豆宝宝演奏《大鼓和小鼓》歌曲
师:现在把我们的双腿变成一张小床,让我们的豆宝宝躺在小床上休息一下,我们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哦!,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小朋友们要仔细听,等一下举手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听到了大鼓和小鼓,那大鼓小鼓的声音是怎么样的?那我们一起用我们手上的瓶子来试试看,大鼓的声音很响的,我们要怎么来演奏呢?那小鼓呢?演奏大鼓的.时候力气要怎么样啊?演奏小鼓的时候力气要怎样?
师:你们说演奏大鼓的时候要力气大啊?好的,我这里有一个空瓶子,我装3个豆宝宝进去,我力气用的大,豆宝宝的声音像大鼓的声音吗?那怎么办?装多一点?好的,我全都装满来,有声音吗?怎么办?
小结:豆子放的太少声音小,装满了会没有声音,我们要放的稍微多一点,不能太多,力气再大一点,这样才是大鼓的声音,现在请豆宝宝装的少的小朋友再去装一点豆宝宝吧,记住不能装的太多哦,不然豆宝宝会发不出声音的哦!
三、比较软硬糖果发出来的声音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豆宝宝放到凳子底下休息一下,老师这里有两种糖果,你们觉得是小兔的罐子还是小猫的罐子会发出大鼓的声音?
师:我要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尝一尝我们的糖果。哪颗硬一点,哪颗软一点?你觉得哪种糖果可以发出大鼓的声音,是这样的吗?那你放到嘴里试一下吧!小朋友们你们也来试一下,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摇摇看,你们都猜对了吗?
四、用瓶子不同的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师;你喜欢哪一种糖果,请站在那种糖果的下面,小朋友们为这两种糖果伴奏,当轮到你喜欢的糖果的时候你再跳哦!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回位置上去吧,我要变成一把大剪刀,这边的小朋友帮大鼓演奏,这边的小朋友帮小鼓演奏,看看哪一边的小朋友演奏的最好。
五、活动结束
师:现在我们一起摇着我们的豆宝宝和后面的老师说再见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最近在开展“图形宝宝”的主题,收集了很多瓶子、盖子,幼儿对瓶子、盖子很感兴趣,正好主题中也有这个活动,因此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用瓶盖印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用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活动准备:
1.画有小鱼的背景图人手一张。范画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网小鱼》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鱼宝宝们,跟着鱼妈妈一起玩吧!(播放《网小鱼》的音乐)
(二)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泡泡的怎么吐出来的呢?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帮小鱼吐泡泡需要一些工具瓶盖和颜料。
3.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拿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 这样就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
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一块小抹布把它擦干净了以后,再去蘸别的颜色。
4.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 “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
5.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蓝色的。(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6.问:你们还想不想吐泡泡呢?幼:想。
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出示范画)
问:好看吗?幼:好看。
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幼:想。
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后再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三)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
教师播放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四)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2.提问:图上的有什么形状的泡泡,有什么颜色的泡泡?这么多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在一起,觉得怎么样?(请幼儿自由说说)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用瓶盖印章的活动,一个个废旧的瓶盖当作印章,蘸上颜料,印出一个个圆圆的,色彩鲜艳的泡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神奇呀。但是要组织好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每组要提供几种色彩的颜料,而且当用完一种颜料后还要用抹布擦去,再去蘸其他颜料,这里的操作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更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了极高的兴趣,这种不同以往的绘画方式,幼儿充满了新鲜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想以后还要多给幼儿这样锻炼的机会。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
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园门票每人一张。
2、幼儿人手一份10以内的操作材料及排序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以去“动物园”游玩的形式,带领幼儿进教室。
点数9个小朋友。
师:我们要到动物园去玩了,请小朋友排队入场。请男孩子排在一起,女孩子排在一起,记住要从小红旗那开始,看谁动作快。
①幼儿自主排队。
②男女小朋友相互点数人数。
师:现在请男孩子来数一数女孩子有几个?记住要从小红旗开始。(男孩子数女孩子)再请女孩子数数有几个男孩子,要求一致。
二、延续情境:练习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数。
(1)示范数10的数。
师:瞧,这是谁呀?让我们看看有几只?
(2)提出操作要求。
师:动物园里这么动物,要请小朋友把它一个一个在排序板上排好队,排一个要大声数一个,看看你一共数到几个动物?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对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指导或帮助。
(4)评价——请几名幼儿点数自己的操作材料。
师:你的是什么动物?请你从小红旗开始用手指一边点一边大声的数给我们看一看有几个?数完后追问:你数到了几个?
(5)挑战:点数15以内的数。
动物园又来了许多动物,可是这么多数也数不清,谁愿意上来帮我数一数?
三、结束情境。
师:时间不早了,动物园要关门了,请小朋友把动物放回笼子,来排队吧!
【活动反思】
《数数有多少》的目标是:1、能收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课前所思:目标中是要点数10以内,小班幼儿对于情景化的游戏,特别喜爱,正好本周主题是春天,小朋友都有去动物园玩的经验,所以定位在去动物园的'情景。
课堂实践:
我带着15名小朋友进入场地后,以“进动物园要排队”的形式,让男孩、女孩排在分别排在小红旗后面,并且相互从小红旗处数数,看看“男孩、女孩各有几个?”点数完毕后,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10的点数后,提出要求:请把这些玩具在小红旗上面排队,边排边数看看一共有几只?小朋友自主选择后,我个别邀请几位上前操作。最后以动物园要关门,请小朋友带好动物,跟随我出教室。
小百科:起初人们只觉得某部分的数是数,后来随着需要,逐步将数的概念扩大;例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必须能用整数和整数的比表达的,后来发现无理数无法这样表达,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但人们渐渐接受无理数的存在,令数的概念得到扩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小猴玩具一只、树叶路一条、简笔图5张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组织幼儿活动室外站好队,出示小猴:小朋友们,它是谁呀?(小猴)它请我们上他家玩,你们想去么?(想)
2、让我们一起去吧。组织孩子们走进活动室的树叶小路。
3、咦?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回答)
4、树叶怎么会有声音?(踩到上面就会响了)
5、教师组织孩子倾听老师和幼儿走到树叶上的声音的不同(单、双脚交替跳,踮起脚尖快走、慢走,用力踩踏等),让幼儿充分体验树叶发出声音的不同,并跟老师学说表示声音的词语(哗啦哗啦、踢踏踢踏、窸窣窸窣等)。总结出走路方式不同则声音不同。为听故事作铺垫。
(二)、听故事
1、出示小猴;欢迎欢迎,请你们到屋里坐吧。(组织幼儿入座,进行活动)
2、小猴:刚才,我听小朋友们在树叶小路上玩得很高兴,一会哗啦哗啦、一会踢踏踢踏、一会窸窣窸窣,小路是怎么发出这些声音的呢?(请个别孩子回答走过小路的姿势与发出的`声音)
3、小猴:这条小路不仅能发很多的声音它还有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听么?
4、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5、提问:小朋友们故事听完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来学声音,你们来猜是故事中的哪个小动物来了,像在干什么?教师分别学习小刺猬和小白兔的,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引导幼儿关注两者不同的走路方式)。小蚱蜢跳进小路后是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出小蚱蜢很小,把树叶当成了小床)
(三)、游戏:模仿小动物走进小路
1、小猴:小朋友们,会响的小路上走过了小刺猬窸窣窸窣、小蚱蜢吱嘎吱嘎、小兔踢踏踢踏,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走过小路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下(组织孩子一起出来体验并学说声音词语)。
2、组织孩子到小路上去体验小动物走在小路上的声音,教师对幼儿的词语进行提炼,小羊的笃的笃,小乌龟窸窣窸窣,组织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孩子学说。
3、结束:好了,玩了这么久了,小朋友一定累了,下面咱们要回家啦,让我们一起跟小猴说“再见”。
【活动延伸】组织孩子到户外落叶路上体验更多好听的声音。
【设计意图】冬天到了,树叶飘落,为了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万千声音的变化,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学说象声词,体验不同姿势带来的乐趣,我设计了会想的小路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1、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会响的小路的情景。2、享受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的乐趣,萌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重点: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难点:乐意联想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小乌龟的明显特征。
2.激起幼儿对小动物好奇、喜欢的情感。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乌龟、小盘子、饲料、地毯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乌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 看看小乌龟。
教师:小乌龟今天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乌龟吧。让幼儿围到小乌龟周围,看看小乌龟是什么样子的.。
2.摸摸小乌龟。
教师:小乌龟第一次到我们班做客,有点害羞,小朋友主动一些,来和小乌龟握握手吧。
鼓励幼儿摸摸小乌龟,让幼儿自由说出感觉,教师也可以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小乌龟的明显特征。
教师:小朋友,小乌龟累了,现在要休息一会儿,小朋友也回去休息一会儿吧!现在请小乌龟哥哥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
教师提问问题,请幼儿回答。
(1) 小乌龟长什么样?(有壳、四条腿、头、尾巴、壳上有花纹)
(2) 摸小乌龟的壳有什么感觉?丰富词汇 硬硬的
(3) 摸小乌龟的手有什么感觉?丰富词汇 软乎乎
(4) 和小乌龟握手时它有什么反应? (缩进壳里)
丰富词汇 缩进去
我们不碰它时有什么反应?
丰富词汇 伸出来
(5) 小朋友们,我们来学一学,缩进去,伸出来。
(6) 为什么缩进去?
哦!原来是有人或是小动物碰它,就立刻把头和四肢缩进硬壳里,乌龟身上坚硬的壳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二、引导幼儿学学小乌龟爬、游泳的动作和喂喂小乌龟。
1. 学学小乌龟爬。
教师:让乌龟哥哥表演一下它的本领吧!(爬)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乌龟是怎样爬的,爬得怎样?
一起学一学小乌龟爬,看谁爬得最像。
2. 学学小乌龟游泳。
教师:小乌龟会在地上爬,它在水里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乌龟是怎样游泳的?可以请胆量大的小朋友帮助老师拿小乌龟,轻轻放进水盆里。
一起学一学小乌龟游泳,看谁游得最像。
3. 喂喂小乌龟。
教师:小乌龟和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一定很饿,我们请它吃点东西吧?提问:你知道小乌龟爱吃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小鱼、虾、嫩叶、瓜皮)
三、分享快乐。
教师:小乌龟今天到我们班做客,和小朋友们交上了朋友,小乌龟真高兴,小朋友也很高兴,我们和小乌龟一起来去外面做游戏吧!活动自然结束。
小百科:乌龟(Chincmys reevesii )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有时特指 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小班体育活动:聪明的小鸡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年龄的幼儿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易集中,但持续时间不长,没有组织纪律性;喜欢戴头饰,有玩具的游戏。小鸡毛茸茸,形象可爱,深深小朋友的钟爱,“聪明的小鸡”,也象征着聪明的小朋友,且教具简单,一块围巾,小而轻,便于幼儿操作,这次活动有许多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操作表现的机会,满足幼儿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心理。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信号做动作的能力
2、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感知上下、前后、里外等空间方位
3、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尝试意识 三、活动材料准备 知识准备:需事先教会幼儿小鸡走、找食等动作,丰富衣服部位的名称。
三、材料准备:围巾每人一块,贴在胸前的小鸡标志每人一个,母鸡标志一个,狐狸头饰一个,配班教师扮狐狸,鼓一面,《小鸡找食》磁带和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将围巾围在头上作鸡妈妈,幼儿一手拿住围巾的中间作小鸡
2、今天妈妈带你们云玩吧!(鸡妈妈带领小鸡四周散开跑步入场)
(二)游戏:“放气球”
1、刚才有的小鸡听说去玩,高兴得挥动起了围巾,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示高兴?鼓励幼儿尝试变化围巾向上抛,体验乐趣。
2、幼儿练习放“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高,有的气球低(把围巾变小就能抛得高)
3、幼儿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把围巾变小?(把围巾团紧)
4、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练习放“气球”
(三)游戏:我的围巾不见了
1、小鸡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边听鼓声边来练习跑步吧,鼓声快,就跑快,鼓声慢,就跑慢,鼓声一停,你就要把围巾藏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好不能让妈妈找到。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请个别的幼儿说说围巾藏在哪里? (藏在袖子里,口袋里,腰里,衣服里面……等)
3、这两只小鸡把围巾藏在袖子里,为什么一个人的围巾被妈妈发现,而他却没有被妈妈发现呢?
4、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围巾变小?(团和折)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5、第二次游戏,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操作,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四)游戏:小鸡与狐狸
1、玩到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我们去找点食物吧!不过你们小心被狐狸发现,如果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就马上躲在围巾下面不动,要不就会被狐狸抓住。
2、配班教师扮“狐狸”蹲在一角,幼儿听音乐学小鸡走,找食等动作。当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时,小鸡马上用围巾把自己盖住,或蹲、或站,这时“狐狸”来了,它可以边检查边说:“真想找只小鸡当点心呀!咦,怎么都是五颜六色的‘花’呢”。如果没有抓到小鸡,狐狸就说:“等会儿再来吧!”然后离开场地。狐狸走了之后,小鸡一起用放气球等方法庆祝胜利。
3、游戏进行两次,最后幼儿边抛围巾边说:“我们胜利喽。” 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06-15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6-16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11-24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07-09
幼儿园小班教案(荐)08-17
幼儿园小班教案:《蛋糕》05-16
幼儿园小班球的教案07-02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01-25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05-24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