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 2.
3. 4.
5. 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 ,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1 2 3 4 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考: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
(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具和学具
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学具:6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3=14=21=52=
44=55=35=43=
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
25=22=51=34=
15=53=24=54=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准备练习
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6个6呢?(36)
2.出示例11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61=6)
(4)6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
(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12)
(2)62=12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
(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学生动手也摆1个.
提问:
(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2)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
,62=12,63=18,65=30,66=36.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发展性练习
(1)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
(3)读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五六三十四六二十四
3.综合性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64=16=46=35=
26=36=63=4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由于学生已学了2~5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因此,6的乘法口诀就采用老师引导学生编前两句,其余四句由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的方法,并进行互相交流.
在引导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规律时,首先使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把握,再发现6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即相邻的口诀的积相差6.这样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打下基础.
在组织练习时,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熟记口诀外,更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摆一摆,唤起学生的表象、相关联的题组等,指导学生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遇到过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因此有关几乘以6的题目,没有设例讲解,而在巩固练习中,通过对比的形式,由学生独立解决,最后进行混合练习,使练习内容有坡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3.补充练习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进一步认识的两数相差关系的`结构,理解、掌握两数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列式计算。
1、 出示例图。
(1) 学生口述图意,列式解答。
(2) 分别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 揭示课题。
二、完成复习第13题。
1、 完成复习第13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比较3题的异同之处。
(3) 小结解题方法。
3、 完成复习第14题。
三、提问题和补条件的练习。
完成复习第17题。
1、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和条件,并说明理由。
2、 学生解答。
四、课堂作业:复习第15、16题。
教后随笔。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1-33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现在来看看遇到这些问题,你会不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二、 基础练习
1、 P31练习二和第1题
让学生先填表,然后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
2、 第2题
解方程,挑选几题有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的方法。
3、 练习二第3题
(1) 10月份比9月份节约用水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2) 需要知道什么量?
4、 练习二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师:什么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么意思?
不能孵出的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1-95%=5%
24005%=120(只)
5、 练习二第5题
(1) 先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
三、 提高练习。
1、(自主学习天地)
请学生完成智慧树的题。
再分题集体订正,并说出解题思路。
2、课本练习二第11题
(1) 先让学生看统计表
(2) 分小组讨论完成题目
(3) 指名小组代表解答。
3、P33思考题
师:要想知道哪个超市买更合算,先得求出分别到甲、乙超市买5瓶油的价格,再进行比较。
甲:124=48(元)
买四送一,只需花4瓶的'价格就可以买到5瓶油。
乙:1250.85=51(元)
每瓶12元,八五折
师: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比较: 4851
所以选择去甲超市
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比较,再选择去哪个超市合算。
4、练习题(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孵化率的知识,从而理解95%的意思。
要知道哪个超市合算,就必须先进行比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1
小学数学教案03-1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5-24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9-03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09-10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3
小学数学教案(精)08-14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09-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