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重难点】
重点: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难点:根据数字列出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活动过程】
提前给每个孩子发一张数字卡片,告诉他们都是数字宝宝,这是他们的幸运数字,要记清楚自己的数字是几。
一、情景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数字王国里来个三个小客人,看看它们是谁?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要和我们数字宝宝一起去给宝宝兔过生日,你们想不想去啊?(播放欢快的音乐)
二、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起兴趣。(播放课件)
1。师生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师:“宝宝们,前面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为了不被鳄鱼吃掉,我们得踩着荷叶走过去。荷叶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得按照荷叶上得数为“2、3、4、5”的顺序走,要是走错了,就会从荷叶上掉下来被鳄鱼吃掉的。因此,你们要小心呦!我先找一个小朋友去前面探探路。
2。走过小河,开车继续走。
播放课件,出现大老虎。“此洞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回答问题来。请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听音乐走,找到与你身上的数字加起来是4的小伙伴。噔噔噔噔……开始!”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找到朋友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检查检查看看找的对不对啊?大家都找对了,数字符号要给我们小朋友变一个魔术:教授加法算式。
3。来到宝宝兔的.家。游戏:谁藏起来了
师:“宝宝兔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糖果,但是有一个要求,需要小朋友开动自己小脑筋来赢得糖果。我这盘子里有5块糖果,你们喊“一、三、藏!”我就随便拿几块把它给藏起来,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我藏了几块。那现在符号宝宝又要和我们变魔术了,这次我想请小朋友当小魔术师,把它变到黑板上来。”
4。幼儿自己配对,自由操作。
教师给每位幼儿准备一张记录表,两个孩子一组,一个藏,一个猜。把藏对的结果用加减算式在记录表上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师:“符号宝宝今天和我们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开心吗?那我们把我们赢得的糖果带回教室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理解5以内的减法。
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活动准备
提前把卵生动物的模型或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狮子和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白纸。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来。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边,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
鸟妈妈筑了个巢,生了3个鸟蛋,有两个蛋孵出了小鸟,鸟巢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
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干草堆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
鳄鱼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蛋孵出了小鳄鱼,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蛋都孵出了小鸟,小鸟在叫:“妈妈,妈妈。”现在草丛里有多少个蛋?
第六组图:
蝴蝶太太在叶片上生了两个蛋,两个蛋都还没孵出小宝宝,叶片上还有多少个蛋?
3、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个故事,教师引导幼儿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4、幼儿两人一组,教师发给每组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的减法算式。
幼儿可打开玩具蛋壳,拿出里面的'图片,表示蛋宝宝出生了。
5、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活动评价
能理解5以内的减法。
了解“-”的意义。
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活动渗透5以内减法的教育,如:吃午点时,每桌放一盘点心,明明拿走1块,还剩下几块;红红又拿走1块,还剩下几块……
可以和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根据故事情节,学习减法。
可以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减法,如:参考《狮子和蛋》幼儿用书12-13页,布置一面数学互动墙。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 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课件PPT,单数,双数磁性字卡,红包,1元硬币一个,1元纸币一张,1到6数字磁性卡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
二,话题引入教师出示红包教师:这是什么?(红包)是的,红包,过年的时候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小朋友一些压岁钱,有了这些压岁钱,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你想要买什么呢?
幼儿:。。。。。
教师:嗯,有想买。。那我们上哪儿去买这些东西啊?
幼儿:。。。
教师:是的,那小朋友有没有听说过两元超市啊?(听过或没听过)那你们想想,什么是两元超市啊?(幼儿各抒己见)教师:超市里面有很多很多东西卖,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通通多少钱啊?(2元钱),这就是两元超市。你们想不想和郑老师一起去逛超市啊?(想)展示PPT(5元代币劵)老师准备了一张代币劵,几元的啊?(5元的)你怎么知道啊?(幼儿各抒己见)教师:像这种圆圆的,硬硬的,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硬币)那这种软软的,纸的,叫什么啊?(纸币)像这种圆圆的,硬硬的硬币一共有几个?(5个)那这张代币劵就是几元钱的啊?(5元)嗯,刚刚老师说了要带小朋友一起去逛两元超市的,那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样买东西的.?
老师先用两元买。。。再用两元买。。。最后剩下几元?还能买吗?差几个?
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几张代币劵(PPT课件),是一元到六元钱的,小朋友也想想,圈一圈,看看你的代币劵能买到几样东西?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你画的和小伙伴画的是不是一样呢。
讨论结果。收好代币劵和笔。
1.哪几张是两元两元的花刚刚好花完的?像这种两元两元的花,刚刚好花完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双数2,哪几张是两元两元的花没花玩的?没花完的剩几个?像这种还剩一个的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单数。
:单数有哪几个?双数有那几个?
三,游戏今天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这两个好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祝一下吧。老师把代币劵上的数字宝宝请来和大家一起玩游戏。游戏规则:我出单数小朋友自己抱自己,我出双数小朋友和小伙伴们抱一起。
四,结束我们带上代币劵排好队一起去逛超市吧?(播放PPT最后一页)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认识正方体的数学活动,活动用生活中随手就能找到的材料(牙签和黄豆)作教具,主小朋友在拼拼搭搭玩玩的过程中学习。正方体是一个立体的图形,对于大班小朋友来说,他们的空间知觉已经从平面的逐渐过渡到立体的,对于立体的图形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但对于立体图形具体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它的构成和特征都很模糊。所以,老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明确立方体的概念,帮助他们感知立方体的结构。本次活动,就是通过用牙签拼正方形——正方形的组合——拼成立方体。在这样形象具体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直对地感知了立方体形成的过程,实现了思维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愿意专心操作,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发胀的黄豆,牙签(装在罐子里),正方形纸,记录用的白纸,泥工板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看看数数牙签,激发兴趣。
师:看看你们的罐子里有什么?数一数有几根牙签?
(评:本环节让幼儿熟悉教具,感知牙签的数量,为后面拼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结构打下基础。)
(二)摆一摆,发挥想象力。(自己拼)
1.师:请你们用12根牙签摆成正方形,正方形之间是分开的,看看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你摆出了几个正方形?(12根牙签可以摆出3个正方形)
(评:本环节幼儿学习用12根牙签拼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结构——四条边一样长,形状是方的。同时知道12根牙签可以拼成单独的3个正方形。)
(三)拼一拼,启发思考探索
1.师:现在老师请你仍然用这12根牙签,试试能不能搭出与刚才不一样的正方形来?能不能拼出站起来的正方形?
2.幼儿第二次操作。
3.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最多可摆出4个正方形)。你最喜欢哪个平面的正方形?躺着的.还是竖着的?
(评:本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如果合用一条边,就可以用更少数量的牙签拼出同样多的正方形。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证实了同样用12根牙签,就可以拼出4个正方形。)
(四)搭一搭,鼓励创造想象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看能不能摆出比四个更多的正方形。
2.幼儿第三次操作。
3.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摆出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
4.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对称数和环形数)
(评:如果说上一个环节,小朋友用组合的方法,拼出了更多的正方形,那么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幼儿和立体的方法组合正方形,我们借助材料是泡软了的黄豆。有的小朋友也许会有过立方体的经验,他们能够自己摸索出来,有的小朋友也许自己不能拼出来,那也没有关第,老师已经准备了拼好的立方体,供幼儿模仿。关键是让幼儿拼出立方体之后真实地感立方体的结构和特点。这是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立方体由六个正方形的面组成,老师用贴彩纸的办法来解决,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很能干,用12根牙签拼出了3个正方形、4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体,下次,我们再来动动脑筋,摆出更多更好看的造型,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1-1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15
大班数学教案08-04
大班数学教案01-05
大班数学教案[优选]08-14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11-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3篇11-13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08-24
(合集)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12-0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10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