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实用的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纸的选择,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发表、交流各自的观点,并能虚心倾听他人的建议。
3、学会做之前先考虑怎么做,做时不断调整,做后能看到优点和不足,并能及时改进。
4、体验和别人合作更能做好一辆纸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双面胶、各种厚薄不一、颜色各异的纸(尽量多上一些)、各种车辆图片、自制一辆纸车。
教学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辆车(纸车),你有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
谁愿意玩一玩?
你也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纸车吗?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做一辆漂亮的纸车。
2、观察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做好一辆纸车,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纸了。再想想看,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看看老师做的纸车,这辆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同桌讨论一下,你们俩准备合作做一辆什么车?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成?老师这里有很多车型的图片,可以供大家参考,你们也可以做一辆老师没见过的'稀奇古怪的车。
3、做一辆纸车。
车型我们已经选择好了,接下来该考虑什么问题了呢?还是让我们发挥两个人的力量,一起研究一下吧!把你们的计划简单地记一记,以免等会儿忘记了。
不知道这几个问题大家想好了没有,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1)选用什么纸来做车厢?理由?
(2)选用什么纸来做车轮?理由?
(3)轮轴怎么做?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理由?
做车的细节大家想得很多,但其他方面大家想到了什么呢?(比如剪刀的使用、小组的合作等等)
看来大家的确考虑得很周到,那么我们就开始动手吧。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愉快。
4、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纸车终于做好了,真想来一场比赛。比什么呢?大家发表一下建议。
确定几项:
(1)比谁介绍的纸车特点多。
(2)比谁发现的问题多。
(3)比谁想的改进方法好。
(4)最后比谁的纸车跑得远。
大家先分组准备一下,3分钟后比赛正式开始。
下面我们分四个大组进行比赛。
5、后续活动。
你们想对自己的纸车作些改进吗?简单说说你们的计划。
好好干吧,你们一定行!教师等着看你们更棒的纸车!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鸟对人来的益处是什么,引导幼儿懂得保护鸟类。
2、引导幼儿知道鸟为什么会飞,了解探究鸟儿的飞行原理。
3、引导幼儿逐养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鸟的图片和模型
2、不同鸟的羽毛
三、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谈话导入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鸟吗?鸟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鸟会飞的原理是什么。
(1)小朋友们思考一下,鸟儿为什么会飞?
(2)是不是所有有翅膀的鸟都会飞呢?
(3)鸟的羽毛的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好看吗?
3、教师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了解鸟的特征,请幼儿说一说鸟的身体特点。
(1)鸟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鸟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3)请模仿一下鸟飞的情境,感受鸟是怎么飞的。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想一想,由苏很么发明是借助鸟的飞行原理创造的?
五、活动总结
首先幼儿知道鸟是一种非常小巧可爱的小动物,幼儿表达出自己很喜欢小鸟的情感。掌握鸟的外形特征,鸟的翅膀完全展开时呈扇形,便于扇动空气,增加飞行的升力。而飞机就是利用这一点,现在成为我们出行旅游的交通工具了。
其次鸟的骨骼是中空的,质量较轻,提醒呈流线型的,体表有羽毛,提供充足的氧气。而鸟的身体内部有气囊,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关键是鸟的食量大,根本不会担心在飞行的时候因为肚子饿就会被迫掉下来。
科学教案 篇5
一、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学习重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竹子的`生长特征有所了解。
三、 学习难点:
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竹子通过图片和查找资料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习准备: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找一找:
师:同学们,中国古代人们所指的“梅兰竹菊”,其中“竹”指的就是竹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竹子”这一课。
师:下面我们进入“找一找”环节,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进行观察图比较。
(二)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对竹子都有哪些了解?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师:通过观察图片和查找资料,竹子对我们生活有哪些用途?
生:小组交流进行回答。
(三)考一考:
师:下面到了考考你们的环节了,文竹和水竹是竹子吗?
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七:板书:
2.竹子
(1) 找一找
(2) 说一说
(3) 考一考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3、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准备:
1.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2.有关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的图片、录象等视听资料和设备。
3.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等视听资料和设备
4.确定观察的对象,准备好观察记录的`工具。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吗?
2、说得真棒!你能再说一说秋季是
什么样的吗?
引起学生对气候与季节的兴趣。
二、探索和调查
1.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样的?
认识秋季的气候特征。
2.谁能再说一说其他季节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认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补充。
5.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认识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6.学生看图或音像资料后说,再适当补充。
7.小结。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巩固所学,课外拓展。)
2.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板书设计:
气候与季节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玩一玩,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
2.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索中来,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桶若干,小桶(每组一个),调色盘、调色笔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料,幼儿观察。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三种颜色,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加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师:今天我们可都是厉害的魔术师,要来变一个厉害的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在一起,用调色笔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其中的变化,再跟之前的颜色做对比)
4.让幼儿来说说实验的变化,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5.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给他们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感知颜色的.变化。
6.用自己“变”出来的颜色画画。
师:哇,你们都变出神奇的颜色啦。那让我们用这些神奇的颜色来画一幅画吧。
(给幼儿提供纸张,让幼儿作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展出,欣赏他人作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1-01
科学教案12-02
(精品)科学教案10-28
科学教案[荐]10-19
科学教案【集合】12-10
(精品)科学教案12-12
【荐】科学教案11-17
科学教案[精品]09-22
科学教案[精]10-06
实用的科学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