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

时间:2024-04-16 16:00: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

  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引入探究课题

  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

  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二、重难点: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电压的初步概念、电压的符号、单位名称及换算关系、几个常见的电压值、电压表的构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

  三、自学内容与指导:

  (一)、电压

  1、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形成,此时电路两端必须有。

  所以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的原因

  2、电压是加在导体两端的,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字母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4、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V= V 1V= mV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安全电压为。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1、记住电压表的电路符号:

  2、说出电压表的构造:标有、 、的三个接线柱。

  3、电压表的两个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为V,一小格为V,0~15V量程中一大格为V,一小格为V。

  4、请画出电压表的表头,练习读数训练。

  5、对照电流表的使用说出电压表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四、自学检测:

  1、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1.5~2.0V的电压时,选用其中量程,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要用它测量三个蓄电池串联成的电源电压,应选用量程。

  2、使用电压表时,必须把电压表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3、两盏相同的电灯,每盏电灯在2.5V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5V的电源上,两灯的发光情况将,这是因为。

  4、家庭照明电路的用电器都要联,因为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V。

  五、训练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蓄电池的电压每个都是2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用电压表测得L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是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当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灯不亮,V示数为零

  B、L1L2两灯都不亮,V示数为3V

  C、L1不亮L2亮,V示数为3V

  D、L1亮L2不亮,V示数为3V

  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两端的电压为零B、电灯两端的电压为零

  C、电源两端的电压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

  6、某同学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它测出的值为10V,原因是,正确电压值为V。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L1L2都不亮,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七、学生反思:反思本节的收获和不足

  八、作业内容:资源与评价对应的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五、练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4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功》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新授课,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功和功率。物理概念的教学几乎遍及每一节初中物理课。功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描述力的另一种效果的物理量,本节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介绍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教材的编排符合,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程序:包括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在引入和形成概念后,进而加以巩固和深化。教材中对两个物理量的引入都源自生活实例,建立的过程又是通过学生观察或是新旧知识的类比,最终又回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巩固。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致在15岁左右,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物理学中功与能量紧密结合,功是过程量,能量是状态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1.通过分组观察、比较、讨论,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会判断力是否做功。理

  解功大小的计算公式、单位,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自读、思考、讨论、实践,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

  3.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

  协作,善于观察和探索的习惯;树立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功的含义及计算,是学习功率和以后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功率概念及计算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生活中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利用W=FS、P=W/t进行简单的计算作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机械功的概念非常抽象,在生活中也很少涉及,在尚未讲到能的转化概念之前功的定义是不容易清楚给出的,所以教材中没有对物理学名词“功”下定义,而是利用生活实例和图片,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要描述这个过程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引出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断一个力有没有做功作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通过汶川地震、新疆雪灾、青海玉树地震的实例,加入到课程过渡或练习中。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处留意,都会发现有物理,更感觉到大灾面前有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母爱的伟大,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努力实现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在设计理念上,主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体现了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最大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实录)】

  (教学中应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不丢弃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提问相关知识

  师:(1)什么是力?单位是什么?(用激励的目光环视四周,找中下游水平的学生回答)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师:(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3)重力的方向?

  生:向下。(别的同学提醒)不,竖直向下。

  2、新课的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一些搬运东西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师: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怎样描述这个过程?(学生们边观察边议论)

  生:都在用力移动物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效果一样使物体改变了位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物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究)

  板书:一、力做功

  3、功的概念:

  力学中的功与力联系紧密,功吸取了“成效”的意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8,教师巡视,

  询问对成效的理解情况)

  师:小聪拉箱子发生了什么效果或者成效?

  生:移动了一段距离,有了成效。(个别学生小声议论)

  师:小明呢?生:虽然费了力,但箱子没有动,没有成效。

  师:重力也作用在物体上,有没有成效呢?

  生: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没有成效。

  师: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教师板书:F)(彩笔混合书写用彩笔混合书写是为了醒目)(s)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

  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得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此时学生对功理解并不透彻。这时让学生多媒体中的生活劳动场景。(学生兴趣很高,不时传出讨论声)

  师:对物体施力有什么不同的成效?

  生:(1)小孩推石头、搬石头。都有力没有移动距离,无成效不做功。

  (2)汽车刹车因惯性,有距离无力,成效不时来自力,不做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有成效与该力无关系,该力

  不做功。(教师欣喜,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做简单的演示)

  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进行演示并分析。(如粉笔盒,学生文具、水桶等,可以提起水桶从教室前走到后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同时进行图片展示。学生们释然)得出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⑴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静止不动

  ⑵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运动,虽然有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⑶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利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不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边观察边分析,轻轻松松突破难点)随即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和。

  2、下述情况哪些力做功:

  A.用水桶从井中打上水来

  B.手提水桶原地不动

  C.手提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D.汶川地震后一男孩推水泥板救同学但未推动

  E.新疆雪灾发生后,我工程兵利用大型工程车推雪开辟生命之路

  F.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G.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在巨人头上(各小组的代表主动站出来回答,积极性非常高。这样做能趁热打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5、功的计算:

  师:同学们已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现请你们猜猜:做功的大小可

  能与什么有关?

  生:(发言)大小、方向、作用点、距离??

  师:你们的猜想应怎样得到证实?(引导复习探究的步骤)

  生:(讨论后)

  师:能证实猜想是否正确,除了用实验外,也可以采用别的方法。下面请

  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猜猜,结合我们的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的书籍、

  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讨论后)师: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

  [板书]:二、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说明:计算式、决定式,但不是定义式)

  2、单位:牛·米N·m焦J

  (每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都要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大小的概念。)

  师:1N是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1J应该是多少呢?

  生:1J就是把一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或把两个鸡蛋举高1m)

  自读例题后练习。

  [实战演练]:灰太狼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100N的喜羊羊拖回了1000m外的家;红

  太狼把喜羊羊背上了10m高的狼堡;喜羊羊趁两狼烧水的功夫,逃脱了

  并从3m高的窗户跳了出去。

  试求:灰太狼、红太狼、喜羊羊各做了多少功?

  (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练习题中编入热播动画片的主角,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多媒体中展示三位主角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视觉,

  课堂气氛活跃。)

  6、功率:

  展示玉树灾区画面。(学生们的表情顿时变了)

  师:20xx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特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5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理解人声音的特性。

  2、体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响度、音品。

  3、了解声音的特性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课前已让同学们准备好教学案、课本和器材)

  一、引入:

  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爱的奉献”问学生能否分辨出来,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明白了,(激起学生气氛“大声回答想不想知道”)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

  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阳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由于调过高拔不上去,欧了,还有俗话讲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对调”这里的“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特性之一————————音调

  (板书: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这里指的高低不是我们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是从音乐学中讲的音阶的高低,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让学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浑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细。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用画眉哨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调低而女生的音调高,那么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来探究一下: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长度拨一下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上去)

  再拿钢锯条做实验: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锯条拨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锯条振动的快慢上去)

  学生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2、3小题并归纳

  教师总结:

  2、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就越低。

  物理学中为了表达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3、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介绍频率的概念)

  赫兹Hz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交流也好歌唱也好,发声是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比如调高了唱不上去,过低了说不出来),实质上我们的听觉也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家快速阅读课本20页,你发现了哪些重要知识点,小组交流分享并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4小题。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超声波、可闻波、次声波等知识点。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声音的第二个特性,好不好?

  学生回答

  教师要求大声点

  再大点声回答

  问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三次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不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声音的又一特性———————响度

  板书并定义(二、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有些词语“震耳欲聋”、“窃窃私语”)

  那么响度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探究一下:

  几次敲响音叉且使这几次响度不同,观察叉股弹开乒乓球或钥匙幅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2、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完成教学案(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填空部分并思考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两个小游戏:

  大家都闭上眼我拍到谁谁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大家仅凭听说出他的名字

  大家都闭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演奏学生来猜

  同学们之所以能分辨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声音的第三特性————————音色

  板书:

  三、音色

  可以区别不同的人或乐器

  小结一下

  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础训练(比比谁最快)

  填空一人回答另一人回答选择

  作业

  仔细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

  如果有时间做中考链接可在课上完成(比比谁最棒)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相关文章:

冀教版教案12-2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08-06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5-28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05-03

教科处工作总结07-19

医院教科工作计划05-31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07-2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15篇01-21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