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19 08:18:2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大班教案10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合作探索中,尝试圈的不同玩法,体验玩圈的乐趣。

  2.尝试快速穿过静止与滚动的.大圈,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1.音乐、大圈若干。

  2.场地四面贴有四条红线;红色与黄色点子贴在场地中间。

  3.计分牌两块。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幼儿两人一组找一个圈做热身操。

  二、基本活动。

  1.幼儿自由结伴合作玩圈。

  (1)交代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合作玩圈,看哪组玩得最有趣,最特别。

  (2)幼儿玩圈,教师个别指导。

  (3)分享交流:请几组幼儿交流自己创意的玩圈方法。

  2.幼儿穿过竖着的圈。

  (1)请一组幼儿介绍玩钻圈游戏。

  小结:拿圈幼儿两腿夹住圈,双手扶稳;钻圈幼儿身体蜷起来,从圈的中间快速钻过去。

  (2)幼儿两两合作穿过一个竖着的圈。

  (3)幼儿合作连续穿过多个圈。

  ①交代要求:男孩子拿圈,女孩子钻圈。看谁钻得又快又稳。

  ②女孩鱼贯式练习钻圈。

  ③请钻得好的幼儿示范,老师讲解要领:提前准备,蜷紧身体,快速通过。

  ④男孩鱼贯式练习钻圈。

  (4)游戏:男孩女孩钻圈比赛(一)。

  ①交代要求:每队4名拿圈,4名幼儿钻圈,每组一个孩子从起点线出发,快速钻过前面的圈,先完成者获胜。

  ②男孩女孩钻圈比赛。

  3.幼儿穿过滚动的圈。

  (1)每组选一名代表,尝试练习钻过滚动的大圈。

  (2)幼儿练习钻圈。

  (3)游戏:男生女生钻圈比赛(二)。

  ①交代要求:钻圈的孩子从滚动的圈里钻过去,每人只有一次机会,钻过去一个得一颗星,最后得星多的为胜。

  ②幼儿比赛。

  三、结束活动。

  幼儿两两合作滚圈离场。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

  2、《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

  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

  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

  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

  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3朵小花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距离短的节奏快,距离长的节奏慢。)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A、B、C段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今天看的杂技表演的事情,请你们听听有几个演员在转呼啦圈?几个演员在顶酒杯?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演奏。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师:抛接球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一做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今天小乐器也想表演节目,你们看表演"抛接球"时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呢?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现在请大家拿好乐器,我当指挥,请大家看好指挥、挺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滑板车的情景,掌握侧面运动的人物造型。

  2.尝试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前后重叠关系。

  3.合理配色,能将滑板车赛时的快乐、紧张情绪表现在画面上。

  活动准备:

  活动前有滑板车赛的经验,滑板车一辆,幼儿滑板车赛时的经典照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滑板车,激发幼儿回忆滑板车比赛时的快乐经历。

  2.借助示范手段.帮助幼儿重点掌握身体姿态。

  (1)动作示范,强化身体姿态。

  (2)同伴示范,表现侧面人物的五官及全身动作。

  请造型能力强的幼儿将看到的身体动作画下来。

  (3)给予适当评价或修改。

  3.师生合作,表现人物的前后重叠关系。

  (1) 理解画面人物的前后关系。

  出示PPT中多名幼儿滑板车赛时的情景画面。

  小结:画面中最下面的景物是离我们最近的,越往上的就是离我们越远的。

  (2) 理解画面人物的重叠关系。

  小结:原来被遮挡的就看不见了,就可以不要画出来了。

  (3) 合作表现人物的前后、重叠关系。

  总结:这样,我们的'比赛场地看上去就很热闹了,感觉有很多的参赛选手了。

  4.幼儿尝试作画。

  (1) 大胆表现侧面人物的五官、情绪。

  (2) 能用前倾的上身及弯曲的腿部表现滑板时的动作。

  (3) 能注意人物的前后遮挡、疏密布局。

  (4) 能合理搭配颜色,表现比赛时的快乐、紧张氛围。

  5.画展、画评。

  利用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孩子的作品,让每位孩子都感到绘画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4

  播放动画课件《红红闯红灯》,讨论为什么红红差点被车撞上,通过活动,让小朋友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的作用和特征。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媒体的动画课件:红红闯红灯

  2、实现拼接好的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

  3、幻灯片:去秋游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1、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妈妈带红红去红绿灯旁的84广场玩,84广场真漂亮,红红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就去捉蜻蜓玩。蜻蜓飞到了马路对面,红红一路追过去,马路上驶过一辆车,红红差点被车撞上。

  (2)为什么红红差点被车撞上?

  教师小结:红红离开妈妈在马路上追蜻蜓,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被车撞上,这样太危险了。

  (3)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红红,你会怎么办?

  教师归纳: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在马路上追逐、玩耍,不乱闯红绿灯。

  2、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提问:小朋友真了不起,都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呢?如果不遵守这些交通规则会怎么样呢?

  播放录像,让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说的又对又快。图中有一些人的`行为不对,比如:在火车道上玩耍、在马路上开快车、追尾,在居住区鸣喇叭、在禁止驾驶的地方驾驶等。小朋友都知道了不遵守这些交通规则的危害性,有什么好办法提醒人们避免这样的危险呢?

  3、看幻灯片,引导幼儿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

  教师出示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说的对不对呢?老师来告诉你吧!(教师仔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以让幼儿巩固复习。

  5、情景模拟游戏;秋游去。

  (1)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认识标记,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教师:前面有两种路,行人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场景二:十字路口(教师扮交警)教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交警手势看红绿灯)场景三:天桥教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天桥要靠边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

  (2)顺利到达目的地

  延伸活动:

  户外活动和中小班小朋友玩交通游戏。

大班教案 篇5

  目的:

  1幼儿喜欢猜谜,编谜活动;

  2能依据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联系生活经验,尝试编谜;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设计果园环境:盆栽植物上悬挂各种水果,以及葡萄滕等。

  课题设计:

  1、带幼儿进入“果园”,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说水果谜面,幼儿猜。

  3、教师同幼儿一起分析谜面,并小结。

  4、再分析1--2个水果谜面,幼儿学习编谜方法。

  编谜可以从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来编,但是,编谜时不能直接说出这一水果的名称,谜语句子也不能太长,话不能太多,念起来要顺口。

  5、幼儿尝试编谜(利用操作卡二)

  找出各图中水果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横线上,然后编者按谜语。

  6、交流活动:个别幼儿朗诵自编谜语,对不适当的语言教师给予整理或补充。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社会——元宵花灯会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族的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带的花灯布置在教室,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让幼儿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人们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是有家人团结的意思。

  二、让幼儿赏灯。

  (1)老师提出观灯的要求。

  要求幼儿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

  (2)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3)幼儿观看老师做灯的过程,让幼儿知道扎灯是一门民间的手艺,是中国特有的本领。

  三、请幼儿讲灯。

  (1)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请

  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灯。

  四、请幼儿玩灯。

  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灯。在玩灯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换。

  五、与幼儿一同收集纸盒、小棒等废旧分得材料,让幼儿制作花灯;作好后举行“小小灯展”。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收集种子,感知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关系,体验种子的多样性

  2、通过为种子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统计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和想法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各种各样的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观察

  (二)、在生活中讨论种子的来历,生长的位置,种子的差别

  活动过程:

  l观察和自由谈论收集的种子

  1、从什么果实里收集的种子?

  2、种子的不同样子?

  l谁知道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结合幼儿带来的种子一起观察与讨论

  1、幼儿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经验

  2、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尤其是谈到的传播方式,重复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大家的不同认识。

  例如:香蕉种子、菠萝种子是怎样的。最大的种子是什么?

  l播放种子的`相关课件:种子的样子和成熟后传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发散型、无序型

  1、讨论:刚才看到了哪些种子?

  2、他们分别长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l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多样性,成熟后是怎样传播的?

  l延伸活动:

  1、实验(种子发芽:师生共同进行)

  2、种植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

  3、讨论种子的食品有哪些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3/4拍歌曲优美的旋律,学会演唱歌曲。

  2.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观察过柳树,激发幼儿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2.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感受优美的旋律

  1.欣赏视频,感受柳树姑娘的美。

  师:春天来了,在弯弯的池塘边,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随风摆动,多美啊!

  2.教师演唱歌曲。

  师:老师带来一首歌曲“柳树姑娘”,请你听完后说说感觉怎么样?

  3.提问:感觉怎样?

  是什么节拍让歌曲这么优美?(3/4拍)

  4.(1)3/4拍的“柳树姑娘”特别优美。你会给3/4拍的歌曲打节奏吗?

  (2)请个别幼儿尝试给3/4拍的歌曲打节奏。

  (3)引导幼儿合拍地打节奏。

  (4)集体边打节奏,边感受3/4拍歌曲的优美。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回顾歌唱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出示图谱,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1)一起看图谱。师:我来唱歌,请你仔细听听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2)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歌曲。

  (3)幼儿根据图谱理解歌词内容。

  3.一起看图谱,幼儿尝试随着琴声演唱歌曲。

  4.观察图谱,再次欣赏教师演唱过程中,发现大柳叶与小柳叶处演唱声音的强弱不同,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出3/4拍歌曲强弱弱的感觉。

  (1)师:刚才小朋友都知道歌曲“柳树姑娘”特别优美。那用怎样的声音才能唱出歌曲的优美?

  (2)除了用优美的声音演唱,你有没有发现大柳叶与小柳叶的不同?分别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呢?请你仔细听我唱一唱。

  (3)教师演唱歌曲,突出3/4拍歌曲的强弱弱。

  (4)幼儿发现大柳叶处声音强一些,小柳叶处声音弱一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唱出3/4拍歌曲强弱弱的感觉。

  5.男孩子与女孩子分组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女孩子唱歌曲的前两句,男孩子唱后面两句,比比谁最棒。

  6.请幼儿说说还可以怎样演唱?

  根据幼儿的提议分组演唱,比如,女孩子和男孩子一句隔一句演唱;女孩子唱前两句,集体唱后面两句,等等。

  三、二声部合唱

  1.借助图谱理解二声部演唱的方法。

  (1)师:这次我们一起来唱,你们一边唱歌,一边仔细听听我是怎样唱的?

  (2)幼儿唱歌,教师唱衬词“啦啦啦”。

  (3)我是怎样唱的?在哪些地方唱了衬词“啦啦啦”?请幼儿指出在哪些地方加了衬词,并张贴衬词标记。

  (4)师幼再次合作二声部演唱,检查衬词位置是否正确。

  2.教师唱歌曲,幼儿尝试唱衬词“啦啦啦”,体验合作的乐趣。

  (1)教师用手势引导幼儿注意合拍演唱衬词。

  (2)借助图谱,发现衬词处要轻声演唱。

  3.小结。

  春天这么美,我们要用心观察,发现更多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倾听,初步理解散文诗中家的含义,感知美丽的情景。

  2、 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学习大胆创编。

  3、 能安静地倾听,乐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二、活动准备:课件、动植物卡片若干

  三、活动流程:感受欣赏——重点理解——配乐欣赏——延伸活动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地家,你们指导自己地家在哪里吗?

  2、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家。

  (二)通过“找家”,感受“家”的含义。

  1、 提问:哪里是小鱼、小鸟、星星、橘娃娃的.家?

  2、 幼儿分别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语、恰当的词汇来讲述。

  3、 游戏:帮娃娃找家

  (三)欣赏散文诗,体验“家”的美丽。

  1、 引导幼儿初步欣赏散步诗。

  (1) 提问:散文诗的题目是什么?两个小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

  (2)结合散文诗,寻找布娃娃及小朋友共同的家是哪里?

  2、 第二遍欣赏散文诗

  (1)提问:甜甜分别用什么颜色画了小鱼、小鸟、星星、橘娃娃、布娃娃的家?为什么?

  (2)提问:大海、森林、天空、果园、玩具柜还会是谁的家?引导幼儿运用散文诗中的词语回答。

  (四)初步学习朗诵散文诗提问:你觉得散文诗里哪些话特别好听?

  (五)仿编散文诗

  1、 集体仿编:简单分析,提出仿编要求

  2、 幼儿自由选择动植物图片进行仿编,鼓励能力强的幼儿选择多张图片创编。

  五、延伸活动:

  1、 继续仿编

  2、 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伟大祖国的材料布置环境

大班教案 篇10

  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回忆交流四季的相关经验,进一步感知四季的不同和美。

  2、通过装扮四季娃娃,体验装扮的乐趣,培养幼儿合作、创造和表现表达能力。

  活动第一环节:

  我让孩子充分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忆收集的四季秘密,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四季特征的基础上,体会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第二个环节:

  装扮四季娃娃的过程,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以四季妈妈来到我们班级,召开舞会为切入口,让妈妈穿着具有有四季特征的美丽服装展示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感受四季妈妈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季节的不同特征,这时我就及时启发幼儿留意妈妈服装上材料,启发幼儿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明确四季的特征和美。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在投放材料时,我没有按季节特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12-25

大班教案07-23

大班教案(经典)04-17

大班桃教案12-21

大班笔教案12-23

大班诗歌教案11-04

大班手工教案08-15

大班安全教案12-09

大班书法教案11-10

大班书的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