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1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一起去体会体会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绝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不慌张,沉着。
3、指名轮流读课文,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办法保住情报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3、伯诺德夫人为了换蜡烛,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自学4~7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文中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哪些行为中,体会出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抓住“慢慢”、“从容”、“娇声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会。)
5、课文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读过全文,你认为从哪些语言可以体会到“生死攸关”,请同学们用“——”勾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个故事,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下课之后,你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进阅览室等途径,阅读这样的英雄故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今天一样,被他们的英雄行为所感动,那么,希望你们把受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的同学听,好吗?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保住情报机智勇敢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内容“生死攸关、绝妙、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母子三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沉着、机智、勇敢。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认读词语:盟军档案揉皱灯芯俘虏厄运
生死攸关不堪设想
说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补充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什么地点?都有谁?学生说出,指导读一读地名、人名,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伯瑙德夫人保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绝妙的办法?
指名读课文
学生默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那么,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表现情况危急的语句,认真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指导朗读,读出紧张、恐怖的气氛。范读。
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画出描写伯德瑙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4、重点指导阅读:伯诺德夫人为了换蜡烛,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请学生读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请大家认真读读,看看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现怎么样?体会镇静和急中生智。
指导朗读描写儿子和小女儿的语句,抓住“慢慢”、“从容”、“娇声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会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雅克的从容镇定和冷静。
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把句子再读。教师渲染:蜡烛越来越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蜡烛微弱的烛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娇声对德国人说:……
重点体会“娇声”一词。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女儿的思念。指名读杰奎琳的话。范读
师生合作读。
5、教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升华情感
总结:有时候,仅有勇敢是不够的,还必须机智。杰奎琳的机智就在于她成功地唤起敌人身为父亲这一身份的“柔情”,并获得他的喜爱,最终化险为夷。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家人都为保护情报站沉着冷静和敌人周旋,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一度窒息和感动,就让我们共同记住他们,记住这些在二战中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伟大的人物。
五、拓展练习
想象以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点燃 伯瑙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重新点燃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夺回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保住情报
机智勇敢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说)
师总结:(出示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师点评:虽然同学们的朗读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学生讨论,师小结。)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
师: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当时的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板书: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危机有没有过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现。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
再读有关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过渡:
(1)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紧张的情节的呢?指导朗读
(2)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师: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
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5.设疑讨论:二战结束了,法国人民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果你是法国总统,你将接见伯瑞德一家,为他们颁发勋章,你将发给谁?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课文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
小结: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课文到此结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将评选编剧、导演和演员。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反思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危急时刻”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体会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遇事机智、勇敢与镇定自若。
1、在理解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时,让学生找描写伯瑙德夫人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抓“急忙”“轻轻”等词体会,并让学生自己吹蜡烛和轻轻吹蜡烛的动作,通过自己两次吹蜡烛的对比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
2、体会儿子雅克和女儿杰奎琳的机智时,同样让学生自己找描写兄妹俩语言的句子和体现两兄妹机智、镇定的词,雅克“慢慢地站“从容地”“默默地”,杰奎琳“娇声”说等词,让学生感受兄妹在这危机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遇事从容不迫的品质,突破重点。
3、另外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不堪设想”,找到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时,相机理解“不堪设想”,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情报被发现会有发生什么后果,学生通过想象发散思维,提出不仅会影响到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的生命,更会影响到更多参加革命的革命者,甚至是影响到祖国的生存,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情况危急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母子三人在危急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镇定与机智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对人物的佩服之情,对人物遇事机智、镇定的品质的学习便会油然而生。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
在体会情况危急和母子三人机智、镇定时,学生找到相关的词句,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注意读的形式多样化:如指名读、赛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危机与伯瑙德夫人母子的机智。特别是在读人物的语言时让学生先探讨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物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学生心里有了底再练习读、指导读,学生更能够读出感情。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降,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如在学习“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母子三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时,可以给够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质疑、解疑、再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谁?欣赏他什么?等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习,不预设答案,学生中富有个性的见解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地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女的机智,感受他们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爱国情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生死攸关的烛光,理解生死攸关的意思。
2.学生看课题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谈话:为什么小小的烛光关系这样重大?引入读书。
二、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注音的字,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交流,同时交流前面谈话的问题。
三、自读3~7段,读中悟主题
1.默读3~7段,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生死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交流:
(1)说说自己从哪些句子去体会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势。
(2)讨论对重点句子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的理解。
(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注意与上文的联系,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读勾画的句子,进一步体会当时的危急情势和三个人的机智沉着。
四、再浏览全文,深化感悟
1.浏览全文,你从母子三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什么?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练习
随文小练笔:我眼中的伯诺德夫人我眼中的杰克我眼中的杰奎琳(自选一个完成)。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引导初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问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初读全文情况。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指导识记的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其——期扁——骗马——闯
B、区别形近字:密——蜜司——同
4、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
5、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
五、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的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质疑: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
读课文。
2、概括重要内容。
3、质疑:“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
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
四、探究课文第三部分。
1、指读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
2、先自学课文,弄清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怎么做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
5、师生合作探究。
A、“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B、“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女儿为什么会“脸色苍白”?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你从句中体会到什么?
D、“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请学生表演读,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全文。
板书:
16、生死攸关的烛光
德国军官 伯瑙德夫人及儿女
闯进旅馆,点燃蜡烛 取出油灯点燃吹熄蜡烛
中尉重新点燃蜡烛 假借捡柴生火端走蜡烛
快步上前,夺回烛台 拿灯上楼睡觉避免劫难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1、出示有关烛光的几个场景,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几幅温馨宁静的烛光的画面。)
2、看到这样的烛光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总结:是啊,烛光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与光明,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温馨,但还有这样的一种烛光。(师板书:生死攸关的烛光)
3、你知道它的意思吗?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问题总结提炼出重点的问题,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预习课文,现在,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课文预习的真不错。读完课文后,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说一下?(生:生死攸关)
3、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生死攸关?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4、谁来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生死攸关?板书:点燃,重新点燃,夺回(顺序可以打乱)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通过默读课文,抓住了那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知道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点燃了蜡烛,危机一次又一次降临,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感受那生死攸关的时刻
三、抓住“烛光”品读感悟
(一)感受第一次生死攸关的时刻。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具体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死攸关?
2、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感受到生死攸关的?(出示文字:情况是危急的生命即将结束)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大家想想:为什么这段话会让你有这种感觉?也就是说,他们会怎样?(死去。)
4、蜡烛熄灭,还会怎样?生谈自己的理解。
5、情况是多么危急阿,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师指导朗读:“是啊,生命是宝贵的!而这一截小小的蜡烛却关系着一家三口的生死存亡,这真是”——(生接读:生死攸关的烛光)
6、在这危急时刻,作为母亲,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
(出示句子:她看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7、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聪明、沉着、冷静。)
a、伯瑙德夫人很聪明
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师出示:来读找生读这句话?
师: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谁来试试?如果让你读,你准备怎么读?(后面几个学生只读书不说明理由。)
师:一个句子大家的体验不同,就有不同的读法。这就是你的读书收获。
b、伯瑙夫人很勇德敢。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文中找出词语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你的理由吧。)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交流沉着、冷静等)
8、总结:通过刚才的读,我们体会到伯瑙德夫人在危急时刻虽然心里焦急万分但是却表现的非常沉着冷静,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二)再次感受生死攸关的烛光。
师: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没有多久,蜡烛又被德军重新点燃,第二次危机又降临了!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看看哪些具体的词句让你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相信收获一定很大。谁先来谈谈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气氛越来越紧张、情况越来越危急?(生读书)
3、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生接:不堪设想)
师:“不堪设想”是什么意思?
生:不能想像,后果很可怕。
师:后果会多可怕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1、2自然段找一找(生读书)
生:汇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汇报)
师:是啊,这份情报不仅关系到一家三口的生命、工作人员的生命还可能关系到战争的胜利甚至是国家的存亡!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啊!请看,这就是当时战争留下的场面(出示二战时期的幻灯片一边出示画面,一边用一句话解释)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谈自己的感受。
4、战争是残酷的,一旦情报站暴露,将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啊!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成了——(生接读: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是啊,伯瑙德夫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的心——谁来读?(出示句子)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不堪设想”学生接读
5、此刻,气氛是多么地紧张,情况是多么地危急啊!这的确是——生接读:生死攸关的烛光
6、在这危急时刻,儿子雅克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五六自然段,想一想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他的表现?(从容)
7、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他的从容?生结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
8、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他的从容来。(生读书)
9、我想找两个同学合作读读这段话,谁愿意与我合作?(师生合作读书)
10、尽管雅克想出了好主意,但他还是没有成功,失败后的雅克为什么还要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呢?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假如你是雅克,你为什么要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呢?你在想些什么?)生谈自己的想法。
11、这是一个男子汉悲壮的从容!来,男子汉,读出他的从容来。(指一男生读书)。
12、多么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雅克啊!带着这份感动和敬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生齐读)
(三)感受生死攸关的烛光终于化险为夷。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片)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蜡烛马上就要燃烧到铁管处了。此刻,它那微弱的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让我们感觉死亡正一步一步走近。再来读读课题(生读:生死攸关的烛光)
1、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10岁的杰奎琳挺身而出,她娇声地对德国军官说:(点击幻灯片:一生接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师:她娇声地说:——(一学生再接读)
2、从杰奎琳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天真、可爱、聪明)
3、这么有礼貌、可爱的杰奎琳,她的请求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师:这说明她的主意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是杰奎琳唤醒了他的人性之光和亲子之情啊!
4、你觉得杰奎琳还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聪明,镇定)。师:在这么危急的时刻,她还想出这么好的主意,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5、让我们带着各自的理解分角色来读读这段话吧。男女两组学生分角色读)
6、杰奎琳端着牵动家人生命,关系情报站安全的烛光慢慢走上楼,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生接:蜡烛熄灭了)
7、此刻,再来读课题的话,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读?
生: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心情,再来读读课题吧!啊!这——(生接读:生死攸关的烛光)
四、读写迁移,拓展延伸
师:生死攸关的烛光终于化险为夷,绝密情报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安然无恙。此时此刻,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母子三人说?想一想,把它写下来。生汇报交流:
1、出示配乐诗歌朗诵欣赏。
小结:是啊,他们都仇恨战争,渴望和平,有着一颗永远燃烧着得像蜡烛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啊!
2、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在音乐声中,祈祷全世界人民永远地:远离战争、共享和平。(出示学生齐读:)
师:让我们铭记这段没有硝烟却依旧扣人心弦的战争,铭记这英雄的母子三人,再次发出来自心灵的呼唤:远离战争、共享和平。
课外拓展:
1、假如你在现场,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你有什么好办法化险为夷?
2、课下有兴趣的同学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06-23
识字教案05-29
《工具》教案04-30
《背影》教案05-22
《燕子》教案05-23
对鲜花教案01-30
《长城》教案02-26
《村居》教案02-27
《雪儿》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