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时间:2024-11-06 08:19: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估算是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近似计算;

  3、通过学习,了解精确计算与估算的异同点,并能熟练掌握精确计算与估算的技巧,在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异同点,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估算的'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迎新--巧算

  1、计算:

  56+37= 28+43=

  师:怎样算才能又快又正确?

  2、容易的题与难的题

  300+200= 463+329= 285+169=

  298+183= 458+333= 276+195=

  308+213= 460+330= 280+200=

  (1)比较:

  师:①你认为哪些题比较容易做?为什么?

  ②怎样来完成那些比较难的题?难的题与容易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学生动手探究

  (3)小结:先做容易的,然后通过容易的推出难的。

  3、巧算,由容易的题推出结果:

  237+98= 743+99=

  237+99= 743+100=

  237+100= 743+98=

  185+100= 901+99=

  185+98= 901+98=

  185+97= 901+100=

  4、思考题:

  498+506=

  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来完成这道题目吗?

  二、以新带新

  1、创设情景:

  这一学期,方泰中心校有男生462名,女生229名,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462+229=

  (2)质疑:你能用刚才学的本领来做这一题吗?在完成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得到了什么启示?

  (3)多媒体演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小巧、小胖、小丁丁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计算这一题的。

  ①观察;

  ②各抒己见:我看懂了……

  ③小结。

  (引出“估算”)

  ④比较:

  师:为什么小巧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小?为什么小胖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大?为什么小丁丁的估算结果很接近精确计算的结果?

  (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小结。

  2、练一练(先用整十数估算,再精确计算)

  637+107 122+122 121+180

  估:640+110=

  精:637+107=

  341+341 811+189

  216+216 682+129

  3、选一选

  ①292+184=( )中最接近的答案是( )

  A、500 B、470 C、450

  ②538+198,下面( )不是它估算的结果。

  A、740 B、730 C、650

  检测练习:比较计算结果

  精确计算 用整十或整百数估算

  468+439= 470+440=

  677+280= + =

  856+95= + =

  578+207= + =

  235+498= + =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2

  教学内容:

  P51例1、例2,课堂活动1、2、3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2、能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与过程。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作10再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图、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3—8 28—9 30—5 42—20 35+5 35+50 74—23

  450+400 450—400 70—30 420—20 350+500 880—800 880—80

  二、创设购物情境,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1

  1、师:出示一个计算器,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现在老师身上有340元钱,要买一台120元钱的计算器,请小朋友帮老师算一算,还剩多少元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回答,并板书。

  第一种:300—100=200,40—20=20,200+20=220。

  第二种:用竖式算

  第三种:340—120=340—100—20=240—20=220;

  第四种:340—120=340—20—100=320—100=220;

  ㈡、学习例2

  1、生看例2的.表格图,说出题意:前卫小学一共有学生876人,其中女生438人,男生有多少人?

  2、生独立列式后,先估算男生大约有多少人,再计算男生有多少人。

  3、师指名上台板算:

  4、观察这两道例题,再想一想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三、课堂活动:

  1、P52—1题,看图填数。

  (先让学生看图说出题意,再直接填在书上)

  2、P52—2题,学生看表格后,指导理解“相差”这个词的意思。

  (就是李红已经写的字比王峰写的字多多少个?或者王峰已经写的字比李红少多少个?)然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

  3、P52—3题,比一比,谁的家离学校近?近多少?

  生独立看图后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P57—P58例1、例2,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 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 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看见过飞行表演吗?屏幕出现国庆50周年阅兵式的飞行图,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飞机飞得好整齐呀!

  生:飞机一排比一排多一架。

  生:飞机的排列真有规律。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1

  1、完成表格

  ⑴出示例1(把例1改为学生熟悉的蜗牛回家图),填出已行路程和剩 下路程。

  已行路程(千米) 30 45 80

  剩下路程(千米) 30

  ⑵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让学生展示交流填好的表格,并说一说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根据表中反映的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上面一排的'数越来越大,下面一排数越来越小。

  生:上下两个数相加 都是90。

  生:已行路程依次增加,剩下的路程依次减少。

  ……

  3、在生活中你遇见过像这种规律的问题吗?指名说一说。

  4、对手指游戏。(P58第1题的第⑴道)

  ①师出数,生对;②生出数,师对;③一生当小老师出数,其他学生 对数。

  ㈡学习例2

  1、填表格

  ⑴认识表格,师指导学生理解“相差”是什么意思。

  ⑵分组讨论:怎样填?说说这样填的道理。

  ⑶展示交流。

  2、观察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父亲年龄越来越大,小明年龄也越来越大。

  父亲总是比小明大26岁。

  小明总是比父亲小26岁。

  ……

  3、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有多少岁?老师比你们大多少岁?10年以后,你 们在干什么?老师又在干什么?

  4、说数游戏。(P58第1题⑵小道)

  三、课堂活动:

  P59第2题(看一看,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4

  教学内容:

  P53例3,课堂活动1、2题,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复习引入

  1、三位数的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过吗?谁来举举例子。

  2、哪些算式你能计算出来?请选择2道来计算。

  3、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4、教师指着从学生举例选择出来的两道退位减法题说,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会计算了,真了不起!但有的小朋友计算还有困难,没关系。我们今天还要继续学习三位数减法。

  二、探索新知

  1、猜测验证,自主探索

  ⑴刚才小朋友都举出了很多例子,下面老师举一个例子好吗?

  (出示主题图)美丽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到郊外去爬山,上山行了517米,下山比上山少行了85米,下山行了多少米?

  ⑵猜猜他们下山大概行了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生:他们下山大概行了400多米。因为上山行了517米,下山比上山少行了85米,说明上山要行得多些,下山要行得少些,所以我认为下山大概行了400多米。

  ⑶要求下山行了多少米,可以怎样列式?(板书517-85)

  ⑷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学生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并尝试独立计算)

  2、发现问题、探讨解决

  ⑴十位上怎么减?

  计算这道题时,你觉得哪里不好算?

  生:十位上的数不够减。

  能自己独立解决吗?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师注意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启发,解决难点。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

  对于这个小朋友的计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问: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10,10+1=11,11-8=3。

  生答:1减8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10-8=2,2+1=3。

  ……

  ⑵百位上怎么减?

  生问:是5或是4,为什么?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百位上的5就变成4了。

  生答: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百位上还剩4,4-0=4,所以百位得4。

  ……

  3、辨析比较、归纳梳理

  ⑴出示:517 703

  - 85 - 548

  432 155

  比较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⑵说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P54第1题,注意换算单位后再计算在作业本上。两人板算,集体订正。

  2、P54第2题,先说说错在哪里,再改正。

  四、课堂作业:

  1、口算P55第1题。(直接做在书上)

  2、先估算,后计算。(竖式计算在作业本上)

  五、课堂小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P34—例1、例2,P35课堂活12、3,练习五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3、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以及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食物图片、计数器、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引入:

  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是国际妇女节。

  我们学校要开一个表彰大会,需要用气球布置会场。老师买来了8袋红气球,5袋黄气球。每袋10个。

  问:⑴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⑵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二、探索新知,寻求计算方法。

  ㈠、学习例1。

  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2、指名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0+50=80—50=()

  一种:8个十加5个十得13个十一种:8个十减5个十得3个十,13个十就是130.3个十就是30。

  二种:80+50=80+20+30=130二种:因为50+30=80

  三种:80+50=100+50—20=130所以80—50=30

  四种:80+50=50+50+30=130

  五种:80+50=50+50+30=130

  3、师:刚才小朋友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十数的加减法。

  师板书:整十数的加减

  ㈡、学习例2

  1、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的妈妈到商店里买了700克的苹果和900克的梨。有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生:⑴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克?

  ⑵苹果比梨少多少克?

  ⑶梨比苹果多多少克?

  3、学生提出问题后,再独立列式计算。

  4、再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700+900=1600(克)900—700=200(克)

  并指名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观察比较这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板书:整百数

  6、试一试:

  300+50=()350—300=()350—50=()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再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

  ㈢、小结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P36第1题,生独立看图填写,再订正。

  2、师出示口算卡片

  ①开火车报得数,②任意指名说得数

  3、口算游戏(P36—3题)

  ①师说一得数,生说出相应的算式;

  ②生说得数,师说算式;

  ③同桌互相说。

  四、课堂作业:P37——1、2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6

  教学内容:

  P35例3、例4,练习五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

  3、结合计算体验加减计算的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①6000里面有()个千。

  ②4000里面有()个百。

  ③1700里面有()个百。

  ④40个百是()。

  ⑤150里面有()个十。

  ⑥14个十是()。

  ⑦45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的。

  2、5000+4000=()7000-3000=()

  400+40+()440-40=()440-400=()

  指名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索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㈠教学例3

  1、师在黑板上帖实物图,请学生看懂图意,说出图意。

  2、要求小玲家到小丁家有多少米的距离,该怎样列式?

  生:400+500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4个百加5个百得9个百。

  师板书算式:400+500=900

  3、师:怎样检验计算结果对不对?

  4、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一种:用500加400得900。

  二种:因为900-400=500,所以400+500=900。

  三种:因为900-500=400,所以400+500=900。

  5、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后再列式计算。

  师板书:500-400=100

  ㈡教学例4

  1、学生自学例4,列式计算在书上。

  2、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懂这幅图的?

  全班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3、指名一生板算:600-400=200(册)

  4、自己检验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并对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出你是怎样检验的。

  ㈢、回忆小结整十、整百数加减的检验方法。

  可以检查再算一遍,或交换位置再算一遍,还可以做减法想做加法想减法。

  三、课堂作业:练习五3、4、5、6、7题。

  第5、6、7题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完成。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7

  教学内容:

  复习探索规律,练习十一第4、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

  2、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今天我们要复习探索规律。

  二、我们已经探索和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规律,现在老师想请小帮助我找出最大的.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以及最小的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

  1、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再写一写。

  2、师指名说一说。

  板书:最大的一位数最大的两位数最大的三位数

  9 99 999

  最小的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最小的三位数

  1 10 100

  3、从上面这些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同桌的说一说。

  4、师指名说一说。

  三、练习

  1、P72第5题,生先在书上直接判断,再集体订正,之拧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2、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算式或图形,并说明理由。(P72第6题)

  3、完成书上第4题。生独立看懂图意,再做在作业本上。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8

  教学内容:

  P66例3,P67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动画并画外音)美丽的春天到了,小朋友到公园来春游,他们来到一个美丽的湖边,这时湖上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哇,好多人在划船呢。

  二、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划船吗?

  生:想。

  师:那么我们去租船。

  (动画演示:小朋友来到岸边租船处,发现一块牌子上写着,大船:6人/船,小船:4人/船)

  师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

  师出示:男生16人,女生20人。

  生提问:这么多人,要租多少只船呢?

  三、解决问题

  1、师出示学具:一堆圆片(当作船),一小包小棒(36根),组,利用准备好的'学具或自己想办法设计集中租船的方法,组长作好记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咱们来比赛一下,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2、学生分组操作设计,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展示。

  第一种:全租大船,16+20=36(人),36÷6=6(只)。

  第二种:全租小船,16+20=36(人),36÷4=9(只)。

  第三种:既租大船又租小船,6×4=24(人),4×3=12(人),24+12 =36(人)。

  4、师:刚才个小组的同学都发挥了聪明才能,采用拼凑、分组、计算的方法,找出了多种租船的方法,所以你们都是成功的,都是胜利者,同时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四、课堂活动:

  P67第1、2题。

  五、课堂作业:

  P69—P70第4、5、6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9

  教学内容:

  练习七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口算。

  5×8 39÷4 9×6 8÷8 8÷1 78—28 25+17

  200+400 550—50 870—700 340+500 70+60 260+400 930—900

  2、竖式计算。

  426+353= 426+358= 426+383=

  生先独立做在作业本上,指名3人板算,再集体订正。

  3、师问: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向加满十向百位进1。

  二、指导练习

  1、P50第6题,先指导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2、P50第7题,注意提示单位不统一,要先把3吨化成3000千克,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独立作业

  练习七第3、4、5题。

  四、发展练习

  P50思考题,算一算一个苹果重()克,一个梨重()克。

  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10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P39—P40例1、例2、例3,课堂活动1、2,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2、让学生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疾病流行的发病期,为了小朋友能健康的成长,我们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准备预防乙脑的药片,每人吃一片。我们学校有男生315人,女生408人。请小朋友算一算大约要准备多少颗药片?

  二、探索加法的估算方法

  (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列式,再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315+408

  2、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大约得多少,再对同桌说一说

  3、全班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种:把315看作300,408看作400,300+400=700,所以315+408≈700

  二种:把315看作320,408看作410,320+410=730,所以315+408≈730

  三种:乙脑药片的颗数比700多,比800少。

  ……

  4、估算结果怎样写?估算的结果样=表示行不行?为什么?你能创造一个符号表示估算的结果吗?

  估算结果用一种新的符号≈来连接。介绍≈的读法,让学生试写≈。

  (二)教学例2

  1、师出示例2的教学图,学生看后,自己独立列式,再计算,直接填写在书上。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注意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师根据生的回答并板书算式。

  4、观察例1、例2这两道题,我们在估算加法时是怎样算的'。小结估算方法:在估算时,可以看成整百或整时的数计算,由于是估算,因而得到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只是一个大约的数。

  (三)教学例3

  1、生独立读题后,再列式估算。

  2、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师指名全班交流汇报,再板书估算的过程。

  327-187≈()元

  一种:把327看作300,把187看作200,300-200=100,所以327-187≈ 100。

  二种:把327看作330,把187看作190,330-190=140,所以327-187≈ 140。

  ……

  535-327≈()元

  把535看作540,把327看作300,540-300=240,所以535-327≈240。

  ……

  4、师强调在减法的估算时,如果买东西需要回答够不够,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回答还差多少钱,一般回答只能多,不能少。

  (四)小结: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多,可以把加数、减数、被减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也可以用补移的方法,因此估算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三、课堂活动:

  P41—1、2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六1—7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6-30

教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01-06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6

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03-1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8-30

10以内加减法大班教案07-3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1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5-28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2-26